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近年来我国甜菜播种面积和产量波动明显,2024年出现“面积减产量增”的特殊现象。我国甜菜种植呈现显著的区域集中特征,新疆和内蒙古两大自治区共同构成核心产区,合计占全国播种面积和产量的80%以上。近年来其产区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种植重心不断向新疆转移。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甜菜产业深陷“种子困局”,目前全国95%以上的甜菜种子依靠国外进口,形成制约产业链安全的“卡脖子”难题。
1.我国甜菜行业拥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甜菜行业发展深度研究与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5-2032)》显示,甜菜属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是重要的经济作物,也是我国第二大糖料作物,在我国农业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目前我国甜菜行业拥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上游主要包括种子、化肥、农药、农用器械等生产资料;中游为甜菜种植环节;下游为应用环节,其用途广泛,不仅可以食用,还可以用于制糖(生产食堂)、饲料(甜菜粕是优质饲料原料)和化工(用于生产乙醇、柠檬酸等产品)等领域。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2.甜菜种子高度依赖进口,存在“卡脖子”难题
我国甜菜产业深陷“种子困局”,目前全国95%以上的甜菜种子依靠国外进口,形成制约产业链安全的“卡脖子”难题。其根源在于多重制约因素叠加:
一是种质资源匮乏,野生资源少,具有优良配合力的成对单粒雄不育系和多抗授粉系严重不足,导致育种基础薄弱。二是在育种技术层面,国内仍以传统育种手段为主,效率低下,分子标记辅助、基因编辑等现代技术应用滞后,导致品种选育周期长、效率低。三是种子加工环节存在明显短板,包衣处理、丸粒化加工等核心工艺精度不足,设备适配性差导致种子发芽率、整齐度等指标落后进口产品;四是产业链协同机制缺失,制糖企业、种子公司、科研单位目前尚未形成良好的“产学研”协同互动关系,在育种、良种繁育、推广等环节脱节,导致成果转化效率低。
这种过度依赖进口的局面不仅使国内甜菜种植环节承受较高的种子采购成本,更导致种源议价能力缺失、抗风险能力脆弱,一旦遭遇国际供应链波动或技术封锁,可能引发全产业链系统性风险。因此,实现甜菜种源自主可控,对促进甜菜产业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这需要从多个方面着力:一是加强种质资源体系建设,通过广泛收集和深度挖掘国内外优质种质,为甜菜育种工作奠定坚实基础;二是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建设现代化育种平台,持续提升品种选育水平;三是加快推进育种技术创新,着力突破分子设计育种等前沿技术,缩短品种改良周期,提高育种效率;四是构建高效的产学研协同机制,打通研发到应用的转化通道,促进育种成果转化;五是需完善政策支持体系,为甜菜种子国产化提供制度保障等等。这些措施协同推进,将有效提升我国甜菜种源自给能力,保障产业链安全稳定发展。
3.甜菜播种面积缩减,但产量上升
我国甜菜行业近年来呈现波动发展态势。从播种面积来看,2018-2020年保持在210千公顷以上的稳定水平,但2021年受玉米价格高位运行影响,种植户改种意愿强烈,导致面积骤降33.7%至141.10千公顷。2022年在市场调节和政策引导下,面积回升15.41%至162.85千公顷,但2023年再度下滑8.6%至148.85千公顷。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观研天下整理
产量方面呈现出相似波动轨迹:2018-2020年我国甜菜产量维持在1100万吨以上的高位,2021年受面积缩减影响大幅下降至785.09万吨。此后连续两年恢复性增长,2023年达到916.02万吨,同比增长2.54%。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我国甜菜呈现出“面积减、产量增”的特殊现象,主要源于以下几个因素:首先,单产水平提升是关键驱动力。随着高产品种推广和栽培技术改进,2023年我国甜菜单位面积产量达到61539.62公斤/公顷,同比上升12.19%;其次2023年主产区(新疆、内蒙古等地)生长季气候条件总体有利,未遭遇重大自然灾害,为产量增长创造了良好环境。此外,规模化种植比例提高和精准农业技术应用扩大,也促进了生产效率的提升。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观研天下整理
4.甜菜种植重心不断向新疆转移
甜菜具有耐寒、耐旱等特性,喜温凉气候,适宜生长在温带。因此我国甜菜种植呈现显著的区域集中特征,主要分布在北方温带地区,其中新疆和内蒙古两大自治区共同构成核心产区,合计占全国播种面积和产量的80%以上。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我国甜菜产区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种植重心不断向新疆转移。
数据显示,新疆甜菜播种面积占比由2018年的26.49%上升至2023年的41.37%;内蒙古甜菜播种面积占比则呈现整体下滑态势,由2018年的56.47%缩减至2023年的44.29%。产量方面变化更为明显,新疆甜菜产量占比由2018年的37.66%上升至2023年的54.57%,并在2022年超越内蒙古成为全国第一大甜菜产区。这一区域格局演变主要源于以下因素:首先,新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更具优势,其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非常有利于糖分积累;其次,新疆农业基础设施完善,灌溉系统发达,水资源供给稳定;再者,新疆土地资源丰富且土质肥沃,便于规模化、机械化种植;此外,当地政策支持力度大,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配套等等。这种区域格局的优化调整,反映了我国甜菜产业正在向自然禀赋更优、生产效率更高的地区集聚,有助于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观研天下整理
5.甜菜表观消费量上升,已实现自给自足
我国甜菜下游消费以制糖为主。作为重要的食糖原料,甜菜糖产量约占全国食糖总产量的10%以上。数据显示,近年来制糖期全国甜菜糖产量呈现波动变化态势,总体维持在100万吨以上,2023/24年达到113.90万吨,同比增长约6.01%,为甜菜行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市场消费方面,近年来我国甜菜表观消费量呈现与甜菜糖产量高度联动的特征,2023年表观消费量达到915.98万吨,同比增长2.55%。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在种子环节存在“卡脖子”问题,但我国甜菜已实现自给自足,产量能充分满足下游市场消费,展现出较强的供给保障能力。数据显示,2022-2024年其进口量持续为零;出口规模则始终很小,近年来年出口量始终低于0.3万吨。
数据来源:中国糖业协会等、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海关总署、观研天下整理(WJ)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