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红茶作为我国第二大茶类,近年来产量和产值不断上升。与此同时,在多重因素推动下,其内销市场整体保持稳健发展态势,内销量和内销额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值得一提的是,我国红茶内销量占茶叶总内销量的比重已从2020年的14.30%提升至2024年的15.90%,反映出国内茶叶消费结构逐渐向红茶倾斜。从出口来看,自2022年起,我国红茶出口额和均价同步进入下滑通道,出口量则在2025年1-8月迎来短期回升。
1.红茶是我国第二大茶类,品种丰富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红茶行业发展现状研究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2025-2032年)》显示,红茶作为我国第二大茶类,属全发酵茶,在六大茶类中产量与产值均位居第二。2024年数据显示,其产量占全国茶叶总产量的14.58%,产值占比达16.49%。我国红茶种植历史悠久,品类丰富,涵盖祁红、滇红、霍红、苏红、越红、湖红、川红、英红、宁红等多个品种。
数据来源:《中国茶叶》、观研天下整理
2.红茶产量和产值持续提升,生产呈现明显的区域集中特征
近年来,得益于种植技术和管理水平的提升,以及国家和地方政府对红茶产业的政策支持,我国红茶产量实现持续增长,从2020年的40.43万吨上升至2024年的51.03万吨,年均复合增长率约5.99%。同期,红茶产值同步提升,2024年达到530.75亿元,同比增长2.12%。
数据来源: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中国茶叶》、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中国茶叶》、观研天下整理
我国红茶生产呈现明显的区域集中特征,主要分布于西南、华东、华中和华南四大产区。2022年,这四大产区合计占全国红茶总产量的95%以上。其中,西南地区为全国最大红茶产区,产量占比超过30%;华东和华中也为主要产区,占比分别为26.90%和22.00%,共同构成我国红茶供给的核心格局。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观研天下整理
3.多驱动因素助推红茶内销稳健发展,茶叶消费结构向红茶倾斜,价格呈回升态势
近年来,我国红茶内销市场整体保持稳健发展态势。内销量从2020年的31.48万吨增长至2024年的38.36万吨,内销额由500.85亿元上升至578.49亿元,展现出良好的市场活力。这一增长主要受以下因素推动:其一,居民健康意识提升,红茶所具有的暖胃、抗氧化等健康属性愈发受到关注,契合现代健康消费趋势。其二,消费场景持续多元化,涵盖日常饮用、商务接待和礼品市场等多重需求。
其三,渠道建设日趋完善,电商平台与社区团购扩大了市场覆盖面,线下门店则通过体验升级增强了服务能力。其四,茶文化推广活动的深入开展,如红茶品鉴会、产地溯源直播等,有效提升优质红茶品牌影响力。其五,红茶品类创新不断,花果香红茶、冷萃红茶等适配年轻人口味的新品类持续涌现,进一步拓展了市场增量空间。
数据来源: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中国茶叶》、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中国茶叶》、观研天下整理
值得关注的是,我国红茶内销量占茶叶总内销量的比重已从2020年的14.30%提升至2024年的15.90%,反映出国内茶叶消费结构逐渐向红茶倾斜的趋势。与此同时,在经历2021年的短期回调后,我国红茶内销均价自2022年起进入恢复性增长通道,至2024年已回升至150.80元/千克,不过仍低于2020年159.09元/千克的峰值水平,显示价格修复仍在持续。
数据来源: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中国茶叶》、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中国茶叶》、观研天下整理
4.红茶出口均价走跌下,出口额接连下滑
我国红茶市场长期呈现内销主导格局,出口规模相对有限,近年出口量始终维持在3.5万吨以下。在经历2023年与2024年连续两年下滑后,2025年1-8月出口量出现回暖,累计出口1.66万吨,同比增长6.41%。然而,受出口均价持续走低影响,自2022年起红茶出口额呈持续收缩态势。2025年1-5月出口均价已降至3.93万元/吨,较2024年同期的5.10万元/吨下跌22.94%,出口额约6.53亿元,同比减少18.07%,反映外需市场仍面临价格压力。
数据来源:海关总署、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海关总署、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海关总署、观研天下整理(WJ)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