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发酵蛋白行业:替代蛋白需求驱动下前景广阔 应用领域拓展带动市场持续扩容

一、行业相关定义及分类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发酵蛋白行业现状深度研究与发展前景分析报告(2025-2032)》显示,发酵蛋白主要是通过发酵技术生产出来的蛋白质。这种技术旨在通过创新研发,替代传统餐桌上的肉蛋奶产品。据了解,发酵蛋白中的蛋白含量高达40%—80%,含有多种维生素、纤维素、碳水化合物、脂类、矿物质,以及丰富的酶类和生物活性物质等,且不含胆固醇,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更加友好。其在口感上,相比于以大豆为原料的植物蛋白,发酵蛋白无豆腥味。与利用动物干细胞制造的细胞蛋白相比,发酵蛋白成本也更低。发酵蛋白的出现,对于改变人类的饮食习惯、改善环境具有积极且深远的意义。

发酵蛋白按发酵技术可分为微生物发酵、生物质发酵以及精密发酵(或重组蛋白生产)几类。其中精密发酵(或重组蛋白生产)是目前广泛应用于替代蛋白质的发酵蛋白之一,例如Brave Robot冰淇淋使用的Perfect Day公司的非动物乳制品蛋白,就是经过精密发酵而成。不过,尽管在过去几十年里,精密发酵和生物质发酵都被用于许多领域,但对于肉类替代品来说,这些技术仍然是相对较新的技术,相关工艺参数的标准化和实现更好的感官、功能和营养质量仍在探索中。

二、蛋白质摄入改善行动推进下包括发酵蛋白在内的蛋白质拥有广阔发展前景

蛋白质是生物体所必需的、细胞中含量最丰富、功能最多的营养素,在各种生命活动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是维持生命的物质基础,按摄取来源可将蛋白质分为动物性蛋白质和植物性蛋白质两大类。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成年人每天蛋白质的摄入量为体重的0.8g/kg,例如一个体重为60kg的成年人,每天需要摄入48g蛋白质。

不过目前,尽管我国居民蛋白质摄入量总体达标,但存在显著的人群差异与结构缺陷,且总体呈现“量不足、质不优、搭配失衡”的结构性问题,有45%的成年居民面临蛋白质摄入不足风险。与此同时,国民在蛋白质摄入领域存在严重的认知偏差,超七成受访者表示不清楚如何科学补充蛋白质,66.96%的人因搭配不当导致摄入不足。可见,当下我国亟待通过营养教育与产业创新推动膳食结构优化。

不过目前,尽管我国居民蛋白质摄入量总体达标,但存在显著的人群差异与结构缺陷,且总体呈现“量不足、质不优、搭配失衡”的结构性问题,有45%的成年居民面临蛋白质摄入不足风险。与此同时,国民在蛋白质摄入领域存在严重的认知偏差,超七成受访者表示不清楚如何科学补充蛋白质,66.96%的人因搭配不当导致摄入不足。可见,当下我国亟待通过营养教育与产业创新推动膳食结构优化。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

针对上述问题,政府、学界与企业三方形成合力,共同推动蛋白质摄入改善行动,具体如下。

政府方面:通过政策导向,推动蛋白质摄入改善行动。根据农业农村部、国家卫生健康委等三部门联合印发的《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25—2030年)》明确提出,到2030年实现人均每日优质蛋白质摄入量占比超50%,并将大豆、水产品等优质蛋白来源纳入重点发展领域。

学界:提出“个性化摄入方案”。中国营养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于康提出“个性化摄入方案”:成人按每公斤体重1克蛋白质标准摄入,65岁以上老年人增至1.2克,且优质蛋白需占总摄入量一半以上。中山大学教授朱惠莲强调,动植物蛋白科学搭配可提升营养价值,例如谷物与豆类互补、肉类与豆制品协同。

企业:通过产业创新,推动植物基蛋白与动物蛋白的协同应用。例如汤臣倍健等企业推出高蛋白产品矩阵,如纯度90%的蓝罐蛋白粉、富含免疫调节蛋白的功能食品,并联合科研机构开展“双蛋白工程”。

综上可见,随着政府、学界与企业三方不断推动蛋白质摄入改善行动进程,我国包括发酵蛋白在内的蛋白质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三、替代蛋白需求驱动下,发酵蛋白市场最值得期待

一直以来,肉类和动物产品被视为蛋白质的主要来源。不过目前,我国动物蛋白缺口严重,优质蛋白质自给率不足,2022年我国肉类缺口已超过500万吨,传统动物蛋白供给正面临严峻考验,继续替代蛋白来填补市场。

与此同时,由于动物蛋白的主要缺点包括高饱和脂肪和胆固醇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可能存在致癌物质以及环境影响较大,因此人们对肉类和肉类产品消费相关健康风险的意识提高,也促使对替代蛋白质产品的需求增加。

此外,传统肉类的生产消耗大量淡水、土地资源,并增加温室气体的排放。以牛肉为例,生产1千克牛肉需消耗15吨水,排放36千克—300千克当量的二氧化碳,生产1千克牛肉所需的土地面积为1千克粮食生产所需土地面积的13倍。而这也促使市场对具有高效环保的替代蛋白产品的需求增加。

目前替代蛋白主要有三类:植物蛋白、细胞蛋白、发酵蛋白。其中发酵蛋白因是一种以葡萄糖、淀粉、糖蜜、合成气、二氧化碳等为底物,利用微生物发酵方式生产的蛋白,具有资源消耗少、环保低碳、高效快速、安全可靠等优势,成为该市场上最具发展前景的产品。

目前替代蛋白主要有三类:植物蛋白、细胞蛋白、发酵蛋白。其中发酵蛋白因是一种以葡萄糖、淀粉、糖蜜、合成气、二氧化碳等为底物,利用微生物发酵方式生产的蛋白,具有资源消耗少、环保低碳、高效快速、安全可靠等优势,成为该市场上最具发展前景的产品。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

资源消耗少:发酵蛋白可以实现‘变废为宝’和高效的生物制造。人们一般利用含碳、氮、氧等元素的低成本原料,比如秸秆、工业废气、合成气以及二氧化碳等,通过控制发酵罐的温度、酸碱度和营养条件,来生产发酵蛋白。与之相比,生产植物蛋白仍然需要以大豆为原料。目前我国每年要进口1亿吨左右的大豆,要实现进口大豆的国内生产,额外需要7.6亿亩土地,并消耗大量的水和化肥等生产资料。另外细胞蛋白生产虽不受原料的限制,但培养条件苛刻,科研人员需从动物体内提取干细胞,并利用血清等多种营养物质“喂养”,使其不断“成长”,因此生产成本较高。

环保低碳:“双碳”背景下,发酵技术成新蛋白企业实现“双碳”目标的有效途径。在碳达峰与碳中和的“双碳”目标背景下,食品产业的减排不容忽视。新蛋白产业的发展将有效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对比传统动物蛋白产品,每千克植物基产品生产过程中所排放的二氧化碳当量远远低于动物蛋白产品。

其中发酵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拓展应用,使其成为新蛋白企业实现“双碳”目标的有效途径。根据英国真菌蛋白供应商Quorn于2021年联合知名碳中和咨询公司碳信托Carbon Trust推出碳足迹白皮书,表明每生产1千克真菌蛋白,所排放的二氧化碳当量为0.7千克,是猪肉生产的1/15,鸡肉生产的1/7。美国一家非动物源乳制品制造商于2021年9月公布的生命周期分析(Life CycleAssessment)结果中也指出,相比较获取乳清蛋白的传统方式,该公司利用精密发酵的技术可以降低高达97%的温室气体排放。

生产效率非常高:有研究表明,微生物发酵生产蛋白的速度是植物的500倍,是动物的2000倍。而一亩大豆田每年可收获约130千克大豆,获得52千克植物蛋白。而利用100吨发酵罐进行微生物发酵,一年能生产近100万千克发酵蛋白。

转化率较高:通过微生物发酵方式利用1千克淀粉可以生产出190—200克蛋白,然而用1千克淀粉喂养家禽、家畜,仅能分别生产出47克和14克蛋白。

四、应用领域不断拓展,需求市场不断扩容

近年随着相关技术的不断提升,应用领域不断拓展,从而也在不断推动其市场需求规模不断扩容。例如在食品工业中,发酵蛋白作为食品添加剂、营养补充剂、功能性食品的原料,提高了食品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在饲料工业中,发酵蛋白作为饲料添加剂,提高了饲料的营养价值和动物生长性能,降低了养殖业对环境的影响;在医药工业中,发酵蛋白用于药物制备、生物治疗等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1、食品工业

食品工业是指以农副产品为原料通过物理加工或利用酵母发酵的方法制造食品的工业门类,与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质量息息相关,同时也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

我国食品行业是一个充满活力和潜力的市场。这是因为我国人口众多,对食品的需求量大。2024年,我国规模以上食品工业资产占全部规上工业的4.7%,完成了占比6.6%的收入,实现了占比8.7%的利润,对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有资料显示,2019-2024年我国居民人均食品烟酒消费支出从6084元增长至8411元。

我国食品行业是一个充满活力和潜力的市场。这是因为我国人口众多,对食品的需求量大。2024年,我国规模以上食品工业资产占全部规上工业的4.7%,完成了占比6.6%的收入,实现了占比8.7%的利润,对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有资料显示,2019-2023年我国居民人均食品烟酒消费支出从6084元增长至8411元。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观研天下整理

居民食品消费需求的持续释放为食品工业发展提供强大驱动力。近年伴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尤其是居民收入的增加,对食品的需求逐渐多样化、多层次化,这为发酵蛋白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宽阔的市场。

近年国际上,发酵蛋白食品层出不穷。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英国品牌Quorn就开始利用发酵蛋白技术进行食品开发。Quorn利用高通量筛选技术,用丝状镰孢菌发酵出高纤维、低饱和脂肪的优质蛋白。最早上市的产品为健身蛋白粉,2011年Quorn发布了第一款发酵蛋白“肉”汉堡,近来又推出了香肠、肉卷类产品,深受消费者喜爱。

美国公司Perfect Day利用微生物来制造乳清、酪蛋白等,模拟出真正的牛奶。而后该公司又推出了首款生物制乳蛋白冰淇淋,其口感和质地与牛奶冰淇淋无异。

Clara Foods是全球第一家生物合成蛋清蛋白的美国公司,该公司利用酵母菌生产蛋清蛋白作为烹饪和烘焙原料,其口感与鸡蛋相仿,且营养丰富,不含胆固醇。

截至目前,全球已经有18个国家许可镰孢菌发酵菌丝体蛋白食品上市销售。

2、饲料

我国已把发展微生物发酵蛋白饲料作为未来饲料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根据《生物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饲料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明确提出:生物技术与生物饲料在保障饲料安全与食品安全、促进饲料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及产业布局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发展微生物发酵蛋白饲料是我国今后饲料工业发展的长期战略。

工业饲料是指经工业化加工、制作的供动物食用的饲料(饵料),是支撑养殖业发展的重要基石,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我国工业饲料行业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目前行业已形成较为完善的产业链条,从原材料供应到产品生产,再到最终应用,各个环节都在不断优化升级。

虽然2024年受生猪、羊等养殖规模缩减影响,其总产量出现2.05%的小幅回落,但仍维持在30000万吨以上高位。值得一提的是,自2011年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工业饲料生产国以来,我国已连续13年保持世界第一地位。

虽然2024年受生猪、羊等养殖规模缩减影响,其总产量出现2.05%的小幅回落,但仍维持在30000万吨以上高位。值得一提的是,自2011年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工业饲料生产国以来,我国已连续13年保持世界第一地位。

数据来源:中国饲料工业协会,观研天下整理

3、医药

自“十二五”以来,由于经济发展和医疗体制改革促使需求不断释放,我国医药工业总产值保持高速增长,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新兴医药市场。数据显示,2024年我医药制造业营业收入为25298.5亿元,与2023年一致,无变化;营业成本为14729.6亿元,比2023年增长2.0%;利润为3420.7亿元,比2023年下降1.1%。不过,虽然2024年我医药制造业企业利润仍处下降区间,但在一揽子增量政策及时出台后,行业效益呈现持续恢复态势。

自“十二五”以来,由于经济发展和医疗体制改革促使需求不断释放,我国医药工业总产值保持高速增长,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新兴医药市场。数据显示,2024年我医药制造业营业收入为25298.5亿元,与2023年一致,无变化;营业成本为14729.6亿元,比2023年增长2.0%;利润为3420.7亿元,比2023年下降1.1%。不过,虽然2024年我医药制造业企业利润仍处下降区间,但在一揽子增量政策及时出台后,行业效益呈现持续恢复态势。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观研天下整理

五、当前行业仍有问题亟待解决

虽然近年以发酵蛋白为原料的诸多产品已实现商业化生产,且生产成本低廉,表现出良好的可扩展性。但若想让更多发酵蛋白食品进入大众视野,一些问题仍亟待解决。

一方面是发酵原料来源有待解决。目前,发酵蛋白主要原料来自淀粉产生的葡萄糖,而淀粉仍来源于农业生产。因此,需开发出更多负碳发酵技术,利用一些低成本原料,例如合成气、二氧化碳等,使发酵蛋白技术更加可持续。

另一方面是口感仍有待提升。虽然目前发酵蛋白食品可通过物理加工方式改变蛋白的球状结构,制造出类似真实肉纤维的拉丝蛋白,更具动物肉的质感、咀嚼感和香味,但当前以肉糜类为主,且仍无法制作成全切肉,也很难适应中国多样化的烹饪方式。

此外,饲料领域发酵蛋白生产成本仍然较高。为实现发酵蛋白产品替代传统蛋白产品的经济可行性,人们要进一步优化生物工艺设计,提高单位体积生产率,实现发酵蛋白规模化生产效益,降低发酵蛋白饲料领域生产成本。(WW)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减糖概念兴起 我国甜味剂行业发展空间广 阿洛酮糖有望成为新一代明星产品

减糖概念兴起 我国甜味剂行业发展空间广 阿洛酮糖有望成为新一代明星产品

我国是食糖消费大国,人均摄糖量高于标准。虽然近年我国食糖的总体消费增速比较缓慢,但是消费规模依然创近10年新高。据农业部数据显示,2025/26榨季我国预计食糖消费量为1590万吨,同比增加0.6%。此外,我国人均食糖消费量保持在30-31g/天水平,若扣除2024年糖尿病人数,则达到35g/天水平,高于《健康中国行动

2025年09月10日
从运动补给到日常饮用 我国电解质水行业已成功跻身百亿市场行列 外星人品牌领跑

从运动补给到日常饮用 我国电解质水行业已成功跻身百亿市场行列 外星人品牌领跑

自进入2025年夏天以来,随着全国多数成熟气温急剧攀升,电解质水再次脱颖而出,成为夏季明星产品。2025年6月,我国软饮料市场整体保持稳健增长,但电解质水品类却脱颖而出,单月销售额增长率超过20%,显著高于传统碳酸饮料5%的增长率。目前在便利店中,电解质水的品牌已经与矿泉水数量不相上下。

2025年09月10日
我国赤藓糖醇行业正处于筑底阶段 价格低位运行 D-阿洛酮糖获批下市场或将被压缩

我国赤藓糖醇行业正处于筑底阶段 价格低位运行 D-阿洛酮糖获批下市场或将被压缩

虽然我国赤藓糖醇产业起步较晚,于2007年才开始工业化发展。但近年来在无糖气泡水、无糖茶等无糖饮料风潮推动下,赤藓糖醇热度迅速攀升,到目前已成为我国代糖市场主流产品,2023年占据近八成份额。

2025年09月06日
我国羊奶粉行业毛利率较高且仍在增长 澳优乳业继续保持龙头地位

我国羊奶粉行业毛利率较高且仍在增长 澳优乳业继续保持龙头地位

羊奶粉指的是用羊奶制作的奶粉,近年凭借易消化吸收、低致敏性等优势,赢得了越来越多消费者的认可,其市场发展迅速升温。数据显示,2020-2024年,我国羊奶粉零售额由208亿元升至250亿元,复合年增长率4.7%。预计到2029年,我国羊奶粉零售额将达318亿元。

2025年09月04日
辣椒深加工行业增值链条延伸 辣椒酱市场持续火热 辣椒均价回落下利润有望回升

辣椒深加工行业增值链条延伸 辣椒酱市场持续火热 辣椒均价回落下利润有望回升

除了作为新鲜蔬菜和调味品,辣椒的深加工产品也日益丰富。我国是全球最大的辣椒生产国,辣椒种植面积和产量保持增长态势,为辣椒深加工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根据数据,2017-2023年我国辣椒种植面积由1164.0万亩增长至1279.2万亩,我国辣椒产量由1811.0万吨增长至2101.0万吨。

2025年09月03日
刚需属性明显 我国包装饮用水行业规模扩容仍有空间 渠道商跨界竞争

刚需属性明显 我国包装饮用水行业规模扩容仍有空间 渠道商跨界竞争

城镇化率的提高与收入水平的增长为包装饮用水渗透率提升奠定经济基础。在物质基础和健康意识不断提升的双重驱动下,消费者对饮用水的选择逐步从传统的自来水或直饮水转向购买便利性和性价比均较高的包装水。当前,包装饮用水刚需属性明显,市场规模逐年上升,其中小规格水为主流,大包装发展迅速。此外,随着电商及现代渠道迅速发展,渠道商推出

2025年09月03日
我国花生油行业已步入平稳增长期 高端化趋势凸显 技术成企业竞争关键

我国花生油行业已步入平稳增长期 高端化趋势凸显 技术成企业竞争关键

花生油是我国主要的食用油之一,具有独特香气和均衡的脂肪酸组成,广泛应用于中式烹饪。‌从产量来看,2023年我国食用油产量为5160万吨,其中花生油占比11.9%,仅次于大豆油(59.5%)、菜籽油(25.6%),位于第三。

2025年09月01日
我国食用油行业分析:产量持续恢复增长 包装化发展是长期趋势

我国食用油行业分析:产量持续恢复增长 包装化发展是长期趋势

2020-2022年受疫情影响,我国食用植物油产量整体下降。2022年我国食用植物油产量为4881.9万吨,同比下降1.8%。到2023年由于疫情影响逐渐消退,产量有所回升,约5160万吨,同比增长5.7%。2024年产量持续增长,超5200万吨。

2025年08月28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