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全球能源转型与国家“双碳”战略的强劲驱动下,中国光伏产业持续高速发展,作为产业链关键支撑环节的光伏湿法设备行业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市场机遇。湿法设备专注于电池片制造的清洗、制绒、刻蚀等核心工序,其工艺水平直接决定最终产品的转换效率与良率,是光伏技术进步的微观基石。
当前,光伏湿法设备行业增长逻辑正从单纯的下游产能扩张,转向由N型电池技术迭代(如HJT、TOPCon)与存量PERC产线升级共同驱动的高质量发展新阶段。这一转变催生了对于高价值、高性能湿法设备的全新需求,推动市场规模快速攀升,至2024年已达152亿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47.5%。
1、光伏湿法设备应用于清洗、制绒和刻蚀等核心工艺环节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光伏湿法设备行业现状深度分析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2025-2032年)》显示,光伏湿法设备是指在电池片制造过程中,使用化学药液(如酸、碱、氧化剂等)对硅片进行湿法处理的专用设备,主要用于清洗、制绒、刻蚀等核心工序。其直接决定了硅片表面的洁净度、绒面质量和钝化效果,对最终电池片的转换效率和良率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光伏湿法设备的核心工艺环节主要包括清洗制绒去除硅片表面的损伤层和杂质,并形成减反射绒面结构,是提升光吸收效率的关键;在扩散后,去除硅片边缘和背面的磷硅玻璃(PSG)或进行背面抛光;去除在沉积过程中绕镀到硅片其他区域的薄膜。
光伏湿法设备的核心工艺环节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在产业链方面,光伏湿法设备行业上游主要包括不锈钢、PP/PVDF等耐腐蚀材料、阀门、泵、传感器、温控设备等,其价格波动和供应稳定性对设备商的成本控制有直接影响;下游主要是光伏。
光伏湿法设备行业产业链图解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2、下游N型电池技术迭代的强劲拉动及存量产能的升级与改造,为光伏湿法设备行业带来大量市场空间
目前,市场主流光伏电池片技术路线中,无论是常规铝背场,还是PERC、TOPCon、BC等,虽然该类技术在结构和工艺上各有特点,但清洗、制绒等湿法工艺均为其基础制造工艺之一,湿法设备在其生产过程中得到广泛应用。
近年来,随着TOPCon电池市场容量逐渐达到饱和,技术路线的同质化又逐渐成为困扰产业持续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瓶颈之一。在此背景下,国内光伏行业龙头企业致力于推动产业创新及技术变革,BC、HJT电池等新技术、制造工艺应用将助推光伏行业技术升级,引领行业进入高效率发展的新阶段。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HJT电池作为新技术之一,其制备全程在低温下进行,其对硅片表面清洁度要求极为苛刻,其核心湿法工艺——制绒清洗(RCA清洗)是决定HJT电池性能的基石,催生了全新的、高价值的湿法设备需求。
同时,大量存量的PERC产线为提升竞争力,需要进行技术升级(如升级为TOPCon),这部分产线的改造也为光伏湿法设备带来了可观的存量市场。
3、全球能源转型与国家政策支持,我国光伏湿法设备行业需求持续释放
经过多年技术进步和重组整合,我国光伏行业已跨越了粗放型增长阶段,逐渐步入集约型增长的健康发展阶段,通过引入新技术、新工艺、改进机器设备、加大科技含量的方式来加速迭代,产业规模持续上升,直接拉动中游制造环节的产能投资,释放大量光伏湿法设备市场需求。根据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2025年8月我国光伏新增装机容量为230.61GW,同比增长65%;2025年1-8月光伏累计装机容量达到11.2亿千瓦(1120GW)。
数据来源:国家能源局
并且,全球范围内对可再生能源的需求,促使中国光伏制造业持续扩大优势,设备出口及海外基地建设为设备商带来增量市场。
4、我国光伏湿法设备行业市场规模已达到百亿级别
综上所述,我国光伏湿法设备下游需求一方面受光伏行业扩产需求拉动影响;另一方面,光伏产业以持续提升光电转换效率、实现降本增效为发展的内在牵引力,产业新增技术迭代需求将进一步催生上游湿法清洗设备需求增长。根据数据显示,我国光伏湿法设备市场规模从2020年的32.1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152.0亿元,期间年复合增长率达47.5%。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WYD)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