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中国内河航运作为连接内陆与经济腹地的“黄金水道”,在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然而,与庞大的运输需求相比,我国水运基础设施建设仍显滞后,尤其是高等级航道占比低(仅12%)与内河船舶老龄化严重(10年以上船龄占比67%)的矛盾日益突出,已成为制约行业降本增效和绿色发展的关键瓶颈。
当前,多重强劲动力正汇聚于此,推动内河船舶市场步入一个前所未有的战略发展期。首先,国家层面重磅推出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以前所未有的补贴力度(最高达2200元/总吨)强力刺激老旧船舶淘汰与新能源船舶新建,直接撬动千亿级替代市场。其次,为落实《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高等级航道建设正全面提速,到2035年新增1万公里的目标,为船舶大型化、标准化扫清了航道障碍,规模经济效应将显著提升行业盈利能力。与此同时,内河运输需求的持续回暖为运力更新提供了坚实的市场基础。
1、我国水运建设有望提速,高等级航道建设成为重点方向之一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内河船舶行业现状深度研究与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5-2032年)》显示,与铁路、公路相比,水运具有运能大、成本低、能耗少的优势,但我国水运建设相对落后于公路及铁路。虽然我国是全球内河航道通航里程最长的国家,但高等级航道短缺问题突出。根据交通运输部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内河航道通航里程12.82万公里,其中可通行千吨级以上船舶的三级及以上航道占比12%,仅1.54万公里,但承担全国80%以上的内河货运量,存在滞航堵船问题。截至2024年年底,全国内河航道通航里程达到12.87万公里,三级及以上航道里程达到1.6万公里,万吨级及以上泊位数量达487个,内河亿吨级大港达23个。
数据来源:交通运输部、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交通运输部、观研天下整理
根据《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到2035年目标建设2.5万公里高等级航道,2023年底距离目标仍有1万公里增量空间。随着产业向中西部转移带来内河运输需求持续增长、重点水运项目陆续开工,内河建设投资有望爆发,航道等级提升工程建设有望加速。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2、高等级航道建设有望加速内河船舶行业大型化发展
航运业具有明显的规模效应,船舶吨位越大,单位运输成本越低,1000吨级船舶运输成本相较于100吨级船舶可下降62%。近年来,我国内河运输船舶大型化持续推进,内河运输船舶保有量从2017年的13.2万艘下降至2023年的10.7万艘,而净载重量从1.3亿吨上升至1.5亿吨,平均净载重量从994吨/艘提升至1448吨/艘。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从千吨级以上内河船舶吨级艘数占比结构来看,目前小型内河船舶占比仍较高。随着内河航道等级的提高,航道通航能力、可通航船舶吨位持续提升,将进一步推动内河船舶大型化发展。
数据来源:交通运输部、观研天下整理
3、内河船运输市场需求回暖,内河船舶订单显著回升
在需求端,2024年我国内河船舶吞吐量数据持续上升,内河运输业务活跃度有所提升。根据交通运输部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内河货运量和货物周转量分别达49.5亿吨和2.2万亿吨公里,分别占全社会货运量的8.7%、货物周转量的8.3%,内河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63.8亿吨,苏州港以5.9亿吨货物吞吐量领跑,充分体现内河航运在连接内陆与沿海、沟通国内与国际市场中的重要作用。而随着运输需求的持续攀升,船舶的更新换代和新增需求将显著增加,为内河船舶市场带来新的增长动力。
数据来源:交通运输部、观研天下整理
当前内河航运市场需求有望得到修复,进而逐步提高行业景气度,而船东对于运力扩张和更新的积极性增强,带动了新船订单的显著增长,2023年订单增速明显加快,同比增速超过250%。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4、内河船舶老龄化严重,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加速行业绿色化进程
此外,根据交通运输部的统计,2023年底我国内河运输船舶共10.66万艘,1.54亿载重吨,全国内河水上运输船舶平均船龄约12.6年,其中船龄10年以上的船舶占比约67%,10-15年船龄的数量占比39%,15年船龄以上船舶占比28%,老旧船舶占比过高亟需更新。
而内河船舶绿色化是我国发展绿色交通,实现“双碳”战略目标的重要环节。因此,国家有关部门先后发布《关于加快推动制造业绿色化发展的指导意见》《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交通运输大规模设备更新行动方案》《关于加力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若干措施》《交通运输老旧营运船舶报废更新补贴实施细则》等政策措施,其中针对符合条件的船舶拆解和新建燃油动力、清洁能源、新能源船舶给予“设备更新”补贴,以促进内河运输老旧船舶更新需求释放,从而加大水上运输减排脱碳力度,助力我国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
其中,交通运输部与发改委联合发布《交通运输老旧营运船舶报废更新补贴实施细则》中规定,提前报废船舶,补贴金额为1000元/总吨,内河市场新建燃油动力船补贴为500元/总吨,新建新能源船舶补贴为2200元/总吨。内河市场新建新能源船的补贴力度是燃油动力船的4倍以上。(①提前报废老旧营运船舶补贴金额:单船补贴金额=补贴标准×船舶类型系数×船龄系数×船舶总吨;②提前报废老旧营运船舶后新建燃油动力营运船舶,新建燃油动力船舶的补贴金额:单船补贴金额=补贴标准×船舶类型系数×船舶总吨;③新建新能源清洁能源营运船舶补贴金额:单船补贴金额=补贴标准×船舶类型系数×新能源清洁能源船动力形式系数×船舶总吨。)
内河营运船舶报废更新补贴标准(单位:元/总吨)
类型 |
内河船舶 |
提前报废老旧营运船舶 |
1000 |
新建燃油动力营运船舶 |
500 |
新建燃油动力营运船舶 |
2200 |
资料来源:中国政府网、观研天下整理
内河老旧船舶船龄系数表
类别 |
船龄(X) |
船龄系数 |
客船类 |
10<X≤15年 |
1 |
15<X≤20年 |
0.7 |
|
20<X≤25年 |
0.5 |
|
货船类 |
15<X≤20年 |
1 |
20<X≤25年 |
0.7 |
|
25<X≤30年 |
0.5 |
资料来源:中国政府网、观研天下整理
同时,根据“新能源船舶电池安全技术”相关数据,2023年我国内河船舶保有量10.66万艘,内河船舶中约有20%-30%的船舶符合老旧标准,假设内河船舶老龄占比为25%及替换年限为10年、老龄船舶保有量26650艘,得到政策期内年替换内河船舶达2665艘。
需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内河市场新能源船(LNG,甲醇,电动)技术的逐步成熟,加快航运绿色转型趋势持续。而且设备更新补贴可基本覆盖新能源船型初始投资的增量成本。结合上述《细则》补贴内容,以及从初始建造成本来看,对比燃油船舶,LNG动力船舶初始造价高约20%,电动船舶造价高50%-100%不等,主要是由动力电池带来的增量成本。
以2000总吨的集装箱船进行测算,新建绿色船舶补贴金额达到440万元,预计补贴后LNG动力船舶初始投资成本低于燃油船舶,电池动力船舶也具备一定的经济性。根据调研数据,LNG动力船舶每年可节约燃料成本约30%,电动船舶燃料成本节约50%,可见新能源船型已具备一定的经济性。
2000总吨集装箱船补贴前后新能源船型初始投资成本测算
船舶类型 |
船体(万元) |
电池+推进系统(万元) |
初始投资金额差异(万元) |
补贴金额(万元) |
补贴后投资成本(万元) |
补贴后差异(万元) |
燃油船舶 |
800 |
- |
0 |
100 |
700 |
- |
LNG动力船舶 |
1000 |
- |
200 |
440 |
560 |
-140 |
电池动力船舶 |
800 |
440 |
440 |
440 |
800 |
100 |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WYD)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