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钓鱼爱好者人数扩容等多重因素共同驱动下,我国垂钓装备行业蓬勃发展,2020-2024年市场规模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8.92%,显著快于全球同期水平,全球市场占比持续提升。与此同时,行业加速向轻量化、便携化转型。轻量化垂钓装备表现亮眼,2020-2024年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27.79%,占整体市场规模比重也在提升。当前行业竞争格局分散,低端市场同质化问题突出,而市场需求正从基础功能满足,逐步向专业化、场景化及个性化方向升级。
1.钓鱼爱好者规模达1.5亿人,垂钓装备行业迎广阔发展空间
随着生活水平提升与消费观念转变,垂钓作为一种亲近自然、舒缓压力的户外休闲活动,近年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追捧和热爱。根据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经济司发布《中国户外运动产业发展报告(2024-2025)》,2024年全国钓鱼爱好者规模达约1.5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0%以上。庞大的垂钓人群为垂钓装备行业奠定了广阔的市场需求基础。与此同时,钓鱼运动的专业化、赛事化趋势显著,相关赛事活动持续增多,进一步激发了消费者对高品质、专业化垂钓装备的需求。数据显示,2024年6月至2025年5月期间,全国共举办各类钓鱼赛事活动超7000次,为垂钓装备市场的专业化升级与规模化扩张注入强劲动力。
2.多重政策护航休闲垂钓产业,产值扩容带动垂钓装备行业需求释放
近年来,我国相继发布《全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农业农村部关于拓展农业多种功能 促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十四五”全国渔业发展规划》等政策,推动休闲垂钓产业发展,垂钓装备行业同步受益。
我国休闲垂钓行业相关政策
| 发布时间 | 发布部门 | 政策名称 | 主要内容 |
| 2020年7月 | 农业农村部 | 全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 | 依托稻田、花海、梯田、茶园、养殖池塘、湖泊水库等大水面、海洋牧场等田园渔场风光,发展景观农业、农事体验、观光采摘、特色动植物观赏、休闲垂钓等业态,开发“后备箱”“伴手礼”等旅游产品。 |
| 2021年11月 | 农业农村部 | 农业农村部关于拓展农业多种功能 促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 | 依托乡村资源,围绕多功能拓展、多业态聚集、多场景应用,开发乡宿、乡游、乡食、乡购、乡娱等综合体验项目。开发“看乡景”产品,建设采摘园、垂钓园、风情街、民俗村、农业主题公园等景点,发展景观农业、观光采摘、休闲垂钓、特色动植物观赏等业态,打造一批田园康养基地和田园式花园式乡景基地。 |
| 2021年11月 | 国务院 | “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 | 依托田园风光、绿水青山、村落建筑、乡土文化、民俗风情等资源优势,建设一批休闲农业重点县、休闲农业精品园区和乡村旅游重点村镇。推动农业与旅游、教育、康养等产业融合,发展田园养生、研学科普、农耕体验、休闲垂钓、民宿康养等休闲农业新业态。 |
| 2021年12月 | 农业农村部 | “十四五”全国渔业发展规划 | 依托池塘、河流、湖库、海域等资源,对传统渔业生产场所进行生态化、景观化、休闲化改造,发展观光渔业、渔事体验、休闲垂钓、科普教育、文化健康等产业。 |
| 2022年10月 | 体育总局等八部门 | 户外运动产业发展规划(2022-2025年) | 推动中部地区山水陆空各类户外运动项目发展,因地制宜开发山地自行车、垂钓、航空运动等项目,打造中部户外运动体验区。鼓励开放郊野公园提供露营服务,在城市郊野、农村地区等建设更多露营基地,满足群众就近就便露营需求。推动露营基地完善配套服务设施,开展多种户外运动项目,鼓励在营地周边配套登山、徒步、骑行、垂钓、冰雪、赛车、马术、航空、水上等户外运动设施及服务,提高露营消费粘性。 |
| 2023年7月 | 农业农村部 文化和旅游部 国家文物局 | 农业农村部 文化和旅游部 国家文物局关于加强渔文化保护、传承和弘扬工作的意见 | 鼓励发展以渔文化为主题的休闲垂钓、渔事体验、民宿美食和科普教育等产业,推动保护利用。 |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在政策持续赋能、休闲垂钓产业生态不断完善,以及大众参与热情提升等多重因素推动下,我国休闲垂钓及采集业总体保持稳健发展态势,产值从2020年的257.27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284.37亿元。作为产业链核心配套环节,休闲垂钓及采集业的稳健发展与规模扩容,直接拉动了对垂钓装备的采购与升级需求,为行业带来持续的增长动力。
数据来源: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中国水产学会、观研天下整理
3.我国垂钓装备行业蓬勃发展,市场规模全球占比持续提升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垂钓装备行业现状深度研究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2026-2033年)》显示,在钓鱼爱好者人数扩容、垂钓运动赛事开展、休闲垂钓产业利好政策落地,以及社交媒体与直播电商助推等多重因素共同驱动下,我国垂钓装备行业呈现蓬勃发展态势。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垂钓装备市场规模已达240亿元,2020-2024年期间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8.92%,这一增速显著快于全球同期4.43%的平均水平。预计到2026年,国内垂钓装备市场规模将突破300亿元,继续保持强劲增长态势。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
值得关注的是,我国垂钓装备市场在全球中的地位持续提升,市场规模占比从2020年的9.8%稳步上升至2024年的16.47%;随着国内市场潜力进一步释放,预计到2026年这一占比将进一步提升至18.50%。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
4.轻量化趋势引领!垂钓装备细分市场表现突出,市场规模与占比双升
传统垂钓装备普遍存在体积偏大、重量偏重、搬运不便等痛点,尤其在短途露营、近郊休闲等场景中,难以适配钓鱼爱好者短时高频、即兴出行的户外使用需求。同时随着材料技术迭代升级与碳纤维、高强度铝合金等新型材料的规模化应用,我国垂钓装备行业加速向轻量化、便携化方向转型。轻量化垂钓装备凭借体积小巧、重量轻盈、易收纳等优势,有效弥补传统产品短板,更好满足用户对便携性的核心诉求。
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轻量化垂钓装备市场规模快速扩大,2024年接近100亿元;2020-2024年期间,其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27.79%,显著快于垂钓装备行业整体18.92%的增速水平。与此同时,轻量化垂钓装备市场规模占垂钓装备市场规模的比重也在不断上升,由2020年的30%提升至2024年的40%,反映出轻量化产品在行业中的战略地位不断增强。预计到2026年,其市场规模有望突破150亿元,占比将进一步提升至50%以上。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
轻量化垂钓装备市场的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以下几方面推动:首先,用户对便携、高效垂钓装备的需求持续增强,轻量化产品逐渐成为主流选择;其次,亲子垂钓、休闲社交等多元场景的兴起,这类场景对垂钓装备的便捷性要求更高,轻量化垂钓装备因适配性强,需求持续释放;再次,碳纤维等新材料实现规模化生产所带来的成本下降,使得轻量化垂钓装备产品价格更具市场竞争力,显著提升了消费者接受度与购买意愿;此外,头部品牌持续加大研发投入,通过工艺优化与产品创新进一步提升轻量化垂钓装备的性能与耐用性,也为市场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
5.垂钓装备竞争格局分散,需求向专业化、场景化、个性化升级
垂钓装备品类丰富,涵盖鱼竿、鱼线、鱼钩等核心装备,以及钓箱、钓椅、渔具包、打窝器、钓鱼伞、抄网等一系列辅助配套产品。该行业整体准入门槛不高,吸引了大量参与者涌入,呈现出企业数量多、竞争格局分散的特点。同时,行业标准体系尚不完善,产品质量参差不齐,部分低端产品存在用料劣质、工艺粗糙等问题。大量企业聚集在低端市场,多以低价策略切入,缺乏核心创新能力,产品同质化严重,市场竞争激烈。
当前,垂钓装备市场需求正逐步从基础功能满足,向专业化、场景化及个性化方向升级,尤其在路亚、海钓等细分领域,对装备性能与适配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在渠道层面,线上电商已成为重要销售阵地,直播带货等新模式进一步推动了市场渗透与消费者教育,加速行业洗牌与品牌分化。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WJ)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