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数控机床下游应用多点开花,汽车为第一大应用市场,其中新能源汽车持续催生新增量。近年来行业发展势头强劲,市场规模稳步扩容,且因机床数控化率仍落后于发达国家,未来增长空间广阔。当前行业格局清晰,形成三大竞争梯队,不同档次产品国产化水平差异显著,高端领域国产化率不足20%。在利好政策护航、技术进步与产业链协同加持下,行业从上游配套、技术突破、产能建设多端发力,推动高端化与国产替代进程加速推进。
1.数控机床下游多点开花,汽车为第一大应用市场
数控机床是用数字化信息对机床的运动及其加工过程进行控制的机床,是高效率、高精度、高柔性和高自动化的现代机电一体化设备。作为工业母机的核心装备,随着制造业向智能化、数字化转型,数控机床应用领域持续拓展,已广泛覆盖汽车、航空航天、轨道交通、工程机械、模具、3C电子、医疗器械、船舶等多个行业。下游各行业的不断发展与技术迭代,为数控机床带来持续的增量需求与广阔成长空间。
从应用结构来看,当前汽车行业是我国数控机床的最大应用市场,占比约40%;航空航天与模具领域紧随其后,各自占比均超过10%,成为行业需求的重要支撑。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
2.汽车领域需求强劲,新能源汽车为数控机床行业注入新活力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数控机床行业发展深度研究与投资趋势预测报告(2025-2032年)》显示,数控机床在汽车制造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广泛应用于发动机、变速器、车身结构等核心部件的精密加工,尤其在多轴联动、高精度及复杂零件制造中不可或缺。我国作为全球最大汽车产销国,近年产销规模持续扩大,为数控机床行业带来显著需求增量。数据显示,2020-2024年我国汽车产量从2522.5万辆增至3128.2万辆,销量从2531.1万辆增至3143.6万辆;2025年1-9月产销量继续上升,分别达2433.3万辆、2436.3万辆,同比增长13.3%、12.9%。
数据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观研天下整理
值得关注的是,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进一步为数控机床行业带来新机遇与增量空间。新能源汽车“三电系统”(电池、电机、电控)对零部件精度要求更高,推动数控机床向高性能方向升级。与此同时,新能源汽车产销规模的迅速扩张持续激发新的设备需求。数据显示,2020-2024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从136.6万辆跃升至1288.8万辆,销量从136.7万辆增至1286.6万辆;2025年1-9月产销量均突破1100万辆,分别为1124.3万辆、1122.8万辆,同比增长35.2%、34.9%。
数据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观研天下整理
3.市场规模持续扩容,未来我国数控机床增长潜力待释放
近年来,我国数控机床行业发展势头强劲,市场规模稳步扩大。2020-2024年,行业市场规模从3260亿元增长至4325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约7.32%。这一稳健态势主要得益于两大核心动力:一是制造业智能化、数字化转型持续推进,催生大量对数控机床的高端精密加工需求;二是汽车、航空航天等下游行业稳步发展,为数控机床提供持续需求支撑。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
展望未来,我国数控机床行业仍具备广阔发展空间。由于行业起步相对较晚,我国机床数控化率仍显著低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数据显示,我国机床数控化率从2015年的30%稳步提升至2020年的45%,并在2024年达到约51%;而日本长期维持在80%以上,美国和德国也均超过70%。这一差距清晰预示着我国数控机床行业存在较大提升潜力。预计随着制造业智能化转型深化、下游汽车、航空航天等细分领域需求升级,叠加设备更新、产业扶持等系列利好政策推动,以及国产设备技术迭代与性价比优势凸显,我国机床数控化率将持续提升,进一步打开数控机床行业市场规模增长空间。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
4.国产化水平分层显著,我国数控机床市场形成三大竞争梯队
我国数控机床市场格局清晰,不同档次产品国产化水平差异显著。低端领域已实现自给自足,但产能过剩导致竞争激烈;中端市场国产化率较高,本土企业占据主导地位;高端领域国产化率仍不足20%,市场由国际巨头掌控,尤其在五轴联动、复合加工、超精密加工等关键领域,进口依赖度高。
按整体竞争实力,市场可划分为三个清晰梯队:第一梯队为DMG、山崎马扎克、牧野等国际巨头,凭借深厚技术积累与强劲研发实力,垄断高端市场主要份额;第二梯队由济南二机床、上海机床、秦川机床、海天精工、纽威数控、科德数控、宇环数控、创世纪等国内大型国企及部分具备核心竞争力的民营企业构成,它们技术、资金及品牌优势突出,主导中端市场的同时,持续向高端领域突破;第三梯队由数量较多的中小企业构成,产品技术含量与加工精度要求较低,聚焦低端市场,主要服务于一般民用产品、汽车零部件粗加工等领域,市场竞争尤为激烈。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
5.政策护航+技术突破+产能加码,我国数控机床高端化与国产替代提速
高端化与国产替代是我国数控机床行业发展的核心趋势。随着制造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市场对具备高速度、高精度及复杂结构加工能力的高端数控机床需求持续提升,为行业高端化与自主化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政策持续为数控机床行业发展保驾护航,从产品研发、性能提升、人才培养到标准制定等多维度,为国产替代提供坚实保障。例如,《中国制造2025》提出组织研发具有深度感知、智慧决策、自动执行功能的高档数控机床等智能制造装备;《以标准提升牵引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明确研制大规格、高精度、高复杂度数控机床标准,编制工业母机产业链高质量标准体系建设图谱;《机械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提到实施整机装备与系统可靠性“倍增”工程,着力提升数控机床等高端产品可靠性水平。
2015-2025年我国部分数控机床行业相关政策
| 发布时间 | 发布部门 | 政策名称 | 主要内容 |
| 2015年5月 | 国务院 | 中国制造2025 | 组织研发具有深度感知、智慧决策、自动执行功能的高档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增材制造装备等智能制造装备以及智能化生产线,突破新型传感器、智能测量仪表、工业控制系统、伺服电机及驱动器和减速器等智能核心装置,推进工程化和产业化。 |
| 2022年11月 | 工业和信息化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国务院 | 工业和信息化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国务院国资委关于巩固回升向好趋势加力振作工业经济的通知 | 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提高大飞机、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高端数控机床等重大技术装备自主设计和系统集成能力。 |
| 2022年12月 | 国家发展改革委 | “十四五”扩大内需战略实施方案 | 推动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先进电力装备、工程机械、高端数控机床、医药及医疗设备等产业创新发展。 |
| 2022年12月 |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 | 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 | 打造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优先选择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高端仪器、航空航天装备、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能源电子、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农机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等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支持龙头企业和高水平高等学校、职业学校牵头,组建学校、科研机构、上下游企业等共同参与的跨区域产教融合共同体,汇聚产教资源,制定教学评价标准,开发专业核心课程与实践能力项目,研制推广教学装备等。 |
| 2023年6月 |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五部门 | 制造业可靠性提升实施意见 | 重点提升立/卧式加工中心、五轴联动加工中心、车铣复合加工中心、重型数控机床等产品的可靠性水平。 |
| 2023年12月 | 国家发展改革委 |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4年本) | 将数控机床、P4、P2级数控机床轴承、高端数控机床用数控装置与工业软件,高端数控机床用关键部件、附件及工量具等纳入鼓励类目录 |
| 2024年3月 | 市场监管总局等七部门 | 以标准提升牵引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 | 研制大规格、高精度、高复杂度数控机床标准,编制工业母机产业链高质量标准体系建设图谱。 |
| 2025年9月 |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六部门 | 机械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 | 实施整机装备与系统可靠性“倍增”工程,着力提升数控机床、智能农机、机器人等高端产品可靠性水平。对标国际先进产品,实施质量强链,鼓励开展产业链协同攻关,提升整机和关键零部件质量可靠性、环境适应性。 |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在利好政策强力护航下,叠加技术持续进步与产业链协同效应显著增强,我国数控机床行业从上游配套、技术突破、产能建设等多方面集中发力,推动高端化发展与国产替代进程加速推进。
例如在产业链上游方面,数控系统作为数控机床的“大脑”,约占总成本的20%。科德数控公司旗下的GNC系列高档数控系统实现了GNC60/61/62的数次迭代,GDU系列伺服驱动器实现了GDU/GDUA/GDUB/GDUC/GDUD的数次迭代,达到了国外先进产品的同等水平。华中数控的“华中10型”智能数控系统,通过集成AI芯片与行业大模型,实现了“自主感知-学习-决策-控制”闭环。深圳先进院研究团队成功研发出高端智能五轴数控系统,实现了微米级的精密运动控制,全面整合国产供应链,并实现人工智能算法与大语言模型的落地应用。
技术研发领域,本土企业持续突破“卡脖子”技术。科德数控通过国家研发课题攻关,实现国产高端五轴机床在航空航天等关键领域批量化进口替代。针对核电大型汽轮机转子加工,齐重数控研发的重型数控卧式车床采用全自动摆角刀板技术,在有限空间内集成多功能,大幅提升加工效率,有效解决了以往依赖人工换刀的问题;同时其为哈尔滨汽轮机厂研制的国内首台高精度大型汽轮机转子数控卧式车床,其主轴端/径向跳动精度达到0.005毫米的水平。
产能建设层面,行业持续加码高端产能布局。2025年8月,金火科技“年产3000台(套)高端机床及自动化产线项目”正式破土动工,项目建成后将形成年产3000台(套)高端数控机床及自动化产线的能力。长星高端五轴数控机床项目于2025年10月正式开工建设,计划于2027年初建成投产。项目投产后,将形成年产高端数控机床设备及关键核心部件300台套的生产能力。(WJ)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