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及部分省市铁路建设行业相关政策 全面开放铁路建设运营市场

铁路运输是一种陆上运输方式,以机车牵引列车车辆在两条平行的铁轨上行驶。传统方式是钢轮行进,但广义的铁路运输尚包括磁悬浮列车、缆车、索道等非钢轮行进的方式,或称轨道运输。铁路分类形式多种多样,一般根据技术、路网、行政、速度、功能和轨道等不同类别进行划分和分级。

我国铁路建设行业相关政策

近些年来,为加快国家铁路网建设,我国陆续发布了许多政策,如202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提出加快国家铁路网建设,贯通“八纵八横”高速铁路主通道,有序推进区域连接线建设,加快普速铁路建设和既有铁路改造升级。

 

我国铁路建设行业相关政策

发布时间

发布部门

政策名称

主要内容

20187月

国务院

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

加大货运铁路建设投入,加快完成蒙华、唐曹、水曹等货运铁路建设。

20212月

国务院

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

加快建设京港(台)、包(银)海、沿江、厦渝等高铁主通道,规划建设相关区域连接线,加大普速货运铁路路网投资建设和改造升级力度。

20213月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推进城市群都市圈交通一体化,加快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建设,构建高速公路环线系统,有序推进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提高交通通达深度,推动区域性铁路建设,加快沿边抵边公路建设,继续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完善道路安全设施。

20213月

国务院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单位关于进一步做好铁路规划建设工作意见的通知

全面开放铁路建设运营市场,深化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分类分步推进铁路企业股份制改造和优质资产上市。

202112

国家铁路局

“十四五”铁路科技创新规划

推进复杂特殊结构桥梁及桥上无缝线路设计施工技术研究,综合提升艰险山区铁路建设水平。

20221月

国务院

“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

加强资源富集区、人口相对密集脱贫地区的开发性铁路和支线铁路建设。

20225月

国务院

国务院关于印发扎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的通知

支持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发行3000亿元铁路建设债券。

202212

中共中央、国务院

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

加快国家铁路网建设,贯通“八纵八横”高速铁路主通道,有序推进区域连接线建设,加快普速铁路建设和既有铁路改造升级。

20231月

生态环境部、中央文明办等部门

“十四五”噪声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统筹推进穿越中心城区的既有铁路改造和货运铁路外迁,新建铁路项目应尽量绕避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部分省市铁路建设行业相关政策

为了响应国家号召,各省市积极推动铁路建设行业的发展,比如河北省发布的《河北省“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提出提升铁路运输能力,充分发挥铁路在陆路运输中的骨干作用,加快推动港口集疏运铁路建设,加强进港、进园、进厂铁路专用线建设,健全港区内、港区与周边企业之间皮带机输送系统,推进采用封闭式皮带机输送矿石等大宗货物,充分利用既有铁路专用线运能。

 

部分省市铁路建设行业相关政策

省份

发布时间

政策名称

主要内容

广东省

20213月

广东省进一步稳定和扩大就业若干政策措施

加快在建铁路项目特别是高速铁路、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建设投资进度,推进出省高速公路、货运铁路、铁路货运物流基地建设。

河北省

20224月

河北省“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

提升铁路运输能力,充分发挥铁路在陆路运输中的骨干作用,加快推动港口集疏运铁路建设,加强进港、进园、进厂铁路专用线建设,健全港区内、港区与周边企业之间皮带机输送系统,推进采用封闭式皮带机输送矿石等大宗货物,充分利用既有铁路专用线运能。

四川省

20232月

聚焦高质量发展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的若干政策措施

支持建筑业骨干企业与央企、省外国有企业组建联合体,参与轨道交通、公路、铁路、机场港口等项目建设,对以联合体方式承接的工程项目业绩予以认可。

贵州省

20228月

贵州省“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

提升铁路、水运货物运输服务水平,优化运输组织和各环节,缩短全程运输时间。加快建设叙永至遵义铁路、黔桂铁路增建二线、黄桶至百色铁路贵州段。

宁夏回族自治区

20219月

宁夏回族自治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十四五”发展规划

积极推进高(快)速、普速等铁路建设,五个地级市全部通高(快)铁,全面融入国家高速铁路网,全区铁路网络可靠性和通行能力显著提升,铁路网密度达到3.13公里/百平方公里。

天津市

20228月

天津市推进多式联运发展优化调整运输结构实施方案

持续推进“公转铁”,钢铁、电力、焦化等行业大宗物料铁路运输占比稳定在50%以上;不具备铁路专用线建设条件的重点企业,要大力实施“铁路+清洁汽运短驳”或新能源汽运等方式运输大宗物料。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XD)

观研天下®专注行业分析十一年,专业提供各行业涵盖现状解读、竞争分析、前景研判、趋势展望、策略建议等内容的研究报告。更多本行业研究详见《中国铁路建设行业现状深度调研与未来投资研究报告(2023-2030年)》。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及部分省市农产品冷链物流行业相关政策:提升农产品冷链物流智能化水平

我国及部分省市农产品冷链物流行业相关政策:提升农产品冷链物流智能化水平

为了进一步推动农产品冷链物流行业的发展,我国陆续发布了多项政策,如2025年3月商务部等8部门等发布《加快数智供应链发展专项行动计划》建设数智化农产品市场,提升农产品冷链物流智能化水平,支持发展“前置仓+即时配送”模式,建强农业数智供应链网络、节点和末梢。

2025年06月27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船舶行业相关政策:加快船舶等重点领域标准物质研制和应用

我国及部分省市船舶行业相关政策:加快船舶等重点领域标准物质研制和应用

为了进一步推动船舶行业的发展,我国陆续发布了多项政策,如2025年6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发布《关于制造业计量创新发展的意见》加快化工、石化、钢铁、有色、建材、机械、汽车、船舶、航空、轻工、纺织、电子、通信等重点领域的标准物质研制和应用。

2025年06月24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无人配送行业相关政策:推广无人配送车等设施设备

我国及部分省市无人配送行业相关政策:推广无人配送车等设施设备

我国各省市也积极响应国家政策规划,对各省市无人配送行业的发展做出了具体规划,支持当地无人配送行业稳定发展,比如广东省发布的《广东省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2025年行动计划》、天津市发布的《广东省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2025年行动计划》。

2025年06月11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邮轮行业相关政策:推动“邮轮+”业态创新

我国及部分省市邮轮行业相关政策:推动“邮轮+”业态创新

为了扩大邮轮行业的应用,我国陆续发布了多项政策,如2025年3月商务部等6部门等发布《关于组织开展“购在中国”系列活动的通知》组织推出一批城市漫步、乡村休闲及入境游、康养游、邮轮游、旅游列车、旅居休闲等精品旅游线路和产品。

2025年06月04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智慧物流行业相关政策:持续推进海外智慧物流平台建设

我国及部分省市智慧物流行业相关政策:持续推进海外智慧物流平台建设

我国各省市也积极响应国家政策规划,对各省市智慧物流行业的发展做出了具体规划,支持当地智慧物流行业稳定发展,比如天津市发布的《天津市促进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云南省发布的《云南省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实施方案》。

2025年05月23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铁路运输行业相关政策:在户外运动旺季增加铁路运输能力

我国及部分省市铁路运输行业相关政策:在户外运动旺季增加铁路运输能力

我国各省市也积极响应国家政策规划,对各省市铁路运输行业的发展做出了具体规划,支持当地铁路运输行业稳定发展,比如河南省发布的《河南省有效降低社会物流成本实施方案》、重庆市发布的《重庆市推动经济持续向上向好若干政策举措》。

2025年05月21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智慧港口行业相关政策:鼓励商贸流通企业与港口等企业战略合作

我国及部分省市智慧港口行业相关政策:鼓励商贸流通企业与港口等企业战略合作

为推动智慧港口行业的发展,我国陆续发布了许多政策,如2025年4月商务部等6部门发布的《关于进一步优化离境退税政策扩大入境消费的通知》提出鼓励各地区在大型商圈、步行街、旅游景区、度假区、文博场所、机场、客运港口、酒店等增设退税商店,扩大退税商店覆盖面。

2025年05月14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航运行业相关政策:提高航运保险承保能力和服务水平

我国及部分省市航运行业相关政策:提高航运保险承保能力和服务水平

近些年来,为推动航运行业的发展,我国陆续发布了许多政策,如2024年11月商务部等9部门发布的《关于完善现代商贸流通体系推动批发零售业高质量发展的行动计划》提出鼓励商贸流通企业与港口、航运、物流等企业战略合作,推进贸港航一体化发展。

2025年05月09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