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数据存储需求快速增长,NAS行业有望爆发
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NAS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2025-2032年)》显示,NAS( Network AttachedStorage),网络附属存储,是一种专用的数据存储设备,连接到网络后可以提供集中化的存储和管理功能。同公有云和私有云相比,NAS 本质上是物理存储设备,核心功能在于文件存储、共享及备份。
NAS、私有云及公有云对比
类别 | NAS私有云 | 专业级私有云 | 公有云 |
架构 | 单一存储设备或服务器 | 完整的云计算架构 | 完整的云计算架构 |
功能 | 仅提供文件存储和共享 | 计算、存储、网络、应用托管等全栈服务 | 按需提供标准化的计算/存储/数据库 |
扩展性 | 有限扩展(依赖硬件容量) | 弹性扩展(横向/纵向) | 无限扩展(秒级扩容) |
管理复杂度 | 低(即插即用) | 高(需专业运维) | 中(用户仅管理应用层) |
成本 | 低(仅存储设备成本) | 高(硬件+软件+运维) | 按时间、量付费(弹性成本) |
典型用户 | 家庭/个人、小型团队、简单文件共享 | 中大型企业、需要定制化服务的场景 | 家庭/个人、小型团队、简单文件共享 |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从消费者角度来看,NAS 私 有云较公有云优势 在于数据 安全与隐私保护。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是个人消费者选择私有云的核心驱动力。相较于公共云,私有云通过本地加密存储、多重身份验证及精细化权限管理,将数据完全掌控于用户手中,有效杜绝泄露与未授权访问风险。同时,其灵活扩容能力与操作友好性,进一步强化了用户体验优势。
NAS私有云、公有云使用体验对比
核心价值 | NAS私有云 | 公有云 |
数据自主掌控 | 用户完全掌控数据存储与访问,数据本地化,避免第三方干预 | 数据存储在三方服务器中,对数据控制有局限 |
安全与隐私保护 | 本地存储,独立权限管理,隐私风险低 | 存在数据泄露和隐私风险以及合规风险,依赖服务商安全措施 |
AI智能分类与检索 | 支持AI自动分类、智能检索、图片识别等功能,提升管理效率 | 部分高端服务支持AI功能,但多为付费且隐私风险高 |
自动备份与同步 | 多设备自动备份与同步,减少手动操作,支持跨端实时同步 | 支持多设备同步,需联网且受限于带宽和隐私 |
容量灵活扩展 | 支持大容量扩展,灵活升级,满足长期数据增长 | 容量受限于套餐,扩容需额外付费,长期成本高 |
成本效益 | 一次性投入,长期使用成本低 | 支持多用户共享,安全性存疑 |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2024 年全球 NAS市场规模为 345 亿美元,同比增长10.6%,其中商业应用占比82%,个人应用占比18%。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智能终端升级、互联网应用容量膨胀、记录生活方式多样化(如图片、视频),推动个人数据存储需求快速增长。2025 年全球将产生 213.6 ZB数据,到 2029 年全球数据量将增长一倍以上达到 527.5 ZB,NAS潜在市场空间大。预计2034 年全球 NAS市场规模将达到 1364 亿美元,2024-2034 CAGR 为14.7%。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二、新势力厂商展现较强爆发力,NAS行业进入格局重构加速期
在数据存储需求竞争下,要求NAS产品容量更大、更安全,数据传输存储更高效。过往老牌厂商主导市场,2023年群晖、威联通、华云科技、天顶、极空间等老牌厂商占据全球NAS市场64%的份额,但这些厂商的产品主要定位专业用户,使用壁垒较高,传统NAS的部署需专业人士1-2天完成。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相比之下,国内新势力厂商如绿联、极空间可凭借更友好的用户系统、更快速的产品更新及更高的性价比,推动产品快速破圈和增长。根据数据,2025年1-5月,国内线上主要平台NAS销量同比增长32%,销售额同比增长62%,展现出较强的爆发力。具体从企业表现来看,绿联在C端市场爆发,在2025年6月京东、天猫、抖音三平台上均实现销售额和销量双第一。此外,海康威视、华为、小米等3C 及科技品牌的布局步伐也不断加快,NAS行业将进入格局重构加速期。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NAS行业参与者分类
类别 | 竞争优势 | 竞争劣势 |
国际传统巨头 | 具备长期的 NAS 产品研发经验,且服务于企业级市场,产品技术积累实力更优。 | 企业基因偏 2B 市场,功能全面专业但操作复杂,对C 端消费者的需求洞察、营销推广存在短板。 |
国产新势力 | 专注消费级 NAS 市场,对消费者需求洞察和产品迭代较强,产品易用性和本土化较优,如绿联本身具备消费电子周边产品业务经验。 | 研发技术积累不足,部分企业级功能仍然存在短板;品牌实力偏弱。 |
3C 及科技品牌 | 品牌受消费者认可程度高,用户基数和渠道优势强,且具备生态优势,手机品牌联动功能。如华为 NAS 采用鸿蒙系统,支持手机一碰扩容,可在手机图库直接访问照片;小米 NAS 采用 ARM 架构,优先服务于小米设备用户,支持一键换机功能。 | 目前以基础功能为主,产品规划谨慎,迭代速度相对滞后;跨品牌生态兼容性差。 |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zlj)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