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政策推动、技术进步与长时储能需求增长的共同作用下,我国液流电池行业已步入商业化初期,实现小批量出货。近两年来,受行业广阔前景吸引,越来越多企业积极布局赛道并加快产能建设。
尽管面临产业链尚不成熟、成本偏高等挑战,但随着技术持续进步、成本优化及产业链协同效应增强,行业正逐步形成“技术创新-成本下降-政策赋能-需求与产能扩张”的良性循环,商业化进程加速。预计未来5年行业有望进入高速增长阶段,2030年出货量将达20GW,2024-2030年实现74.85%的年均复合增长率。
1.兼具安全与长寿命等优势,液流电池契合长时储能场景,应用前景可期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液流电池行业现状深度研究与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5-2032年)》显示,液流电池由电堆单元、电解液、电解液存储供给单元以及管理控制单元等部分构成,是利用正负极电解液分开,各自循环的一种高性能蓄电池。与锂离子电池相比,液流电池在安全性、使用寿命、扩容灵活性、扩容成本及环境友好性上优势显著,尤其适合大规模、长时长储能场景。
锂离子电池与液流电池对比
项目 | 锂离子电池 | 液流电池 |
安全性 | 有机电解液易燃,存在热失控风险,极端情况下可能引发起火、爆炸 | 极高,采用水性电解液(多为钒离子溶液),无爆燃风险,具备本质安全特性 |
循环次数 | 相对低,磷酸铁锂电池和三元锂电池循环次数分别约为6000次和3000次 | 相对高,例如主流的全钒液流电池循环次数大于1万次 |
使用寿命 | 相对短,深度充放电易加速容量衰减,使用寿命5-8年 | 极长,容量衰减缓慢,日常运维得当情况下,使用寿命可达20年以上 |
扩容灵活性与扩容成本 | 灵活性差,扩容成本高。容量与功率强绑定,新增容量需成组添加电池包,需重新设计系统结构与控制逻辑,扩容成本随容量增加呈近似线性增长 | 灵活性高,扩容成本低。容量(储能时长)与功率解耦,新增容量仅需补充电解液、扩大储罐规模,无需改动核心电堆与控制系统,扩容边际成本低,可按实际需求灵活调整 |
环境影响 | 挑战较大。有机电解质泄漏存在土壤、水体污染风险;退役电池回收体系尚不完善,回收效率(尤其三元锂电池)与资源化率待提升,易产生固废堆积问题 | 相对友好。水性电解液(如钒电解液)无毒、不燃,无泄漏污染风险;关键材料钒可通过电解液再生技术循环利用,减少资源消耗;全生命周期内,电堆长寿命降低设备更替频率,碳足迹较锂离子电池低 |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
长时储能通常指能够持续进行4小时以上充放电循环的储能系统。相较于短时储能,长时储能系统能更有效地实现电力跨时段平移,将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转移至用电高峰时段,从而发挥平衡电力系统、规模化储存电能的关键作用。在“双碳”战略持续推进的背景下,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持续快速增长,波动性能源并网规模扩大对电网调节能力提出更高要求。短时储能已难以完全满足日益增长的削峰填谷需求,长时储能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这也为液流电池带来了广阔的应用前景。
2.政策为液流电池行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作为极具潜力的长时储能技术,液流电池行业长期获得国家政策大力支持。近年来,我国多部门密集出台政策,针对液流电池从研发、技术攻关和应用等多维度发力,持续为行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其中,《国家发展改革委 国家能源局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实现压缩空气、液流电池等长时储能技术进入商业化发展初期。《“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明确开展液流电池等关键核心技术、装备和集成优化设计研究等。《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则提出推动液流电池工程化和应用技术攻关,重点开展液流电池电堆、双极板、电解液、离子交换膜等关键材料技术攻关,提升液流电池能量效率、系统可靠性、全生命周期经济性。
2021-2025年我国液流电池行业相关政策(部分)
发布时间 | 发布部门 | 政策名称 | 主要内容 |
2021年7月 | 国家发展改革委 国家能源局 | 国家发展改革委 国家能源局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 | 实现压缩空气、液流电池等长时储能技术进入商业化发展初期。 |
2022年1月 | 国家发展改革委 国家能源局 | “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 | 开展钠离子电池、新型锂离子电池、铅炭电池、液流电池、压缩空气、氢(氨)储能、热(冷)储能等关键核心技术、装备和集成优化设计研究,集中攻关超导、超级电容等储能技术,研发储备液态金属电池、固态锂离子电池、金属空气电池等新一代高能量密度储能技术。将钒液流电池、铁铬液流电池、锌溴液流电池等产业化应用纳入“十四五”新型储能技术试点示范。 |
2022年10月 | 国家发展改革委 | 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2022年版) | 将全钒液流电池开发、生产纳入全国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 |
2023年1月 |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六部门 |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六部门关于推动能源电子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 | 液流电池。发展低成本、高能量密度、安全环保的全钒、铬铁、锌溴液流电池。突破液流电池能量效率、系统可靠性、全周期使用成本等制约规模化应用的瓶颈。促进质子交换膜、电极材料等关键部件产业化。 |
2023年12月 | 国家发展改革委 |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4年本 | 将液流电池等纳入鼓励类目录。 |
2024年7月 | 国家发展改革委 国家能源局 国家数据局 | 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行动方案(2024—2027年) | 围绕不同应用场景对爬坡速率、容量、长时间尺度调节及经济性、安全性的需求,探索建设一批液流电池、飞轮、压缩空气储能、重力储能、二氧化碳储能、液态空气储能、钠离子电池、铅炭电池等多种技术路线的储能电站。 |
2025年2月 |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门 | 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 | 推动超级电容器、铅碳电池、钠电池、液流电池等工程化和应用技术攻关。液流电池重点开展液流电池电堆、双极板、电解液、离子交换膜等关键材料技术攻关,提升液流电池能量效率、系统可靠性、全生命周期经济性。 |
2025年9月 | 国家能源局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四部门 | 国家能源局等部门关于推进能源装备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 | 推动建立高安全、高可靠电池储能装备体系,研制长寿命、宽温域、低衰减锂电池、钠电池、固态电池关键装备,构建低成本长时钒基、铁基、有机等液流电池装备体系。 |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3.液流电池行业已步入商业化初期,全钒路线主导市场
在政策推动、技术进步与长时储能需求增长的共同作用下,我国液流电池行业已步入商业化初期,实现小批量出货。2022至2024年间,国内液流电池出货量从0.2GW增长至0.7GW。从技术路线看,市场已形成全钒、铁铬、锌溴、全铁及等多种路线并存的格局。其中,在当前多种技术路线中,全钒液流电池以技术成熟度最高、产业链完善度最优的两大核心优势,持续占据市场主导地位,2024 年市场份额超过 85%。
数据来源:GGII、观研天下整理
4.企业加速液流电池产能布局,规模化效应将助力成本优化
在行业广阔前景吸引下,近两年来越来越多企业积极布局液流电池赛道,并加快相关产能建设。据不完全统计,2025年1-8月国内新增38个液流电池相关项目(含在建、拟建),总投资额超300亿元。典型项目如2月开工的新兴铸管全钒液流储能电池项目,建成后将形成年产3万立方米钒电解液、134MW/536MWh全钒液流储能电池的生产能力;3月开工的隆晟新能源核心部件“零碳工厂”项目,将新增年产100MWh液流电池产能。未来几年,随着相关项目陆续投产,产能释放带来的规模化效应,将进一步优化液流电池生产成本。
2025年我国开工建设的液流电池相关项目情况(部分)
企业简称 | 项目名称 | 项目投资总额 | 项目新增产能情况 | 进度 |
大连恒融新能源等 | 周口市液流电池全产业链综合基地项目 | 80.8亿元 | 建设先进全钒液流电池生产线 | 2025年1月开工建设 |
金维储能 | 年产1GWh全钒液流储能装备及电池关键材料产业化制造基地项目 | 2.5亿元 | 主要建设1GW全钒液流储能电池系统集成智能制造生产线、年产60000立方全钒液流电池电解液生产线 | 2025年2月开工建设 |
新兴铸管 | 新兴铸管股份有限公司全钒液流储能电池项目 | 9.39亿元 | 项目建成后,将形成年产钒电解液30000立方米、全钒液流储能电池134MW/536MWh及航空钒铝合金600吨的生产能力 | 2025年2月开工建设 |
蓝天东方 | 烟台储能中心(西部)1GW/2GWh项目 | 5亿元 | 首批建设100MW/210MWh工程,其中,95%为磷酸铁锂电池,5%为全钒液流电池 | 2025年3月开工建设 |
江苏隆晟 | 隆晟新能源核心部件“零碳工厂”项目 | 10亿元 | 年产100MWh的液流电池 | 2025年3月开工建设 |
寰泰 | 100MW/600MWh全钒液流电池集成制造项目 | 4-5亿元 | 形成全钒液流储能电池功率模块100MW和全钒液流储能电池集成产品600MWh的生产能力 | 2025年4月开工建设 |
蒙能电储 | 磴口县40万千瓦/160万千瓦时独立储能项目 | 12.9亿元 | 含0.1万千瓦/0.5万千瓦时液流电池 | 2025年9月开工建设,计划2025年12月底建成投产 |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
5.良性循环逐步形成,液流电池行业商业化进程加速、有望进入高速增长阶段
尽管面临产业链尚不成熟、成本偏高等挑战,但随着技术持续进步、成本不断优化、产业链协同效应增强,我国液流电池行业正逐步形成“技术创新-成本下降-政策赋能-需求与产能扩张”的良性循环,商业化进程加速推进。预计未来5年行业有望进入高速增长阶段,到2030年液流电池出货量将达20GW,2024-2030年实现 74.85%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届时我国液流电池出货规模将占全球的65%以上。
数据来源:GGII、观研天下整理(WJ)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