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成长性大于周期性,全球叉车销量稳步增长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叉车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2025-2032年)》显示,叉车是指对成件托盘类货物进行装卸、堆垛和短距离运输、重物搬运作业的各种轮式搬运车辆,国际标准化组织ISO/TC110称其为工业车辆,具有通用性强、机动灵活、活动范围大等特点。在现代工业生产与物流运输中,叉车扮演着关键角色。从工厂车间到物流仓库,再到港口码头,都能看见它忙碌的身影。
与传统工程机械逻辑不同,叉车的成长性大于其周期性,主要有以下几点因素:一是劳动力缺口增大、劳工成本增加驱动叉车需求增长。有资料显示,2020-2030年,我国劳动人口预计将从9.9亿人下降至9.6亿人。根据世界银行数据,2013-2023年我国15岁以上人口劳动参与率由70.0%下降至66.4%,我国未来或将面临一定劳动力缺口。同时,劳动力缺口带动劳工成本增长迅速。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3-2023年我国制造业就业人员平均工资由4.3万元增长至9.3万元,CAGR为8.0%。随着我国劳动参与率逐渐下降、劳工成本逐渐提升,机器替人的需求日益迫切,制造业、物流仓储等行业对叉车的需求有望不断提升。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
二是,单车价值量低,回本周期短。叉车单车价值量多为几万至十几万不等,1台叉车即可节省1名制造业工人年薪,传统工程机械价值量几十万到几百万不等,回本周期较长。当下在全球人力成本上升加速企业用机器替代人工,叉车作为物料搬运核心设备,成为提升效率、降低成本的关键工具,需求具备刚性增长属性。
三是,叉车下游应用广泛。叉车应用覆盖轻重工业、物流、零售等30多个细分领域,单一行业周期波动对整体需求影响有限。目前最主要应用以制造业和仓储物流为主,而这两者需求随着经济增长和物流业发展持续增长。当下全球制造业自动化升级、电商物流崛起(如中国和印度等新兴市场),推动仓储叉车在狭窄空间高效搬运场景的需求激增。例如,电气机械与汽车行业占叉车下游需求的27%,物流运输、邮政及零售领域占16%,应用场景高度多元化且持续拓展。相反的,挖机、起重机下游以基建、地产为主,周期性较强。
资料来源:杭叉集团招股说明书
四是,电动化进展快,并已成为行业核心驱动因素。相对于挖机、起重机传统工程机械,叉车工况相对简单,充电更容易,对举升力要求也较低,随着电池技术成熟,电动化转型速度更快。当下,锂电池能量密度提升(2015-2022年提升约60%)、快充技术突破(1小时充电至80%容量)及电池成本下降(十年降幅超70%),解决了早期电动叉车续航短、充电慢的痛点。以中国市场为例,电动平衡重叉车续航已达8-10小时,满足大部分工况需求。
同时,电动叉车能耗成本仅为内燃叉车的1/3(按日均工作8小时计算,电动叉车年电费约2000元,内燃叉车年油费约6000元),且维护成本低40%(无发动机、变速箱等复杂部件),长期经济性驱动企业主动替换。
数据显示,2015-2023年全球叉车销量从106万台增长至214万台,复合增速8%。预计到2026年,全球叉车销量将进一步增长到241万台,基本盘持续扩大。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观研天下整理
二、我国叉车市场表现突出,国内外销售同步增长
分地区来看,我国叉车市场表现突出,2015-2023年我国叉车销量复合增速达到19%,远高于全球平均和其他地区复合增速。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观研天下整理
近年来,我国叉车行业发展势头迅猛,在全球市场中占据了重要地位。自2009年起,我国叉车行业一路高歌猛进,连续16年稳坐全球产销第一的宝座。到了2024年,叉车销量更是达到128.55万台,较上一年增长9.52%,占据全球64%的市场份额。这一数据不仅彰显了我国叉车行业的强大实力,更反映出其在全球市场中的强劲竞争力。2025年1-8月,我国叉车销量达到97.6万台,同比增长12.9%。根据分析,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电动化进程加快、机器替代人工的趋势显著,以及下游制造业和物流业的发展。尤其是电池技术的成熟推动了电动化转型,成为行业核心驱动力之一。
数据来源: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观研天下整理
从地区来看,国内外销售同步增长。2024年,我国叉车国内销量81万台,同比增长5%;出口48万台,同比增长19%。2025年1-8月,我国叉车国内销量61.6万台,同比增长11.3%;出口销量36万台,同比增长15.7%。
三、盈利能力不断提升,我国叉车行业营业收入与归母净利润实现双增长
在销量不断增长的同时,我国叉车行业盈利能力不断提升。2024年我国叉车行业实现营业总收入473亿元,同比增长2%;实现归母净利润46亿元,同比增长9%;销售毛利率/净利率分别为24%/11%,同比分别增长2.2pct/0.8pct。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观研天下整理
分区域来看,海外市场引领增长。2024年我国叉车行业国内营收259亿元,同比下降2%,海外营收215亿元,同比增长7%,海外营收占比提升2pct至45%。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海外毛利率显著高于国内。这是由于出口机型更为高端、海外竞争格局相对更好、且受益于汇率的变化,叉车企业海外毛利率均高于国内。其中,2024年中力股份海外毛利率高于国内19pct。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观研天下整理
四、电动化转型加速,我国电动叉车占比持续攀升
与此同时,叉车电动化转型步伐持续加快,电动叉车正逐步成为市场主流,占比持续攀升。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电动叉车市场占比已达到73.6%,销量高达94.63万台,其中以低价值量的三类小车为主;而内燃叉车的销量则出现下滑,为33.93万台,降幅达10.06%。到2025年上半年,我国电动叉车销量占比进一步提升至74.4%,较2024年同期提升约3个百分点。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观研天下整理
“国四”标准下电动叉车优势尽显,将进一步抢占内燃叉车市场。为实现“双碳”目标,国家生态环境部出台系列法规,其中包括2022年12月1日起正式实施非道路移动机械“国四”排放标准。“国四”排放标准明确规定了37-560kW的非道路移动机械应加装壁流式颗粒物捕集器(DPF),不同功率段非道路移动机械采用不同的排放控制技术。相比“国三”设备,预计“国四”设备氮氧化物排放量可减少13%-45%,颗粒物排放量可减少50%-94%。同时对设备排放控制系统提出了远程监控的要求。“国四”标准对叉车制造厂商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燃油叉车在采购成本上的优势被削弱,电动叉车有望凭借其环保、使用成本低的优势进一步提高渗透率。
随着叉车电动化不断推进,铅酸电池叉车正加速向锂电池叉车转型。在2000年以前,国产叉车主要以铅酸电池为主,但是铅酸电池充放电次数少,使用寿命短,维护要求高,对环境影响较大,且充电时间较长。相较于铅酸电池,锂电池具备质量更轻、体积更小、能量密度高的特征,因此锂电池叉车车型更加紧凑,整车稳定性更高;此外,锂电池较铅酸电池充电速度更快,使用寿命更长,维护成本较低,绿色环保。因此锂电池叉车逐渐对铅酸电池叉车形成替代。2024年锂电池叉车市占率已突破60%。
另外根据2024年中力股份的采购数据显示,在电动叉车原材料构成中,锂电池相关材料(电芯、电池模组、完整锂电池)占比已达10%,这显示出新能源叉车在产业链中的重要性持续上升。
当前在电动叉车领域,国内企业在锂电池集成、BMS管理系统、永磁同步电机等方面已具备成熟技术和规模化生产能力。部分领先企业如比亚迪已实现从电芯到整包的全链条自供,大幅降低对外依赖度。尽管高端电控芯片和部分精密传感器仍依赖进口,但整体国产化率估计已超过70%,并在持续提升中,这为中国叉车企业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提供了坚实支撑。
五、AI技术推动智能化落地,无人叉车成我国叉车行业新引擎
如果说,电动叉车本身的电机控制精度、电池管理系统为无人化提供硬件基础,那么AI算法则提升了环境感知、自主决策能力,使无人叉车能适应复杂仓储场景。预计随着AI大模型与数字孪生技术的融合,无人叉车将向模块化设计与全生命周期管理升级。
无人叉车又称叉式移动机器人、叉车AGV,其融合了叉车技术和AGV技术,能实现多个生产环节对接的物流运输任务,在重载、特殊搬运等场景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可解决工业生产和仓储物流作业过程中物流量大、人工搬运劳动强度高等问题。根据永恒力测算,物料运输中80%的成本来自于人工成本,分析认为劳动力短缺、劳动力成本上升、SKU增加等催化下,物流业、仓储业、制造业智能化转型为行业大趋势。在此情况下,无人叉车将迎来发展机遇。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
随着劳动力成本上升和自动化需求增加,无人叉车渗透率持续提升,在智能仓库、柔性产线中的应用日益广泛。2024年我国无人叉车销量约为2.45万台,同比增长21.3%,渗透率为1.9%,保持着高速增长的态势。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观研天下整理
得益于市场向好,众多企业积极向系统集成转型。如安徽合力的智能物流订单增长70%,杭叉的智能物流合同金额突破10亿。同时,为攻克技术难题,华为与合力还共建了“天工实验室”,专注于SLAM算法、中央调度系统等研发。
目前我国无人叉车市场参与主体多元,主要包括传统的叉车制造商、AGV技术企业、专注于无人叉车的企业、综合性的AGV解决方案提供商、工业领域的AMR技术企业以及仓储物流的集成服务商等。不过,当下无人叉车多数厂商正专注于产品的优化升级和应用场景的探索,整体来看,我国无人叉车行业仍处于发展及探索阶段,市场集中度相对较低。(WW)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