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与环境保护仪器相比,环境监测仪器市场可挖掘空间较大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环境监测仪器行业现状深度研究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2026-2033年)》显示,环境监测是通过对反映环境质量的指标进行监视和测定,以确定环境污染状况和生态环境质量的高低。
环保法规升级倒逼环境监测仪器市场扩容。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要求,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提升至25%,推动碳排放监测设备需求激增。生态环境部计划2025年前建成覆盖全国的碳监测网络,带动相关设备市场突破。但与环境保护仪器相比,环境监测仪器在环保设备中的占比(8%)仍然较小,市场仍有较大可挖掘空间。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二、政策出台及需求升级开拓高品质设备市场空间,我国环境监测仪器行业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升级”
近年来,环境保护政策扶持力度持续加码,国家先后出台多项政策推动大气、水质、土壤环境污染治理及环境监测网络建设,中国环境监测仪器行业正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升级”。国务院于2025年11月6日发布的《生态环境监测条例》,通过统一标准、明确责任、强化惩戒,构建了覆盖“监测-数据-监管-问责”全链条的刚性制度框架,标志着我国生态环境监测事业进入了法治化、规范化、高质量发展的新纪元。《条例》的出台,将强力推动生态环境监测产业向“质量至上”和“价值创造”转型,为生态环境监测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法治保障。
我国环境监测仪器行业相关政策
| 时间 | 政策 | 发布单位 | 核心内容 | 对环境监测仪器行业的影响 |
| 2020.03 | 《关于推进生态环境监测体系与监测能力现代化的若干意见》 | 生态环境部 | 提出 2025 年前区县监测机构具备执法监测和应急监测能力,鼓励省级制定基层能力评估标准。 | 推动基层监测设备采购与升级,市场需求扩容。 |
| 2021.01 | 《关于优化生态环境保护执法方式提高执法效能的指导意见》 | 生态环境部 | 要求市、县两级建立执法与监测联合机制,执法监测经费纳入预算。 | 强化执法监测设备需求,推动政企合作。 |
| 2022.01 | 《“十四五”生态环境监测规划》 | 生态环境部 | 提出“一张网”智慧感知、碳监测评估试点、PM2.5 与臭氧协同控制监测等任务。 | 明确行业技术发展方向,推动高端仪器(如VOCs、碳监测设备)研发与应用。 |
| 2024.07 | 《关于节能节水、环境保护、安全生产专用设备数字化智能化改造企业所得税政策的公告》 | 财政部、税务总局 | 2024-2027 年,企业设备数字化改造投入不超过原计税基础 50%的部分,可按 10%抵免企业所得税。 | 降低企业设备升级成本,加速智能化监测仪器普及。 |
| 2024.08 | 《关于进一步强化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建设行动方案(2024—2025 年)》 | 国家发改委 | 2025 年底前研制 20 项碳计量标准,制定 50 项国家计量技术规范,推动碳监测设备检定校准标准化。 | 规范碳监测市场,提升设备精度与可信度。 |
| 2025.04 | 《关于开展 2025 年国家鼓励发展的重大环保技术装备推荐工作的通知》 | 工信部、生态环境部 | 将环境监测专用仪器仪表纳入推荐范围,支持大气、水、土壤、温室气体监测设备研发与推广。 | 推动国产高端监测设备技术突破与产业化。 |
| 2025.08 | 《关于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加强全国碳市场建设的意见》 |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 | 鼓励钢铁等行业应用 CO₂自动监测设备,建立月度存证制度,推动碳监测数据精准化。 | 催生碳排放在线监测设备市场,促进设备稳定性与数据合规性提升。 |
| 2025.11 | 《生态环境监测条例》 | 国务院 | 明确要求排污单位等企事业单位承担主体责任,必须制定监测方案,对其排放的污染物以及温室气体进行监测。特别强调,主要监测点位需安装视频监控设备,并对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 | 增加环境监测设备的采购需求 |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生态环境监测条例》要求开展自行监测应使用符合国家标准和规范的监测设备,并设置了相应法律责任,有利于促进企事业单位和技术服务机构选择性能稳定、数据可靠的高品质设备,压缩低质设备的市场空间。2024年国内原值超过10万元的环境监测仪器使用量达12.5万套,预计2025年国内原值10万元以上的环境监测仪器使用量将超13.0万套。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同时,下游要求提高进一步拓展高品质设备市场空间。如钢铁、水泥等高污染行业需满足超低排放标准,推动CEMS(烟气连续排放监测系统)迭代。例如,先河环保为宝武集团定制的VOCs监测系统,可实时监测128种污染物,数据直传生态环境部平台,助力企业通过环保核查。高品质设备市场需求空间广阔,预计2030年我国智能化、微型化环境监测仪器需求占比将超70%。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三、我国环境监测仪器市场向头部倾斜,细分赛道分化
政策推动环境监测仪器行业优胜劣汰,市场向头部企业倾斜。从规上企业数量和营收看,2024年国内环境监测仪器制造规上企业数量达350家,营收达264.73亿元;预计2025年国内环境监测仪器制造规上企业数量有望达400家,营收达275.00亿元。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细分赛道涌现优势企业,市场分化。在大气监测领域,聚光科技、先河环保、雪迪龙占据70%市场份额。其中,先河环保的网格化监测系统可实现500米×500米网格精度,在雄安新区应用中实现污染源定位时间缩短至15分钟。在水质监测领域,赛默飞、哈希等外资品牌仍主导高端实验室设备,但国产便携式设备凭借性价比优势崛起,如连华科技的多参数水质分析仪,检测项目覆盖COD、氨氮等12项指标,价格仅为进口设备的1/3。在土壤监测领域,土壤重金属快速检测仪国产化率超80%。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zlj)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