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国低空经济处于重点培育中
低空经济是低空飞行活动与产业融合的综合经济形态。“低空经济”:通常指在距正下方地平面垂直距离1000米以下(根据应用需要可扩展至3000米)空域内,以有人和无人驾驶航空器以及辅助作业设备为载体,依托低空空域及其相关数据资源等新型生产要素,以载人、载物以及其他作业等多种场景低空飞行活动为牵引,带动相关领域融合发展的综合经济形态。低空经济相关产品主要包括无人机、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直升飞机等。
低空经济部分概念实体化
资料来源:南方网,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传统地面交通体系面临巨压,急需发展空中交通系统。城市化加快、人口增多、车辆剧增,致地面交通运力不足、拥堵,难以满足出行需求,急需新交通模式。低空经济利用城市上空资源,能有效减缓地面交通压力,是解决交通难题的理想方案。
经济发展需转型,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经济增速放缓,需要新增长点。低空经济涵盖多产业,具长产业链、广辐射、强带动性,有望成转型新引擎,还涉及前沿技术,能带动高新产业集群,促传统产业数字化升级。
现有应急救援与安防监管存在局限,需要提出新的解决方案。传统方式受地理、交通制约,难以及时抵达偏远区域,且在高层救火、房屋坍塌救援等方面面临挑战。无人机等低空飞行器响应快,能提升救援效率和巡检覆盖面,搭载设备可实时采集传输数据,为决策者提供全面准确信息,成为应急救援和安防监管的新方案。
二、行业定调高,行业配套政策日趋完善
低空政策是低空经济的基础。作为一种新兴经济形态,低空经济是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而低空经济的基础是低空空域政策的开放。从国家层面来看,中央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行业管理等方面出台了多项政策举措,大力支持低空经济发展。2021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首次将“低空经济”概念写入国家规划,标志着低空经济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2023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低空经济列入战略性新兴产业。2024 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积极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具体来看,迄今为止,中国低空经济政策历经三个阶段的演变。
第一阶段:概念提出(2009—2010年)
通用航空的延伸,“低空经济”的初步探索。2010年11月,国务院、中央军委发布《关于深化我国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意见》,首次明确了深化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总体目标、阶段步骤和主要任务。在此阶段,相关政策主要集中在通用航空领域,低空经济被视作通用航空的延伸和补充,聚焦空域管理改革,尚未形成独立产业规划。
第二阶段:规范发展(2011—2020年)
通用航空制造、运营服务为主,无人机产业开始萌芽。2014年,《低空空域使用管理规定(试行)》将低空空域分为管制空域监视空域和报告空域,其中涉及监视、报告空域的飞行计划企业需向空军和民航局报备。2016年,《关于促进通用航空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0年,建成500个以上通用机场,基本实现地级以上城市拥有通用机场或兼质通用航空服务的运输机场,通用航空业经济规模超过1万亿元,初步形成安全、有序、协调的发展格局。2018 年,《低空飞行服务保障体系建设总体方案》明确了飞行服务体系由全国低空飞行服务国家信息管理系统、区域低空飞行服务区域信息处理系统和飞行服务站三部分构成。2019年,《促进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 提出促进无人驾驶航空健康发展,提升民用无人驾驶航空管理与服务质量。以低空、隔离运行为起点,逐步积累实践经验和运行数据,不断提高面向国家、行业、社会及大众的航空服务能力。
第三阶段:提速推进(2021—至今)
定位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进入密集出台和快速落地期。2021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提出发展交通运输平台经济、枢纽经济、通道经济、低空经济,“低空经济"概念首次被写入国家规划。2021 年,《 “十四五”民用航空发展规划》提出构建运输航空和通用航空体两翼、覆盖广泛、多元高效的航空服务体系。到“十四五"末通航国家数量70个,服务体系更加健全,货运网络更加完善,通用航空服务丰富多元,无人机业务创新发展。2021年,《 “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提出有序推进通用机场规划建设,构建区域短途运输网络,探索通用航空与低空施游、应急教援、医疗教护、警务航空等融合发展。2022年,《 “十四五”通用航空发展专项规划》设定了安全、规模、服务个方面的16个具体指标,如通用航空死亡事故万时率五年滚动值低于0.08,通用航空器期末在册数达到3500 架,开展通用航空应急救援服务的省份不少于25个等。202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空域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明确提出空域用户定义并提出空域用户的权利、义务规范,标志着我国空域放开有了实质性的突破。2024年1月1日起,《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正式施行,《条例》明确了将最大起飞重量25kg以上的中大型无人驾驶航空器纳入适航管理的制度安排,最大起飞重量25kg以下微轻小型无人驾驶航空器不作适航管理要求;标志着我国无人机产业将进入“有法可依”的规范化发展新阶段。
2024 年 3 月 5日,低空经济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后,迅速成为地方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点领域。2024年3月27日,《通用航空装备创新应用实施方案(2024—2030年)》 提出到2030年,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特征的通用航空产业发展新模式基本建立,支撑“短途运输+电动垂直起降”客运网络、“干-支-末”无人机配送网络等,形成万亿级市场规模。制定了增强产业技术创新、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竞争力、深化重点领域示范作用、推动基础支撑体系建设、构建高效融合产业生态五大领域 20 项重点任务。2024年底,中央空管委在成都、深圳、重庆、杭州、合肥、苏州六个城市开展eVTOL试点,对600米以下空域授权部分地方政府。2025年5月2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部门,按照先载货后载人、先隔离后融合、先远郊后城区的原则,在严控风险、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分类有序拓展低空经济应用场景,稳妥推进低空旅游、航空运动、消费级无人机等低空消费发展。
低空经济产业相关政策
时间 | 发布部门 | 政策名称 | 主要内容 |
2010/11 | 国务院、中央军委 | 《关于深化我国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意见》 | 首次明确深化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总体目标、阶段步骤和主要任务。 |
2016/5 | 国务院办公厅 | 《关于促进通用航空业发展的指导意见》 | 明确未来五年我国通用航空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和主要任务, 到2020年,建成500个以上通用机场,通用航空器达到5000架以上,年飞行量200万小时以上,经济规模超过1万亿元.科学规划空域,优化飞行服务,推动低空空域管理改革。 |
2019/5 | 民航局 | 《促进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 | 提出至2035年的发展目标,包括构建管理体系、完善法规标准、开展试点示范、建设运行管理平台、加强安全管理、建立管理模式、构建人员资质与适航管理体系、加强宣传引导以及关键技术研究等内容 |
2021/2 | 国务院 | 《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 | 首次提出发展低空经济。 |
2021/12 | 民航局、发改委、交通运输部 | 《“十四五”民用航空发展规划》 | 加快研究制定无人机等重点领域的规章标准及配套管理程序。引导无人机技术持续完善,增强无人机运行监控能力,提高无人机安全性能。 |
2022/3 | 交通运输部、科技部 | 《交通领域科技创新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21-2035)》 | 首次将无人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eVTOL)列为重点交通运输装备科技。 |
2023/10 | 工信部、科技部 | 《绿色航空制造业发展纲要(20232035)》 | 到2025年,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实现试点运行,形成一批标准规范和技术公共服务平台;到2035年,以无人化、电动化、智能化为技术特征的新型通用航空装备实现商业化、规模化应用。 |
2024/1 | 工信部等七部门 | 《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 | 围绕未来智慧空中交通需求,加快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智能高效航空物流装备等研制及应用。 |
2024/3 | 工信部、科学技术部、财政部、民航局 | 《通用航空装备创新应用实施方案(2024-2030 年)》 | 支持智慧空中出行(SA)装备发展,推进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eVTOL)等一批新型消费通用航空装备适航取证。鼓励飞行汽车技术研发、产品验证及商业化应用场景探索。 |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三、低空经济市场呈现爆发式增长,消费级低空场景初露锋芒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低空经济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2025-2032年)》显示,低空经济可细分成消费级和工业级市场。低空经济形态的本质是通过空域资源的高效利用和航空技术的创新应用,推动传统产业升级与新兴产业孵化的深度融合,形成具有空间立体特征的新型经济发展范式。根据2025年5月央广网报道,国家发改委表示,低空经济将按照先载货后载人、先隔离后融合、先远郊后城区的原则,在严控风险、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分类有序拓展低空经济应用场景,稳妥推进低空旅游、航空运动、消费级无人机等低空消费发展。目前来看,多个低空经济应用场景已实现商业化落地。
中国低空经济呈现爆发式增长以释放市场潜力。根据中国民航局数据,中国低空经济规模2023年已突破5059.5亿元,同比增速达33.8%,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1.5万亿元。到2035年,中国低空经济规模将有望达到3万亿元,成为全球最大的城市空中交通市场。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消费级无人机市场作为低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展现出强劲增长动能。依托无人机产业与消费市场的逐步成型,1000米及以下区域低空经济的消费级市场正在快速实现。市场规模方面,2024年中国消费级无人机市场规模达488.99亿元,同比增长20%;预计2025年将进一步攀升至586.7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保持在20%以上。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技术创新、应用场景多元化及政策支持的综合驱动。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wys)
消费级娱乐航拍低空需求率先实现行业推广。低空娱乐旅拍作为低空经济与文旅消费的融合创新,已在全国多地景区快速落地,主要依托共享无人机、智能航拍站等技术载体,结合5G、AI及信用体系,为游客提供便捷、低门槛的空中拍摄体验。
低空载人飞行技术激活低空经济的文旅市场应用。2025年3月28日,合翼航空有限公司(亿航智能与合肥市国资平台合资企业)的 EH216-S 无人驾驶 eVTOL 载人航空器正式获得全球首张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运营合格证(OC),标志着中国低空飞行从“装备标准”向“运营标准”跨越,规模化商业应用的“载人时代”有望正式开启。2025年5月1日,亿航智能的EH216S eVTOL 首次在贵州5A级景区黄果树瀑布执行观光任务,全景舷窗设计有效扩展观景视野,成功验证 EH216-S 在复杂地形下技术可靠性的同时,也开创通过“飞行观瀑”场景创新旅游消费模式,推动景区观景体验从地面向低空立体化升级。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