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国“柿业超级大国”稳固,种植面积占全球比重超九成、产量占据四分之三
柿子是柿科植物浆果类水果,被誉为“果中圣品”、“果中钻石”,不仅营养丰富,含有大量的糖类及多种维生素,而且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
柿子原产于中国,在我国已有3000多年的栽培历史,拥有丰富的品种资源。据《中国果树志·柿卷》中记载,中国有963个种植柿品种,是世界上保存柿种质资源最多的国家。
我国是全球柿子种植大国以及生产大国,其种植面积占比超九成、产量占据四分之三。据初步统计,2023年全球柿子种植面积达到109.2万公顷(1638万亩);其中中国柿子种植面积达100.6万公顷(1509万亩),占全球比重达到92.1%。2023年全球柿子产量达到528.4万吨;其中中国柿子产量超400万吨,占比75%以上。这一数据也表明,当前我国“柿业超级大国”地位稳固。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观研天下整理
二、产业持续稳定扩张,我国柿子种植面积与产量持续增长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柿子行业发展深度研究与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5-2032年)》显示,近年来,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下,作为柿子主产区的陕西省富平县、河北省保定市、广西平乐县、广西恭城等逐步加大柿子产业化发展投入,打造了“富平柿饼”“保定磨盘柿”“平乐柿饼”“恭城月柿”等一批区域公用品牌,以“柿柿红”“柿子红了”“富柿”等为代表的柿子产品品牌,推动我国柿子产业朝着全国化、产业化、规模化、品牌化方向加速有序发展。
我国柿子产业已逐步进入高质量发展期,产业持续稳定扩张,其种植面积与产量均呈逐年增长趋势。2017-2022年,我国柿子种植面积从1292.81万亩上升至1471.11万亩,产量从302.9万吨增长到385.8万吨。另据相关机构初步统计,2023年我国柿子种植面积进一步增长到1509万亩(100.6万公顷)左右,产量达到405.0万吨左右。
注:截至目前,国家统计局暂未披露2023年数据,此处产量与种植面积数据为预测。
数据来源:FAO,国家统计局,观研天下整理
目前,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除“内蒙古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吉林省、黑龙江省、海南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外,其余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均涉及柿子的规模化生产。其中,“广西壮族自治区”柿子产量规模稳居全国首位,其在2022年占比达到了36.9%。
三、柿子深加工不足10%且主要产品仍以传统柿饼为主,未来提升空间大
与此同时,近年来我国柿子产业不断发展,在加工领域持续创新,已成功开发出柿干、柿糖、夹心柿子等多样化产品。有资料显示,目前我国鲜柿可加工成柿饼、冰柿、柿醋、柿酒、柿干、柿糖、夹心柿子等多种衍生产品。其中柿饼由于其产品质量稳定、贮藏期长,且加工工艺相对简单,便于运输,是当前我国柿子主要深加工产品,占比达到90%左右。
我国柿子深加工产品(部分)
深加工产品 |
相关企业 |
|
初加工 |
杮饼 |
桂林福如德农产品有限公司、平乐县广源农产品有限公司、桂林恭城丰华园食品有限公司、恭城汇坤农品有限公司、陕西富平大方天玺绿色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富平永辉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 |
冰杮 |
陕西富平大方天玺绿色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富平永辉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富平冰柿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桂林国农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广西柿界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等 |
|
深加工 |
柿子醋 |
河南鼎之德实业有限公司、洛阳市柿王醋业有限公司、山西神潭古村醋业有限公司、山西芮泰食品有限公司。 |
柿子酒 |
富平频泉酒业有限公司、河北凤鸣柿子酒制造有限公司、河北洺酒春酒业有限公司、河北百柿酒业有限公司、山西江泉酒业有限公司 |
|
柿子果脯 |
石林绿汀甜柿食品开发有限公司、石家庄市永兴果脯厂、保定沃隆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陕西新农人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富柿)等 |
|
柿子茶 |
陕西娇名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石林绿汀甜柿食品开发有限公司、山阳联峰生物科技、陕西亿昊川生物科技等 |
|
创新加工 |
柿子糖、柿饼夹芒果、柿饼夹核桃、柿卷、柿子冰淇淋等 |
陕西新天柿业深作公司、富平县耕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广州柿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和和堂食品有限公司 |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
不过,对比韩国、日本已开发出100多种柿子衍生产品(包括食品、日化品等)来看,我国柿子深加工产品的种类和开发程度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在韩国,一只普通的柿子可以被加工成柿子醋、柿子茶、柿子功能饮料等多种产品,甚至被用作茶、功能饮料、药品等产品的原料。而在日本,以柿子为主要原料或辅助材料的深加工产品及衍生品多达100余种。
同时,鲜柿子作为即时消费水果,其下游需求仍以鲜食为主,用于深加工的柿子不到总产量的10%。例如在进口方面,80%以上为“鲜柿子”。在出口方面,我国鲜柿子出口占比超96%,而深加工产品(如柿饼、浓缩汁等)出口规模较小,表明产业链仍停留在初级加工阶段。这也从侧面印证了当前我国柿子深加工不足的产业现状。因此,未来我国柿子行业仍需向深加工转型,深化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加强产品研发,不断推动柿子产品向精加工、品牌化、高附加值等方向升级。
数据来源:海关总数,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海关总数,观研天下整理
根据市场分析,造成当前我国柿子深加工不足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技术局限。柿子单宁含量高,加工易导致涩味,需脱涩工艺优化,但部分企业仍依赖传统方法,效率低。二是标准缺失。尽管2025年《富平柿饼》国标(GB/T 45896-2025)出台,但其他深加工产品(如冰柿、柿醋)缺乏统一标准,影响市场竞争力。三是政策倾斜不足。相比黑龙江、新疆对农产品精深加工的高额补贴(设备投资最高奖补2000万元),柿子主产区(如富平、平乐)的扶持政策多聚焦种植端,加工环节奖补力度有限。四是消费认知局限。消费者对深加工产品(如柿子益生菌饮品、柿红色素化妆品)接受度低,市场教育不足。
总体来看,深加工不足仍是当前我国柿子产业升级的核心痛点,需技术、政策、市场多端发力。如技术方面:推广低温脱涩、固态发酵等工艺,开发即食柿果、功能性食品。政策方面:借鉴新疆、黑龙江经验,对柿子精深加工项目按固定资产投资10%补贴,强化联农带农机制。市场方面:联合市场监管部门发布《柿子食用指南》,明确鞣酸与蛋白质相互作用原理,规范“空腹食用风险”等警示标签;针对消费者认知空白(仅63.8%了解柿子功能),重点推广润肺生津(45.8%关注)、护心血管(24.7%关注)等健康属性。(WW)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