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传感器市场突破4000亿元大关 行业正从“中低端制造”向“高端创新”转型

一、我国是全球最大的传感器生产与消费国,市场规模突破4000亿元大关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传感器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研究报告(2025-2032)》显示,传感器是一种检测装置,能感受到被测量的信息,并能将感受到的信息,按一定规律变换成为电信号或其他所需形式的信息输出,以满足信息的传输、处理、存储、显示、记录和控制等要求。传感器可以精确地测量出压力、温度、浓度等各种信息,是数据采集的源头,因此也被誉为“万物互联之眼”、“数据之母”等。目前传感器作为物联网、智能制造和数字经济的核心基础元件,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近年在政策驱动、技术创新和应用需求的多重推动下,我国传感器市场呈现出强劲的增长态势,并逐渐成为了全球最大的传感器生产与消费国。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传感器市场规模突破4000亿元大关,达到 4061.2 亿元(约合572亿美元),同比增长11.4%。预计到2027年,我国传感器市场规模有望达到5793.4亿元。

近年在政策驱动、技术创新和应用需求的多重推动下,我国传感器市场呈现出强劲的增长态势,并逐渐成为了全球最大的传感器生产与消费国。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传感器市场规模突破4000亿元大关,达到 4061.2 亿元(约合572亿美元),同比增长11.4%。预计到2027年,我国传感器市场规模有望达到5793.4亿元。

数据来源:工信部产业研究院,观研天下整理

二、压力传感器稳居细分市场首位,占比17.6%

按照类型分类,传感器可分为压力传感器、流量传感器、图像传感器、位置传感器、运动传感器、距离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生物传感器、射频传感器及气体传感器等。其中,2024年在传感器市场上,压力传感器以714.2亿元的规模稳居细分市场首位,占比17.6%;流量传感器以545.6亿元位居第二,占比13.4%;图像传感器505.9亿元排第三,占比12.5%。

我国传感器主要类型

主要类型 相关概述 应用领域
压力传感器 压力传感器(Pressure Transducer)是能感受压力信号,并能按照一定的规律将压力信号转换成可用的输出的电信号的器件或装置。在我国,压力传感器是市场最大的传感器种类,生产压力传感器的企业也是占比最多的。 石油、化工、电力、冶金、机械制造、国防工业、计量等。
流量传感器 流量传感器是一种用于测量流体流量的设备,它在许多工业和日常应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化工、石油、环保、食品、饮料、医疗等
图像传感器 图像传感器是手机摄像头、安防监控、智能车载摄像头和机器视觉的核心部件,决定着摄像头的成像品质以及其他组件的结构和规格,是当今应用最普遍、重要性最高的传感器之一。 手机摄像头、安防监控、智能车载摄像头以及机器视觉
位置传感器 位置传感器是一种测量目标物体位置或包含的部分位置的传感器,它能将物体位置产生的机械变化转化为电信号进行处理。 工业自动化、机器人控制、车辆安全等
运动传感器 运动传感器是一种能够检测指定区域内运动的设备。 运动监测、导航、虚拟现实等
距离传感器 距离传感器,又叫做位移传感器,是传感器的一种,用于感应其与某物体间的距离以完成预设的某种功能,得到了相当广泛的应用。 汽车、消费电子等
温度传感器 温度传感器是指能感受温度并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传感器,按照传感器材料及电子元件特性划分,可分为热敏电阻和热电偶两类。 汽车电子、家用电器、医疗电子等
生物传感器 生物传感器(biosensor),是一种对生物物质敏感并将其浓度转换为电信号进行检测的仪器。生物传感器具有高灵敏度、高选择性、快速响应和可重复使用等特点,使其在多个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医学诊断、环境监测、食品安全、农业、生物工程等
射频传感器 射频传感器‌是一种利用电磁波进行信息获取的传感器,通过检测电磁波的特性来实现对目标物体的感知和测量。 通信、雷达、遥感、生物医学等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工信部产业研究院,观研天下整理

三、消费电子与汽车电子是传感器两大应用领域,合计占比47.7%

传感器技术已渗透到国民经济各主要领域,不同应用场景对传感器性能、可靠性和成本提出了差异化需求。目前传感器主要应用于消费电子、汽车电子、工业制造、网络通信、医疗电子等领域。其中消费电子与汽车电子是我国传感器两大应用领域,合计占比47.7%。数据显示,2024年在我国传感器应用市场上,消费电子领域占比最大,达到了26.5%;其次为汽车电子,占比为21.2%;工业制造领域占比排名第三,达到了20.5%。

传感器技术已渗透到国民经济各主要领域,不同应用场景对传感器性能、可靠性和成本提出了差异化需求。目前传感器主要应用于消费电子、汽车电子、工业制造、网络通信、医疗电子等领域。其中消费电子与汽车电子是我国传感器两大应用领域,合计占比47.7%。数据显示,2024年在我国传感器应用市场上,消费电子领域占比最大,达到了26.5%;其次为汽车电子,占比为21.2%;工业制造领域占比排名第三,达到了20.5%。

数据来源:工信部产业研究院,观研天下整理

具体在消费电子方面:

与其他应用场景相比,消费电子市场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发展的波动性会较其他市场更为显著,更容易出现爆发性的增长机会。比如,以iPhone为代表的智能手机浪潮的每一次技术革新,都将带动消费电子传感器市场实现跳跃式增长。

在2022-2024年期间,我国消费电子领域传感器市场已经连续三年位居传感器行业首位,其市场规模以25.7%的复合增长率快速扩张。这一增长主要受益于各类消费终端设备产量的稳步提升包括传统家电(如电视、冰箱、空调)和智能设备(如监控摄像头、智能手表、耳机等)。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消费电子领域传感器市场规模为1073.3亿元,同比增长24.8%。预计到2027年我国消费电子领域传感器市场规模将达到1848.1亿元,未来三年复合增长率有望保持在19.7%的水平。

在2022-2024年期间,我国消费电子领域传感器市场已经连续三年位居传感器行业首位,其市场规模以25.7%的复合增长率快速扩张。这一增长主要受益于各类消费终端设备产量的稳步提升包括传统家电(如电视、冰箱、空调)和智能设备(如监控摄像头、智能手表、耳机等)。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消费电子领域传感器市场规模为1073.3亿元,同比增长24.8%。预计到2027年我国消费电子领域传感器市场规模将达到1848.1亿元,未来三年复合增长率有望保持在19.7%的水平。

数据来源:工信部产业研究院,观研天下整理

汽车电子方面

由上文可知,汽车电子是我国传感器第二大应用市场。近年来我国汽车电子领域传感器市场不断发展。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汽车电子领域传感器市场规模859.3亿元,同比增长3.8%。这一增长,主要是得益于新能源汽车爆发式增长带动。2024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达 1288.8 万辆(同比增长 34.4%),2025年1-5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569.9万辆(同比增长45.2%),直接拉动了压力、流量传感器需求。预计随着新能源汽车加速替代燃油车和智能化进程加快,我国汽车电子领域传感器市场将迎来更广阔的空间。 到2027年,我国汽车电子领域传感器的市场规模将突破千亿元大关。

由上文可知,汽车电子是我国传感器第二大应用市场。近年来我国汽车电子领域传感器市场不断发展。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汽车电子领域传感器市场规模859.3亿元,同比增长3.8%。这一增长,主要是得益于新能源汽车爆发式增长带动。2024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达 1288.8 万辆(同比增长 34.4%),2025年1-5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569.9万辆(同比增长45.2%),直接拉动了压力、流量传感器需求。预计随着新能源汽车加速替代燃油车和智能化进程加快,我国汽车电子领域传感器市场将迎来更广阔的空间。 到2027年,我国汽车电子领域传感器的市场规模将突破千亿元大关。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观研天下整理

资料来源:工信部产业研究院,观研天下整理

与此同时,随着汽车电动化和智能化的发展,传感器在汽车中的应用变得越来越广泛,包括驾驶辅助系统、车辆状态监测、安全系统等。除了汽车级图像传感器,与电动化相关的传感器(如电池监测系统、电流传感器等)、自动驾驶相关的环境感知传感器都将进入发展的快车道。

四、传感器前沿技术商业化已取得突破性进展

技术创新是推动行业发展的关键动力。传感器技术的持续创新不仅提升了产品性能,也大幅降低了成本,使先进传感技术得以在更广泛领域应用。目前传感器前沿技术商业化已取得突破性进展。例如量子传感技术在精密测量领域实现商业化突破,部分实验室成果已转化为工业级产品。欧洲在量子传感领域保持领先地位,而我国则在光学传感器芯片的自主率从2020年的18%提升至2025年的57%。

2025年传感器领域主要技术突破与商业化进展

技术方向 代表性进展 商业程度 主要应用领域 领先地区/企业
MEMS工艺 8英寸MEMS产线量产 大规模商用 工业、汽车、消费电子 中国(中芯国际等)
量子传感 量子陀螺仪商用化 初步商用 自动驾驶、精密测量 欧洲、中国
柔性电子 可拉伸传感器 小批量生产 医疗健康、可穿戴设备 美国、日本、中国
纳米材料 石墨烯气体传感器 中试阶段 环境监测、工业安全 中国、韩国
Al集成 边缘计算智能传感器 规模商用 智能制造、智慧城市 全球主要厂商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

预计未来,随着材料体系、制造工艺和系统设计的不断优化,传感器技术将继续向更高性能、更低成本、更广泛应用的方向发展。例如氮化铝和碳纳米管材料在压力传感器中的商用化降低制造成本30%,石墨烯、碳化硅等新型材料的应用则显著提升了传感器的灵敏度与耐用性。此外,MEMS技术的进步使得传感器体积大幅缩小,同时性能显著提升,成本持续下降。以激光雷达为例,国产厂商通过MEMS技术将产品价格大幅降低,市场份额已超过97%,推动了该技术在10万元级别车型上的应用。

五、国产企业崛起,我国传感器行业正从“中低端制造”向“高端创新”转型

虽然当前在我国传感器市场上,国际巨头如基恩士、欧姆龙等仍占据市场72%的份额,但近年在国家政策以及市场需求驱动下,我国传感器企业正在崛起,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在部分细分领域,相关企业通过差异化竞争实现了突破。例如消费电子领域,歌尔股份MEMS麦克风全球市占率达35%,成功进入苹果供应链;工业自动化领域,汉威科技气体传感器国内市占率42%,逐步替代霍尼韦尔产品;医疗影像领域,联影医疗CT探测器实现国产化,打破西门子垄断;激光雷达领域,禾赛科技、速腾聚创等国产厂商市场份额超过97%。

随着政策引导以及企业不断加大对相关技术的研发,我国传感器国产替代进程加速推进。数据显示,2019-2024年我国传感器国产化率从18%提升至31%。预计到2025年我国传感器国产化率将进一步提升到65%。与此同时,高端传感器进口替代也明显加速。例如,晨穹电子科技研发的石英谐振式压力传感器RPS01精度达0.01%,可完全替代日美产品;武汉理岩建成国内最大电感式位置传感器生产基地,自主研发ASIC芯片实现核心部件国产化。这些突破标志着我国传感器产业正从“中低端制造”向“高端创新”转型。

随着政策引导以及企业不断加大对相关技术的研发,我国传感器国产替代进程加速推进。数据显示,2019-2024年我国传感器国产化率从18%提升至31%。预计到2025年我国传感器国产化率将进一步提升到65%。与此同时,高端传感器进口替代也明显加速。例如,晨穹电子科技研发的石英谐振式压力传感器RPS01精度达0.01%,可完全替代日美产品;武汉理岩建成国内最大电感式位置传感器生产基地,自主研发ASIC芯片实现核心部件国产化。这些突破标志着我国传感器产业正从“中低端制造”向“高端创新”转型。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观研天下整理

目前我国传感器行业已形成长三角、珠三角和西安等地的专业化集聚区。长三角地区以上海、苏州为核心,建立了涵盖设计、封装、测试的完整产业链;珠三角以深圳为中心,聚焦消费电子和汽车电子传感器;西安则在MEMS和光电子传感器领域形成特色。这些产业集群通过政产学研协同创新,加速技术转化和产业升级。(WW)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复杂应用促品类细分化 全球电源管理芯片行业扩容 中国厂商向中高端市场发起冲击

复杂应用促品类细分化 全球电源管理芯片行业扩容 中国厂商向中高端市场发起冲击

随着5G通信、新能源汽车、物联网等新兴产业的蓬勃发展,电子设备数量与种类不断增加,对电源管理芯片的需求也日益旺盛。2023年全球电源管理芯片市场规模达447亿美元,同比增长9.6%;2024年全球电源管理芯片市场规模达486亿美元,同比增长8.7%;预计2025年全球电源管理芯片市场规模达526亿美元,同比增长8.2%

2025年08月19日
我国2D工业相机市场增速逐渐放缓 国产化率已突破80% “一超一强”格局显现

我国2D工业相机市场增速逐渐放缓 国产化率已突破80% “一超一强”格局显现

近年来,我国2D工业相机行业保持稳健发展态势,市场规模从2017年的12.19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40.15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8.56%。值得注意的是,自2022年起,我国2D工业相机市场规模增长步伐逐渐放缓:2022年同比增速降至10.99%,较2021年的47.43%大幅回落36.44个百分点;2024年增

2025年08月19日
苹果引领全球AMOLED行业智能手机应用 中尺寸产品迎AI显示增长拐点 中国向技术创新转型

苹果引领全球AMOLED行业智能手机应用 中尺寸产品迎AI显示增长拐点 中国向技术创新转型

随着智能终端设备的蓬勃发展以及终端厂商对OLED显示面板的认可度不断提高,全球AMOLED行业正处于高速扩张黄金期,市场渗透率不断刷新纪录。根据数据,2017-2024年全球AMOLED市场渗透率由18%提升至41%。

2025年08月18日
我国硫化锌行业呈现出积极发展态势 产需规模稳步增长

我国硫化锌行业呈现出积极发展态势 产需规模稳步增长

硫化锌(ZnS)是一种重要的II-VI族半导体材料,由于其纳米尺度下丰富的形貌、优异的物理与化学性质,目前已被广泛地研究。近年来得益于技术进步、应用领域拓展及政策支持等,我国硫化锌行业呈现出积极的发展态势,市场规模逐年增长。据统计,2024年我国硫化锌行业市场规模已达到11.39亿元。

2025年08月16日
三星、LGD等日韩两国企业相继退场 我国液晶面板行业主导产业链优势显著

三星、LGD等日韩两国企业相继退场 我国液晶面板行业主导产业链优势显著

近年来,随着中国大陆地区企业在液晶面板领域的不断投入,以及日韩厂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陆续退出,中国大陆地区在2017年首次成为全球高世代产能最大地区,并逐渐占据主导地位。根据预测,2024年中国大陆厂商在全球G5及以上LCD产能面积(以下简称“全球LCD产能”)中预计占比达到65.2%;预计2025年整体中国大陆厂商在

2025年08月16日
拿下全球七成份额 我国面板行业产能狂飙 车载、电竞屏、专显打开成长天花板

拿下全球七成份额 我国面板行业产能狂飙 车载、电竞屏、专显打开成长天花板

随着中国大陆高世代线产能持续释放以及韩国龙头厂商三星、LG陆续关停LCD产线,全球LCD产能快速向中国大陆集中,目前中国大陆已经成为全球LCD产业的中心。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显示面板产业市场规模达1.3万亿元,已占据全球半壁江山。两大主流显示技术:液晶显示器市场占比56.25%,有机发光二极管市场占比14.51%。

2025年08月16日
中国显示驱动芯片封测行业高增 中国台湾双寡头主导市场大陆厂商逐渐崛起

中国显示驱动芯片封测行业高增 中国台湾双寡头主导市场大陆厂商逐渐崛起

全球显示驱动芯片封测主流厂商主要分布在韩国、中国台湾和中国大陆。显示驱动芯片封测韩国厂商主要包括三星、LG,它们采用全产业链整合模式,具备较强的技术与规模优势,但基本不对外服务。中国显示驱动芯片封测市场主要由中国台湾厂商占据,经过系列并购整合后,目前中国台湾仅剩颀邦科技、南茂科技两家规模较大的显示驱动芯片封测厂商,形成

2025年08月16日
伺服系统行业:工业自动化提供稳增长力 机器人打造新增长极 国产化发展正当时

伺服系统行业:工业自动化提供稳增长力 机器人打造新增长极 国产化发展正当时

近年我国工业自动化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市场规模不断增长。目前我国工业自动化市场已达千亿级,这将给伺服系统带来广阔的发展空间。根据数据,2017-2024年,我国工业自动化市场规模由1669亿元增长至3011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8.8%。

2025年08月15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