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焦炭行业现状分析:产量、消费量持续回升 净出口数量开始企稳

1、焦炭行业概述

焦炭是固体燃料的一种。由煤在约1000℃的高温条件下经干馏而获得。主要成分为固定碳,其次为灰分,所含挥发分和硫分均甚少。呈银灰色,具金属光泽。质硬而多孔。其发热量大多为26380~31400kJ/kg(6300~7500kcal/kg)。

按用途不同,有冶金焦炭、铸造用焦和化工用焦三大类。按尺寸大小,又有块焦、碎焦和焦屑等之分,主要用于冶炼钢铁或其他金属,亦可用作制造水煤气、气化和化学工业等的原料。从焦炭行业产业链来看,上游与焦煤、制造设备有关,下游应用领域则包含了钢铁行业、化工行业、电力行业等。

2、我国焦炭市场供应主要依靠国产自足,产量、消费量稳定增长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焦炭行业发展趋势研究与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4-2031年)》显示,焦炭是由焦煤或混合煤高温冶炼而成,一般1.4吨左右的焦煤才能炼一吨焦炭。长期以来,我国焦炭市场供应主要依靠国产自足。

随着粗钢产量进入平稳期,焦炭生产和消费数量保持相对稳定。根据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焦炭产量4.93亿吨,同比增长4.05%,消费量达4.84万吨。

随着粗钢产量进入平稳期,焦炭生产和消费数量保持相对稳定。根据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焦炭产量4.93亿吨,同比增长4.05%,消费量达4.84万吨。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具体从下游来看,受“十四五”钢铁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继续深化影响、国内外经济形势趋严峻、下游需求结构变化等多重因素作用下,粗钢进入峰值平台期。根据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粗钢产量达10.19亿吨,同比增长0.11%,生产态势进一步走稳。

具体从下游来看,受“十四五”钢铁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继续深化影响、国内外经济形势趋严峻、下游需求结构变化等多重因素作用下,粗钢进入峰值平台期。根据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粗钢产量达10.19亿吨,同比增长0.11%,生产态势进一步走稳。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十四五”期间我国粗钢行业相关政策

政策文件

发布时间

要点

关于促进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工信部联原〔20226号)

2022

力争到2025年,钢铁工业基本形成布局结构合理、资源供应稳定、技术装备先进、质量品牌突出、智能化水平高、全球竞争力强、绿色低碳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格局。行业研发投入强度力争达到1.5%,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80%左右。电炉钢产量占粗钢总产量比例提升至15%以上。80%以上钢铁产能完成超低排放改造。钢铁工业利用废钢资源量达到3亿吨以上。严禁新增钢铁产能。严防“地条钢”死灰复燃和已化解过剩产能复产。

关于印发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的通知(工信部联节〔202288号)

2022

2025年,短流程炼钢占比达15%以上。到2030年,短流程炼钢占比达20%以上。

关于发布《高耗能行业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改造升级实施指南(2022年版)》的通知(发改产业〔2022200号)

2022

2025年,钢铁行业炼铁、炼钢工序能效标杆水平以上产能比例达到30%,能效基准水平以下产能基本清零。

关于钢铁冶炼项目备案管理的意见(发改产业〔2021594号)

2021

钢铁冶炼项目备案前,必须按规定实施产能置换。鼓励钢铁冶炼项目建设依托具备条件的现有钢铁冶炼生产厂区集聚发展。

关于印发钢铁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的通知(工信部原〔202146号)

2021

钢铁企业建设冶炼项目须按程序公示公告产能置换方案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3、焦炭出口规模有所下降,但净出口数量开始企稳

我国是全球焦炭生产大国,产量多年稳居世界前列,所以产量除满足国内需求外,部分用于出口。根据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焦炭出口879万吨,同比下降1.57%,净出口855.27万吨,同比增长1.63%,约占总产量的1.74%,焦炭净出口数量开始企稳;出口金额为249789万美元,同比下降37.8%。

我国是全球焦炭生产大国,产量多年稳居世界前列,所以产量除满足国内需求外,部分用于出口。根据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焦炭出口879万吨,同比下降1.57%,净出口855.27万吨,同比增长1.63%,约占总产量的1.74%,焦炭净出口数量开始企稳;出口金额为249789万美元,同比下降37.8%。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在出口均价方面,根据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焦炭及半焦炭出口均价为284.17万美元/万吨。

在出口均价方面,根据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焦炭及半焦炭出口均价为284.17万美元/万吨。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WYD)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铸造改性材料行业现状 绿色化为重要发展趋势 市场呈充分竞争状态

我国铸造改性材料行业现状 绿色化为重要发展趋势 市场呈充分竞争状态

铸造改性材料广泛应用于各种金属铸造过程中,特别是在需要高强度、高耐腐蚀性的零部件制造中。我国是铸造大国,铸件生产规模庞大,为铸造改性材料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近年来,随着下游高端领域如航天、军工、核电发展对铸造材料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促使铸造改性材料市场需求快速增多。随着我国从铸造大国迈向铸造强国,绿色清洁生产、铸造废物零

2025年05月03日
氧化物固态电解质行业分析:能量密度提升 2027年复合固态或成产业化拐点

氧化物固态电解质行业分析:能量密度提升 2027年复合固态或成产业化拐点

在固态电解质的早期制备中,传统的球磨混合与热压成型等工艺因其流程简单、设备通用而被广泛采用,但也存在填料团聚和分散不均、能耗高、操作复杂且易造成聚合物流动性损失等诸多问题。随着新一代高性能复合电解质材料的提出,越来越多企业研究出溶液共混、原位聚合、静电纺丝、3D打印等多种物理法、化学法与创新设计方法。

2025年05月03日
构网型储能行业:新疆领跑 单个项目趋向大型化 华为等技术领先企业将占据更多份额

构网型储能行业:新疆领跑 单个项目趋向大型化 华为等技术领先企业将占据更多份额

构网型储能可增强电力系统稳定性,在新能源消纳难愈演愈烈之下,构网型储能成关注热点,在招投标市场持续放量。从地域分布看,新疆构网型储能项目定标规模为1.31GW/4.925GWh,容量规模占比57%,超过全国的一半,西藏、青海等紧随其后。构网型储能单个项目容量趋向大型化,其中中广核新能源2025年度储能系统框架采购项目共

2025年04月30日
我国复合铜箔行业产业链体系渐完善 产业化步伐提速 供需两侧正协同推进

我国复合铜箔行业产业链体系渐完善 产业化步伐提速 供需两侧正协同推进

经过多年的技术攻关和工艺优化,目前我国复合铜箔行业已完成从技术研发到初步量产的跨越。同时行业已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体系,为后续大规模商业化应用创造了有利条件。当前我国复合铜箔行业正处于从产业化前期向规模化量产过渡的关键阶段。尽管行业仍面临生产工艺尚未完全成熟、产业链配套有待完善等诸多挑战,但其产业化步伐正在显著加快,呈

2025年04月29日
我国磷酸铁锂出货量高增 行业供给端整体向好 市场将向头部和低成本企业集中

我国磷酸铁锂出货量高增 行业供给端整体向好 市场将向头部和低成本企业集中

近年来磷酸铁锂电池持续向储能及新能源汽车领域渗透,带动磷酸铁锂出货量高增。磷酸铁锂市场需求增多倒逼供给端发展,行业快速扩产,其中头部企业包括湖南裕能、德方纳米、富临精工。考虑到传统铁锂竞争较为激烈,当前盈利水平下部分落后产能已具备出清条件。且目前仅有头部几家企业能实现高压密和磷酸锰铁锂的批量出货,随着市场要求提高,预计

2025年04月27日
国内大飞机扩产将推动航空复合材料行业国产化进程 eVTOL市场增长带来新增量

国内大飞机扩产将推动航空复合材料行业国产化进程 eVTOL市场增长带来新增量

从国内市场看,C919复合材料在飞机结构中的应用比例达到 12%左右,C929宽体客机主体结构的复合材料应用占比将超过 50%。随着C919、C929扩产,叠加国际贸易形势日趋复杂,航空复合材料国产化进程有望加速。

2025年04月25日
美国“对等关税”政策实施对中国储能行业影响分析 国产企业该如何应对?

美国“对等关税”政策实施对中国储能行业影响分析 国产企业该如何应对?

截至目前,美国用了仅仅两个半月的时间,储能电池关税税率就从10.9%飙升至173%,翻了近16倍,对美国本土储能生产造成极大影响,短期内对中国储能出口影响较大。然而这次美国发起的关税战对中国储能产业敲响警钟,国产企业必须尽早重新谋划全球化策略,以应对美国市场变化,并重构新的秩序。

2025年04月25日
水务行业:水资源形势严峻拉动水处理需求 水环境状况有所改善 数智化转型如火如荼

水务行业:水资源形势严峻拉动水处理需求 水环境状况有所改善 数智化转型如火如荼

水务是涵盖水处理技术、水资源管理、供水管网和排水系统建设、污水处理、生活供水等方面的综合性行业。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趋于成熟,我国供水总量有所下降,增速有所放缓。随着政府积极倡导节能减排,采取节水措施,预计我国用水总量将在较长时期内保持相对稳定。从市场结构看,我国供水主要来源于地表水源,用水则以农业用水为主。我国

2025年04月22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