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业相关定义及产业链图解
全地形车(All-Terrain Vehicle,ATV)又称“沙滩车”、“全地形四轮越野机车”,是一种设计用于各种地形条件下,包括泥地、沙地、山地和其他非铺装地面的车辆。全地形车通常具备以下特点:轮胎宽大且有深纹路,能提供良好的抓地力;悬挂系统较强,可适应复杂地形带来的颠簸;车身结构坚固,能承受一定程度的碰撞和冲击;动力输出较大,以满足不同路况下的行驶需求。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全地形车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前景研究报告(2025-2032年)》显示,全地形车行业产业链涵盖上游原材料及零部件供应、中游生产制造、下游销售流通三个环节。具体来看,全地形车行业产业链上游提供原材料和零部件,其中原材料包括钢材、有色金属、橡胶等,零部件包括轮胎、发动机、离合器、变速器等。中游负责全地形车(包括四轮全地形车(ATV)、多功能全地形车(UV)、娱乐用场地车(Go-kart))生产制造,塑造产品竞争力;下游则为销售渠道,包括线下车行、电商以及品牌专卖店。各环节紧密协作,推动全地形车行业朝着电动化、智能化、高端化方向发展,以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
二、消费属性日益凸显,全地形车逐渐发展为兼具实用性与休闲性消费品
全地形车初现于20世纪60年代,但最初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农场、牧场和狩猎用途的需求。经过行业多年的发展,全地形车市场结构也经历了显著转型,消费群体逐渐从商业客户向个人消费端转移,使用场景逐步向可选消费品方向演进的特征,使得其消费属性日益凸显。数据显示,2000-2013年,在北美市场上,商业客户占比从60%下降到了14.4%;而个人消费者(包括赛车手、竞技爱好者、探险爱好者、猎户、庄园主、别墅业主等)占比则从40%大幅攀升至84.2%。2005-2014年,在全球全地形车使用场景中,休闲娱乐用途(包括赛道骑行、沙丘骑行、短途观光、攀岩、狩猎等)的占比从10%大幅提升至40%。这一转变反映了全地形车在市场定位和产品属性上的深刻变革,并且由原先的生产工具逐渐发展为兼具实用性与休闲性的消费品。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观研天下整理
根据分析,近年全地形车消费属性日益凸显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一是因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升,户外休闲活动逐渐普及,全地形车凭借其越野性能和多功能性,成为户外探险、露营、狩猎等场景的首选工具。尤其在疫情期间,其安全社交属性进一步推动了消费需求增长。二是近年来悬架系统、发动机及轮胎技术的进步,使全地形车在复杂地形中的通过性和舒适性显著增强。同时,400cc-800cc中端车型的普及既满足了日常代步需求,又降低了使用成本,进一步扩大了消费群体。三是电动化与智能化技术推动全地形车从传统代步工具向户外智能终端转变。 例如雅马哈HYBRID概念车通过并联式混动架构实现全地形适应,车身重量控制在200公斤以内,拓展了越野、探险等场景的应用边界。
三、我国全地形车制造商异军突起,凭借性价比与差异化战略实现海外市场突围
从全球全地形车行业的发展史来看,曾经市场一度是美/日企业的竞争史,不过当下中国企业正后来居上成为行业新势力。纵观2018-2023年的市场格局演变,全球全地形车市场呈现出了显著的结构性变化。作为Polaris行业龙头的不仅保持了市场主导地位,其份额更从2018年的33%提升至2023年的37%,彰显了其持续增强的产品竞争力。与此同时,市场经历了明显的整合趋势,2018年时Honda(29%)、Can-Am(15%)、Yamaha(14%)、Textron(7%)等品牌独立占据重要份额的格局,到2023年转变为这些传统品牌被统一归类为"其他美日厂商",共占54%的市场份额。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我国全地形车起步较晚,在技术、渠道、品牌上均落后于美日成熟企业,但凭借性价比与差异化战略实现海外市场突围。尤其是春风动力从2018年未能独立列示到2023年独占6%的市场份额,充分展现了中国企业在高端制造领域的突破性进展。同时,其他国内厂商虽仅占2%的份额,但也标志着中国制造商正在群体性崛起。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显示,2018-2021年我国全地形车出口量从10.25万辆大幅增长至44.53万辆,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60%;出口额也从2.58亿美元攀升至8.98亿美元,体现出产品附加值的持续提升。尤其是2020 年因疫情带来需求高涨及全球供应链扰动,2020/2021年国内全地形车出口额方面分别同比增长59%/95%。虽然2022-2023年受全球经济波动、供应链调整等因素影响出现短暂调整,出口量和金额有所回落。但随着全球经济复苏和中国制造商产品竞争力的提升,2024年市场有望强势反弹,估计出口量、出口额将分别达到48.73万辆、12亿美元,同比增长分别达到32%和39%。这一增长态势也印证了中国全地形车制造商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实力正在稳步提升。
四、我国全地形车产品呈现显著外向型特征,内销潜力待释放
进入2011年以来,依托成熟的供应链(摩托车、汽车相关零部件)及成本优势,我国全地形车行业发展迅速,生产能力不断提升。到目前,我国已逐渐成为全地形车生产的重要基地之一。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从销售结构来看,当前我国全地形车产品呈现显著外向型特征。有相关资料显示,2018-2024年间,我国全地形车产品外销占比始终保持在95%以上的高位,其中2020-2021年更是达到99%的峰值,内销比例仅在1-5%之间小幅波动。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观研天下整理
由此可见,当前我国内销全地形车潜力则仍待释放。预计随着户外运动产业迎来政策利好,我国全地形车市场快速扩容。例如2025年初,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培育新增长点繁荣文化和旅游消费的若干措施》的通知,提出要深化“文旅+百业”“百业+文旅”,提升产品供给能力。此后不久,国家发展改革委、体育总局又发布了《关于建设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的指导意见》,推动户外运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在政策利好下,作为“户外动力”的全地形车也将迎来发展机会。
我国户外运动产业行业部分相关政策情况
时间 | 发布部门 | 政策名称 | 主要内容 |
2023年5月 | 体育总局办公厅、发展改革委办公厅等部门 | 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提升行动工作方案(2023-2025年) | 引导推动各地新建或改建一批符合群众需求的户外运动公共服务设施,完善应急救援等配套设施。 |
2023年5月 | 体育总局、中央文明办、发展改革委等部门 | 关于推进体育助力乡村振兴工作的指导意见 | 打造乡村特色户外运动消费场景。鼓励有条件的乡村在开发山地、河流、古驿道、乡道时,统筹规划建设健身休闲绿道、登山步道、山地户外营地、汽车自驾营地、航空飞行营地、运动船艇码头、徒步骑行驿站、研学旅行基地、体育培训基地等,打造具有田园风光、乡土风情的体育特色村庄和配套户外运动设施,打造满足全家庭成员、全年龄段、多层次、多样化户外休闲需求的消费场景。 |
2023年6月 | 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中国银行 | 关于金融支持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通知 | 共同加强对田园综合体、文化体验、研学基地、剧本娱乐、户外营地等乡村旅游新业态研究。 |
2023年7月 | 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 | 轻工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3—2024年) | 利用体育赛事等活动,加快推广冰雪和户外运动器材、运动休闲自行车等产品。 |
2023年7月 | 国务院办公厅 | 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的措施 | 支持经营主体开发森林人家、林间步道、健康氧吧、星空露营、汽车旅馆等产品,因地制宜打造一批美丽田园、景观农业、农耕体验、野外探险、户外运动、研学旅行等新业态,拓展乡村生态游、休闲游。 |
2023年10月 | 国务院办公厅 | 关于释放旅游消费潜力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 | 因地制宜打造美丽田园、景观农业、农耕体验、休闲渔业、户外运动等新业态。 |
2023年10月 |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 | 促进户外运动设施建设与服务提升行动方案(2023—2025年) | 推动户外运动项目合理布局。户外运动项目建设要综合考虑地区资源优势、地方特色、设施辐射面等因素,按照公益性和效益性相统一的原则,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设施建设数量及规模。 |
2023年12月 |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等部门 | 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建设工程工作方案 | 健全体育公园、全民健身中心、公共体育场馆、社会足球场地、健身步道、户外运动设施等建设和服务标准规范,完善全民健身赛事活动标准,建立健全科学规范的评估标准体系。 |
2025年1月 | 国务院办公厅 | 《关于进一步培育新增长点繁荣文化和旅游消费的若干措施》 | 提出深化“文旅+百业”、“百业+文旅”,提升产品供给能力,丰富消费业态和场景,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增强人民群众文化获得感、幸福感,着力把文化旅游业培育成为支柱产业 |
2025年1月 | 国务院办公厅 | 关于建设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的指导意见 | 丰富群众性户外运动活动。引导和支持户外运动目的地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全民健身、节庆登高、大众冰雪季等群众性体育活动,让更多群众找到适合的参与方式。推广徒步、登山、骑行、漂流、定向越野、野外生存等传统户外运动,发展冲浪、飞盘、桨板、速降等新兴户外运动。鼓励依托资源优势,根据季节变化开展春季赏花徒步、夏季沙滩排球、秋季山地骑行、冬季滑冰滑雪等特色活动。 |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
五、市场呈现一超多强格局,春风动力稳居出海“领头羊”位置
我国全地形车市场呈现出高度集中的竞争态势,并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市场结构。具体来看,“一超”为春风动力,其凭借强大的研发实力和品牌优势,稳居出海“领头羊”位置。纵观春风动力2014-2024年的市场表现历程,其出口占比总体在65%-75%的区间内波动,展现出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和稳定性。具体来看,公司在2014年就已确立了73%的较高市场份额,随后经历2015-2016年的短暂下滑,市场份额降至66%的相对低位。但公司通过持续的产品创新和市场开拓,市场地位不断提升,并在2019年达到阶段性高点74%。虽然在2020年受全球疫情影响一度降至65%的低点,但公司凭借强大的产业链优势和快速的市场响应能力,迅速实现反弹,并在2022年创下74%的历史新高。到2024年,春风动力以73%的出口金额份额稳居行业龙头地位。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观研天下整理
“多强”为涛涛车业、重庆润通、林海动力,这三家企业合计占比达24%,共同构成了行业第二梯队。从整体市场集中度来看,前四家企业的出口实力十分突出,2024年其出口数量和金额分别占到全国总量的96%和97%,显示出较强的市场主导地位。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观研天下整理(WW)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