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新能源车猛增为汽车冲压件行业带来增量 国产竞争优势凸显 海外厂商头部地位面临挑战

前言:汽车制造中60%-70%金属零部件需冲压加工成型,汽车冲压件是汽车产业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汽车工业蓬勃发展,为汽车冲压件行业提供良好发展环境。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迅猛增长,其动力系统模式及车身轻量化的需求,将给汽车冲压件行业注入新动力。

国内汽车冲压件行业呈现梯队化竞争格局。由于整车制造商对一级供应商考核周期长、更换风险高,合作确立后不易变更,因此我国汽车冲压件行业格局较稳定。但随着冲压技术不断进步及成本优势逐渐凸显,国内厂商竞争力正快速提升,海外厂商的头部市场地位面临挑战。

汽车制造中60%-70%金属零部件需冲压加工成型汽车冲压件是汽车产业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汽车冲压件行业现状深度研究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2025-2032)》显示,冲压是指靠压力机和模具对板材、带材、管材和型材等施加外力,使之产生塑性变形或分离,从而获得所需形状和尺寸的工件(冲压件)的成形加工方法。

汽车制造中有60%-70%的金属零部件需要冲压加工成型,广泛应用于车身覆盖件、支撑件、结构加强件以及发动机、底盘等各个系统。

汽车制造中有60%-70%的金属零部件需要冲压加工成型,广泛应用于车身覆盖件、支撑件、结构加强件以及发动机、底盘等各个系统。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二、整车市场蓬勃发展为我国汽车冲压件行业提供良好环境新能源汽车迅猛增长带来新增量

汽车冲压件强度、精度高,成形性良好,能够满足汽车制造对于零部件性能、安全和外观的多重需求,是汽车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汽车工业蓬勃发展,为汽车冲压件行业提供良好发展环境。

根据数据,2024年我国汽车产量达3128万辆,按照冲压件单车 ASP1.03 万元计算,2024年我国汽车冲压件市场空间达 3222 亿元左右,2020-2024 年复合增长率为 3.81%。

根据数据,2024年我国汽车产量达3128万辆,按照冲压件单车 ASP1.03 万元计算,2024年我国汽车冲压件市场空间达 3222 亿元左右,2020-2024 年复合增长率为 3.81%。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系统模式及车身轻量化需求,为汽车冲压件行业带来增量。新能源汽车迅猛发展带来的新车型引入以及旧车型换代,推动汽车冲压件市场进一步扩容,预计2025年我国汽车冲压件市场规模将达 3238 亿元。

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系统模式及车身轻量化需求,为汽车冲压件行业带来增量。新能源汽车迅猛发展带来的新车型引入以及旧车型换代,推动汽车冲压件市场进一步扩容,预计2025年我国汽车冲压件市场规模将达 3238 亿元。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国内汽车冲压件厂商竞争力快速提升,海外厂商头部地位面临挑战

国内汽车冲压件行业呈现梯队化竞争格局。第一梯队为国外汽车巨头在国内的合资企业,其技术先进且下游需求稳定;第二梯队为以华达科技、联明股份等为代表的国内大型民营冲压件生产企业,目前在部分产品取得了一定优势;第三梯队为国内整车厂商旗下子公司;第四梯队为其他中小型冲压件厂商。由于整车制造商对一级供应商考核周期长、更换风险高,合作确立后不易变更,因此我国汽车冲压件行业竞争格局较稳定。

国内汽车冲压件行业呈现梯队化竞争格局。第一梯队为国外汽车巨头在国内的合资企业,其技术先进且下游需求稳定;第二梯队为以华达科技、联明股份等为代表的国内大型民营冲压件生产企业,目前在部分产品取得了一定优势;第三梯队为国内整车厂商旗下子公司;第四梯队为其他中小型冲压件厂商。由于整车制造商对一级供应商考核周期长、更换风险高,合作确立后不易变更,因此我国汽车冲压件行业竞争格局较稳定。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此前,因设备落后、工艺效率低、质量与交付稳定性差,我国汽车冲压件生产在为合资或国际知名整车厂商配套时受限。但随着冲压技术不断进步及成本优势逐渐凸显,国内厂商竞争力正快速提升,海外厂商的头部市场地位面临挑战。

从上市企业营收看,近年来,国内上市企业营业收入规模提升显著,其中凌云股份2024年营业收入已超170亿元,毛利率达17.88%;其次是宁波华翔和华达科技,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达48.50亿元、47.44亿元,毛利率分别为16.95%、13.81%。

从上市企业营收看,近年来,国内上市企业营业收入规模提升显著,其中凌云股份2024年营业收入已超170亿元,毛利率达17.88%;其次是宁波华翔和华达科技,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达48.50亿元、47.44亿元,毛利率分别为16.95%、13.81%。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zlj)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座舱监测系统行业渗透率有望提升 DMS市场本土厂商有绝对优势 OMS毫米波雷达前景广

座舱监测系统行业渗透率有望提升 DMS市场本土厂商有绝对优势 OMS毫米波雷达前景广

座舱监控系统包含驾驶员监控系统(DMS)和乘客监控系统(OMS)。视觉算法的高技术要求,决定了驾驶员监控系统(DMS)市场高且苛刻的准入门槛,我国DMS市场为极高寡占型,其中本土厂商处于绝对优势地位。与DMS相比,OMS更多服务于用户体验升级,商用价值体现在个性化服务和增值功能,因此OMS 依赖车企对座舱“第三空间”的

2025年06月19日
我国电动摩托车行业初现复苏迹象 市场高度集中 多家企业扬帆出海

我国电动摩托车行业初现复苏迹象 市场高度集中 多家企业扬帆出海

2023-2024年我国电动摩托车产量和销量快速回落,但在2025年1-5月初现复苏迹象,产量和销量均出现回升。目前市场高度集中,形成雅迪领衔的“一超多强”格局。值得一提的是,随着国内市场竞争激烈,以及海外新兴市场电动化转型的政策红利持续释放,多家电动摩托车企业扬帆出海,通过采用海外建厂、建立销售网络等方式,积极开拓国

2025年06月19日
气源成本下行 我国LNG汽车行业市场规模将持续扩容 政策支持性显著

气源成本下行 我国LNG汽车行业市场规模将持续扩容 政策支持性显著

在顺价改革继续推进与气源成本下行、液化石油气产量稳定增长以及政策暖风频吹的趋势下,我国LNG汽车行业市场规模有望持续扩容,预计2024年市场规模将达到658.82亿元。

2025年06月18日
我国LNG重卡行业销量强劲增长且渗透率已接近30% 市场企业高度集中

我国LNG重卡行业销量强劲增长且渗透率已接近30% 市场企业高度集中

2023年我国LNG重卡市场迎来爆发式增长,全年销量达到15.2万辆,同比暴涨310.81%;进入2024年,市场持续保持强劲增长势头,全年销量创历史新高,达到17.8万辆,同比增长17.11%。同时在2024年其渗透率激增至29.6%,较2023年提升12.90个百分点。预计2025年我国LNG重卡市场将保持良好发展

2025年06月16日
我国新能源硬派越野车行业分析:销量同比增长超300% 电动四驱类车型或成主流

我国新能源硬派越野车行业分析:销量同比增长超300% 电动四驱类车型或成主流

近年来,在消费需求升级、政策与技术双重推动下,我国新能源硬派越野汽车行业销量迎来爆发。根据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新能源硬派越野汽车行业销量达到17万辆,同比增长309%,市场渗透率为47%,同比增长29%,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2025年06月13日
物联网、5G等技术发展下我国汽车天线行业前景广 产品正走向智能化、集成化、轻量化

物联网、5G等技术发展下我国汽车天线行业前景广 产品正走向智能化、集成化、轻量化

目前我国是全球最大汽车产销国,为汽车天线行业带来广阔的发展空间。自2021年以来,伴随宏观经济回暖以及国家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系列政策措施的持续落地,我国汽车产业呈现蓬勃发展态势。数据显示,2023年汽车产销累计完成3,016.1万辆和3,009.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1.6%和12%,均创历史新高。2024年

2025年06月11日
氢能汽车推广带动我国车载储氢瓶行业发展 35Mpa III型为主流 IV型瓶产能扩张下竞争将加剧

氢能汽车推广带动我国车载储氢瓶行业发展 35Mpa III型为主流 IV型瓶产能扩张下竞争将加剧

随着氢能汽车不断发展,储氢瓶作为关键设备,其市场需求将日益旺盛。储氢瓶分为五类,Ⅲ型和Ⅳ型为车载式储氢瓶。国外企业在IV型瓶应用上较成熟,而国内企业在35MPaIII型瓶方面已实现规模化应用,IV型瓶应用处于初级阶段,需求有待释放。未来随着 70MPa 压力等级加氢站的陆续投建,70MPa储氢瓶的用量将有所增加。到 2

2025年06月09日
我国新能源冷藏车行业实现迅猛发展 未来发展前景依旧广阔

我国新能源冷藏车行业实现迅猛发展 未来发展前景依旧广阔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冷藏车行业实现迅猛发展,销量从2019年332辆飙升至2024年21368辆,渗透率由不足1%提升至33.9%。其中,2024年我国纯电动冷藏车销量达到16940辆,占比约为79.28%,展现出绝对的市场主导地位。从竞争来看,2024年行业CR4约为54.15%,市场呈现“两超多强”竞争格局。展望未来

2025年06月06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