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随着量子科技被欧盟、美国等主要经济体提升至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全球科技竞争已进入“量子时代”。在这一背景下,中国量子计算硬件产业在强烈的国家意志与政策资金支持下快速崛起。行业呈现出“国家队”、科技巨头与初创企业同台竞技的活跃生态,并在超导、光量子、离子阱三大技术路径上并行发展,正以多元化的技术路线参与全球前沿科技竞逐。
1、量子技术正在成为全球科技竞争新焦点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量子计算硬件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前景预测报告(2025-2032年)》显示,量子科技在提升计算困难问题运算处理能力、加强信息安全保护能力、提高传感测量精度等方面,具备突破经典信息技术瓶颈的潜力,正在成为全球国家、地区及科技巨头竞争新焦点。例如,2025年7月,欧盟委员会正式推出《量子战略》(Quantum Strategy),旨在2030年前使欧洲成为全球量子技术领导者。该战略将培育具有韧性和自主性的量子生态系统,助力初创企业成长,推动突破性科研成果转化为市场应用,巩固欧洲的科学领先地位。量子技术将从医药研发突破到关键基础设施安全防护,彻底改变应对复杂挑战的方式;不仅将为欧盟工业竞争力和技术主权开辟新机遇,还可在国防安全领域展现出军民两用潜力。预计到2040年,该领域将在欧盟创造数千个高技能岗位,全球市场规模突破1550亿欧元。
2025年9月,美国和英国签署《科技繁荣协议》,重点聚焦人工智能、量子科技和民用核能三大前沿技术领域合作。双方将共同开发量子计算机,以改变国防、金融和医疗保健;成立美英基准测试工作组,以加速量子计算硬件、软件和算法基准测试的突破;利用人工智能和高性能计算,通过协调研究合作加速量子算法开发和系统准备;通过量子计算、传感和网络领域的互补多边和双边预标准化活动,推进可信赖的、可互作的量子技术标准。
2025年全球主要地区、国家量子信息相关政策
区域 |
政策/战略名称 |
发布时间 |
核心目标 |
美国 |
《后量子金融基础设施框架》(PQFIF)政策提案 |
2025年9月 |
保护金融系统免受量子计算攻击,确保市场信心 |
美国 |
《国家量子网络安全迁移战略法案》提案 |
2025年8月 |
保护联邦政府系统免受量子解密威胁 |
美国 |
《关键与新兴技术领导力法案》(CET法案)提案 |
2025年7月 |
加速关键技术创新和领导力,盖人工智能、半导体设计和量子信息科学三大领域 |
美国 |
境外投资审查行政令最终规则 |
2025年1月(生效) |
防止敏感技术通过投资外流 |
欧盟 |
量子战略 |
2025年7月 |
提升欧洲量子公司在全球私人资金中的份额 |
欧盟 |
更新两用物品管制清单 |
2025年9月 |
对量子计算机及相关设备、部件实施出口管制 |
日本 |
日本500亿日元投资扶持量子计算 |
2025年8月 |
支持富士通和KDDI等10多家日本企业开发量子计算机 |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同时,科技巨头英伟达公开表示量子计算技术正迎来“拐点”,实用化可能比预期更早到来。英伟达的战略并非自己制造量子处理器(QPU),而是致力于成为连接量子计算与经典高性能计算的平台和基础设施提供者。近期,英伟达已经完成对两家量子计算企业投资,分别为离子阱(Trapped Ion)技术路线的Quantinuum,以及光量子技术子(Photonic)路线的PsiQuantum。
英伟达近期两笔量子科技投资的核心信息
投资标的 |
Quantinuum |
|
投资时间 |
2025年9月4日 |
2025年9月10日 |
技术路线 |
离子阱(Trapped Ion) |
光量子(Photonic) |
融资规模 |
6亿美元(英伟达参与部分投资) |
10亿美元(英伟达作为跟投方参与) |
估值 |
投前100亿美元 |
投后70亿美元 |
战略合作内容 |
此前已合作共建“加速量子研究中心”,推动量子技术发展。 |
重点合作开发量子硬件与AI芯片的整合,并联合开发可在GPU上运行的量子算法。 |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2、强烈的国家战略意志与政策支持,为量子计算硬件行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同时,量子科技已被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在“十四五”规划等顶层设计中得到明确支持,并且中央和地方政府的专项资金、科研项目为行业提供了初始研发动力和市场订单。量子计算硬件作为量子计算行业重要细分市场之一,2024年市场份额占比约45%,国家政策为其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2025年我国量子信息行业最新政策汇总一览表
政策层级 |
政策名称/来源 |
发布单位/地区 |
核心举措/目标摘要 |
国家层面 |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 |
国务院 |
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将量子科技列为重点培育的四大未来产业之一。 |
国家层面 |
2025年未来产业创新任务“揭榜挂帅” |
工业和信息化部 |
面向量子计算、量子通信、量子精密测量,布局17项揭榜任务,设定2026年具体技术目标。 |
地方层面 |
《关于推动量子科技和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 |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亦庄) |
打造“量子星座”生态社区,对技术攻关、场景开放、计算平台建设等给予最高3000万元资金支持。 |
地方层面 |
《关于支持量子科技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量子十二条”) |
武汉东湖高新区(光谷) |
对领军人才项目最高支持1000万元,对承担国家攻关项目按国拨经费50%给予配套,单个项目最高给予1000万元支持。 |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3、我国量子计算硬件市场呈现“群雄并起”的局面,多种技术路线并行
当前,我国量子计算硬件行业呈现“群雄并起”的局面,市场参与主要包括以下三类:
一是“国家队”与高校科研机构,如中科大、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是理论突破和原型机研发的源头,实力雄厚。
二是量子计算初创公司,如本源量子、图灵量子、启科量子等,是技术产业化的先锋,更为聚焦和敏捷,致力于打造商业化的量子计算机。
三是大型科技公司,如百度、阿里、华为等,利用其资金、云平台和工程化优势切入市场,主要通过提供量子计算云服务或开发软件工具链参与竞争。
从技术路径来看,目前,中国量子计算硬件行业厂商在三大主流技术路径上均有布局。
我国量子计算硬件行业主要技术路径与代表厂商
技术路径 |
发展现状与特点 |
国内代表厂商/机构 |
超导量子计算 |
国际主流,国内重点跟进路径。技术迭代快,易于通过传统集成电路工艺加工,但需要在极低温下运行。 |
本源量子:国内领军企业,发布了多代超导量子计算机,并构建了软硬件全栈生态。 |
百度-量子计算研究所:依托百度强大AI和云计算能力,推出超导量子计算机。 |
||
光量子计算 |
中国的优势与特色路径。利用光子作为量子比特,通常在室温下运行,相干时间长,但扩展难度较大。 |
图灵量子:专注于光量子芯片及全栈研发,在光子集成技术上寻求突破。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团队):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九章”光量子计算原型机,多次刷新性能纪录。 |
||
离子阱量子计算 |
技术潜力巨大。量子比特质量高、相干时间长、逻辑门保真度高,但系统复杂,扩展速度相对较慢。 |
启科量子:同时布局离子阱和量子通信,致力于实现分布式离子阱量子计算机。 |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4、受量子计算快速拉动,我国量子计算硬件行业市场规模持续扩容
因此,在国家政策支持、技术研发进程加快等因素影响下,我国量子计算行业快速发展,量子计算硬件市场规模也随之扩容。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量子计算行业市场规模为12.8亿美元,按照45%的市场份额占比计算,量子计算硬件市场规模为约5.7亿美元。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WYD)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