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AUV研制跻身全球前列 HOV高度国产化 我国深海潜水器行业应用多点开花驱动新风口

深海潜水器主要分为载人潜水器(HOV)和无人潜水器(UUV)两大类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深海潜水器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前景预测报告(2025-2032年)》显示,深海潜水器主要分为载人潜水器(HOV)和无人潜水器(UUV)两大类。无人潜水器(UUV)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类别,它不需要人员直接参与,通过远程控制或自主运行完成任务,具体可分为遥控无人潜水器(ROV)、自主式无人潜水器(AUV)、拖曳式无人潜水器(TUV)和水下滑翔机(AUG),最新又出现了混合型遥控无人潜水器(ARV/HROV)以及无动力潜水器等多种类型。

深海潜水器分类

类别

特征

民用领域

国内外代表型号

载人潜水器 HOV

允许操作人员直接进入水下环境,通过舱体内的设备进行观察和操作,需要复杂的生命支持和厚壁耐压舱

深海探测、科学研究

中国“奋斗者”号、美国“阿尔文”号

人潜 水器UUV

有缆潜水器ROV

通过电缆与母船或水面控制台连接,由操作人员在船上远程控制,适合执行复杂和长时间的水下任务

水下勘探、管道检查、打捞作业和深海采矿等

中国“海龙3号”、美国“Jason”号

自主式潜水器 AUV

依靠内置的导航系统和传感器自主运行,能够完成长时间、大范围的水下探测任务

海洋环境监测、海底地形测绘

中国“潜龙四号”、美国“REMUS 6000”号

拖曳式潜水器 TUV

由母船拖曳,通过电缆传输数据

水下声学探测、海洋物理参数的采集

中国“潜龙二号”、“潜龙三号”、美国Bluefin 系列

水下滑翔机 AUG

通过改变浮力和姿态实现滑翔式运动,能够在水下长时间低功耗运行,由AUV演化而来

海洋环境长期监测和数据采集

美国 Slocum 系列、Spray、Seaglider,中国“海燕”系列、“海翼”系列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中国自主式无人潜水器(AUV)研制跻身全球前列,载人潜水器(HOV)高度国产化

新型深海潜水器呈现以欧美为主导,亚太地区迅速崛起的态势。

欧美发达国家已形成从研究、设计、制造、应用、服务、教育和人才培养的整套体系,在自主推进式水下航行器方面研究较早,商业化较为成熟。以美国为例,美国现有在研、在役多项水下无人潜航器,覆盖各种排水量和动力类型,用途涵盖海洋环境调查、侦察与反水雷、察打一体化等任务。美国较有代表性的UUV 如 Bluefin 系列、Iver 系列和 REMUS 系列等,各系列均依据不同口径、不同功能、不同承载量需求而设计。美国海军与波音合作研制的“虎鲸”超大型无人潜航器已于 2023 年底交付,可潜至3300米,在水下自主巡航数月。

亚太地区中中国为代表, AUV 研制跻身全球领先行列。我国AUV 研制构建了以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哈尔滨工程大学和中国船舶工业集团为核心的研发格局。其中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在AUV领域一直处于国内优势地位,形成“深海探测”与“长航时作业”两大谱系,先后研制了“探索者”、CR01 和 CR02、“潜龙”系列,“潜龙”系列在深海资源勘查中屡次实现突破,标志着我国AUV技术跻身世界先进行列。

中国AUV研制情况

研制者 研制情况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在AUV领域一直处于国内优势地位,形成“深海探测”与“长航时作业”两大谱系,先后研制了“探索者”、CR01 和 CR02、“潜龙”系列,“潜龙”系列在深海资源勘查中屡次实现突破,标志着我国AUV技术跻身世界先进行列。
哈尔滨工程大学 哈尔滨工程大学联合中科院等国内优势单位,成功研制出了HSU001 型 AUV,以5米级艇体搭载双桨动力系统,集战场环境侦察、敌情监视等多种功能于一身,开创我国智能化水下作战平台先河,使我国在高性能航行器的研发和制造方面走进世界前列。“悟空”号是由哈尔滨工程大学牵头设计研发的另一型水下航行器,具备独立进行万米水下自主工作的能力,2021年11月在马里亚纳海沟“挑战者”深渊完成了 10896m 的深潜挑战。
中国船舶集团 中国船舶集团依托710所和705所形成AUV作战装备体系。710所打造“海神”系列AUV,分为便携式(<100kg)、中型(1-10吨)、重型(>10 吨)三个类别,可适配不同战场场景;705所于2023 年阿布扎比防务展首秀的国产首型超大型无人潜航器XLUUV,对标美国“虎鲸”XLUUV,标志着中国跻身全球唯二掌握全尺寸作战型XLUUV技术的国家。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载人潜水器集成了耐压船体、推进系统、声呐导航与生命维持系统等关键子系统,允许操作人员直接进入水下环境,通过舱体内的设备进行观察和操作,实现了科学家对深海复杂作业(如地质勘探、生物样本采集及深海装备部署等)的直接参与。

深海犹如太空,平台装备下潜越深,占据的空间优势就越大。目前中国和美国是全球唯二有能力研制全海深载人潜水器的国家,且仅有中国具备高频次全海深科考能力,2022 年至2024 年全球过半载人深潜由中国完成。我国有“奋斗者”号、“深海勇士”号、“蛟龙”号三艘载人潜水器,“蛟龙”号在 2012 年突破 7000 米深度,“奋斗者”号在2020年突破 10909 米深潜记录。当前,“奋斗者”号国产化率达96.5%,带动了精密加工、钛合金载人舱、传感器、控制系统等数十个相关领域技术升级。

全球主要载人潜水器

项目 阿尔文号 鹦鹉螺号 深海6500 MR1/2号 蛟龙号 深海勇士号 奋斗者号
国家 美国 法国 日本 俄罗斯 中国 中国 中国
运营单位 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 法国海洋开发研究院 日本国立海洋研究开发机构 俄罗斯科学院 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 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
建造/改造时间 1964/2013年 1984年 1989年 1987年 2009/2019年 2017年 2020 年
作业起始时间 1964年 1985年 1989年 1987年 2008年 2017年 2020年
最大下潜深度 6000米 6000米 6500米 6000米 7000 米 4500米 11000米
可搭载人数 3 3 3 3 3 3 3
重量 20.4吨 19.5吨 26.7吨 18.6吨 22吨 20吨 35吨
有效载荷 205kg 200kg 200kg 290kg 220kg 220kg 200kg
生命支持时间 72 小时 143 小时 128小时 82小时 84小时 82 小时 87小时
每年潜水次数 110-150 100-115 60 20 26 100 -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深海潜水器应用“多点开花驱动产业新风口

深海潜水器全面开花,应用场景从传统科研向多元领域延伸,驱动产业新风口。军事层面,除侦察、反潜任务外,开始涉足特种作战、秘密运输等新领域;民用领域,在海洋资源勘探中助力发现更多海底油气、矿产资源,例如“深海一号”采矿船实现1500米级矿物开采;深海考古中用于探测古迹遗址;水下基础设施检测保障管道、电缆安全运行。伴随海洋生态保护重视,在海洋牧场监测、水质评估等新兴场景崭露头角,深海潜水器行业持续上扬。2024年我国深海潜水器市场规模达12.49亿元,预计2025年我国深海潜水器市场规模增长至14.54亿元,增速达16.4%。

深海潜水器全面开花,应用场景从传统科研向多元领域延伸,驱动产业新风口。军事层面,除侦察、反潜任务外,开始涉足特种作战、秘密运输等新领域;民用领域,在海洋资源勘探中助力发现更多海底油气、矿产资源,例如“深海一号”采矿船实现1500米级矿物开采;深海考古中用于探测古迹遗址;水下基础设施检测保障管道、电缆安全运行。伴随海洋生态保护重视,在海洋牧场监测、水质评估等新兴场景崭露头角,深海潜水器行业持续上扬。2024年我国深海潜水器市场规模达12.49亿元,预计2025年我国深海潜水器市场规模增长至14.54亿元,增速达16.4%。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zlj)

0930 定制海报(邮箱右下)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传感器行业:智能传感器逐渐崛起 人形机器人催生新机遇

我国传感器行业:智能传感器逐渐崛起 人形机器人催生新机遇

目前我国传感器行业已形成丰富多元的产品矩阵,且不断向智能化方向转型升级,智能传感器已成为行业的重要增长引擎,市场规模占比持续提升。在政策引导与本土企业研发加码下,我国传感器国产替代进程提速,呈现“高端攻坚、细分突破”态势。未来,人形机器人有望为传感器行业打开新增长曲线,国内企业已积极布局。

2025年11月26日
风电景气上行 中国风电齿轮箱行业规模增速超全球 国产技术和市占率领跑

风电景气上行 中国风电齿轮箱行业规模增速超全球 国产技术和市占率领跑

2020年以来,全球主要国家陆续提出“双碳”目标,风电进入高速发展期。其中中国依托完备成熟的产业链,风电装机规模持续增长,目前已成为全球最大风电市场。2019-2024年我国陆上风电新增装机由26 GW提升至81GW,海上风电新增装机由2.7GW提升至5.6GW。大型化技术进步下风电度电成本大幅下降,且在电力交易背景下

2025年11月26日
我国数控系统国产替代进程提速 行业向智能化方向发展

我国数控系统国产替代进程提速 行业向智能化方向发展

作为数控机床的“大脑”,我国数控系统市场规模持续扩容,2020-2024年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9.02%。目前市场由国际巨头主导,中高端领域替代需求迫切,不过华中数控等本土企业积极攻关突破,推动替代进程提速。同时行业持续向智能化转型,多款智能系统落地,为行业创新发展注入活力。

2025年11月18日
制冷设备市场持续扩张带动冷凝器需求放量 高效、智能、环保成行业发展新航向

制冷设备市场持续扩张带动冷凝器需求放量 高效、智能、环保成行业发展新航向

近年来,我国制冷设备市场呈现出持续扩张的蓬勃态势,从商用制冰机、冷链冷藏设备到家用冰箱冰柜、工业制冷系统,需求端的增长动力源源不断,而这一趋势正显著带动着核心零部件——冷凝器的需求放量。作为制冷循环中实现热量交换的关键部件,冷凝器的性能直接决定了制冷设备的能效、运行稳定性与使用寿命,其市场需求与制冷设备行业的发展深度绑

2025年11月15日
空调量质双赢撬动我国旋转式压缩机行业需求 国产主导全球供给格局 美芝领跑

空调量质双赢撬动我国旋转式压缩机行业需求 国产主导全球供给格局 美芝领跑

从空调市场看,国内空调保有量超7亿台,进入“以旧换新”的存量时代,特别是北方大部区域如东北、华北出现的高温天气推动空调市场持续增长,根据数据,2024年中国家用空调销量为18977万台,同比增长20.9%;2025上半年中国家用空调销量规模12310.8万台,同比增长8.3%。同时,随着节能趋势的推进,我国变频空调市场

2025年11月14日
掘金电子制造核心环节 我国PCB钻孔设备行业乘风起 国产企业加速突围

掘金电子制造核心环节 我国PCB钻孔设备行业乘风起 国产企业加速突围

印制电路板是电子产品的基石,而精密钻孔是PCB制造中决定多层板互联可靠性和线路精细度的关键环节。中国作为全球PCB制造中心,其钻孔设备市场的发展,正是中国半导体及电子制造装备国产化进程的一个缩影。当前,这一市场正经历着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在外部技术压力与内部产业升级的双重驱动下,高端市场的国产替代已成为行业最

2025年11月12日
工业机器人赋能 我国RV减速器行业增长确定性高 政策助推国产力量崛起

工业机器人赋能 我国RV减速器行业增长确定性高 政策助推国产力量崛起

得益于工业自动化和智能制造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在工业机器人领域的深入应用,我国RV减速器市场规模持续扩张。2014-2017年,在我国工业机器人安装量迅速增长背景下,我国RV减速器市场规模维持较高增速;2018-2019年,国内工业机器人安装量增速的放缓导致RV减速器市场规模增长停滞;2020年以来,工业机器人安装量再度

2025年11月11日
我国数控机床潜力足、应用广 国产化分层显著 高端替代空间广阔

我国数控机床潜力足、应用广 国产化分层显著 高端替代空间广阔

数控机床下游应用多点开花,汽车为第一大应用市场,其中新能源汽车持续催生新增量。近年来行业发展势头强劲,市场规模稳步扩容,且因机床数控化率仍落后于发达国家,未来增长空间广阔。当前行业格局清晰,形成三大竞争梯队,不同档次产品国产化水平差异显著,高端领域国产化率不足20%。在利好政策护航、技术进步与产业链协同加持下,行业从上

2025年11月10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