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甜菊糖苷被誉为“第三代健康糖源”,多个国家、地区监管机构均批准使用
甜菊糖苷是从菊科植物甜叶菊的叶子中提取的天然高甜度、低热量甜味剂,其甜度是蔗糖的200-300倍,而热量几乎为零,被誉为“第三代健康糖源”。1931年,法国科学家首次从甜叶菊中提取甜菊糖苷。并与2008年开始获美国、世界卫生组织、欧盟、加拿大、中国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监管机构批准。目前,甜菊糖苷广泛应用于软饮料、乳制品、烘焙食品、医药保健品和日用品等。
主要代糖品种安全性、相对甜度、热量、口感等对比情况
|
代糖名称 |
安全性 |
相对甜度 |
口感风味 |
热量(kCal/g) |
稳定性 |
|
蔗糖 |
高 |
1 |
纯正 |
/ |
较低 |
|
甜蜜素 |
较低 |
30-40 |
加热后有苦味 |
无热量 |
高 |
|
阿斯巴甜 |
较高 |
180-220 |
纯正有果香 |
4 |
中 |
|
安赛蜜 |
中 |
200-250 |
有轻微后苦味 |
0 |
高 |
|
三氯蔗糖 |
中 |
400-800 |
纯正,甜感稍慢 |
0 |
高 |
|
高 |
250-450 |
有苦涩味 |
0 |
高 |
|
|
木糖醇 |
高 |
1.2 |
有清凉感 |
2.4 |
中 |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甜菊糖苷从2008年起陆续获多个国家、地区监管机构批准使用
|
时间 |
事件 |
|
1931年 |
法国科学家首次从甜叶菊中提取甜菊糖 |
|
2008年 |
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批准了高纯度甜菊糖苷和REBA作为一般公认安全物质 |
|
2010年 |
世界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JECFA)批准了9种甜菊糖苷用于食品饮料,并设定了每日允许摄入量(ADI)为0~4毫克/千克/天。 |
|
2011年 |
欧盟批准甜菊糖苷作为食品和饮料中的甜味剂,并且逐步扩大甜菊糖苷使用范畴,现在它被誉为“世界第三糖源”。 |
|
2016年 |
加拿大批准多种甜菊糖苷作为甜味剂在食品中使用;加拿大卫生部食品理事会对其安全性进行了详细评估,并未发现其存在安全性风险,并于2017年批准所有源自甜叶菊的甜菊糖苷作为甜味剂用于一系列食品中。 |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2、甜菊糖苷具有低热量、安全性高、稳定性好等优点,应用前景广阔
甜菊糖苷作为一种天然高倍甜味剂,凭借其卓越的健康属性与显著的经济性,正日益受到市场青睐。其核心健康价值在于不参与人体代谢,热量近乎为零,尤其适合糖尿病及肥胖等需严格控糖的人群;同时,其使用成本仅为蔗糖的30%-40%,经济性优势显著。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甜菊糖苷行业发展趋势研究与未来前景预测报告(2025-2032年)》显示,与市场上主流化学合成的高倍甜味剂(如三氯蔗糖、阿斯巴甜等)相比,甜菊糖苷展现出独特的竞争优势。研究表明,长期大量摄入人工甜味剂可能存在潜在健康风险,而甜菊糖源于天然植物,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良好的稳定性,其长期食用的安全性已被原产地居民实践所验证。
在应用层面,甜菊糖苷常通过与其他甜味剂科学复配来优化整体风味。这种复配方案一旦被下游食品饮料制造商采纳,出于对终端产品口味一致性的严格考量,客户通常会长期维持配方稳定,从而为甜菊糖生产企业构筑了强大的客户黏性。
而随着提纯技术的持续突破和复配工艺的日益精进,甜菊糖苷的纯度和口感将得到进一步改善。这将驱动其在更广阔的应用范围内,逐步实现对其他甜味剂、特别是部分人工合成甜味剂的替代,行业发展前景可期。
甜菊糖苷应用领域
|
类型 |
品牌 |
产品 |
效果 |
|
饮料 |
可口可乐 |
芬达 |
降低蔗糖带来的甜腻感,甜味清爽,延长保质期 |
|
统一 |
小茗同学冰凝绿茶 |
||
|
乳制品 |
新希望 |
原态酪乳、无蔗糖酸奶 |
改善产品风味,降低产品热量,促进有益菌繁殖 |
|
天润乳业 |
无蔗糖酸奶 |
||
|
烘焙食品 |
美国Whole Earth And Sea |
巧克力植物蛋白质能量棒 |
增强产品松软、湿润感,延长货架期 |
|
稻香村 |
稻香村糖醇糕点苦荞南瓜饼 |
||
|
调味品 |
李锦记 |
李锦记味蚝鲜蚝油 |
提高风味,减少腌制时间,延长保质期,提高合格率,防止脱水,防止褐变反应,避免产品发生着色、发酵等现象 |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3、“减糖”政策和下游需求爆发,我国甜菊糖苷行业快速发展
在健康中国战略与“减糖”政策的宏观指引下,国家卫健委推动的“三减三健”行动与社会各界对糖分过量引发的肥胖、糖尿病等问题的持续关注,共同为天然代糖产品开辟了广阔的政策与市场需求空间。与此同时,消费者健康意识显著提升,越来越多的人主动选择无糖、低糖食品,并习惯阅读配料表。而甜菊糖苷所具备的“天然”“植物来源”属性,高度契合了这一消费升级趋势,成为市场青睐的关键因素。
在需求端拉动下,甜菊糖苷行业下游应用呈现全面爆发态势。具体来看,饮料行业作为其最大应用领域,已在无糖茶饮、苏打水及功能饮料中广泛使用;食品行业也加速推广,将其应用于乳制品、烘焙、糖果和调味品等品类,推动健康零食与餐品创新;此外,在餐饮与家庭消费场景中,甜菊糖苷也逐步成为替代蔗糖的餐桌甜味剂。
而这一市场扩张的背后,离不开技术进步的坚实支撑。通过生物酶法、膜分离等先进工艺的运用,生产企业能够有效改善甜菊糖苷的口感,减少后苦味,生产出如Reb M、Reb D等高纯度、风味更接近蔗糖的产品。在优化口感的同时,生产成本的持续下降也进一步增强了甜菊糖苷市场竞争力,为其未来拓展更广泛的应用场景奠定了坚实基础。
我国甜菊糖苷行业发展核心驱动因素与企业案例简表
|
驱动因素 |
核心逻辑 |
代表性企业/案例 |
|
健康“减糖”趋势 |
政策与消费需求双轮驱动,创造巨大替代蔗糖的市场空间。 |
元气森林等品牌使用甜菊糖苷复配方案,推动市场教育;莱茵生物与美国巨头的长期供货协议。 |
|
技术升级与产品创新 |
改善风味是扩大应用的关键,高端产品带来高毛利。 |
晨光生物持续投入研发,开发口感更优的高纯度产品及酶转化技术。 |
|
下游产业需求爆发 |
食品饮料巨头的无糖化战略为上游带来确定性增长。 |
可口可乐(使用甜菊糖苷于部分产品)、康师傅、统一等企业在无糖茶饮系列中广泛应用。 |
|
政策支持与国际化 |
“健康中国”导向明确,鼓励天然健康产业发展。 |
行业整体受益,头部企业积极申请国际认证,突破贸易壁垒,拓展全球市场。 |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4、我国甜菊糖苷行业市场集中度较高,头部企业效应显著
在市场竞争方面,我国甜菊糖苷行业市场集中度较高,已形成清晰的梯队竞争格局,头部企业效应显著。第一梯队以莱茵生物、晨光生物、浩天药业等全球领导者为代表,它们通常构建了从种植基地到精深加工的完整产业链,凭借大规模生产能力、雄厚的研发实力以及符合国际标准(如美国GRAS、欧盟Novel Food)的产品质量,与全球大型食品饮料公司建立了稳固的直接供应关系。第二梯队则主要为区域性及专业化企业,它们虽在特定区域市场或产品领域具备一定的生产基础和客户群,但在整体规模、品牌影响力及核心技术方面与头部企业存在差距。第三梯队则由大量中小型加工厂构成,其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多集中于低端市场并通过价格竞争获取订单。
我国甜菊糖苷行业竞争梯队与企业市场布局案例
|
竞争梯队 |
代表企业 |
核心特点与市场布局 |
|
第一梯队:全球领导者 |
莱茵生物 |
全球甜菊糖行业的重要供应商,建有规模化种植基地和符合国际标准的生产线。长期为可口可乐、百事等国际饮料巨头提供原料,海外市场收入占比高,是产业全球化布局的典范。 |
|
晨光生物 |
凭借其在植物提取领域深厚的技术积累和规模化优势,实现甜菊糖苷的低成本、高品质生产。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并利用其研发优势开发高纯度单体(如RebM),向价值链高端延伸。 |
|
|
浩天药业 |
将医药级的生产标准和质量管理体系应用于甜菊糖生产,产品品质稳定,深受高端客户信赖。市场渠道兼顾国内与国际,在医药和食品领域均有深入布局。 |
|
|
第二梯队:区域性/专业化企业 |
部分未上市或地方性企业 |
专注于为特定区域的中小型食品厂、本土饮料品牌提供性价比高的标准产品,或专注于生产某一种特定糖苷(如高含量RebA),在细分市场形成局部优势。 |
|
第三梯队:中小型加工厂 |
大量小型加工厂 |
缺乏核心技术,产品同质化严重,主要面向对价格敏感的低端市场或作为中间商的供应商,抗风险能力和品牌影响力较弱。 |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5、我国甜菊糖苷行业挑战及发展趋势分析
综上所述,虽然我国甜菊糖苷行业前景广阔,但其发展仍面临多重挑战。在核心产品层面,口感与风味优化是首要难题:尽管提取技术不断进步,但普通甜菊糖苷固有的后苦味与甘草余味仍是阻碍其大规模替代蔗糖及其他甜味剂的关键。
其次,成本压力显著,尤其是口感更纯净的高纯度单体(如Reb M、Reb D)生产成本居高不下,使其在与更具价格优势的合成甜味剂(如安赛蜜、三氯蔗糖)竞争时处于劣势。在市场环境方面,竞争日趋激烈,行业内不仅存在产品同质化带来的内部价格竞争,还面临着来自其他天然及人工甜味剂的外部替代压力。
此外,复杂的国际法规与标准也为企业带来挑战,各国对甜菊糖苷的审批和用量标准不一,使得出口企业必须应对错综复杂的市场准入壁垒。
为应对这些挑战并抓住未来机遇,我国甜菊糖苷行业正呈现出清晰的演进趋势。首先,产品正向高端化发展,产业竞争焦点从单纯提供“甜味”转向追求“蔗糖般完美的口感”,高纯度单体的研发与科学的复配技术将成为未来产品研发与利润增长的核心。
其次,产业链纵向整合将深化,头部企业将通过建设合作农场、培育优良品种等方式更深入地介入上游种植环节,以稳定并优化原料供给的品质与成本。与此同时,应用场景将持续多元化,甜菊糖苷的应用将从当前的食品饮料领域,进一步拓展至医药、保健品、宠物食品等新兴领域。
最后,绿色与可持续发展将成为竞争新维度,更环保的提取工艺和对副产物(如植物纤维、蛋白)的综合利用,将同时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构筑新的竞争优势。(WYD)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