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宇航电源行业:航天事业持续蓬勃发展下迎来机遇 高壁垒下本土厂商仍需发力

一、宇航电源是空间飞行器的“心脏”,主要由太阳电池阵、空间蓄电池、电源控制器构成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宇航电源行业发展趋势研究与未来投资分析报告(2025-2032年)》显示,宇航电源是专为卫星、飞船、空间站等航天器及临近空间飞行器设计的特种电源系统,被称为空间飞行器的“心脏”。宇航电源的核心功能是为航天器及临近空间飞行器提供持续、稳定的电能供应,确保在极端太空环境下的可靠运行。

宇航电源系统主要由太阳电池阵、空间蓄电池、电源控制器构成。不同航天器电源分系统中各单机价值及占比存在差异,同类航天器因应用轨道、执行任务、性能要求等不同,其电源分系统中各单机价值及占比亦有所差异。不过总体而言,太阳电池阵是价值最高的部分,通常占宇航电源系统价值的60%-80%。

宇航电源系统各组成部分的功能作用及价值占比情况

构成 功能作用 价值占比
太阳电池阵 作为维系电源系统发电单元,是卫星在宇宙空间环境下唯一长期可持续的能源获取单元,太阳电池阵利用太阳光照,通过光电转换进行发电,在卫星光照期内,为其提供电能。 1、通常占系统的60%-70%(不含太阳翼结构机构及SADA);2、通常占系统的70%-80%(包含太阳翼结构机构及SADA)。
空间蓄电池 作为卫星电源系统储能单元,是卫星保持在轨能源平衡与长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卫星在阴影期内的唯一能量来源,通过太阳电池阵为其充电、存储电能。在卫星在轨工作期间,蓄电池组为卫星单独供电或与太阳电池阵协同为卫星进行联合供电。 通常占系统的10%-20%。
电源控制器 作为卫星电源系统控制单元,是整个电源系统的中枢核心,也是卫星整个供配电链路上的关键单机,为卫星建立稳定可靠的母线电压。卫星的太阳电池阵产生的电能通过电源控制器进行电能的控制与传输,向卫星平台与载荷进行供电。蓄电池组的充放电也通过电源控制器进行控制与传输。 通常占系统的10%-20%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

二、我国航天事业持续蓬勃发展,给宇航电源市场带来广阔的发展机遇

1、我国航天活动持续活跃,成为全球航天发展核心推动力

近年来,我国航天活动持续活跃,不断取得新的突破,如“神舟”系列载人航天成功发射与返回,空间站科研成果丰硕;“嫦娥六号”完成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成为了全球航天发展的核心推动力。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航天发射次数达到68次,在全球共实施263次发射任务中,占比26%,仅次于美国(60%);发射航天器285颗,同比增长28.96%。根据《中国航天报》的统计,2025年上半年我国航天发射次数再创新高,达到35次,超过去年同期(30次),同比增长16.7%,发射航天器(入轨)数量152颗,同比增长92.4%,预计全年发射次数、发射航天器数量有望再上新台阶。

近年来,我国航天活动持续活跃,不断取得新的突破,如“神舟”系列载人航天成功发射与返回,空间站科研成果丰硕;“嫦娥六号”完成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成为了全球航天发展的核心推动力。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航天发射次数达到68次,在全球共实施263次发射任务中,占比26%,仅次于美国(60%);发射航天器285颗,同比增长28.96%。根据《中国航天报》的统计,2025年上半年我国航天发射次数再创新高,达到35次,超过去年同期(30次),同比增长16.7%,发射航天器(入轨)数量152颗,同比增长92.4%,预计全年发射次数、发射航天器数量有望再上新台阶。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中国航天报》,观研天下整理

2、我国商业航天发射活动日益活跃,展现出强劲发展势头

自2024年首次将商业航天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以来,我国商业航天发射活动日益活跃,展现出强劲发展势头。2024年,在我国累计发射的68次火箭中,商业发射共43次,占比达到63.2%。我国商业航天产业市场规模从2015年的3764.2亿元增长到2024年超过2.3万亿元,2025年或将进一步突破2.5万亿元。

自2024年首次将商业航天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以来,我国商业航天发射活动日益活跃,展现出强劲发展势头。2024年,在我国累计发射的68次火箭中,商业发射共43次,占比达到63.2%。我国商业航天产业市场规模从2015年的3764.2亿元增长到2024年超过2.3万亿元,2025年或将进一步突破2.5万亿元。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观研天下整理

从星座组网方面来看,国内低轨卫星互联网建设步入正轨。两大巨型星座国网星座、千帆星座分别于2020年、2023年申报1.3万颗、1.5万颗卫星,于2024年开始正式组网。到2024年底,国内这两大巨型低轨卫星星座分别完成前三批和第一批组网,在轨卫星数量分别达到54颗和10颗。截至2025年8月末,国网星座已成功发射3颗高轨、10组低轨组网卫星,2025年7月以来更是在近一个月时间内完成了6次高频组网发射;千帆星座也已实现了5次一箭18星的发射,卫星发射总数量达到了90颗。此外,“鸿鹄三号”等一系列计划也相继披露。总体来看,当下我国卫星互联网建设已进入全面提速期。

截至20259月我国主要星座部署情况

运营公司 星座名称 规划数量(颗) 发射数量(颗) 发射计划
上海垣信 千帆星座 15000 90 2030年完成1.5万颗组网
中国星网 国网星座 12992 未公开披露,约100颗 未来5年内(至2029年)发射约10%的卫星(约1300颗),并预计在2035年完成全部组网
鸿擎科技 鸿鹄-3 12000 计划在2025年底前启动首批组网发射,预计在2030年前后完成全部组网
银河航天 银河Galaxy 650
零重空间 灵鹊星座 378 预计2025年完成一期组网
国星字航 星时代星座 192 18
上海蔚星 天基互联星座 186 1 2024年发射技术验证星,2026年完成亚太区域组网,2023年全部组网
时空道宇 未来出行 168 21 一期计划部署72颗卫星,预计2025年底完成组网,实现全球实时数据通信服务;二期将扩展至264颗手机直连卫星;三期规划5676颗多媒体卫星
特定客户13 吉林一号 138 137 预计到2025年底前,吉林一号将实现300颗卫星在轨,具备全球天覆盖的能力,完成全部组网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

从卫星制造来看,在我国卫星需求特别是小卫星制造需求迎来提速的背景下,多家传统航天以及商业航天卫星制造总装企业已经建设了批量化柔性小卫星生产产线。根据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8月末,我国国内卫星制造/总装产线已投产产能超过3000颗/年,在建产能超过2000颗/年。

3、我国宇航电源产业将迎来发展机遇

随着我国航天工程和商业航天的推进,宇航电源产业将迎来发展机遇。根据千帆星座和国网星座的申报数量及部署计划,千帆星座计划在2025/2027/2030年底星座规模达到648/1296/15000颗(ITU申报1.52万颗);国网星座按照建设规划和ITU要求,计划在2029/2035年底星座规模达到1299/12992颗。假设星座建设速度每年恒定,到2030年和2035年两大星座建设合计需求卫星约1.8万颗和2.8万颗。

同时,据《中国电子报》道,格思航天为千帆星座研发的可堆叠型平板卫星单星重约300kg。假设国网星座卫星和千帆星座卫星同样为300kg级,且不考虑卫星平台未来可能增重导致单星价格可能上涨,即单星平均造价均维持在1500万元,到2030年和2035年,仅千帆和国网两大巨型星座建设的卫星需求将合计牵引约2737亿元和4199亿元的卫星制造市场空间。

而根据资料显示,批量卫星的平台成本占比30%左右。其中电源系统占卫星平台成本的比例30%。据此测算,到2030年和2035年,仅千帆和国网两大巨型星座建设的卫星需求将合计牵引约246亿元和378亿元的卫星电源系统市场空间。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探月工程等重大航天工程的深入推进,以及商业航天市场的快速发展,我国航天产业迎来高速发展期,宇航电源也将充分受益,并有望在“十四五”收官之年及“十五五”时期迎来爆发式增长。

三、行业壁垒明显,目前国内有能力研发生产相关宇航电源产品的厂商较少

航天和国防军工等领域对于电源产品的使用环境较为特殊,对电源产品性能和可靠性的要求相对苛刻,而行业外部的企业或新进入企业由于缺乏相关经验,短期内难以解决太空和国防等复杂使用环境下的种种技术难题,因此进入相关行业存在较高壁垒,使得目前国内有能力研发生产相关电源产品的厂商较少。以砷化镓太阳电池阵为例,不同于市场上常见的晶硅光伏组件,砷化镓太阳电池阵具有重量轻、转化效率高、耐温性好、有效发电时间长等优点,研制难度和生产成本都更高。

目前,中电科蓝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电科蓝天”)、航天科技集团旗下的上海空间电源研究所(简称“811所”)、山东航天电子技术研究所(简称“513所”)等、苏州馥昶空间技术有限公司(简称“苏州馥昶”)、深圳市魔方卫星科技有限公司(简称“魔方卫星”)、中山德华芯片技术有限公司(简称“中山德华”)、深圳市航天新源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深圳新源”)等是我国宇航电源市场主要企业。其中电科蓝天是国内宇航电源的核心供应商,2024年该公司在国内宇航电源产品市场覆盖率达到50%以上。

我国宇航电源市场主要企业情况

企业名称 简介/主要产品
中电科蓝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电科蓝天”) 电科蓝天研制的宇航电源产品贯穿中国航天发展史,是国内宇航电源的核心供应商,2024年公司宇航电源业务收入占比超过60%,在国内宇航电源产品市场覆盖率达到50%以上。资料显示,电科蓝天先后承担了“863计划”、创新基金、火炬计划等多个国家级高新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并为神舟系列飞船、天舟系列飞船、空间站“天和”核心舱、“问天”/“梦天”实验舱、北斗导航、嫦娥系列探月卫星、探火工程、千帆星座、国网星座等多个国家级重点型号工程提供了优质可靠的电源产品。
上海空间电源研究所(811所) 航天科技集团下属单位,主要从事载人航天、探月工程、北斗导航等应用卫星、运载火箭、空间科学等领域电源系统及关键单机产品。主要依托载人航天、导航卫星、八院遥感卫星、风云卫星、资源卫星等平台发展电源系统产品,811所将发展重点放在国家重大工程、军方重点型号、大型民商星座等领域,属于传统航天领域的供应商之一。
山东航天电子技术研究所(513所) 主要从事卫星应用、空间信息系统与综合电子、测控与通信、电力电子、计算机应用、微电子技术研发与产品研制,以及防务装备领域遥测加密和遥测采发、运载火箭(上面级)数据处理等方面的技术研究、设备研制和技术服务。主要依托航天五院内配优势,其在电能源领域的主要竞争产品为电源控制设备,具体为PCU和锂电均衡器,同时具备自主制造微小卫星及微小卫星电源系统的能力。
苏州馥昶空间技术有限公司(以简称“苏州馥昶”) 提供完整的卫星电源系统解决方案和产品研发服务,包括1套整星电源系统解决方案和6套单机产品苏州馥昶作为民营公司的代表,同为电源系统级配套商,目前其承制领域主要集中于功率较小的立方星平台,后期有向大功率平台扩展的趋势。目前已服务国内外超过30家卫星总体单位,为数十颗卫星提供了电源配套,在轨飞行已超过50颗
深圳市魔方卫星科技有限公司(简称“魔方卫星”) 主要产品为太阳电池阵产品,承接多颗卫星研制任务
中山德华芯片技术有限公司(简称“中山德华”) 主要产品为空间太阳能电池及半导体光电器件产品
深圳市航天新源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深圳新源”) 主要从事电源、电源控制器、功率变换及驱动系统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WW)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传感器行业:智能传感器逐渐崛起 人形机器人催生新机遇

我国传感器行业:智能传感器逐渐崛起 人形机器人催生新机遇

目前我国传感器行业已形成丰富多元的产品矩阵,且不断向智能化方向转型升级,智能传感器已成为行业的重要增长引擎,市场规模占比持续提升。在政策引导与本土企业研发加码下,我国传感器国产替代进程提速,呈现“高端攻坚、细分突破”态势。未来,人形机器人有望为传感器行业打开新增长曲线,国内企业已积极布局。

2025年11月26日
风电景气上行 中国风电齿轮箱行业规模增速超全球 国产技术和市占率领跑

风电景气上行 中国风电齿轮箱行业规模增速超全球 国产技术和市占率领跑

2020年以来,全球主要国家陆续提出“双碳”目标,风电进入高速发展期。其中中国依托完备成熟的产业链,风电装机规模持续增长,目前已成为全球最大风电市场。2019-2024年我国陆上风电新增装机由26 GW提升至81GW,海上风电新增装机由2.7GW提升至5.6GW。大型化技术进步下风电度电成本大幅下降,且在电力交易背景下

2025年11月26日
我国数控系统国产替代进程提速 行业向智能化方向发展

我国数控系统国产替代进程提速 行业向智能化方向发展

作为数控机床的“大脑”,我国数控系统市场规模持续扩容,2020-2024年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9.02%。目前市场由国际巨头主导,中高端领域替代需求迫切,不过华中数控等本土企业积极攻关突破,推动替代进程提速。同时行业持续向智能化转型,多款智能系统落地,为行业创新发展注入活力。

2025年11月18日
制冷设备市场持续扩张带动冷凝器需求放量 高效、智能、环保成行业发展新航向

制冷设备市场持续扩张带动冷凝器需求放量 高效、智能、环保成行业发展新航向

近年来,我国制冷设备市场呈现出持续扩张的蓬勃态势,从商用制冰机、冷链冷藏设备到家用冰箱冰柜、工业制冷系统,需求端的增长动力源源不断,而这一趋势正显著带动着核心零部件——冷凝器的需求放量。作为制冷循环中实现热量交换的关键部件,冷凝器的性能直接决定了制冷设备的能效、运行稳定性与使用寿命,其市场需求与制冷设备行业的发展深度绑

2025年11月15日
空调量质双赢撬动我国旋转式压缩机行业需求 国产主导全球供给格局 美芝领跑

空调量质双赢撬动我国旋转式压缩机行业需求 国产主导全球供给格局 美芝领跑

从空调市场看,国内空调保有量超7亿台,进入“以旧换新”的存量时代,特别是北方大部区域如东北、华北出现的高温天气推动空调市场持续增长,根据数据,2024年中国家用空调销量为18977万台,同比增长20.9%;2025上半年中国家用空调销量规模12310.8万台,同比增长8.3%。同时,随着节能趋势的推进,我国变频空调市场

2025年11月14日
掘金电子制造核心环节 我国PCB钻孔设备行业乘风起 国产企业加速突围

掘金电子制造核心环节 我国PCB钻孔设备行业乘风起 国产企业加速突围

印制电路板是电子产品的基石,而精密钻孔是PCB制造中决定多层板互联可靠性和线路精细度的关键环节。中国作为全球PCB制造中心,其钻孔设备市场的发展,正是中国半导体及电子制造装备国产化进程的一个缩影。当前,这一市场正经历着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在外部技术压力与内部产业升级的双重驱动下,高端市场的国产替代已成为行业最

2025年11月12日
工业机器人赋能 我国RV减速器行业增长确定性高 政策助推国产力量崛起

工业机器人赋能 我国RV减速器行业增长确定性高 政策助推国产力量崛起

得益于工业自动化和智能制造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在工业机器人领域的深入应用,我国RV减速器市场规模持续扩张。2014-2017年,在我国工业机器人安装量迅速增长背景下,我国RV减速器市场规模维持较高增速;2018-2019年,国内工业机器人安装量增速的放缓导致RV减速器市场规模增长停滞;2020年以来,工业机器人安装量再度

2025年11月11日
我国数控机床潜力足、应用广 国产化分层显著 高端替代空间广阔

我国数控机床潜力足、应用广 国产化分层显著 高端替代空间广阔

数控机床下游应用多点开花,汽车为第一大应用市场,其中新能源汽车持续催生新增量。近年来行业发展势头强劲,市场规模稳步扩容,且因机床数控化率仍落后于发达国家,未来增长空间广阔。当前行业格局清晰,形成三大竞争梯队,不同档次产品国产化水平差异显著,高端领域国产化率不足20%。在利好政策护航、技术进步与产业链协同加持下,行业从上

2025年11月10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