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阴极辊行业已基本实现进口替代 市场高度集中 泰金新能市占率领先

1.我国阴极辊行业已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阴极辊行业发展趋势研究与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5-2032年)》显示,阴极辊是电解铜箔生产中的关键核心装备,是电流传送及电解铜箔生成的载体,其性能好坏直接决定了铜箔的质量。目前,我国阴极辊行业已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上游包括阴极辊表面钛材、不锈钢材、铜材等原材料,其中阴极辊表面钛材是阴极辊的关键核心材料;中游为阴极辊研发与制造环节;下游为电解铜箔(包括电子电路铜箔及锂电铜箔)这个应用领域,应用终端涉及消费电子、计算机、工控医疗设备、航空航天、通讯、新能源汽车、储能等行业。

阴极辊是电解铜箔生产中的关键核心装备,是电流传送及电解铜箔生成的载体,其性能好坏直接决定了铜箔的质量。目前,我国阴极辊行业已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上游包括阴极辊表面钛材、不锈钢材、铜材等原材料,其中阴极辊表面钛材是阴极辊的关键核心材料;中游为阴极辊研发与制造环节;下游为电解铜箔(包括电子电路铜箔及锂电铜箔)这个应用领域,应用终端涉及消费电子、计算机、工控医疗设备、航空航天、通讯、新能源汽车、储能等行业。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2.阴极辊市场规模快速扩容

近年来,受益于新能源汽车、储能等终端行业蓬勃发展,我国电解铜箔产量不断攀升,为阴极辊行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应用空间。数据显示,我国电解铜箔产量由2019年的43万吨跃升至2024年的103万吨,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9.09%。值得注意的是,电解铜箔产品结构呈现明显分化:2019-2023年电子电路铜箔产量从29.2万吨增至41万吨,年均复合增长率仅有7.02%,增长相对平稳;而锂电铜箔产量则从13.8万吨跃升至62万吨,年均增速高达35.05%,成为推动行业增长的核心引擎。

近年来,受益于新能源汽车、储能等终端行业蓬勃发展,我国电解铜箔产量不断攀升,为阴极辊行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应用空间。数据显示,我国电解铜箔产量由2019年的43万吨跃升至2024年的103万吨,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9.09%。值得注意的是,电解铜箔产品结构呈现明显分化:2019-2023年电子电路铜箔产量从29.2万吨增至41万吨,年均复合增长率仅有7.02%,增长相对平稳;而锂电铜箔产量则从13.8万吨跃升至62万吨,年均增速高达35.05%,成为推动行业增长的核心引擎。

数据来源:中国有色金属加工工业协会、中电材协电子铜箔材料分会、观研天下整理

在下游电解铜箔行业快速发展的推动下,我国阴极辊市场规模从2020年的5.8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26.5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65.94%,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在下游电解铜箔行业快速发展的推动下,我国阴极辊市场规模从2020年的5.8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26.5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65.94%,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数据来源:‌泰金新能招股书、观研天下整理

3.阴极辊基本实现进口替代,市场高度集中,泰金新能市场占有率超40%

我国阴极辊行业长期面临较高的准入壁垒,主要体现在技术、资金、客户认证和人才储备等多个维度。其中,技术门槛尤为突出,核心制造工艺长期被日本三船、新日铁等国际巨头垄断。2019年之前,国产阴极辊在关键性能指标上存在明显短板,包括表面均匀性差、晶粒度不足等问题,导致市场依赖进口。

我国阴极辊行业长期面临较高的准入壁垒,主要体现在技术、资金、客户认证和人才储备等多个维度。其中,技术门槛尤为突出,核心制造工艺长期被日本三船、新日铁等国际巨头垄断。2019年之前,国产阴极辊在关键性能指标上存在明显短板,包括表面均匀性差、晶粒度不足等问题,导致市场依赖进口。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

自2019年以来,以泰金新能、洪田科技等为代表的国内企业通过持续技术攻关,在关键性能指标上已实现对进口产品的全面追赶。例如:泰金新能攻克了大规格钛材的旋压成形难题,掌握了大规格阴极辊用钛筒旋压成形技术等多项关键核心技术,成功研制出Φ3000mm、Φ3600mm超大直径阴极辊。其中Φ3600mm直径阴极辊系全球首台最大直径阴极辊,产品性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在本土企业持续实现技术突破的背景下,阴极辊国产化进程取得显著成效,2023年国产阴极辊在国内的市场占有率超90%,基本实现进口替代。目前,我国阴极辊市场高度集中,2023年泰金新能、洪田科技、航天动力市场占有率合计超过90%,其中龙头企业泰金新能以超40%的市场占有率稳居行业首位,展现出领先的技术实力和市场竞争力。

2023年我国阴极辊市场占有率排名前三企业情况

对比项目 泰金新能 洪田科技 航天动力
主营业务 电解成套装备及钛电极材料的研发、设计与制造。 专注于研发各种高精密机电设备领域的高端制造装备及自动化系统开发集成。 主要从事铜箔装备、立体车库以及仓库存储系统等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市场地位 2023年阴极辊市场占有率超40%,位居行业第一,公司在大直径、大宽幅阴极辊具有较大优势地位。 2023年阴极辊市场占有率位列行业前三。 2023年阴极辊市场占有率位列行业前三。
阴极辊性能 阴极辊直径:Φ1500mm、Φ2016mm、Φ2700mm、Φ3000mm、Φ3600mm。晶粒度等级:ASTM≥10级,最高达12级。整体稳定性好、电流分布均匀,可满足大电流 生产需求。能实现生产4-6μm极薄铜箔。 阴极辊直径:Φ1500mm、Φ2016mm、Φ2700mm、Φ3000mm。晶粒度等级:ASTM≥10 级。可以稳定生产6μm极薄锂电铜箔。 阴极辊直径:Φ2016mm、Φ2700mm、Φ3000mm。阴极辊钛材采用强力旋压成形,无焊缝,组织结构致密均匀,晶粒度可达到航天产品级,可以稳定生产6μm极薄锂电铜箔。
主要客户 比亚迪、嘉元科技、中一科技、海亮股份、铜冠铜箔、江铜铜箔、江西铜博、德福科技、甘肃德福、百嘉达、湖北中科、建滔铜箔、深耕铜箔、金都电子、新疆亿日、圣达电气、金宝电子等。 诺德股份、嘉元科技、江铜铜箔、德福科技、超华科技、新疆亿日等。 嘉元科技、江铜铜箔、海亮股份、超华科技、鑫铂瑞、诺德股份、安徽华创、中一科技等。

资料来源:泰金新能招股书、观研天下整理

4.阴极辊行业正在加速向大直径、大幅宽方向发展

随着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锂离子电池正朝着高能量密度和轻量化方向演进,这对电解铜箔及其核心装备提出了更高要求。作为电解铜箔生产的关键设备,阴极辊需要同时满足两大核心需求:既要实现超薄铜箔的稳定生产,保证产品具备优异的尺寸精度、表面光洁度和运行稳定性;又要持续提升生产效率,以满足市场快速增长的需求。

为应对这一双重挑战,阴极辊行业正在加速向大直径、大幅宽方向发展,通过增加有效工作面积显著提升单机生产效率。这种技术路线既能提高锂电铜箔生产效率,又能保证极薄铜箔的品质要求。未来,随着下游应用需求不断扩大,大直径、大幅宽阴极辊的市场渗透率将不断提升。(WJ)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阴极辊行业已基本实现进口替代 市场高度集中 泰金新能市占率领先

我国阴极辊行业已基本实现进口替代 市场高度集中 泰金新能市占率领先

近年来,受益于新能源汽车、储能等终端行业蓬勃发展,我国电解铜箔产量不断攀升,为阴极辊行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应用空间。数据显示,我国电解铜箔产量由2019年的43万吨跃升至2024年的103万吨,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9.09%。值得注意的是,电解铜箔产品结构呈现明显分化:2019-2023年电子电路铜箔产量从29.2万吨增至

2025年07月17日
全球光伏背板市场需求萎缩 玻璃背板成主流 国内多家头部企业业绩承压

全球光伏背板市场需求萎缩 玻璃背板成主流 国内多家头部企业业绩承压

近年来,全球光伏背板需求增速持续放缓甚至出现负增长,2024年大幅萎缩至7.32亿平方米,同比降幅达28.16%。随着双玻组件凭借更高发电效率的优势在市场中快速普及,玻璃背板市场份额从2020年的27.7%快速增长至2023年的64.6%。

2025年07月16日
我国光伏硅料深陷产能过剩泥潭 市场价格腰斩至“白菜价” 行业巨头盈利普遍下滑

我国光伏硅料深陷产能过剩泥潭 市场价格腰斩至“白菜价” 行业巨头盈利普遍下滑

目前我国光伏硅料面临着产能过剩格局。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硅料产能高达500万吨以上,然而市场需求却仅为300万吨。此外,硅业分会在2025年4月发布的《多晶硅市场一季度回顾及二季度展望》中,也明确指出了市场供过于求的严峻形势。截至2025年4月底,国内硅料产能达257万吨,而实际需求仅100万吨出头。

2025年07月15日
我国氢燃料电池行业增速超全球 成本下探将促应用拓展 营收困境下头部企业转型自救

我国氢燃料电池行业增速超全球 成本下探将促应用拓展 营收困境下头部企业转型自救

氢燃料电池作为一种清洁能源技术,是工业脱碳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是国家明确扶持的赛道。近年来,《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关于推动交通运输与能源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政策相继发布,利好氢燃料电池行业发展。

2025年07月14日
制备技术成熟、新能源带来核心动力 我国石墨烯行业前景广阔 2025年规模将超450亿元

制备技术成熟、新能源带来核心动力 我国石墨烯行业前景广阔 2025年规模将超450亿元

石墨烯凭借超高载流子迁移率和极高的导热率,应用渗透至多个领域,其中新能源领域将成为行业扩张核心动力。石墨烯制备技术多样且不断成熟,我国石墨烯产业规模效应初显,其中石墨烯粉体年产能快速突破、目前占据市场主导地位。整体来看,随着供需两端向好,我国石墨烯行业前景广阔,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超450亿元。

2025年07月12日
我国光学薄膜行业:生产能力不断提升 但目前仍面临上游原材料与技术瓶颈

我国光学薄膜行业:生产能力不断提升 但目前仍面临上游原材料与技术瓶颈

近年来随着技术不断升级,液晶电视、电脑、手机等消费电子产品迭代更新频率加快,液晶面板行业蓬勃发展。以OLED面板为例:随着智能终端设备的发展以及其厂商对OLED显示面板的进一步认可,OLED面板在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等产品渗透率不断攀升,从而带动OLED面板出货量不断增长。数据显示,2021-2024年我国OLED面板

2025年07月12日
全球钾矿行业资源地区分布不均 中国总量有限且开发难度大、进口依存度高

全球钾矿行业资源地区分布不均 中国总量有限且开发难度大、进口依存度高

从国内市场看,我国钾矿资源总量有限,国内钾储量仅占全球的 4%。我国钾资源主要集中分布在青海柴达木盆地和新疆罗布泊的卤水型矿床,湖钾资源开发难度大,运输成本高,同时随着青海盐湖品位持续下降,西藏受环保限制开发进展缓慢,我国钾肥产能难有较大增产空间。

2025年07月11日
我国茂金属聚乙烯高度依赖进口 本土企业产能正积极推进 行业自给率有望显著提升

我国茂金属聚乙烯高度依赖进口 本土企业产能正积极推进 行业自给率有望显著提升

目前,我国茂金属聚乙烯下游消费以薄膜为主。随着材料性能优势的不断显现和加工工艺的持续改进,茂金属聚乙烯在食品薄膜、缠绕膜等领域的渗透率不断提升,带动表观消费量由2019年的186.11万吨增长至2024年的300万吨。

2025年07月11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