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半导体、显示面板等领域强劲拉动我国三氟化氮需求增长 出口量增却难掩价跌

前言:

2019-2023年,在晶圆产能扩张、显示面板行业蓬勃发展以及太阳能电池产量快速增长等因素推动下,我国三氟化氮市场需求快速释放。与此同时,至2023年其产能达2.5万吨,全球占比超过50%,且产能高度集中于中船特气、中国中化(昊华气体)及南大光电等少数企业。

自2018年起,我国三氟化氮出口量整体保持增长,但出口均价呈下滑趋势。这一“量增价跌”的态势在2025年1-8月仍在延续:出口量同比增长12.09%,而同期均价则下跌6.93%。

1.三氟化氮下游应用集中,以半导体和显示面板为主

三氟化氮(NF₃)在常温下为无色无味气体,化学性质相对稳定。相比其他含氟电子特气,它反应更快、蚀刻效率更高,对氮化硅等含硅材质蚀刻时,不仅速率高、选择性好,还能避免表面残留;同时具备优良清洗性能,可保障精密表面洁净度,满足高精度制造的严苛要求。

依托这些优势,三氟化氮主要用作等离子蚀刻气体与反应腔清洗剂,适用于半导体、显示面板、光纤、光伏等领域。在我国下游应用中,需求高度集中:半导体是最大应用领域,显示面板为第二大应用领域,两大领域需求占比合计约 90%,是支撑我国三氟化氮市场需求的核心板块。

依托这些优势,三氟化氮主要用作等离子蚀刻气体与反应腔清洗剂,适用于半导体、显示面板、光纤、光伏等领域。在我国下游应用中,需求高度集中:半导体是最大应用领域,显示面板为第二大应用领域,两大领域需求占比合计约 90%,是支撑我国三氟化氮市场需求的核心板块。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

2.半导体、显示面板及光伏领域强劲拉动,我国三氟化氮需求量快速上升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三氟化氮行业现状深度研究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2025-2032年)》显示,三氟化氮是半导体制造中至关重要的电子特气,主要应用于化学气相沉积(CVD)设备的腔体清洗以及部分等离子体蚀刻工艺。在晶圆生产过程中,CVD反应腔内壁会不断积累由前驱体残留物形成的硅化物薄膜,影响工艺稳定性和良率。此时需通入三氟化氮,其在等离子体环境中分解产生活性氟自由基,能高效、无残留地蚀刻清除这些沉积物,确保腔室洁净以投入下一轮生产。同时,三氟化氮也用于对氮化硅等介质层进行高选择性的等离子蚀刻。

在国家政策支持、技术突破、市场需求增长及供应链自主可控要求的共同推动下,中国大陆晶圆产能实现跨越式提升,从2020年的318.4万片/月增至2024年的885万片/月,年均复合增长率达29.12%。这一快速扩张的产能,为三氟化氮市场带来持续且强劲的需求。

在国家政策支持、技术突破、市场需求增长及供应链自主可控要求的共同推动下,中国大陆晶圆产能实现跨越式提升,从2020年的318.4万片/月增至2024年的885万片/月,年均复合增长率达29.12%。这一快速扩张的产能,为三氟化氮市场带来持续且强劲的需求。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

注:按8英寸等效计算

在显示面板领域,三氟化氮是用量最大的电子特气。近年来,全球显示面板产业向中国大陆转移、企业积极扩能及技术迭代,推动我国显示面板行业蓬勃发展,为三氟化氮带来显著需求增量。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显示面板市场规模约 5694亿元,同比增长19.77%;出货面积达1.76亿平方米,较2012年的0.22亿平方米大幅增长,2012-2023年年均复合增长率达20.81%,全球出货面积占比也从2012年的36.9% 提升至2023年的70%以上。

在显示面板领域,三氟化氮是用量最大的电子特气。近年来,全球显示面板产业向中国大陆转移、企业积极扩能及技术迭代,推动我国显示面板行业蓬勃发展,为三氟化氮带来显著需求增量。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显示面板市场规模约 5694亿元,同比增长19.77%;出货面积达1.76亿平方米,较2012年的0.22亿平方米大幅增长,2012-2023年年均复合增长率达20.81%,全球出货面积占比也从2012年的36.9% 提升至2023年的70%以上。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

光伏领域同样是三氟化氮的重要应用场景,其作为蚀刻与清洗气体广泛用于太阳能电池制造。随着我国光伏产业快速发展,太阳能电池产量持续攀升,为三氟化氮行业带来可观新增量。据统计,我国太阳能电池产量从2019年的12862.1万千瓦跃升至2024年的68495.3万千瓦,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39.72%。

光伏领域同样是三氟化氮的重要应用场景,其作为蚀刻与清洗气体广泛用于太阳能电池制造。随着我国光伏产业快速发展,太阳能电池产量持续攀升,为三氟化氮行业带来可观新增量。据统计,我国太阳能电池产量从2019年的12862.1万千瓦跃升至2024年的68495.3万千瓦,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39.72%。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观研天下整理

总的来看,在晶圆产能扩张、显示面板行业蓬勃发展以及太阳能电池产量快速增长等因素推动下,我国三氟化氮市场需求快速释放——需求量从2019年的1.09万吨增长至2023年的1.90万吨,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14.90%。

总的来看,在晶圆产能扩张、显示面板行业蓬勃发展以及太阳能电池产量快速增长等因素推动下,我国三氟化氮市场需求快速释放——需求量从2019年的1.09万吨增长至2023年的1.90万吨,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14.90%。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

3.我国三氟化氮全球产能占比超50%,中船特气产能规模领先

我国三氟化氮行业虽起步较晚,但发展势头迅猛,自主技术能力快速提升,2019 年实现关键转折——从三氟化氮净进口国转变为净出口国,贸易格局由逆差转为顺差。彼时全球三氟化氮产能约3万吨,我国产能占比已超1/3;此后行业不断扩产,全球产能份额随之提升,至2023年我国产能达2.5万吨,全球占比超过50%。

我国三氟化氮行业虽起步较晚,但发展势头迅猛,自主技术能力快速提升,2019 年实现关键转折——从三氟化氮净进口国转变为净出口国,贸易格局由逆差转为顺差。彼时全球三氟化氮产能约3万吨,我国产能占比已超1/3;此后行业不断扩产,全球产能份额随之提升,至2023年我国产能达2.5万吨,全球占比超过50%。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

三氟化氮行业技术壁垒较高,新进入者有限,产能高度集中于中船特气、中国中化(昊华气体)、南大光电等少数企业。其中,中船特气作为国内龙头,2023年产能约9250吨,占全国总产能35%以上,位列全球第二;2024年其产能扩张至11000吨,同时呼和浩特子公司在建三氟化氮年产能7500吨,建成后公司三氟化氮产能将居世界第一,其国内领先地位将得到进一步巩固。

4.我国三氟化氮出口量增但价跌,短期海外供应趋紧,国内企业有望补位

从进出口情况看,我国三氟化氮进口量自2018年起波动明显,区间维持在 150-1600吨;出口量则呈整体上升态势,从2018年的991.2吨快速增长至2024年的3934.99吨。2025年出口需求延续强劲,1-8月累计出口2634.6吨,同比增长12.09%,增长动力主要源于国内产能提升所形成的供应保障,以及产品性能所构筑的国际市场核心竞争力。

从进出口情况看,我国三氟化氮进口量自2018年起波动明显,区间维持在 150-1600吨;出口量则呈整体上升态势,从2018年的991.2吨快速增长至2024年的3934.99吨。2025年出口需求延续强劲,1-8月累计出口2634.6吨,同比增长12.09%,增长动力主要源于国内产能提升所形成的供应保障,以及产品性能所构筑的国际市场核心竞争力。

数据来源:海关总署、观研天下整理

价格方面,2018-2024年我国三氟化氮进口、出口均价均整体下跌,进口均价从 18.01万元/吨降至10.74万元/吨,跌幅40.37%;出口均价从16.30万元/吨降至 12.55万元/吨,跌幅23.01%。2025年1-8月价格走势分化,进口均价回暖至约 12.30万元/吨,较2024年同期的10.72万元/吨增长14.74%;出口均价则继续下跌,约为11.82万元/吨,较2024年同期12.7万元/吨下跌6.93%。

价格方面,2018-2024年我国三氟化氮进口、出口均价均整体下跌,进口均价从 18.01万元/吨降至10.74万元/吨,跌幅40.37%;出口均价从16.30万元/吨降至 12.55万元/吨,跌幅23.01%。2025年1-8月价格走势分化,进口均价回暖至约 12.30万元/吨,较2024年同期的10.72万元/吨增长14.74%;出口均价则继续下跌,约为11.82万元/吨,较2024年同期12.7万元/吨下跌6.93%。

数据来源:海关总署、观研天下整理(WJ)

值得注意的是,2025年5月26日,日本三井化学宣布退出全资子公司下关三井化学的三氟化氮业务,计划2026年3月底停止生产、年内结束销售,该业务当前约有1700吨产能;8月7日,关东电化工厂发生爆炸,其3700吨三氟化氮产能进入长期停产,预计停产时间至少6个月。这或将使得短期海外供应趋紧,为我国三氟化氮出海创造机遇,国内中船特气等企业有望填补市场空缺,进一步扩大国际市场占有率。

0930 定制海报(邮箱右下)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黄金需求基本盘稳固 我国氰化钠行业出口量显著增长 当前生产厂家数量较少

黄金需求基本盘稳固 我国氰化钠行业出口量显著增长 当前生产厂家数量较少

当前,驱动我国氰化钠行业发展的核心力量呈现出“传统”与“新兴”并进的鲜明特征。一方面,黄金开采作为需求基本盘(占比高达80%-90%),在金价持续高位、央行增储及消费需求坚挺的背景下,为行业提供了稳定的支撑。另一方面,新能源赛道异军突起:氰化钠是制备钠离子电池普鲁士蓝类正极材料的关键前驱体,随着钠电池产业化在即,预计至

2025年10月14日
我国聚四氟乙烯应用多元、产能全球领先 行业高端化加速前行

我国聚四氟乙烯应用多元、产能全球领先 行业高端化加速前行

我国聚四氟乙烯性能卓越,应用呈多元化格局。2020-2024年其产能持续扩张,且主要集中在东岳集团、中昊晨光、巨化集团、江西理文等头部企业,其中东岳集团产能规模居首。

2025年10月14日
国内酚醛树脂产销市场承压 行业高端供给不足结构性矛盾突出 贸易逆差依存

国内酚醛树脂产销市场承压 行业高端供给不足结构性矛盾突出 贸易逆差依存

2024年以来受建筑等主要下游需求走弱影响,我国酚醛树脂表观消费量与产量双双下滑,市场持续承压。值得注意的是,我国酚醛树脂行业面临低端产能过剩与高端供给不足并存的结构性矛盾,导致净出口量增长的同时贸易逆差依然存在。展望未来,环保政策收紧与市场竞争加剧下,尾部企业因资金、技术短板生存压力陡增,以圣泉集团为代表的头部企业优

2025年10月10日
轻量化与智能化驱动下的百亿赛道! 我国改性工程塑料行业应用领域多点开花

轻量化与智能化驱动下的百亿赛道! 我国改性工程塑料行业应用领域多点开花

改性工程塑料作为通过对基础工程塑料进行物理或化学改性,赋予其阻燃、增韧、增强等特定性能的高分子材料,已成为推动现代制造业创新的关键基础。全球改性工程塑料市场规模在2023年已达到471亿美元,整体保持增长态势。

2025年10月09日
煤炭资源禀赋驱动我国煤制乙二醇产能不断扩张 “双碳”战略推动下行业转型加速

煤炭资源禀赋驱动我国煤制乙二醇产能不断扩张 “双碳”战略推动下行业转型加速

煤制乙二醇的主要原料是煤炭,其品质和供应稳定性对煤制乙二醇的生产至关重要。我国煤炭资源丰富,煤炭供应能力也稳步提升,为我国煤制乙二醇提供广阔的发展基础。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原煤产量47.6亿吨,同比增长1.3%,再度刷新历史记录,彰显了我国煤炭生产的强劲韧性与保障能力。

2025年10月03日
我国硝酸铵产能过剩现象逐步缓解 出口需求回暖但均价下跌

我国硝酸铵产能过剩现象逐步缓解 出口需求回暖但均价下跌

自2022年起,我国硝酸铵行业产能进入收缩通道,至2024年已降至971万吨,较2021年净减少113万吨。随着落后产能逐步清出和市场结构持续优化,我国硝酸铵产能利用率呈现稳步上升态势,从2020年的55.42%提升至2024年的66.02%,产能过剩问题逐步缓解。与此同时,行业产量总体低速增长,且自主供应能力极强,实

2025年09月30日
美国加征关税助推国产化进程 中国成全球一次性塑料实验耗材市场新兴力量

美国加征关税助推国产化进程 中国成全球一次性塑料实验耗材市场新兴力量

中国生命科学领域研究相对欧美国家起步较晚,国内一次性塑料生物实验室耗材占全球的比重较小。但中国市场正以庞大的人口基数与快速增长的生物医药需求逐渐成为全球一次性生物实验室塑料耗材的新兴市场。根据数据,2016-2020年中国一次性生物实验室耗材市场规模从57.0 亿元增长至109.7 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 17.8%

2025年09月28日
海外产能收缩而国产踏足高端市场 全球氨基酸行业供给端话语权向中国转移

海外产能收缩而国产踏足高端市场 全球氨基酸行业供给端话语权向中国转移

由于氨基酸在机体中并不能合成,所以需要通过食物进行摄取,才能达到补充的效果。随着医药、食品和营养保健品等领域蓬勃发展,全球氨基酸市场将持续扩张。2021年全球氨基酸市场规模达261.9亿美元,预计2030年全球氨基酸市场规模达494.2亿美元,2021-2030年CAGR达7.3%。

2025年09月26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