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量子精密测量向高价值领域渗透,2035年全球产业规模有望超40亿美元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量子精密测量行业现状深度研究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2025-2032年)》显示,量子精密测量是基于量子力学原理,通过主动操控量子态突破经典测量精度极限的综合性技术。该技术融合原子物理、物理光学、电子技术等多学科知识,形成了以量子相干、纠缠和压缩态为核心的技术体系,其测量精度可达纳米级,相较经典方法提升两个数量级以上。例如,原子重力仪可将传统重力仪的重力测量灵敏度提高 103 倍,量子陀螺仪的测量精度较传统的机电陀螺仪高 106 倍。
量子精密测量技术目前已在能源探测、脑成像等多个关键领域实现商业化应用,随着技术成熟度的提升,量子精密测量将加速渗透至国防安全、精准医疗、航空航天等高价值领域。预计到2035年,全球量子精密测量产业规模有望达到 44.97 亿美元,其中下游应用规模或将达到 17.99 亿美元。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二、量子精密测量中时频占主导,重力测量具备增长潜力
量子精密测量各细分领域差异化发展。目前时频占量子精密测量主导。在 5G 通信技术规模化部署和 AI技术快速迭代的背景下,智能终端设备对高精度时间同步的需求呈现指数级增长,叠加军事信息化建设对纳秒级时间同步的刚性需求,共同推动量子时频需求持续增长。2024 年,全球量子时频市场规模约为 6.4 亿美元,占比最高,达38.55%。旋转测量、电场测量、温度测量和压力测量等细分领域规模相对较小,更多是基于特定工业和科研需求的驱动。而重力测量在矿产、石油及地下结构探测中具备巨大应用潜力,预计 2035 年量子重力测量市场规模将达 10.9 亿美元,2024-2035年年复合增长率为17.21%。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三、国内政策推动产业向更高水平发展,量子精密测量国产替代进程加快
广阔应用前景下,全球范围内,量子精密测量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各国企业和研究机构都在加大研发投入和市场布局力度以争夺市场份额。从融资交易情况看,2023年全球量子精密测量领域总计融资17次,总融资金额为2.38亿美元。其中美国公司融资金额最高,其次为中国、德国、英国、澳大利亚。尽管中国的融资公司数量最多为9家公司,但融资总金额相比美国仍存在差距,可见中国在量子精密测量领域的投资规模和布局水平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随着国家不断出台政策鼓励量子精密测量技术创新,推动产业向更高水平发展,量子精密测量国产替代进程不断加快。目前中国在量子精密测量中的部分领域已达到国际一流水准,预计未来十年有望赶超欧美并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
我国量子精密测量行业相关政策
时间 | 政策 | 发布部门 | 主要内容 |
2024年7月 |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 | 中共中央 | 加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加强新领域新赛道制度供给,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完善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生物医药、量子科技等战略性产业发展政策和治理体系,引导新兴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
2024年5月 | 《信息化标准建设行动计划(2024-2027)》 | 网信办等三部门 | 加快量子信息标准布局,推动术语、功能模型、参考架构等基础通用标准研制,开展量子计算、量子通信、量子测量等关键技术标准研究。 |
2023年8月 | 《新产业标准化领航工程实施方案(2023-2035 年)》 | 工信部等四部门 | 方案对量子信息领域标准化工作提出明确指导意见:开展量子信息技术标准化路线图研究。加快研制量子信息术语定义、功能模型、参考架构、基准测评等基础共性标准。聚焦量子测量领域,研制量子超高精度定位、量子导航和授时、量子高灵敏度探测与目标识别等标准。 |
2022年1月 | 《计量发展规划(2021-2035)》 | 国务院 | 提出加强计量基础和前沿技术研究。实施“量子度量衡”计划,重点研究基于量子效应和物理常数的量子计量技术及计量基准、标准装置小型化技术,突破量子传感和芯片级计量标准技术,形成核心器件研制能力。研究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材料、新能源、先进制造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领域精密测量技术。 |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如在量子重力仪领域,国盾量子的冷原子重力仪可实现微伽级(10-8g)重力加速度测量,支持连续组网观测,可精准探测地下地质结构的细微变化,已成功打破了欧美技术垄断。凭借该产品的技术突破,自 2024 年起国盾量子量子测量业务呈现显著增长态势。2025 年上半年,国盾量子相关业务实现营业收入 856.51 万元,同比增长 13.75%。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zlj)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