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NMP行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产能过剩现象日益突出

一、行业基本概述

NMP全称N-甲基吡咯烷酮,是一种无色透明液体,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高沸点、无腐蚀性、低毒性、低挥发性和可生物降解等优点。根据应用,NMP可分为微电级、电子级、医药级和工业级四类级别。

NMP主要应用于石油化工、塑料工业、药品、农药、染料以及锂离子电池制造业等许多行业,广泛用于芳烃萃取,乙炔、烯烃、二烯烃的纯化,也用于聚合物的溶剂及聚合反应的介质,如聚酰胺、聚酰亚胺、聚苯硫醚等工程塑料及芳纶纤维,另外还用于绝缘材料、农药、颜料、电子产品生产及清洁剂等方面。

NMP 主要应用领域

NMP 应用领域 主要用途
锂电领域 作为对位芳纶缩聚反应溶剂存在
高分子行业 用于聚酰亚胺漆的反应和稀释溶剂
绝缘材料行业 用于 IC、PCB、LED、半导体清洗,以超纯电子化学品为主。
电子材料行业 如丁二烯抽提、异戊二烯萃取、合成气的脱硫、乙炔的回收、润滑油精制等
石油化工 粘结剂溶剂,导电浆料扩散液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二、行业市场规模现状

1、市场规模

随着“碳达峰和碳中和”发展目标的提出,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迅猛发展。锂电池相比传统电池,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充电次数多,使用寿命长等优点成为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首选,在过去一年,其价格涨幅超过400%。

近年来,由于锂电行业的迅猛发展,NMP消费规模增长迅速。2022年我国NMP消费量约为60.1万吨,其中锂电领域的消费量占我国总消费量的90%以上。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不断扩大,锂电池需求量也随之增大。在锂离子电池行业的拉动下,我国NMP行业市场规模在2018年-2022年持续增加,在2022年达到288.80亿元。

近年来,由于锂电行业的迅猛发展,NMP消费规模增长迅速。2022年我国NMP消费量约为60.1万吨,其中锂电领域的消费量占我国总消费量的90%以上。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不断扩大,锂电池需求量也随之增大。在锂离子电池行业的拉动下,我国NMP行业市场规模在2018年-2022年持续增加,在2022年达到288.80亿元。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2、供应规模

近年来,我国主要企业NMP布局势头很足,2022年,中国合成NMP产能为53.2万吨/年,占全球合成NMP总产能的77%。目前我国共16家合成NMP生产企业,其中合成产能在3万吨/年及以上的企业有8家,产能合计42.7万吨/年,占全国合成NMP总产能的80.3%,行业集中度较高。代表性的生产企业有长信化学、中润化学、滨州裕能、迈奇化学、晶瑞新能源等。

我国合成NMP生产企业大部分都具备NMP回收加工能力,回收NMP的业务模式以来料加工为主、进料加工为辅。2022年我国同时具备NMP合成和回收加工能力的生产企业约有9家,回收产能合计37.5万吨/年。

此外,我国还有不少仅做NMP回收加工业务的企业,2022年回收产能合计达90万吨/年。回收产能较大的企业有苏州瑞环(8.0万吨/年)、常州环通能源科技(6.2万吨/年)、江苏塔塔(6.0万吨/年)、湖北金泉新材料(6.0万吨/年)和镇江新纳环保(4.0万吨/年)等。

此外,我国还有不少仅做NMP回收加工业务的企业,2022年回收产能合计达90万吨/年。回收产能较大的企业有苏州瑞环(8.0万吨/年)、常州环通能源科技(6.2万吨/年)、江苏塔塔(6.0万吨/年)、湖北金泉新材料(6.0万吨/年)和镇江新纳环保(4.0万吨/年)等。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3、需求规模

在我国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的带动下,锂离子电池尤其是动力电池的市场规模将高速增长,进而带动NMP消费量的持续快速增长。初步估算在2022年我国NMP 需求量达到60.1万吨。

在我国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的带动下,锂离子电池尤其是动力电池的市场规模将高速增长,进而带动NMP消费量的持续快速增长。初步估算在2022年我国NMP 需求量达到60.1万吨。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4、供需平衡分析

NMP行业进入门槛较低,受利益吸引,进入布局的企业数量不断增多,行业规模不断扩大,产能过剩现象日益突出。但我国NMP行业结构发展不合理,由于中小型企业多,技术水平低,导致行业低端产能过剩,高端产能不足。至2021年,我国NMP产销率达到95.59%,NMP行业产能过剩的局面未发生改变。

NMP行业进入门槛较低,受利益吸引,进入布局的企业数量不断增多,行业规模不断扩大,产能过剩现象日益突出。但我国NMP行业结构发展不合理,由于中小型企业多,技术水平低,导致行业低端产能过剩,高端产能不足。至2021年,我国NMP产销率达到95.59%,NMP行业产能过剩的局面未发生改变。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解决产能过剩的途径有二:一是去产能,二是增加社会对NMP的需求。对于已经形成产能的企业而言,一般都是优质企业。不能把因产能过剩而无法正常运转的企业看成“僵尸企业”,把因产能过剩而无法正常运转的企业当做“僵尸企业”以去产能为名全部去掉,将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同时,根据产能过剩的相对性原理,只要社会增加对相关产品的需求,解决供给和需求的结构失衡,产能过剩就可以迎刃而解。所以解决产能过剩的根本途径,既不是去库存,也不是去产能,而是增加社会的需求,也就是我们讲的,用增量化解存量。

三、行业竞争格局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NMP行业发展趋势研究与未来前景预测报告(2023-2030年)》显示,目前国内主流的 NMP 生产工艺为无催化剂合成的方法,该工艺相比催化剂合成 NMP 技术难度较低,入局增产周期较短,但高温高压条件对设备要求高、运行能耗大、安全等级高,因此在生产成本和产品品质上与国外广泛应用的催化合成工艺有一定差距,整体竞争力相对较弱。另外,扩产需要满足较高要求,对已有生产标准和 NMP 产能的企业扩产周期约 1-2 年。

同时,NMP行业的主要客户均为国内的知名企业,客户粘性高,企业之间一旦达成合作,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就会保持着较大的优势。在目前国内市场的竞争中主要是直接生产厂家和回收提纯厂家以及小部分进出口贸易商之间的竞争,回收提纯厂家占据分散的客户群和低端市场,直接生产厂家则占据主力客户群和高端市场。

从竞争格局而言,随着国内生产厂家工艺技术日趋成熟,产品质量得以提升,国外竞争者如巴斯夫、三菱化学等产品的优势下降。目前国内竞争主要是直接生产厂家和回收提纯厂家以及小部分进出口贸易商之间的竞争,回收提纯厂家占据分散的客户群和低端市场,直接生产厂家则占据主力客户群和高端市场。

目前,我国N-甲基吡咯烷酮(NMP)行业的竞争群组大致分为两类:第一竞争群组是竞争力实力较强的企业,如德国巴斯夫、日本三菱、美国亚士兰、迈奇化学,这类企业一般是市场规模较大的企业,从业时间长,技术研发能力强,它们具有资本和渠道等各方面优势,竞争力较强。第二竞争群组是中小型N-甲基吡咯烷酮(NMP)企业,这些企业数量多,且规模小,其品牌影响力不大,技术一般,N-甲基吡咯烷酮(NMP)产品质量参差不齐。

五、行业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面临经济转型期对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新能源与新材料行业得到宏观层面的大力扶持,锂离子电池及芳纶等高分子新型材料的需求迅猛增长,下游市场需求量的增加将直接带动作为辅助材料的NMP等溶剂的需求量。

(一)在消费电子类锂电池稳定增长的基础上,小容量动力锂电池有望在电动工具、电动自行车领域明显受益于对铅酸电池的替代;市政公用电动车在政府直接的大力支持下启动快增长需求快速增长;在前述基础上,随着成本不断降低和技术不断改善,性价比渐优的动力锂电池同时在私人电动汽车领域迎来爆发性增长的阶段。

基于各国政府的政策支持以及汽车厂商的积极推动,未来锂电池及其相关产业的发展将面临巨大的发展机遇,电动汽车市场将成为锂电池及其上游之一的化工溶剂行业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

(二)NMP除了作为新能源行业较为关键的上游材料之一,同时也是芳纶、聚苯硫醚、聚酰亚胺等高分子材料制造过程中参与化学反应和稀释的必备化工溶剂,直接影响低温缩聚反应和物料产品输送的顺利完成。

芳纶最早由美国杜邦(DuPont)公司在20世纪60年代成功开发并率先产业化,目前,国外芳纶无论是研发水平还是规模化生产业已成熟。在芳纶纤维生产领域,对位芳纶纤维发展最快,产能主要集中在日本和美国、欧洲。主要生产企业有美国杜邦、日本帝人公司等,美国杜邦无论在新产品的研发、生产规摸上,均表现出明显优势。

芳纶是当今世界耐高温纤维中发展最快、综合性能优良的高科技特种纤维,这种纤维柔软轻便,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耐酸耐碱和耐高温性能。作为航空航天、国防、电子通讯等高科技领域不可缺少的基础材料,从某种意义上说,芳纶展现了一个国家的科技力量。此前,虽然世界上仅美国、日本和俄罗斯等少数国家掌握其产业化技术,而我国芳纶需求则完全依赖进口,随着近些年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对芳纶及其制品的需求量以接近每年30%的速度骤增。近年,我国芳纶的国产化也在加快开发和工业化进程,装置规模不断突破和扩大,不断缩小与国外企业产品质量和品种上的差距。加上近年来,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对新材料行业的大力支持,未来3-5年内,高分子新材料行业的飞速发展将为NMP市场需求的增加注入更多力量。(WWTQ)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三聚氰胺行业供需失衡、价格下跌,企业如何破局?

我国三聚氰胺行业供需失衡、价格下跌,企业如何破局?

自2023年起,我国三聚氰胺行业扩能提速,2024年产能同比增长11.06%,预计2025年将达260万吨(同比增长12.55%)。自2025年以来,行业面临供需失衡加剧的挑战,价格不断承压,从2025年1月初的6322.5元/吨下跌至9月末的5550元/吨,累计跌幅约12.22%;同期出口虽保持增长,却呈现 “量增价

2025年10月22日
我国硝酸行业现状及前景分析:装置大型化趋势显著 熔盐储能或打开新增量空间

我国硝酸行业现状及前景分析:装置大型化趋势显著 熔盐储能或打开新增量空间

近年来,我国硝酸行业产能与产量保持低速增长,2020–2024年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约为2.74%和3.4%。与此同时,出口规模快速扩大,同期出口量和出口额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达25.16%和22.78%,2025年1–9月延续高增态势,同比分别增长76.07%和61.64%。行业呈现装置大型化、规模化发展趋势,并在环保政

2025年10月21日
我国聚乙烯醇行业:技术路线稳定但成本承压 差异化与高端化成企业破局关键

我国聚乙烯醇行业:技术路线稳定但成本承压 差异化与高端化成企业破局关键

我国为全球聚乙烯醇(PVA)产业的核心生产国,年产能稳定在百万吨级以上,在全球供应链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如2023年我国聚乙烯醇(PVA)产能达120万吨,占全球总产能48%左右。一方面,国家与地方持续出台有针对性的产业支持措施,为我国聚乙烯醇及其上下游协同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另一方面,下游医药、光电、高端包装、液晶

2025年10月20日
我国醋酸甲酯行业:已建立起完备的产业链条 头部企业技术优势与规模效应日益凸显

我国醋酸甲酯行业:已建立起完备的产业链条 头部企业技术优势与规模效应日益凸显

得益于市场向好,近年我国醋酸甲酯行业的企业数量持续增加,行业产能也在不断扩大。到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醋酸甲酯生产重要基地。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醋酸甲酯产量达137.6万吨,占全球总产量的38%以上,稳居全球首位。其中华东地区(江苏、浙江)依托长三角化工园区形成完整产业链配套,贡献全国65%产能。

2025年10月20日
我国碳酸锶:下游消费以磁性材料为主 多重因素扰供给致价格上行

我国碳酸锶:下游消费以磁性材料为主 多重因素扰供给致价格上行

碳酸锶作为重要的无机化合物,其下游应用高度集中于磁性材料领域,同时电子元器件等新兴市场增长潜力显著。值得一提的是,政策淘汰落后工艺、龙头辛集化工停产重整、海外墨西哥工厂损毁,再叠加伊朗天青石进口物流受阻,多重供给端冲击相互交织共同推高国内碳酸锶供应压力,进而带动其价格从2024年9月的8000元/吨涨至2025年6月的

2025年10月20日
建筑节能与汽车轻量化驱动聚氨酯密封胶需求增长 市场呈现国产主导外资高端格局

建筑节能与汽车轻量化驱动聚氨酯密封胶需求增长 市场呈现国产主导外资高端格局

受建筑节能改造、新能源汽车轻量化下游需求驱动,近年我国聚氨酯密封胶市场规模呈现稳健增长态势。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聚氨酯密封胶市场规模约58亿元,同比增长18%。预计2025年,我国聚氨酯密封胶市场规模突破60亿元,年增长率达12%-18%。

2025年10月18日
我国尿素行业现状:供需失衡下价格承压 企业面临盈利困境

我国尿素行业现状:供需失衡下价格承压 企业面临盈利困境

目前我国尿素行业呈现供应过剩格局,市场供需矛盾比较明显。从供给方面来看,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尿素生产国。近三年尿素新产能陆续投产,产量、库存创了新高。有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我国尿素总产能为6919万吨,同比新增196万吨;产量达6723.7万吨(实物量),同比增长6.9%。预计2025年国内尿素产能达8231万吨

2025年10月16日
我国聚氨酯市场持续扩张 绿色转型加速下水性聚氨酯、生物基聚氨酯等技术快速发展

我国聚氨酯市场持续扩张 绿色转型加速下水性聚氨酯、生物基聚氨酯等技术快速发展

得益于卓越的综合性能以及相关制造技术的不断提升,近年聚氨酯应用范围持续拓展,不断为行业发展注入动力。如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聚氨酯材料在电池包密封、座椅轻量化等方面的应用推动车用聚氨酯需求年增12%,预计2030年市场规模将达680亿元。在新能源装备领域,风电叶片填充材料、光伏组件封装胶膜等特种聚氨酯需求在2025-203

2025年10月16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