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国机床国际竞争力提升,出口正向高精度加工中心等高附加值产品转变
机床是指制造机器和机械的机器,在国民经济现代化的建设中起着重大作用。自2021年以来,我国机床出口金额不断增长且贸易顺差持续扩大。2024年我国机床工具商品出口额217亿美元,同比增长4%;进口金额为102亿美元,同比下降8.6%,贸易顺差为115亿美元,同比增长18.4%,标志着我国机床产品已经走向世界,且竞争力不断提升。而这主要是因为一方面,受益于国内政策的支持以及制造业海外布局的完善一带一路”倡议,为我国机床企业拓展海外市场提供了契机。另一方面,国产机床企业在技术创新和产品质量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特别是在高端数控机床领域。国产机床的性价比优势逐渐凸显,能够更好地满足国际市场的需求。
数据来源: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观研天下整理
另外从中国海关发布的出口均价数据来看,2020-2024年我国机床出口均价从285美元/台涨到617美元,价格翻倍反而更抢手。2025年1-5月我国机床出口均价为746美元/台。这一组数据表明,当前我国机床出口正从低附加值产品向高精度加工中心等高附加值产品转变。
数据来源:中国海关,观研天下整理
二、数控机床市场迎来快速发展,机床数控化率持续提升
国内市场来看,近年在国家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等政策的助力下,国内数控机床行业迎来了快速发展,并逐渐成为了全球最大的机床消费国(2023年消费额占全球29%,产值占全球31%)。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数控机床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预测报告(2025-2032年)》显示,数控机床是数字控制机床的简称,是一种装有程序控制系统的自动化机床。数控机床是现代工业的基石,是装备制造业最重要的“工业母机”,其技术水平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具体表现。从生活用品、消费电子产品到汽车等高端重点领域,国民经济的各行各业都离不开数控机床,尤其是高端制造领域更需要高速、高精、多轴联动的数控机床设备。
2024年我国金属加工机床生产额2050亿元,同比增长5.1%;金属加工机床新增订单、在手订单同比分别增长5.5%、10.8%。2020-2024年我国数控机床市场规模从3260亿元增长到4325亿元。预计2025年,我国数控机床市场规模将超4500亿元,占全球市场份额的30%,稳居全球第一大生产与消费国地位。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观研天下整理
机床数控化率持续提升。数据显示,2015-2024年我国机床数控率从30%增长到51%。然而,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国机床数控化率仍存在较大差距。日本机床数控化率常年保持在80%以上,美国和德国也均超过70%。这种差距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凸显出我国机床数控化发展的巨大潜力。根据《中国制造2025》规划提出到2025年关键工序数控化率需达到64%。此外,国务院印发的《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行动方案》明确提出,到2027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分别要超过90%、75%。上述政策的印发,意味着在未来几年,我国机床数控化率将有显著提升。政策的推动、技术的进步以及市场需求的升级,将共同助力我国机床数控化水平不断迈向新台阶,逐步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观研天下整理
三、我国数控机床市场“大而不强”,目前发展仍面临多方因素制约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经过多年的奋勇直追,我国数控机床行业已经取得长足进步,形成了较完备的产业体系,实现了中低档数控机床的国产替代,在全球市场上也占据了较大的市场份额,但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推动工业母机向高端化、智能化、复合化快速发展的机遇面前,我国数控机床市场发展仍面临多方挤压、平均利润偏低、高端产品供给不足等多方面的制约。
如在营业利润方面:由于传统用户领域的有效需求不足,叠加中低端产品同质化严重,“内卷式恶性竞争”加剧,使得利润空间被进一步压缩。根据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机床工具行业完成营业收入10407亿元,同比下降5.2%;实现利润总额265亿元,同比下降76.6%;利润率为2.6%,同比下降7.8个百分点,且远低于日本企业的12%;约 70%高档数控系统至今仍靠进口,大量利润被国外企业获取。
2023-2024年我国机床工具行业经营情况
指标 |
2023年 |
2024年 |
2024年同比增速 |
营业收入 |
10974 |
10407 |
-5.2% |
利润总额 |
1132 |
265 |
-76.6% |
利润率 |
10.4% |
2.6% |
同比下降7.8个百分点 |
资料来源: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观研天下整理
高端产品供给不足方面:长期以来,我国中高档数控机床市场长期被欧日企业垄断,所需的数控系统和功能部件主要来自国外,进口依赖度超过90%。例如数控系统方面:数控系统是机床的核心控制部件,成本占比约30%,其性能直接决定加工精度、速度和可靠性。然而,国产高端数控系统市场占有率不足10%,主要依赖德国西门子、日本法那科等品牌。例如,国产系统的平均无故障时间仅为国外产品的四分之一,高速加工时误差范围是国外产品的5倍。以五轴联动数控铣床为例,国产设备转速仅为国际先进水平的三分之一。而这一差距源于软件算法和硬件基础的薄弱。国产系统在高速高精算法、五轴联动控制、智能化补偿等方面缺乏积累,而核心电子元器件(如芯片)的依赖进一步加剧了技术瓶颈。
虽然,近年得益于我国制造业正处于高端化升级的关键阶段,尤其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高端数控机床的国产替代进程明显加快。但目前高档数控机床国产化占有率仍不足10%。尤其是在功能部件、关键零部件、工具量仪等方面,我国技术基础薄弱,自我配套能力很低,国内市场占有率不足5%。如果从欧洲进口高档功能配件,当地法律规定必须加价16%-18%,甚至是有些重要产品根本不卖。由此可见,目前高档数控机床制造领域的落后局面,严重制约了我国数控机床行业发展。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观研天下整理(WW)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