前言:
面对国内市场“量减价增”的新常态,出海已成为中国白酒头部企业的必然战略选择。目前,我国白酒行业出口仍处初级阶段,但增速显著,格局初现:茅台一骑绝尘,五粮液、泸州老窖等纷纷跟进。市场选择上,东南亚依托华人基本盘贡献主要增量,而欧美作为品牌高地挑战巨大。
1、我国白酒行业内销市场增长乏力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白酒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前景预测报告(2025-2032年)》显示,由于2012年政府出台“禁酒令”,严控“三公”消费,导致整个白酒行业进入深度调整阶段,并且在居民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升级以及消费者健康意识不断增强的背景下,“少喝酒”观念逐渐被消费者认可,使得国内白酒行业产量持续下降,市场增长乏力。
根据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白酒行业产量为414.5万千升,同比下降7.7%,销售收入同比增长5.3%;2025年1-6月我国白酒产量累计约为191.6万千升,同比下降5.8%。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2、我国海外市场拓展仍处初步阶段,出口规模不断扩大
因此,部分酒企开始寻找新方向,海外市场探寻成重要途径之一。当前,我国白酒行业海外市场拓展仍处于初步阶段,出口量占行业总产量不足1%。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白酒出口额达到9.7亿美元,同比增长20.4%,出口量为1642万升,同比增长6.3%,在酒类出口总额中占比51%,成为我国酒类出口的第一大品类;2025年1-5月,我国白酒出口额为4亿美元,同比增长8.4%,出口量684万升,同比增长5.7%,出口均价58.8美元/升,同比增长2.5%。
数据来源:中国海关
3、茅台是我国白酒最大的出口企业,五泸汾洋纷纷试水海外布局
从出口企业分布结构来看,茅台海外营收51.9亿元,占白酒出口总额的7成以上,销往全球64个国家和地区;五粮液出口额约10亿元;泸州老窖已在23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建立营销网络,产品销售网络覆盖70多个国家和地区,五泸合计占比超2成,其余酒企合计占比约2%。
数据来源:中国海关
茅台作为我国白酒行业出海领军者,在我国加入WTO后就进军海外市场,并且将2023年定为国际化战略布局元年。根据茅台官网国际渠道商披露情况,目前公司拥有超过百家国际渠道商(超4成位于亚洲,三分之一位于欧洲)、44家专卖店和3家茅台文化体验馆,形成11个核心堡垒市场、15个主力销售市场,具备出海基础。
五粮液、泸州老窖、汾酒、洋河、水井坊等酒企纷纷试水海外市场,通过亮相大型国际性展会、加盟海外赛事等方式来提升知名度,产品推广上基本均为自有优势产品,但具体策略略有差异,多数酒企主推高线产品,而汾酒等发力中低档探索基酒调饮模式。
例如,五粮液已设立欧洲、美洲、亚太三大海外营销中心,多家五粮液大酒家、品鉴中心,拓展经销、免税、KA、电商等6大渠道,并发挥团购资源丰富的优势,与海外大型企业建立合作,在2024年五粮液举办和美全球行,打造“中国酒+中国菜”、“展示+品鉴”、“产品+文化”的推广模式,出口产品主要为高端浓香型白酒,如普五、经典等,并创新研发出五谷罗尼鸡尾酒。
泸州老窖则以东南亚为主要出口市场,在纽约、巴黎、莫斯科等地开展“让世界品味中国”系列品牌文化活动,赞助“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以及澳网、足球世界杯、国际乒联世界杯等国际顶级赛事,出口产品以中高线的国窖、特曲为主,毛利率略高于国内。
洋河主要布局越南、新加坡、俄罗斯等“一带一路”国家,与商会合作推广表现较优,2023年开拓欧洲市场,上市梦之蓝M9、贵酒世家等高端、超高端产品,其中法国为重点市场。
我国主要酒企布局海外市场情况
企业名称 |
主要动作 |
主销产品 |
渠道运作模式 |
布局国家 |
五粮液 |
设立欧洲、美洲、亚太三大海外营销中心,在日韩、中国香港等地设有五粮液大酒家,在德意建有五粮液品鉴中心;2024年举办和美全球行 |
普五、本色原酒 |
旗下五粮液集团进出口公司负责出口业务;与当地大型集团和经销商合作;拓展经销、免税、KA、电商、团购等6大渠道,构建立体化渠道 |
亚太、欧美 |
泸州老窖 |
开展“让世界品味中国”系列品牌文化活动;借助“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携手足球世界杯等国际顶级体育赛事,与澳网合作 |
国窖1573、泸州老窖特曲 |
设立三家境外子公司,与中国中免合作,采取招商模式和赊销模式开展业务 |
东南亚 |
汾酒 |
开设品鉴会、体验会,加盟海外赛事;推广“一带一路”系列国际化新品与联名产品;提出“名酒进名企”模式,与国际知名企业的合作;线下开设体验店 |
青花、玻汾 |
旗下汾酒国际贸易公司负责出口业务,与华远国际陆港集团、中投公司、王府井全球购数字零售平台等达成战略合作,与中免等国际免税巨头公司建立直接联系 |
欧美亚 |
洋河 |
2023年开展品牌推广活动近200场;参与国际专业酒展及国际会议;在欧洲上市梦之蓝M9及贵酒世家等产品 |
梦之蓝 |
经销为主,会分品牌、分区域、分产品招商,如在美国进行洋河、双沟品牌切割,在新加坡进行团购商和渠道商切割,在缅甸进行缅南、缅北区域切割 |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欧洲市场 |
酒鬼酒 |
2023年成立国际业务版块;加强宣传,如在纽约时代广场中心投屏等;2024年与新加坡忠良集团完成签约,作为新加坡总代理 |
红坛、内参 |
前期与美国、加拿大、菲律宾等国经销商达成合作 |
美国、德国、越南等9个国家和地区 |
古井 |
多次参加国际酒类展会,2023年10月启动新一轮“中国酒文化全球巡礼”,在德、法、英成立海外文化研究中心 |
古井贡酒 |
与卡慕集团等国际大型经销集团合作,携产品参与各类国际展会,吸引招募经销商 |
日本、荷兰、新西兰等十余个国家 |
老白干 |
参与一带一路国际金融研讨会(2024年):作为白酒代表,结合“健康饮酒”康科研成果推广中国酒文化 |
孔府家 |
旗下进出口公司负责出口业务,选择强大实力、具备当地网络控制力的经销商合作 |
日本、东南亚、欧美 |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4、东南亚有望为白酒行业带来较大增量,欧美市场开拓难度大
纵观企业海外布局市场来看,主要集中在东亚、东南亚地区,该区域拥有大量华人华侨,是消费的基本盘。而美国、澳大利亚、欧洲(英、法、德等)是品牌战略高地,虽然市场消费能力强,但开拓难度最大。具体来看:
东南亚地区饮酒习惯差异较大,整体饮酒量不低,但烈酒渗透率一般。这一现象主要受以下几方面因素影响:首先,受当地高温多湿气候的影响,消费者更倾向于选择啤酒或葡萄酒等低酒精饮品,对高度烈酒的需求较低;其次,宗教文化对饮酒行为具有较强约束力。此外,多数国家对外来烈酒征收高额进口关税,并对销售渠道和广告宣传设有限制。最后,白酒产品定价偏高,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当地消费意愿。
不过,东南亚最大的优势是华人华商客群多,超3千万(超过北京、上海等超一线城市人口数),2024年白酒在东南亚出口额为10.60亿元,占总出口额23.66%,这有望为我国白酒行业海外市场带来较大增量。
东南亚主要国家烈酒市场概览
维度 |
指标 |
泰国 |
缅甸 |
老挝 |
马来西亚 |
印尼 |
新加坡 |
烈酒消费情况 |
烈酒消费习惯 |
偏好威士忌、金酒和啤酒,喜好在酒中加冰。大众喜爱泰国传统烈酒 |
大众常饮用啤酒、棕榈酒、米酒等,高端葡葡酒较受欢迎 |
普遍饮用本地Beer Lao啤酒,有喝团结酒和坛酒的传统习俗 |
华人、印度裔、华商等非穆斯林群体及游客会消费烈酒,宗教原因当地居民饮酒限制较多 |
主要饮用啤酒和洋酒,饮酒量较少且会控制酒量 |
|
本土竞争格局 |
本土品牌主要面向大众消费者;国际品牌占据高端市场 |
烈酒消费以本土品牌为主,如Myanmar Rum,进口品牌较少 |
本土品牌为主,Beer lao在当地酒精市场市占率最大 |
外来品牌为主,中高产阶级中有稳定的消费群体 |
严格的市场准入条件下本土品牌较少,主要依赖进口酒 |
外来品牌为主,市场开放,竞争激烈;对酒精的广告和销售有限制 |
|
政策环境 |
烈酒政策 |
关税政策:进口烈酒的关税从每升54%降至0%消费政策:消费税从10%降至5% |
进口酒类将征收60%-80%的税。酒精饮品的格超过每升15401缅元将征收每升60%的税。 |
对烈酒的进口关税为5%;进口增值税为10%;酒类消费税提高至90-110% |
由于对酒精饮料征收高额税费,对酒类销售严格限制,可以销售给华裔等非穆斯林群体 |
对进口酒精饮料征收高税并且禁止在小型市场和小商店销售酒精,巴厘岛除外 |
所有进口商品需缴纳8%的商品与服务税。对特定类型的酒精产品征收关税 |
宗教习惯 |
大部分民众信仰佛教,但是日常生活中并不严格禁酒 |
穆斯林占绝对多数,饮酒被宗教政策禁止 |
各种信仰均有 |
||||
消费基础 |
华人数量 |
800万+ |
160万+ |
30万+ |
700万+ |
约900-1000万 |
400万+ |
中资企业竞争力 |
中资企业在泰国的竞争力强,占泰外资总额的25% |
受外商投资的限制性规定,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投资规模占比达23.5% |
竞争力相对较强,外资结构以泰国、中国、越南为主 |
投资环境开放,竞争力较强,占外资总额的20%左右 |
投资环境稳定,竞争力强,占外资总额的27%左 |
竞争力较强,2023年投资额达280亿美元,占外资总额的20% |
|
渠道情况 |
酒精经销渠道 |
通过持证批发商和零售商销售。主要销售渠道包括超市、便利店、酒吧和餐馆 |
以酒类专卖店和便利店为主,另有超市和大型超市、杂货店、酒吧和休闲吧等 |
酒类渠道主要有便利店、超市和大型超市、食品饮料专卖店、杂货店、酒吧和休闲吧 |
当地烈酒主要分销渠道是大型超市和超市,其次是食品饮料专卖店和便利店 |
食品饮料专卖店是当地烈酒销售的主要渠道 |
烈酒的线下销售(97.3%)多于线上渠道(2.7%),超市为主要销售渠道 |
进口/经营限制 |
酒类宣传广告受严格限制,但该禁令于2025年3月被废止。酒类生产和销售须获消费税局(财政部)颁发的酒类许可证 |
2020年5月取消海外烈酒进口限制 |
在特定时间段内限制销售,尤其临近宗教庆典。禁止公开营销酒类广告 |
某些经营场所酒精售卖有时间限制。进口烈性酒须获得马来西亚皇家海关总署(RMCD)颁发的许可证 |
严格许可证要求,须获酒精饮料贸易许可证(SIUP-MB),才能合法进口酒类;巴厘岛销售相对宽松 |
除非获得豁免,否则必须获得酒类许可证。根据产品类型、交易时长,需缴纳不同金额 |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欧美烈酒市场发展成熟,国产白酒企业进入较难。以欧洲-英国、法国为例,本土品类强势,CR2超40%(集中度高于我国),并且酒类进口标准较为严格,对白酒规模性出口带来挑战。国产白酒企业要想进入,可选择与该本土企业进行合作,依托其渠道资源开拓市场,如茅台与法国知名烈酒销售商LMDW建立合作。
美国烈酒市场规模超过1000亿美元,高端和超高端品类增长迅速,为中国高端白酒提供了定价和定位空间,再加上其消费开发包容,国内外品牌均有布局,但可能受到区域特色法规限制,如美国的酒类销售实行三级体系(生产商-经销商-零售商)及各州法律差异巨大(如有的州控制酒类销售),新品牌难以进入主流分销网络,通常被归类在“其他亚洲烈酒”的角落,曝光度极低。针对该类市场,白酒首先应找准定位发挥多样化优势、迎合需求加强宣传打造,其次拓展核心资源,如渠道、KOL等。(WYD)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