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食品安全检测行业分析:国家政策利好 市场规模已达千亿

1、概述:食品安全检验项目有十二大类

食品安全检测主要是指按照国家指标来对食品进行检测,主要是一些有害有毒的指标的检测,比如重金属、黄曲霉毒素等。

食品安全检测依据物理、化学、生物化学的一些基本理论和各种技术,按照制订的技术标准对食品原料、辅助材料、半成品、成品及副产品的质量进行检验,以确保产品质量合格。食品安全检验的内容包括对食品的感官检测,食品中营养成分、添加剂、有害物质的检测等。食品安全检测检验项目包括食品营养成分、质量指标、安全指标等十二大类。

食品安全检测检验项目

<strong>食品安全检测检验项目</strong>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2、食品安全检测行业起步时间晚,国内企业实现大部分进口产品替代

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食品安全检测行业发展现状研究与未来前景调研报告(2023-2030年)》显示,我国食品安全检测行业起步时间较晚,从2000年至今共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目前,随着食品快速检测技术日趋成熟及快速发展,国内企业实现对大部分进口产品的替代。

我国食品安全检测行业发展历程

<strong>我国食品安全检测行业发展历程</strong>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3、国家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各省“十四五”规划加强市场监管力度

近年来,国家相关部门为加强对食品安全监管及引导其健康发展,相继颁布了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助力食品安全检测行业发展。如20201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规定监管部门在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中可以采用国家规定的快速检测方法对食品进行抽查检测,抽查检测结果确定有关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可以作为行政处罚的依据。同时,这些相关政策和法规实施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食品安全检测行业准入门槛,并且避免劣质产品扰乱市场秩序,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我国食品安全检测行业相关政策规划

时间

发布主体

政策规划

要点

20191

国务院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2019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会同同级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等部门建立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会商机制;国务院卫生行政、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等部门发现需要对农药、肥料等进行安全性评估的,应当向国务院农业行政部门提出安全性评估建议;国务院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建立食品安全风险信息交流机制等。

20192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

《地方党政领导干部食品安全责任制规定》

对地方党政领导干部食品安全职责、考核监督、奖惩等作出了明确规定。

20195

中共中央、国务院

《关于深化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

明确深化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总体要求.提出建立最严格的标准,实施最严格的监管、实施最严厉的处罚、坚持最严肃的问责等十二项具体意见。明确到2020年初步建立基于风险分析和供应链管理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到2035年基本实现食品安全领域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

国务院

关于印发2019年食品安全重点工作安排的通知

实施食品安全放心工程建设攻坚十大行动、加强法律法规“立改释”、对违法行为“处罚到人”、落实食品生产企业主体责任、提高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加强食品抽检和核查处置、防范重点区域食品安全风险、简化准入审批流程、创新市场监管方式、加强科技支撑和信息化建设、加强科普宣传和教育引导、落实食品安全责任制等,共21个方面。

20198

国家卫生健康委、农业农村部、市场监管总局

GB2763-2019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

标准规定了食品中483种农药7107项最大残留限量。标准代替GB2763-2016GB2763.1-2018。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GB2763-2005GB2763-2012GB2763-2014GB2763-2016GB2763.1-2018

20199

市场监管总局

关于规范使用食品添加剂的指导意见

为督促食品生产经营者(含餐饮服务提供者)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严格按标准规定使用食品添加剂,进一步加强食品添加剂使用监管,防止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扎实推进健康中国行动。

201912

市场监管总局

关于加强调味面制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公告

进一步加强调味面制品(包括俗称的“辣条”类食品)质量安全监管,维护和促进公众健康。

201912

市场监管总局、教育部、国家卫健委、公安部

关于落实主体责任强化校园食品安全管理的指导意见

将联合行动中校园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采取的有效措施、形成的有益经验转化为强化校园食品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进一步推动学校及幼儿园、供餐单位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力求从根本上解决校园食品安全问题。

20202

市场监管总局

关于加强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监管工作的指导意见

进一步规范小作坊生产经营行为,落实地方属地管理责任,有效防控小作坊食品安全风险,切实维护食品安全,促进乡村振兴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203

市场监管总局

关于加强冷藏冷冻食品质量安全管理的公告

加强冷藏冷冻食品在贮存运输过程中质量安全管理

20204

农业农村部、卫健委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兽药最大残留限量》(GB31650-2019

该标准规定了260余种(类)兽药在畜禽产品、水产品、蜂产品等产品中的2100余项残留限量及使用要求。新增兽药品种70余项,残留限量标准640余项。兽药残留检测项目增多,对检测产品的检测种类、灵敏度提出了新要求,检测产品应用范围拓展。

202011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

该部法律自2015年修订版起。肯定了食品快速检测技术在监管中的作用。规定监管部门在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中可以采用国家规定的快速检测方法对食品进行抽查检测.抽查检测结果确定有关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可以作为行政处罚的依据。

20219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关于规范食品快速检测方法使用管理的意见》

(区、市)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可以对对不属于国家规定的食品快检方法开展评价,并规定食品快检产品的评价方法。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除了国家层面相关政策外,各省市也颁布了许多相关食品安全检测行业相关政策。例如,在“十四五”期间,安徽强化生物安全保护,开展食品安全放心工程攻坚行动,完善食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

中国各省市“十四五”规划关于食品安全规划汇总

省市名称

“十四五”规划关于食品安全规划

西藏

建立健全食品药品安全保障体系,加强安全监管和技术支撑能力建设。提升食品药品安全保障水平

湖北

落实“四个最严”要求,保障食品药品安全

云南

全面深化食品安全管理改革,强化综合协同监管,加强基层综合执法

广西

健全完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体系,抓好食品药品安全治理

广东

优先在食品药品安全、环保、通讯、交通、通关、工程建设等粤港澳三地共识度高的领域实现突破。强化食品药品安全,健全质量追溯制度和体系

安徽

强化生物安全保护,开展食品安全放心工程攻坚行动,完善食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

山东

扎实推进“食安山东”建设,加强食品药品安全源头治理和全程监管

辽宁

建立健全公共安全隐患排查和安全预防控制体系,全面提高公共安全保障能力。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安全生产监管执法,有效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强化生物安全保护,提高食品等关系人民健康产品和服务的安全保障水平

吉林

全面加强各行业领域安全整治,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强化生物安全保护,提高食品药品等关系人民健康产品和服务的安全保障水平

山西

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等关系人民健康产品和服务的安全保障水平,努力实现本质安全

河北

提高食品药冯安全保障水平,强化源头治理和全过程监管,健全追溯机制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4、食品制造业企业数量上升,相关食品安全检测企业数量也保持增长

食品安全检测是按照国家指标来检测食品中的有害物质,主要是一些有害有毒的指标的检测。近两年来,我国食品制造企业数量恢复增长,对食品检测需求也随之上升,并且在国家政策加持下,国内相关食品安全检测企业数量呈现稳定增长。根据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规模以上食品制造业企业数量约为8496家,同比增长4.5%,相关食品安全检测企业数量为5133家,同比增长50.8%。

食品安全检测是按照国家指标来检测食品中的有害物质,主要是一些有害有毒的指标的检测。近两年来,我国食品制造企业数量恢复增长,对食品检测需求也随之上升,并且在国家政策加持下,国内相关食品安全检测企业数量呈现稳定增长。根据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规模以上食品制造业企业数量约为8496家,同比增长4.5%,相关食品安全检测企业数量为5133家,同比增长50.8%。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5、食品安全检测市场规模稳步扩大,中国香港食品安全分数最高

综上所述,在政策利好、企业数量增加及民众食品安全意识不断增强的环境下,我国食品安全检测行业市场快速发展。根据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食品安全检测市场规模约为1093.6亿元,同比增长18%。而从食品安全城市分数来看,2021年中国食品安全分数最高的为中国香港92.26分;其次是中国澳门地区食品安全分数91.57分。

综上所述,在政策利好、企业数量增加及民众食品安全意识不断增强的环境下,我国食品安全检测行业市场快速发展。根据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食品安全检测市场规模约为1093.6亿元,同比增长18%。而从食品安全城市分数来看,2021年中国食品安全分数最高的为中国香港92.26分;其次是中国澳门地区食品安全分数91.57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WYD)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燕窝行业转型承压:立体化产品矩阵遭遇市场普及困局

我国燕窝行业转型承压:立体化产品矩阵遭遇市场普及困局

燕窝,自古以来位列“八珍”之首,曾是宫廷御膳的专属珍品,承载着千年滋补文化的厚重底蕴。不过,随着消费升级与产业变革的浪潮,这一传统奢侈品正悄然褪去“贵族光环”,以更亲民的姿态融入大众生活,成为日常滋养的标配。这一演变既受消费需求驱动,也依赖产业升级与标准化建设的支撑。

2025年10月22日
我国运动饮料行业供需双驱势头足 但人均消费量偏低 外星人领跑赛道

我国运动饮料行业供需双驱势头足 但人均消费量偏低 外星人领跑赛道

受供需两侧协力推动,我国运动饮料行业近年发展势头强劲。2019-2024年,其市场规模从345亿元增至547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9.66%,增速高于功能饮料行业整体及能量饮料细分赛道。当前市场品牌百花齐放,行业集中度虽呈上升趋势,但与美日成熟市场相比仍有差距。其中,外星人表现亮眼、后来居上,2024 年以22.7%的

2025年10月21日
我国能量饮料行业:人均消费量偏低、市场潜力大 东鹏饮料份额提升且保持领先

我国能量饮料行业:人均消费量偏低、市场潜力大 东鹏饮料份额提升且保持领先

我国能量饮料市场作为功能饮料第一大品类,近年发展势头向好,销量与市场规模持续增长,这一态势背后,是消费基础夯实、企业营销见效、消费场景拓展等多重因素共同驱动。当前市场竞争呈现高度集中特征,头部企业主导行业格局,2024年行业CR4超过75%,其中东鹏饮料市场份额持续提升,进一步巩固了自身的行业领先地位。值得关注的是,与

2025年10月16日
现制咖啡行业潜在天花板高 渠道下沉重塑市场格局 多样化、线上化趋势增强

现制咖啡行业潜在天花板高 渠道下沉重塑市场格局 多样化、线上化趋势增强

随着消费习惯养成,现制咖啡从社交饮品转向日常消费品。2023年我国现制咖啡饮用者人数已达1.3亿人,较2018年增长0.9亿人。2023年我国现制咖啡市场规模达1623.5亿元,预计2024年我国现制咖啡市场规模达1930.4亿元,同比增长18.9%。

2025年10月15日
我国黑茶行业正从规模扩张向价值提升转型 高端化趋势下内销均价不断提升

我国黑茶行业正从规模扩张向价值提升转型 高端化趋势下内销均价不断提升

当前我国黑茶行业正从规模扩张向价值提升转型。一方面,黑茶作为六大茶类之一,虽然近两年产量、产值呈现不断增长态势,但其增速有所放缓。尤其是2024年出现明显放缓。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黑茶产量为47.32万吨,同比增长3.32%,较2023年增速下降了4.12个百分点;产值为319.41亿元,同比增长2.9%,较202

2025年10月15日
我国功能饮料行业发展势头强劲 集中度提升 东鹏饮料销量领跑

我国功能饮料行业发展势头强劲 集中度提升 东鹏饮料销量领跑

近年来,在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提升、健康意识增强及消费场景拓展等多重因素驱动下,我国功能饮料行业发展势头强劲,销量与市场规模不断上升。从市场结构看,行业呈现“能量饮料主导、运动饮料占比提升”的鲜明特征,其中运动饮料以9.66%的年均增速成为增长亮点。渠道布局上,线下仍为核心销售阵地,同时线上渠道份额逐步提升,渠道结构持续

2025年10月14日
高端茶叶领跑我国茶行业 差异化、智能化双轮驱动企业突围

高端茶叶领跑我国茶行业 差异化、智能化双轮驱动企业突围

我国是茶消费大国。近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多饮茶、饮好茶正逐渐成为健康生活的新风尚,推动我国茶叶内销市场总量保持稳定增长态势。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茶叶内销总量达到240.4万吨,同比增长0.27%,2013-2023年均复合增长率为6.03%。2024年,我国茶叶内销总量241.3万吨左右,同

2025年10月14日
我国红茶行业产量产值双增 内销态势良好 但出口均价持续走低

我国红茶行业产量产值双增 内销态势良好 但出口均价持续走低

红茶作为我国第二大茶类,近年来产量和产值不断上升。与此同时,在多重因素推动下,其内销市场整体保持稳健发展态势,内销量和内销额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值得一提的是,我国红茶内销量占茶叶总内销量的比重已从2020年的14.30%提升至2024年的15.90%,反映出国内茶叶消费结构逐渐向红茶倾斜。从出口来看,自2022年起,我国

2025年10月13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