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苏氨酸供给在全球占据主导地位 行业贸易顺差扩大 企业盈利水平显著提升

前言:

苏氨酸是猪饲料的第二限制氨基酸和家禽饲料的第三限制氨基酸,需求深度绑定饲料工业发展。近年来农业农村部大力推进豆粕减量替代行动,“减豆粕不减效”技术路径为行业开辟新增量空间。目前,我国苏氨酸行业整体供给能力得到提升且在全球占据主导地位,基本掌握了国际市场的定价话语权,并构建起全球领先的出口导向型发展模式。在2024年我国苏氨酸市场呈现出“成本下降、价格上涨”态势,企业盈利水平也实现显著提升。

1.饲料是苏氨酸最大应用市场,“减豆粕不减效”技术路径为行业开辟新增量空间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苏氨酸行业现状深度研究与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5-2032)》显示,苏氨酸是一种有机化合物,也是一种重要的氨基酸。其产业链上游主要包括玉米(主要原材料)、煤炭等原材料;中游为苏氨酸生产;下游为应用领域,包括但不限于饲料、医药、食品、化学试剂等。目前我国苏氨酸下游应用高度集中于饲料领域,占比超80%,医药、食品及化学试剂等高端领域应用占比不足20%。

苏氨酸是一种有机化合物,也是一种重要的氨基酸。其产业链上游主要包括玉米(主要原材料)、煤炭等原材料;中游为苏氨酸生产;下游为应用领域,包括但不限于饲料、医药、食品、化学试剂等。目前我国苏氨酸下游应用高度集中于饲料领域,占比超80%,医药、食品及化学试剂等高端领域应用占比不足20%。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苏氨酸常添加到未成年仔猪和家禽饲料中,是猪饲料的第二限制氨基酸和家禽饲料的第三限制氨基酸,对于促进禽畜生长发育起着重要作用。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畜牧业生产国,生猪、家禽存栏量均长期居世界第一,为禽饲料和猪饲料产业提供强劲市场支撑。自2020年起,我国禽饲料和猪饲料合计产量始终维持在2亿吨以上。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禽饲料和猪饲料产量分别为12990.3万吨和14391.3万吨。下游饲料产业的发展构筑起苏氨酸行业的坚实需求基础。同时近年来农业农村部大力推进豆粕减量替代行动,通过低蛋白日粮技术与精准氨基酸平衡方案,饲料企业得以在降低豆粕用量的同时,借助苏氨酸等氨基酸添加维持畜禽营养需求。这种“减豆粕不减效”的技术路径,推动饲料行业苏氨酸单位添加量提升,为苏氨酸行业开辟新增量空间。

苏氨酸常添加到未成年仔猪和家禽饲料中,是猪饲料的第二限制氨基酸和家禽饲料的第三限制氨基酸,对于促进禽畜生长发育起着重要作用。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畜牧业生产国,生猪、家禽存栏量均长期居世界第一,为禽饲料和猪饲料产业提供强劲市场支撑。自2020年起,我国禽饲料和猪饲料合计产量始终维持在2亿吨以上。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禽饲料和猪饲料产量分别为12990.3万吨和14391.3万吨。下游饲料产业的发展构筑起苏氨酸行业的坚实需求基础。同时近年来农业农村部大力推进豆粕减量替代行动,通过低蛋白日粮技术与精准氨基酸平衡方案,饲料企业得以在降低豆粕用量的同时,借助苏氨酸等氨基酸添加维持畜禽营养需求。这种“减豆粕不减效”的技术路径,推动饲料行业苏氨酸单位添加量提升,为苏氨酸行业开辟新增量空间。

数据来源:中国饲料工业协会、观研天下整理

2.我国苏氨酸供给能力提升且国际地位突出,国内高度集中

在猪饲料、禽饲料等下游行业发展带动下,国内外苏氨酸需求旺盛,我国苏氨酸整体供给能力也得到提升。2021-2024年间,我国苏氨酸产能从100万吨增长至124.4万吨,但增长路径并非线性扩张——2022年受玉米原料价格波动及能效政策调整影响,产能阶段性回调至95万吨,2023年后恢复增长通道。同时2019-2024年,我国苏氨酸产量由63.6万吨增长至101.3万吨,年均复合增长率达9.76%。

在猪饲料、禽饲料等下游行业发展带动下,国内外苏氨酸需求旺盛,我国苏氨酸整体供给能力也得到提升。2021-2024年间,我国苏氨酸产能从100万吨增长至124.4万吨,但增长路径并非线性扩张——2022年受玉米原料价格波动及能效政策调整影响,产能阶段性回调至95万吨,2023年后恢复增长通道。同时2019-2024年,我国苏氨酸产量由63.6万吨增长至101.3万吨,年均复合增长率达9.76%。

数据来源:梅花生物年报、博亚和讯、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梅花生物年报、博亚和讯、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梅花生物年报、博亚和讯、观研天下整理

全球市场来看,目前我国苏氨酸行业供给在全球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2023年产能占全球产能的比重约为92.71%。产量方面,我国苏氨酸产量在全球市场中的占比也整体提升,由2019年的90.08%上升至2024年的94.74%。而正是凭借着这一供给优势,我国基本掌握了国际市场的定价话语权。

全球市场来看,目前我国苏氨酸行业供给在全球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2023年产能占全球产能的比重约为92.71%。产量方面,我国苏氨酸产量在全球市场中的占比也整体提升,由2019年的90.08%上升至2024年的94.74%。而正是凭借着这一供给优势,我国基本掌握了国际市场的定价话语权。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梅花生物年报、博亚和讯、观研天下整理

国内产能格局来看,目前我国苏氨酸行业呈现高度集中的寡占型市场格局。截至2024年9月,全国仅有7家生产企业,产能CR3高达75.91%。其中梅花生物以35.55%的产能占比形成绝对优势,通过内蒙古、新疆等多基地协同生产构建规模壁垒;星湖科技与阜丰集团组成第二梯队,产能占比分别为21.17%和19.19%。

国内产能格局来看,目前我国苏氨酸行业呈现高度集中的寡占型市场格局。截至2024年9月,全国仅有7家生产企业,产能CR3高达75.91%。其中梅花生物以35.55%的产能占比形成绝对优势,通过内蒙古、新疆等多基地协同生产构建规模壁垒;星湖科技与阜丰集团组成第二梯队,产能占比分别为21.17%和19.19%。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

3.我国苏氨酸产业已构建起全球领先的出口导向型发展模式,贸易顺差额扩大

我国苏氨酸产业已构建起全球领先的出口导向型发展模式,展现出强劲的国际竞争力。作为全球最大的生产国和出口国,近年来我国苏氨酸出口量占产量的比重维持在60%以上,且出口量整体上升。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苏氨酸出口量达到71.83万吨的历史新高,较2019年增长50.9%,年均复合增长率达8.58%。进口端则持续维持极低水平,年进口量始终低于0.2万吨,凸显国内产能基本完全覆盖本土需求的能力。

我国苏氨酸产业已构建起全球领先的出口导向型发展模式,展现出强劲的国际竞争力。作为全球最大的生产国和出口国,近年来我国苏氨酸出口量占产量的比重维持在60%以上,且出口量整体上升。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苏氨酸出口量达到71.83万吨的历史新高,较2019年增长50.9%,年均复合增长率达8.58%。进口端则持续维持极低水平,年进口量始终低于0.2万吨,凸显国内产能基本完全覆盖本土需求的能力。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海关总署、观研天下整理

与此同时,近年来我国苏氨酸净出口量呈现整体上升态势,2024年达到71.73万吨,同比增长26.37%;贸易顺差额也整体扩大,由2019年的41.69亿元上升至2024年的85.2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15.37%,充分彰显我国苏氨酸产业的全球竞争优势。这一优势主要源于三重支撑:首先,规模化生产带来的成本优势,规模化生产优势显著,头部企业单厂产能规模全球领先;其次持续的技术创新确保产品质量稳定提升,满足国际市场需求;最后,全球饲料行业转型升级带来新增需求,特别是东南亚等新兴市场的快速崛起。

与此同时,近年来我国苏氨酸净出口量呈现整体上升态势,2024年达到71.73万吨,同比增长26.37%;贸易顺差额也整体扩大,由2019年的41.69亿元上升至2024年的85.2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15.37%,充分彰显我国苏氨酸产业的全球竞争优势。这一优势主要源于三重支撑:首先,规模化生产带来的成本优势,规模化生产优势显著,头部企业单厂产能规模全球领先;其次持续的技术创新确保产品质量稳定提升,满足国际市场需求;最后,全球饲料行业转型升级带来新增需求,特别是东南亚等新兴市场的快速崛起。

数据来源:海关总署、观研天下整理

4.国内外需求不减,原料成本下降,产品价格上扬,企业盈利水平显著提升

价格来看,2024年我国苏氨酸市场呈现“成本下降、价格上涨”的独特格局。2024年,作为主要原材料的玉米价格全年震荡下行,从1月初的2488.57元/吨降至12月末的2037.14元/吨,跌幅达18.14%,而这无疑拉低了我国苏氨酸的生产成本。然而此时国内苏氨酸需求不减且海外市场需求强劲,同时市场上的主流企业将报价上调,便造就了我国苏氨酸价格上扬走势。根据卓创资讯数据,苏氨酸价格由2024年上半年的每吨人民币10308元增加至2024年下半年的每吨人民币11381元,增幅10.4%。

价格来看,2024年我国苏氨酸市场呈现“成本下降、价格上涨”的独特格局。2024年,作为主要原材料的玉米价格全年震荡下行,从1月初的2488.57元/吨降至12月末的2037.14元/吨,跌幅达18.14%,而这无疑拉低了我国苏氨酸的生产成本。然而此时国内苏氨酸需求不减且海外市场需求强劲,同时市场上的主流企业将报价上调,便造就了我国苏氨酸价格上扬走势。根据卓创资讯数据,苏氨酸价格由2024年上半年的每吨人民币10308元增加至2024年下半年的每吨人民币11381元,增幅10.4%。

数据来源:生意社、观研天下整理

以山东省为例,其苏氨酸均价由1月的10.94元/千克整体上升至11月的12.29元/千克,涨幅约为12.34%。尤其自7月起,受出口订单集中释放影响,山东省苏氨酸均价持续上涨,11月均价较6月上涨21.8%。在主要原料成本下降和产品价格上升的共同作用下,我国苏氨酸行业盈利水平显著提升。据Mysteel,截至11月14日,全年苏氨酸理论利润1203元/吨,同比增幅约200%。

以山东省为例,其苏氨酸均价由1月的10.94元/千克整体上升至11月的12.29元/千克,涨幅约为12.34%。尤其自7月起,受出口订单集中释放影响,山东省苏氨酸均价持续上涨,11月均价较6月上涨21.8%。在主要原料成本下降和产品价格上升的共同作用下,我国苏氨酸行业盈利水平显著提升。据Mysteel,截至11月14日,全年苏氨酸理论利润1203元/吨,同比增幅约200%。

数据来源:山东省饲料行业协会、观研天下整理(WJ)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苏氨酸供给在全球占据主导地位 行业贸易顺差扩大 企业盈利水平显著提升

我国苏氨酸供给在全球占据主导地位 行业贸易顺差扩大 企业盈利水平显著提升

苏氨酸是猪饲料的第二限制氨基酸和家禽饲料的第三限制氨基酸,需求深度绑定饲料工业发展。近年来农业农村部大力推进豆粕减量替代行动,“减豆粕不减效”技术路径为行业开辟新增量空间。目前,我国苏氨酸行业整体供给能力得到提升且在全球占据主导地位,基本掌握了国际市场的定价话语权,并构建起全球领先的出口导向型发展模式。在2024年我国

2025年05月28日
我国高粱行业种植面临困境 产业升级成必然选择 白酒等下游加工需求增多

我国高粱行业种植面临困境 产业升级成必然选择 白酒等下游加工需求增多

高粱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种植和加工历史悠久。但由于高粱口感粗糙、涩味明显的缺点始终存在,近年来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水稻和小麦逐渐取代高粱成为主粮,使得我国高粱种植面积持续萎缩,产量波动下降。高粱种植式微,面临生存困境,产业升级成市场必然选择,目前主要体现在机械化、规范化、提高附加值等方面。

2025年05月09日
我国甜菜行业:种子高度依赖进口 种植重心不断向新疆转移

我国甜菜行业:种子高度依赖进口 种植重心不断向新疆转移

近年来我国甜菜播种面积和产量波动明显,2024年出现“面积减产量增”的特殊现象。我国甜菜种植呈现显著的区域集中特征,新疆和内蒙古两大自治区共同构成核心产区,合计占全国播种面积和产量的80%以上。近年来其产区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种植重心不断向新疆转移。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甜菜产业深陷“种子困局”,目前全国95%以上的甜菜

2025年05月09日
燃料电池汽车销量高增 碳纤维纸行业潜力巨大 本土企业持续研发创新 有望打破海外垄断

燃料电池汽车销量高增 碳纤维纸行业潜力巨大 本土企业持续研发创新 有望打破海外垄断

碳纤维纸是氢燃料电池中气体扩散层的首选基底材料。随着《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等文件出台实施,政策红利释放,我国燃料电池汽车销量将显著增长,进一步促进碳纤维纸市场快速扩展,行业潜力巨大。

2025年05月07日
我国禽饲料价格下跌但行业加工效益显著提升 未来仍具有较大发展空间

我国禽饲料价格下跌但行业加工效益显著提升 未来仍具有较大发展空间

近年来我国禽饲料产量整体上升,连续5年稳居1.2亿吨以上规模。肉禽饲料是我国禽饲料市场中的主流品种,近年来其产量占比不断提升,蛋禽饲料产量占比则逐渐下降。受玉米和豆粕价格下滑等因素影响,2024年我国禽饲料价格也出现下跌,肉禽、蛋禽饲料平均出厂价格跌幅分别为8.5%和8.96%。但由于原材料价格跌幅更大,禽饲料行业加工

2025年05月06日
我国扇贝行业:养殖面积有所波动但总体保持稳定 深加工市场发展前景广阔

我国扇贝行业:养殖面积有所波动但总体保持稳定 深加工市场发展前景广阔

扇贝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大洋,我国南北沿海地区均有分布,主要以浮游生物、细菌和有机碎屑为食。近年来,我国扇贝养殖面积有所波动但总体保持稳定。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扇贝养殖面积为38.9万公顷,实现一定的恢复性增长;其中,辽宁、山东二地的养殖面积合计占全国比重的86.5%。

2025年05月06日
扩种成果显著 中国为大豆主产国 但庞大需求使净进口格局凸显 国产以食用加工为主

扩种成果显著 中国为大豆主产国 但庞大需求使净进口格局凸显 国产以食用加工为主

农民种植意愿提高、供给侧改革及大豆扩种计划推进下,我国大豆扩种成果显著,大豆成国内种植面积最大的豆类作物。大豆原产于中国,中国现为全球第四大生产国,其中东北三省得益于黑土地优势,大豆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比重超60%。

2025年05月03日
供需规模不断扩大 我国小麦加工行业持续扩容 政策将推动产业链升级发展

供需规模不断扩大 我国小麦加工行业持续扩容 政策将推动产业链升级发展

小麦的产量和质量是影响小麦加工行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我国小麦种业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显著进展,目前我国小麦产量已稳居全球第一,单产水平也处于世界先进行列,为小麦加工行业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在小麦消费基础良好和消费者需求多样化的背景下,我国小麦加工需求及供给规模呈现增长态势,行业展现出良好发展势头。

2025年05月02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