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资源与技术双重掌控下我国稀土占据全球“主导地位” 新政落地行业将迎重大转折

一、行业相关概述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稀土行业现状深度分析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2024-2031年)》显示,稀土元素,由化学性质相似的镧系元素和钇组成,是一组共17种金属元素。在地球化学和矿产资源领域,通常不将钪和钷(人造元素)视为稀土元素。按照中国国家标准《稀土术语》(GB/T15676-2015),稀土分为轻稀土(镧、铈、镨、钕)、中稀土(钐、铕、钆)和重稀土(铽、镝、钬、铒、铥、镱、镥、钇)三类。

稀土是不可再生的重要战略资源,具有优异的磁、光、电等物理和化学特性,有“工业黄金”、“工业维生素”、“新材料之母”之称,在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航空航天等行业尤其是高新产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改造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产业的关键战略性基础材料。近年随着高新技术产业深入发展,稀土作为高科技领域的关键材料,其重要性也日益凸显,并成为全球产业链争夺的焦点。

二、资源与技术的双重掌控,我国在全球稀土市场的主导地位无可撼动

我国稀土优势明显,在全球稀土市场上占据着“主导地位”,且这一地位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仍将无可撼动。根据市场分析,导致我国在全球稀土市场的“主导地位”无可撼动的因素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丰富的资源储备,另一方面是多年的技术积累。

资源方面:我国稀土资源丰富,储量占全球的34%,稀土矿产的产出比例更是高达70%,是全球唯一具备稀土全产业链各类产品生产能力的国家,多年来以不到全球40%的稀土资源供应了70%以上的稀土原料。根据USGS2024年公布的数据,当前全球稀土资源储量为1.1亿吨,其中中国储量为4400万吨,占全球储量的40%。

<strong>资源方面:</strong>我国稀土资源丰富,储量占全球的34%,稀土矿产的产出比例更是高达70%,是全球唯一具备稀土全产业链各类产品生产能力的国家,多年来以不到全球40%的稀土资源供应了70%以上的稀土原料。根据USGS2024年公布的数据,当前全球稀土资源储量为1.1亿吨,其中中国储量为4400万吨,占全球储量的40%。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观研天下整理

2023年全球稀土产量35万吨;其中中国稀土产量为24万吨,同比增长14.29%,占全球稀土产量的68.57%;其次为美国,产量4.3万吨,位居第二。这一数据充分显示了我国在全球稀土资源市场中的主导地位。

2023年全球稀土产量35万吨;其中中国稀土产量为24万吨,同比增长14.29%,占全球稀土产量的68.57%;其次为美国,产量4.3万吨,位居第二。这一数据充分显示了我国在全球稀土资源市场中的主导地位。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观研天下整理

技术方面: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不仅掌握了稀土资源,更掌握了提炼和加工技术,形成了从矿到制成品的完整供应链。尤其冶炼分离是我国领先全球的稀土生产供应技术。据数据显示,我国已经成为稀土矿石的最大进口国,其与中国的冶炼分离技术规模上领先于世界这一点密切相关。目前我国成为全球稀土矿的冶炼分离中心。

目前我国控制着全球约70%的稀土产量和90%以上的稀土加工能力。对于西方国家来说,构建独立的稀土供应链几乎是一场艰难的“逆袭”。尽管美国及其盟国近年来投入巨资,试图摆脱对中国稀土的依赖,但效果有限。位于德克萨斯州的稀土项目至今尚未破土动工,即使建成后产量也只占全球市场的一小部分。

三、市场供给节奏正在进行调整,国家对稀土开采配额增速低于往年

由于稀土市场供需关系紧张、全球稀土资源分布不均以及我国在全球稀土市场中的特殊地位,进入2024年我国稀土市场供给节奏正在进行调整,国家对稀土开采配额增速低于往年。有资料显示,2024年8月20日,工信部、自然资源部下达2024年第二批稀土开采、冶炼分离总量控制指标分别为13.5万吨、12.7万吨,其中中国稀土集团稀土开采总量控制指标为40930吨。配额总量和第一批配额总量保持一致,同比2023年仅增加6%。对比2021—2023年配额增速20%、25%、21%,此次配额增速显著低于往年。

此前2024年2月,工信部、自然资源部已早于去年同批下达了《2024年第一批稀土开采、冶炼分离总量控制指标的通知》(下称“通知”),2024年第一批稀土开采、冶炼分离总量控制指标分别为13.50万吨、12.70万吨,较2023年第一批分别增长12.50%、10.43%。不过,同比增幅收窄。

总体来看,2024 年前两批合计稀土开采、冶炼分离总量控制指标分别为 27 万吨、25.4 万吨,分别同比上升 5.9%、4.2%,而 2023 年同比增速分别为 21.4%20.7%。可见2024 年我国稀士配额同比增速大幅下降,低于预期。

2024年前二批稀土开采、冶炼分离总量控制指标

2024年第一批批稀土开采、冶炼分离总量控制指标

序号

稀土集团

矿产品

(折稀土氧化物,吨)

冶炼分离产品

(折稀土氧化物,吨)

岩矿型稀土()

离子型稀土

(以中重为主)

1

中国稀土集团有限公司

30280

10140

38990

2

中国北方稀土(集团)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94580

/

88010

合计

124680

10140

127000

合计

13500

127000

2024年第二批批稀土开采、冶炼分离总量控制指标

序号

稀土集团

矿产品

(折稀土氧化物,吨)

冶炼分离产品

(折稀土氧化物,吨)

岩矿型稀土()

离子型稀土

(以中重为主)

1

中国稀土集团有限公司

31920

9010

45009

2

中国北方稀土(集团)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94707

/

81991

合计

125990

9010

127000

合计

135000

127000

资料来源:工信部、自然资源部,观研天下整理

受上述影响,进入2024年4月份以来,稀土市场正在迎来久违的上涨。中国稀土方面也提到,从2024年4月开始稀土价格震荡上行,镨钕等轻稀土元素价格偏强运行反复冲高;镝铽等中重稀土价格坚挺偏强,价格持续上移。到2024年8月份稀土价格出现较为明显的上涨行情。其中氧化镨钕均价为38.62万元/吨,环比上涨6.5%;金属镨钕均价为47.73万元/吨,环比上涨6.4%。

关于中长期市场走势,中国稀土表示,未来对稀土发展充满信心,最根本的是,稀土这一重要资源的战略地位和应用前景没有改变,支撑行业发展的要素条件没有改变,稀土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态势没有改变。伴随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人形机器人、风电、节能电机、节能家电等行业快速发展,稀土需求稳步提升、长期向好。

四、稀土新政落地,我国稀土行业迎来重大转折

虽然我国稀土在全球稀土市场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但是目前我国稀土管理存在一些突出问题,覆盖全产业链的管理职责、监管措施有待完善,产业创新能力和绿色化、智能化水平亟待提高,行业秩序需要进一步规范,整治非法开采或非法冶炼分离、无指标或超指标生产、买卖非法稀土产品等违法行为的手段不足、处罚力度不够。因此,有必要制定专门的行政法规,为稀土资源保护和产业发展提供法治保障。

与此同时,缅甸、越南、丹麦等国家和地区陆续发现大量稀土资源,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等国纷纷与相关国家和地区建立合作联盟,寻求多元化稀土供应市场。

在此背景下,稀土作为提升传统产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国防科技工业不可或缺的关键材料,稀土产业的发展备受关注。我国更应加强稀土行业规范化管理,推动资源保护性开发、绿色化发展、高质化利用,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2024年7月国务院总理李强签署第785号国务院令,公布《稀土管理条例》(下称《条例》),自2024年10月1日起施行。这份于2024年6月29日公布、10月1日正式实施的条例,不仅明确了稀土资源的战略地位,还为整个产业链的规范化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作为全球稀土资源储量和产能的主要掌控者,中国此举无疑将对全球稀土市场产生深远影响。

根据业内多方分析认为,《稀土管理条例》在进出口、回收进行进一步管控,对违规行为加大处罚力度,有望进一步限制行业内存在的不合规供应的生存空间,改善稀土供给过剩的局面,强化全球话语权,提升稀土板块的估值。因此预计随着《稀土管理条例》的正式颁布,中国稀土行业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稀土管理条例》的出台,将稀土资源的保护性开采和行业绿色化发展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条例明确要求稀土企业严格遵守环保、节能和清洁生产等相关法规,同时鼓励企业采用先进技术对稀土二次资源进行综合利用。这一举措不仅有利于稀土资源的可持续开发,还将推动整个行业向更加环保、高效的方向发展。随着绿色发展理念的深入实施,稀土产业有望实现质的飞跃,为国家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稀土管理条例》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推动稀土产业的集团化和规范化发展。条例通过完善配额制度、国储体系以及规范各产业环节,为稀土产业的整合提供了政策基础。目前,国内稀土产业配额主要集中在北方稀土和中国稀土集团两家企业手中。随着条例的实施,行业供给集中度有望进一步提升,这不仅有利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还将增强中国在全球稀土市场的话语权。稀土作为战略性资源,其产业链的集中化发展对于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和推动高端制造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稀土管理条例》的颁布和实施标志着中国稀土行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通过加强资源保护、推动绿色发展和提高产业集中度,中国稀土行业有望在全球竞争中占据更加有利的地位。然而,我们也应该注意到,稀土产业的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如国际市场波动、技术创新压力等。未来,如何在保护环境和促进发展之间找到平衡,如何在国际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将是中国稀土产业需要持续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五、当前永磁材料是稀土最大消费领域,其需求占比达到42%

稀土主要分为轻稀土(矿山型稀土)和中、重稀土(离子型稀土),中、重稀土消费价值最大,也最重要。在稀土的产业链中下游里,稀土会被制成各种稀土材料,比如稀土永磁材料、稀土催化材料、稀土储氢材料、稀土发光材料和稀土抛光材料等。当前永磁材料已成为稀土的最大消费领域,其需求占比达到42%。

稀土主要分为轻稀土(矿山型稀土)和中、重稀土(离子型稀土),中、重稀土消费价值最大,也最重要。在稀土的产业链中下游里,稀土会被制成各种稀土材料,比如稀土永磁材料、稀土催化材料、稀土储氢材料、稀土发光材料和稀土抛光材料等。当前永磁材料已成为稀土的最大消费领域,其需求占比达到42%。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观研天下整理

近年我国稀土永磁材料产量与需求量呈现稳定增长态势。数据显示,2020-2023年我国稀土永磁材料产量从19.62万吨增长到了28万吨,需求量从18.9万吨增长到了27万吨。这一数据说明目前我国稀土永磁材料行业基本维持供需平衡。

近年我国稀土永磁材料产量与需求量呈现稳定增长态势。数据显示,2020-2023年我国稀土永磁材料产量从19.62万吨增长到了28万吨,需求量从18.9万吨增长到了27万吨。这一数据说明目前我国稀土永磁材料行业基本维持供需平衡。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整理,观研天下整理(WW)

据分析,在稀土下游消费市场中,永磁材料这一高需求主要受到新能源汽车、风电技术、机器人制造以及变频空调等多个行业的推动。

例如在在新能源汽车方面,近年在政策支持、市场需求增多、技术推进和产业链建设等因素推动下,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水平不断进步、产品性能明显提升。经过多年发展,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已进入市场化高速发展阶段,产销规模已连续九年位居世界首位。公安部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6月底,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2472万辆,占汽车总量的7.18%;产销分别完成492.9万辆和494.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0.1%和32%,市场占有率也已高达35.2%。

<strong>例如在在新能源汽车方面,</strong>近年在政策支持、市场需求增多、技术推进和产业链建设等因素推动下,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水平不断进步、产品性能明显提升。经过多年发展,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已进入市场化高速发展阶段,产销规模已连续九年位居世界首位。公安部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6月底,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2472万辆,占汽车总量的7.18%;产销分别完成492.9万辆和494.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0.1%和32%,市场占有率也已高达35.2%。

数据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观研天下整理

根据《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提出,力争经过 15 年的持续努力,我国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质量品牌具备较强国际竞争力;纯电动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公共领域用车全面电动化。在政策驱动下,新能源汽车销量以及驱动电机的市场需求有望持续增长,从而也带动稀土永磁材料需求增长。

工业机器人方面:近年来,在人口老龄化、劳动力成本上升、制造业升级等多重因素推动下,我国工业机器人行业发展突飞猛进,从2018年开始,其产量一直稳居全球第一;至2023年,我国工业机器人销量在全球市场中的占比达到53.6%,连续11年居世界首位。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41.95万台,同比下降3.1%;销量达到31.6万台,同比增长4.29%。

<strong>工业机器人方面:</strong>近年来,在人口老龄化、劳动力成本上升、制造业升级等多重因素推动下,我国工业机器人行业发展突飞猛进,从2018年开始,其产量一直稳居全球第一;至2023年,我国工业机器人销量在全球市场中的占比达到53.6%,连续11年居世界首位。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41.95万台,同比下降3.1%;销量达到31.6万台,同比增长4.29%。

数据来源:GGII,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GGII,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GGII,观研天下整理(WW)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政策+技术双轮驱动 全球生物基材料进入“规模化商用”新阶段 我国正以强劲势头发展

政策+技术双轮驱动 全球生物基材料进入“规模化商用”新阶段 我国正以强劲势头发展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与环境问题日益严峻,人类对化石资源的依赖已成为制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瓶颈。与此同时,当前以化石原料为主导的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因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排放,已难以满足新时代低碳转型的刚性需求。

2025年10月25日
新能源汽车、风电等驱动我国聚酰亚胺薄膜需求放量 企业积极布局助力高端化突破

新能源汽车、风电等驱动我国聚酰亚胺薄膜需求放量 企业积极布局助力高端化突破

聚酰亚胺薄膜作为综合性能卓越的“黄金薄膜”,应用领域持续拓展,已覆盖消费电子、风电、轨道交通、航空航天、半导体、汽车、医疗、5G通信等多领域。尽管国内行业技术与生产能力显著提升,但电子级及高端产品仍存短板,进口依赖度较高。在广阔应用前景与国产替代需求推动下,国内企业正积极布局产能,以满足下游需求,助力产业链实现自主可控

2025年10月24日
散热瓶颈催生百亿市场 我国金刚石复合材料行业蓬勃发展 华为取得技术突破

散热瓶颈催生百亿市场 我国金刚石复合材料行业蓬勃发展 华为取得技术突破

随着5G通信、人工智能、高功率芯片等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设备的功率密度急剧攀升,“热障”已成为制约产业升级的致命瓶颈。在此背景下,金刚石复合材料凭借其无与伦比的性能优势站上风口,并且实现了应用范围的极大拓展。尤其是在半导体散热这一前沿阵地,CVD金刚石散热片正展现出巨大的市场潜力,预计至2030年,其在数据中心领域的市

2025年10月23日
我国锑矿行业:储量居全球首位 光伏打开新增量 出口进入“管制新阶段”

我国锑矿行业:储量居全球首位 光伏打开新增量 出口进入“管制新阶段”

我国锑矿储量全球第一且分布集中,但经多年开采后矿石品位下降,静态储采比偏低,资源保障压力渐显。供应端受环保政策收紧、开采难度加大等因素制约,产量总体呈收缩态势;需求端应用多元,既以阻燃剂为核心基石、铅酸蓄电池提供稳定支撑,又有光伏产业带来新增量。此外,我国锑矿出口已正式进入明确的“管制时代”,管制政策的落地对行业出口格

2025年10月23日
我国加氢站行业建设加快 广东数量稳居第一 大型化趋势带来广阔增量空间

我国加氢站行业建设加快 广东数量稳居第一 大型化趋势带来广阔增量空间

加氢站通常用于为氢能源汽车提供燃料,是氢能源汽车发展所需的重要基础设施。2015年前,我国只有北京氢能示范园加氢站、上海安亭加氢站、郑州宇通加氢站等少数几个加氢站。近年来,随着国内氢燃料电池车产业加速发展,叠加中央财政补贴大力支持,各地加氢站建设加快。2024年,我国氢燃料电池汽车产量已经达到5548辆,销量已达540

2025年10月20日
多维发力保供应链!我国石英坩埚行业光伏级市场本土主导 半导体级高端仍待突破

多维发力保供应链!我国石英坩埚行业光伏级市场本土主导 半导体级高端仍待突破

石英坩埚是半导体与光伏单晶拉制的核心消耗品,其中半导体级石英坩埚市场规模随晶圆产能扩张快速增长;而光伏级石英坩埚市场此前高增,但2024年多重因素影响呈收缩之势。竞争格局来看,光伏级市场由本土企业主导,而半导体级市场高端产品仍待突破。当前国内上游高纯石英砂长期依赖进口,不过我国正多维度发力,正通过找矿、技术研发与产能建

2025年10月20日
国内碱性锌锰电池行业存较大增量空间 出口成新增长极 南孚市占率稳居首位

国内碱性锌锰电池行业存较大增量空间 出口成新增长极 南孚市占率稳居首位

国内消费不足但产量保持良好增长势头,我国碱性锌锰电池行业长期处于供过于求状态,出口业务成为新增长极。根据数据,2024年我国碱性锌锰电池行业产量为205.80亿只,需求量为45.69亿只。

2025年10月15日
项目转型突破提速 我国煤制烯烃行业迈入高端绿色发展阶段 宝丰能源盈利领先

项目转型突破提速 我国煤制烯烃行业迈入高端绿色发展阶段 宝丰能源盈利领先

在 “双碳”战略目标的引领下,中国煤制烯烃产业迈入全新发展阶段,即从过去单纯的规模增长,转变为追求高端技术与绿色发展的深度融合,为煤制烯烃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助力。

2025年10月14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