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全球电动两轮车市场规模呈现逐年增长的态势。2020年,全球电动两轮车行业市场规模为248.26亿美元,2023年全球电动两轮车市场规模已经达到306.73亿美元,2024年则接近330亿美元。具体如下: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1、中国电动两轮车行业运行情况
电动两轮车在中国诞生将近20年,已成为保有量仅次于自行车的大众交通工具,但一直以来无法摆脱“草根行业”的形象。而如今,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的大环境下,行业门槛低、同质化严重的电动两轮车行业也逐渐开始重视创新,并在核心技术上取得了突破。
在动力方面,电动两轮车的电池工作特性是一大显著缺陷。“爬坡时最好人力推行或助力骑行,否则对电池损伤很大”的观念已深入人心,动力与续航里程之间的矛盾已成为电动两轮车使用者的常识。追求高速度就要牺牲掉最佳续航里程,也就是说,速度快的电动车跑不远,而跑得远的电动车,速度相对又比较缓慢。
如今,这一曾被行业内视为“不可逾越”的技术难关已逐渐被打破。国家知识产权局为国内电动车生产企业台铃集团正式颁发发明专利证书,该专利可使电动两轮车续航里程不会因为提高速度和加大动力而缩短。
电动两轮车行业的绝大多数专利都是外观设计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真正作为核心技术的发明专利很少。这项核心技术上的重大突破,将实实在在地推动电动两轮车行业的发展。
目前电动两轮车行业已经进入洗牌的深水期,依靠同质化的产品来获取市场份额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一批品质低的产品将逐渐被淘汰出市场,市场将转型升级,质量大踏步进入国家质量层面,企业只有依靠自主创新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未来我国电动两轮车行业的技术发展趋势如下:
(1)注重环保性能,推行绿色生产
我国电动两轮车行业积极顺应制造业的转型升级趋势,部分企业已开始在焊接、喷漆、装配等重要工序中采用自动化设备进行处理,如焊接机器人、电镀自动生产线、自动装配线等,生产效率和质量水平得到大幅提升。此外,面对我国劳动力成本逐渐上升的现状,加快应用自动化技术、优化生产流程,将成为自行车行业应对劳动力结构变化的关键手段。
随着各地政府环保监管力度的不断提升,行业企业在线材的酸洗磷化、车架喷涂烤漆等生产环节不断改进工艺并使用环保型材料,并在环保设施改造方面不断加大投入,纷纷升级改造喷涂烤漆废气、焊接烟尘、固体粉末收集等环保设备,行业绿色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
(2)智能化成为电动两轮车发展的主要趋势
目前,中国正处于消费升级大潮,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新事物从本质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交通、通讯、文化、娱乐等多产业均飞速发展,消费者的消费意识被唤醒,对产品的要求显著提高。在交通领域,电动两轮车因其环保、便捷的特性迅速取代传统自行车成为短途出行的主流方式,随着电动两轮车市场趋于饱和,消费者已由早期的产品需求,不断向品质、功能、个性、体验需求转变。
为顺应消费者需求的转型和消费心智的升级,电动两轮车制造商未来将着力解决消费者的痛点,摒弃体验较差的传统低端车型,大力发展以智能化、高端化和个性化为代表的新一代高端车型,提升产品竞争力和品牌形象。
(3)应用轻量化材料,提升骑乘体验
依托国内完善的冶金工业体系,钢材具有较为明显的价格优势,是我国自行车行业早期发展过程中使用最为广泛的材料。但随着消费者越来越注重自行车的美观性与轻便性,钢材因其密度大、易生锈等缺点,逐渐被密度小、力学性能佳的铝合金材料所替代。同时随着材料产业的技术突破与压铸工艺的成熟,促使镁合金、钛合金、碳纤维等新型材料的产能不断提高,压铸成本趋于稳定,有助于自行车企业加快进行材料升级,提升用户的骑乘体验。目前,铝合金材料已普遍应用于自行车架的生产过程中,有效地降低了车身重量,钛合金、镁合金、碳纤维等材料则在高档自行车中得到一定应用,自行车行业的轻量化升级趋势仍在不断加强。
2、中国电动两轮车行业供应情况分析
近年来,随着电动两轮车智能化和绿色便捷的生活方式行业市场活跃度高,参与者众多,行业技术水平大幅度提高。随着行业的成熟,行业开始由高速发展阶段逐渐进入整合发展阶段,高速发展阶段增长的行业产能也需逐步消化,未来电动两轮车产量合理控制将是行业发展的新常态,量的增长将逐步让位于质的提高。我国电动两轮车产量已经处于世界领先水平,2024年,电动两轮车产量约为6531万辆。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3、中国电动两轮车行业产业链综述
电动两轮车一般由电机、电池、控制器、充电器、仪表、传感器、车架、装饰部件等电动两轮车部件的生产企业,电动两轮车行业下游主要是经销商(包括专卖店、商超、电商平台等)、共享电动两轮车厂商和终端消费者(主要为个人居民或家庭)。电动两轮车行业主要通过经销模式进行销售,由经销商负责经营实体店铺,承担产品的陈列、销售及售后服务,中游厂商也会进行部分的直销和网络销售。另外,由于铅酸电池的使用寿命一般为1-1.5年,电池需要定期更换,也存在电池故障需要替换的情况,因此也催生了庞大的电池更换网络,市场主要被天能和超威的经销商所占据。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电动两轮车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2026-2033年)》显示,目前,电动两轮车行业上游企业生产技术已趋于成熟,蓄电池、电机、控制器已经出现较多知名生产企业,具备一定规模和行业影响力。其中电池环节已经形成了铅酸电池的双寡头格局:天能动力和超威动力连续几年合计占据行业超过80%以上的份额。另外,电动两轮车电池采用锂电池的比例也在提升过程中,专业的消费锂电/电动汽车锂电企业如宁德时代、星恒电源和亿纬锂能等公司也都有布局这一市场。也存在一些专业为电踏车提供电机制造的专业公司如八方股份。
4、中国电动两轮车行业细分市场——铅酸电池电动两轮车分析
铅酸电池是传统的电动两轮车主力能源类型,多年来保持着持续的优势地位,自2021年开始,我国铅酸电池电动两轮车市场规模逐年下降,这也与锂电池产业链成熟和相关政策引导分不开,2024年铅酸电池电动两轮车市场规模约为297.65亿元,预计未来仍然将是下降的趋势,并且除了锂电池外,以钠电池为代表的新电池体系也将进一步挤压铅酸电池的市场份额。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5、中国电动两轮车行业竞争特征分析
(1)企业区域分布特征
根据企查查数据,我国电动两轮车企业数量在各省份分布差距较大,其中江苏、河北和浙江省是最大的生产电动自行车的省份,除此之外广东、天津、山东和福建占比也相对较高。
资料来源:企查查,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2)竞争结构之供应商议价能力分析
上游企业数量众多且上游企业生产技术已趋于成熟,蓄电池、电机、控制器已经出现较多知名生产企业,具备一定规模和行业影响力,行业完全竞争并供给充足。因此供应商的议价能力非常弱。
电动两轮车行业供应商议价能力分析
| 指标 | 表现 | 结论 |
| 供应数量 | 上游原材料供应商较弱,受经济周期波动 | 议价能力较低 |
| 产品独特性 | 原材料同质化高 | 议价能力较低 |
| 前向一体化能力 | 前向一体化能力较弱 | 议价能力较低 |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3)竞争结构之购买者议价能力分析
随着三四线城市消费者的消费水平和消费意愿的增加,消费者不再把价格作为采购的唯一决策因素。另外,新国标的颁布规范并引导着行业向锂电、智能化发展,目前市面上的电动自行车品牌基本都打出了锂电和智能化的口号,锂电和智能化这两个名词对消费者已经不陌生,消费者有了更多选择的权利,目前市场是买房市场,消费者议价能力强。
电动两轮车行业客户议价能力分析
| 指标 | 表现 | 结论 |
| 客户选择多样性 | 有更多选择权利 | 议价能力强 |
| 客户价格敏感性 | 客户敏感性较高 | 议价能力较强 |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4)竞争结构之新进入者威胁分析
目前有能力及意愿进入电动自行车领域的主要有自行车厂商和摩托车厂商、电池生产厂商及共享电动车厂商。
自行车厂商和摩托车厂商代表一类厂商,这类厂商主要生产电动自行车的替代品(如摩托车、传统自行车),在他们各自的领域已经做的成熟的情况下,想开拓新的市场,这类厂商中电动摩托车厂商需要具备生产自行车的技术,传统自行车厂商需要性价比高的电池原材料来源,其他厂商两者都需要。考虑这些因素,这类厂商进入威胁适中。
电池生产厂商作为上游供应商进入电动两轮车行业,其完全具备电池方面的技术实力,但相较于同属于电池下游的新能源汽车的高利润,电动两轮车行业对其吸引力不大,因此电池生产厂商进入威胁较低。
共享电动自行车厂商作为下游客户,其进入电动自行车生产序列的意愿是最大,因为这既能有效降低采购成本,又能及时解决客户反馈的技术问题,同时大幅度降低后续的电动自行车的维护成本,因此共享电动自行车厂商的进入威胁最大。
电动两轮车行业潜在进入者威胁分析
| 厂商 | 表现 | 结论 |
| 上游电池厂商 | 技术成熟,意愿较低 | 威胁较低 |
| 中游替代品厂商 | 追求多样化需求,意愿适中 | 威胁适中 |
| 下游共享电动自行车厂商 | 降低成本,意愿较高 | 威胁较高 |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zpp)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