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近年来,我国润滑油基础油产能逐年递增但增速较为平缓,其中矿物油基础油占据产能主导地位。对外贸易方面,行业虽长期处于净进口状态、贸易逆差为常态,但进出口格局不断优化,进口量稳步缩减、出口量快速增长,贸易逆差额也呈现缩小态势。企业竞争当前市场形成跨国企业、国有集团、民营企业三方竞争格局,在环保政策与“双碳”战略推动下,行业向绿色低碳方向转型,叠加上游原油价格波动带来成本压力,落后产能将持续被淘汰,行业集中度有望提升。
1.占比70%-95%!润滑油消费筑牢基础油需求根基
润滑油基础油作为润滑油的核心组成部分(占比70%-95%),种类和品质决定着润滑油的基本性能。润滑油具有工业品与消费品双重属性,广泛应用于汽车、风电、船舶、航空航天、农业机械、轨道交通及工业等众多领域,市场需求量大。近年来我国润滑油消费量始终维持在630万吨以上,为润滑油基础油行业提供了坚实的需求支撑。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
2.润滑油基础油产能低速增长,矿物油基础油产能占比最高
近年来,我国润滑油基础油产能呈逐年递增态势,但增长节奏相对平缓,2020-2024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仅为3.88%,整体呈现低速增长特征。润滑油基础油主要分为矿物油基础油、生物基础油和合成基础油三大类。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
润滑油基础油分类情况
| 分类 | 概述 |
| 矿物油基础油 | 一般通过物理蒸馏方法从原油中提炼而来。原油经分馏轻物质后形成塔底油,再通过常压或减压蒸馏、溶剂脱蜡、补充精制等物理加工工序和加氢裂化、催化脱蜡、加氢精制等化学加工工序,即得到不同类型的矿物基础油。 |
| 生物基础油 | 生物基础油是指通过对棉花籽、亚麻、大豆等植物榨成的油类或对其他回收食用油脂深度加工后得到的基础油。 |
| 合成基础油 | 合成基础油通过使用原油优质成分,经后加工成为反应原料,再由人工控制使其分子按设计进行排列。比矿物基础油具有更优良的热稳定、抗氧化反应、抗黏度变化等性能,更宽的温度适用范围和更好的黏温特性。合成基础油因其技术含量高、生产工艺复杂且性能优异,主要应用于高端车用润滑油、持续高温或低温条件的工业领域以及航空航天等高端润滑油领域。 |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
其中,矿物油基础油与合成基础油的原材料均涉及原油,前者通过物理蒸馏工艺从原油中提炼而成,因技术成熟、成本相对较低,应用最为广泛,占据市场主导地位,产能占比最高;后者因技术含量高、生产工艺复杂且性能优异,主要应用于高端车用润滑油、持续高温或低温条件的工业领域以及航空航天等高端润滑油领域。生物基础油则以棉花籽、亚麻、大豆等植物榨成的油类或其他回收食用油脂为原料,是行业绿色化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3.润滑油基础油进出口格局改善:进口量缩减、出口量上升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润滑油基础油行业发展趋势研究与未来投资预测报告(2026-2033年)》显示,当前,我国润滑油基础油行业面临结构性产能过剩、上游原油价格波动及高端产品供给不足等挑战。尽管行业总产能已能覆盖国内市场消费总量,但由于原料与技术方面的限制,实际产量与下游需求之间仍存在错配,部分缺口依赖进口补足。这也使得我国润滑油基础油行业长期处于净进口状态,贸易逆差成为行业常态。
不过,随着国内技术迭代升级、润滑油基础油产品向高端化转型及产能结构优化,其进口量不断减少。同时,我国润滑油基础油出口市场逐渐打开,出口量快速上升。数据显示,2020-2024年我国润滑油基础油进口量由252.40万吨下滑至153.66万吨,2025年1-10月进一步减少至121.53万吨,同比下降6.73%;出口量则由2020年的2.62万吨快速上升至2024年的17.12万吨,2025年1-10月进一步增长至16.73万吨,同比增长30.40%。
数据来源:海关总署、观研天下整理
从金额来看,受价格波动影响,我国润滑油基础油进口额未随进口量同步收缩,而是呈波动下滑态势,2025年1-10月为83.91亿元,同比下降12.75%;出口额则呈现整体上升态势,2025年1-10月为9.31亿元,同比增长16.08%。
数据来源:海关总署、观研天下整理
进出口量的反向变动推动净进口量快速缩减,由2020年的249.78万吨下降至2024年的136.54万吨,2025年1-10月约为104.80万吨,同比减少10.79%;贸易逆差呈现波动收窄态势,2025年1-10月约为74.60亿元,同比下降15.37%,延续了2024年以来的下滑趋势。
数据来源:海关总署、观研天下整理
4.润滑油基础油市场三方竞争凸显,行业集中度有望提升
我国润滑油基础油行业市场参与者主要分为三类:一是跨国生产企业,以埃克森美孚、巴斯夫、英国禾大等为代表,凭借高品牌知名度、雄厚研发实力及广泛销售渠道,聚焦高端润滑油基础油市场;二是国内大型国有石化集团,包括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等,依托庞大资产规模、稳定原材料供给及完整产业结构,以矿物基础油生产为主;三是民营生产企业,凭借灵活的经营机制,通过持续提升产品技术水平、优化产品结构,在细分市场中争夺优势地位。
在环保政策趋严与“双碳”战略推动下,行业正向绿色低碳方向转型。一方面,企业积极推进生产工艺清洁化升级,降低环境影响;另一方面,积极研发生物基础油等环境友好型产品,适配市场绿色低碳需求。与此同时,上游原油价格波动带来成本压力,叠加绿色转型的技术与资金投入要求,中小型企业生存压力进一步加大,行业落后产能将持续被淘汰,市场资源有望向具备技术、规模优势的头部企业集中,行业集中度有望提升。(WJ)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