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热泵出口市场显著回暖 马太效应显现 份额向头部集中

前言:

我国热泵行业产业链完整,且长期获得强劲政策支持,发展基础扎实。尽管2024 年受内需疲软、出口低迷双重影响,行业短期承压,但2025年行业出口端已显现积极信号,出口市场显著回暖。与此同时,国内市场参与者多元,专业厂商与跨界企业共同竞逐,2024年行业马太效应凸显,市场份额向具有强大的技术实力、产品竞争力、渠道渗透力与品牌传播力的头部企业集中。

1.我国热泵行业已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热泵行业发展现状研究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2025-2032年)》显示,热泵是一种高效节能的能源转换设备,能效比远高于传统电加热或燃煤锅炉,符合当前绿色低碳的发展趋势。目前,我国热泵行业已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上游主要包括压缩机、阀件、换热器、控制器、水泵水箱、电路板、钣金等零部件;中游为热泵整机制造与销售环节;下游则包括建筑、工业、农业、交通等应用领域,涵盖建筑供暖制冷、热水供应,工业高温制热、余热回收及农业烘干、汽车空调等诸多应用场景。

热泵是一种高效节能的能源转换设备,能效比远高于传统电加热或燃煤锅炉,符合当前绿色低碳的发展趋势。目前,我国热泵行业已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上游主要包括压缩机、阀件、换热器、控制器、水泵水箱、电路板、钣金等零部件;中游为热泵整机制造与销售环节;下游则包括建筑、工业、农业、交通等应用领域,涵盖建筑供暖制冷、热水供应,工业高温制热、余热回收及农业烘干、汽车空调等诸多应用场景。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2.国家政策大力支持热泵发展,行业长期受益政策红利

热泵具备环保节能、能效比高、运行费用低等优势,已成为绿色低碳热能供应的重要解决方案,具有显著的环境与社会效益。近年来,国家层面持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为行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例如,2021年11月,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等四部门联合发布《深入开展公共机构绿色低碳引领行动促进碳达峰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因地制宜推广热泵技术,满足建筑采暖与生活热水需求,并设定了到2025年实现新增热泵供热(制冷)面积1000万平方米的目标。

2025年4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六部门进一步出台《推动热泵行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为行业未来发展方向提供了清晰指引。该方案提出,力争到2030年,热泵生产制造和技术研发能力不断增强,重点热泵产品能效水平提升20%以上,大功率高温热泵、高效压缩机、新型制冷剂等核心技术取得突破,热泵建筑应用面积和热泵机组装机容量持续增长,热泵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显著提升,国际竞争优势不断扩大。总体来看,这些政策的发布与实施,不仅明确了行业发展路径,更为热泵行业带来长期利好。

2021-2025年我国热泵行业相关政策(部分)

发布时间 发布部门 政策名称 主要内容
2021年10月 国务院 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 积极推动严寒、寒冷地区清洁取暖,推进热电联产集中供暖,加快工业余热供暖规模化应用,积极稳妥开展核能供热示范,因地制宜推行热泵、生物质能、地热能、太阳能等清洁低碳供暖。
2021年11月 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四部门 深入开展公共机构绿色低碳引领行动促进碳达峰实施方案 因地制宜推广利用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能源和热泵技术,满足建筑采暖和生活热水需求,到2025年实现新增热泵供热(制冷)面积达1000万平方米。
2022年7月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 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 因地制宜推进地热能、生物质能应用,推广空气源等各类电动热泵技术。
2022年10月 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 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 综合考虑电力供需形势,拓宽电能替代领域,在铸造、玻璃、陶瓷等重点行业推广电锅炉、电窑炉、电加热等技术,开展高温热泵、大功率电热储能锅炉等电能替代,扩大电气化终端用能设备使用比例。增强源网荷储协调互动,引导企业、园区加快分布式光伏、分散式风电、多元储能、高效热泵、余热余压利用、智慧能源管控等一体化系统开发运行,推进多能高效互补利用,促进就近大规模高比例消纳可再生能源。
2023年5月 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六部门 关于加快粮食产地烘干能力建设的意见 因地制宜采用热泵、电加热、生物质燃料、天然气和太阳能等热源,推进粮食烘干燃煤热源更新改造,2025年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基本完成粮食烘干散煤清洁能源替代。
2023年12月 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生态环境部 关于推进污水处理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实施意见 推广污水源热泵技术,对厂内及周边区域供暖供冷。
2024年10月 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住房城乡建设部等六部门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大力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的指导意见 因地制宜推进地热能、空气源热泵和集中式生物质能等供热制冷应用;优化新型基础设施空间布局,推动5G基站、数据中心、超算中心等与光伏、热泵、储能等融合发展。
2025年4月 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等六部门 推动热泵行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 力争到2030年,热泵生产制造和技术研发能力不断增强,重点热泵产品能效水平提升20%以上,大功率高温热泵、高效压缩机、新型制冷剂等核心技术取得突破,热泵建筑应用面积和热泵机组装机容量持续增长,热泵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显著提升,国际竞争优势不断扩大。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3.我国热泵行业短期承压,空气源热泵主导市场

2020-2023年,我国热泵行业在政策支持、技术进步与应用场景拓宽的多重驱动下快速发展,销售额从206.9亿元增长至331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6.96%。然而,2024年受内需疲软与出口遇冷等因素影响,行业出现近五年来首次市场回调,销售额降至306.3亿元,同比下降7.46%。不过,从长期趋势看,在“双碳”战略深化、能源结构转型加速、清洁供暖需求持续释放的背景下,随着行业利好政策持续推进,叠加热泵在数据中心温控、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等新兴领域渗透加深,未来热泵市场仍具备较大发展空间。

2020-2023年,我国热泵行业在政策支持、技术进步与应用场景拓宽的多重驱动下快速发展,销售额从206.9亿元增长至331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6.96%。然而,2024年受内需疲软与出口遇冷等因素影响,行业出现近五年来首次市场回调,销售额降至306.3亿元,同比下降7.46%。不过,从长期趋势看,在“双碳”战略深化、能源结构转型加速、清洁供暖需求持续释放的背景下,随着行业利好政策持续推进,叠加热泵在数据中心温控、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等新兴领域渗透加深,未来热泵市场仍具备较大发展空间。

数据来源:中国节能协会热泵专业委员会、观研天下整理

热泵分类方式多样,按低位热源种类分类是行业常用方式,主要分为空气源热泵、水源热泵和地源热泵三类。其中,空气源热泵因技术成熟、适用范围广、安装灵活且初始投资成本较低,成为我国热泵市场的主流品种。2024年其市场份额超过九成,在整个热泵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

三类热泵优势和弱势情况

类别 优势 弱势
空气源热泵 适用范围广:适用温度范围在-7至40℃,并且一年四季全天候使用,不受阴、雨、雪等恶劣天气和冬季夜晚的影响,都可正常使用;运行成本低:节能效果突出;与燃气、电和电辅助加热的太阳能热水器相比,全年费用最低;无污染无燃烧外排物,不会对人体造成损害;技术相对成熟;安装灵活,不受地理限制,维护也简便;运行能效稳定,长期使用更经济;初投资低:系统简单,初始成本低于地源和水源热泵等。 在-10℃或更低的极低温环境中,空气中热能少,能转换的热能有限,工作效能会大打折扣等。
水源热泵 便于集中管理,园区大小及分期建设设置一台或几台水热热泵机组,便于分期管理;无废料,清洁环保等。 受地理条件限制:依赖江河湖泊等水源,对水质水量要求高,适用范围相对较窄等;初投资高:需要打井、铺设水下管道等,工程复杂,初始成本高等。
地源热泵 能效最高最稳定:地下土壤温度恒定,机组始终在最佳工况下运行,能效比最高;寿命长等。 初投资最高:需要大面积埋管,钻孔和土地开挖工程量大,初始投入大;系统设计复杂,维护较复杂;利用土壤恒定温度,通过地下管道进行热交换,需占用一定的地下空间等。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中国节能协会热泵专业委员会、观研天下整理

4.热泵出口市场显著回暖

2023-2024年,受部分欧洲国家热泵补贴政策退坡、补贴落地不明,及主力出口国需求疲软等影响,我国热泵出口市场低迷,呈现“量额齐跌”态势。进入2025年,出口市场显著回暖,1-8月累计出口84.93万台,同比增长23.73%;出口额同步增长,达到47.49亿元,同比增幅达22.24%,复苏态势明朗。

2023-2024年,受部分欧洲国家热泵补贴政策退坡、补贴落地不明,及主力出口国需求疲软等影响,我国热泵出口市场低迷,呈现“量额齐跌”态势。进入2025年,出口市场显著回暖,1-8月累计出口84.93万台,同比增长23.73%;出口额同步增长,达到47.49亿元,同比增幅达22.24%,复苏态势明朗。

数据来源:海关总署、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海关总署、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海关总署、观研天下整理

5.热泵市场参与者多元,马太效应凸显,份额向头部集中

我国热泵市场呈现多元化竞争格局,参与者除芬尼科技、中广欧斯特、华天成、派沃股份等热泵专业厂商外,还包括较多来自空调、热水器(如太阳能、电热、燃气品类)等领域的跨界企业,如美的、格力、海尔、日出东方、万和电气等。

2024年,行业竞争日趋激烈,洗牌进程加快,市场份额向具有强大的技术实力、产品竞争力、渠道渗透力与品牌传播力的头部企业集中,马太效应凸显。数据印证了这一趋势:2024年空气源热泵CR3、CR5、CR10分别达到35.4%、48.5%和68.3%,较2023年均提升3个以上百分点,头部企业主导地位进一步巩固。

2024年,行业竞争日趋激烈,洗牌进程加快,市场份额向具有强大的技术实力、产品竞争力、渠道渗透力与品牌传播力的头部企业集中,马太效应凸显。数据印证了这一趋势:2024年空气源热泵CR3、CR5、CR10分别达到35.4%、48.5%和68.3%,较2023年均提升3个以上百分点,头部企业主导地位进一步巩固。

数据来源:中国节能协会热泵专业委员会、观研天下整理(WJ)

0930 定制海报(邮箱右下)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热泵出口市场显著回暖 马太效应显现 份额向头部集中

我国热泵出口市场显著回暖 马太效应显现 份额向头部集中

我国热泵行业产业链完整,且长期获得强劲政策支持,发展基础扎实。尽管2024 年受内需疲软、出口低迷双重影响,行业短期承压,但2025年行业出口端已显现积极信号,出口市场显著回暖。与此同时,国内市场参与者多元,专业厂商与跨界企业共同竞逐,2024年行业马太效应凸显,市场份额向具有强大的技术实力、产品竞争力、渠道渗透力与品

2025年10月11日
我国激光设备行业现状:传统切割承压出海 动力电池焊接将驱动市场增长

我国激光设备行业现状:传统切割承压出海 动力电池焊接将驱动市场增长

受益于全球最大激光应用市场的优势,我国激光设备销售市场也已在全球占据主导地位。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激光设备市场销售收入约为218亿美元。其中,中国激光设备市场销售收入占比达到56.6%,较去年增长0.6%。

2025年10月11日
技术迭代驱动百亿市场 我国光伏湿法设备行业需求持续高释放

技术迭代驱动百亿市场 我国光伏湿法设备行业需求持续高释放

在全球能源转型与国家“双碳”战略的强劲驱动下,中国光伏产业持续高速发展,作为产业链关键支撑环节的光伏湿法设备行业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市场机遇。湿法设备专注于电池片制造的清洗、制绒、刻蚀等核心工序,其工艺水平直接决定最终产品的转换效率与良率,是光伏技术进步的微观基石。

2025年10月10日
核心部件迎风起 我国工业机器人减速器行业增量需求规模超百亿

核心部件迎风起 我国工业机器人减速器行业增量需求规模超百亿

中国工业机器人的密集度已达全球平均水平的近3倍,但相较于部分发达国家,仍存在巨大的提升空间。在自动化升级与“机器换人”的大潮下,我国工业机器人减速器总需求量已从2021年的93.11万台快速增长至2024年的136.60万台。与此同时,应用场景从传统汽车、3C制造向光伏、锂电等新兴领域的快速渗透,持续创造着多元化的市场

2025年10月09日
风电维持高景气 风电变压器行业有望不断扩容 国产化率有待提升

风电维持高景气 风电变压器行业有望不断扩容 国产化率有待提升

国内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持续引领全球,风电装机容量屡创新高。2023年国内风电新增装机79.37GW,2024年国内风电新增装机 86.99GW。

2025年10月05日
AUV研制跻身全球前列 HOV高度国产化 我国深海潜水器行业应用多点开花驱动新风口

AUV研制跻身全球前列 HOV高度国产化 我国深海潜水器行业应用多点开花驱动新风口

欧美发达国家已形成从研究、设计、制造、应用、服务、教育和人才培养的整套体系,在自主推进式水下航行器方面研究较早,商业化较为成熟。以美国为例,美国现有在研、在役多项水下无人潜航器,覆盖各种排水量和动力类型,用途涵盖海洋环境调查、侦察与反水雷、察打一体化等任务。美国较有代表性的UUV 如 Bluefin 系列、Iver 系

2025年10月04日
我国宇航电源行业:航天事业持续蓬勃发展下迎来机遇 高壁垒下本土厂商仍需发力

我国宇航电源行业:航天事业持续蓬勃发展下迎来机遇 高壁垒下本土厂商仍需发力

近年来,我国航天活动持续活跃,不断取得新的突破,如“神舟”系列载人航天成功发射与返回,空间站科研成果丰硕;“嫦娥六号”完成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成为了全球航天发展的核心推动力。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航天发射次数达到68次,在全球共实施263次发射任务中,占比26%,仅次于美国(60%);发射航天器285颗,同比增长2

2025年09月30日
我国推土机出口需求旺盛 市场呈寡头垄断 山推股份份额超六成

我国推土机出口需求旺盛 市场呈寡头垄断 山推股份份额超六成

2020-2023年,我国推土机市场规模呈持续缩减态势,2024年则迎来强劲回升,同比增幅超60%。与此同时,推土机出口市场始终保持繁荣,出口量稳步增长,且产品结构高度集中,履带式推土机作为主力品类,持续主导出口市场。从竞争格局来看,行业长期呈现寡头垄断特征,2024 年CR5高达92.6%,其中山推股份优势突出,市场

2025年09月30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