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全球光引发剂行业市场规模快速增长 企业兼并重组速度加快

1、光引发剂种类繁多

光引发剂又称光敏剂或光固化剂,是一类能在紫外光区(250-420nm)或可见光区(400-800nm)吸收一定波长的能量,产生自由基、阳离子等,从而引发单体聚合交联固化的化合物。光引发剂种类繁多,按照引发机理的不同,光引发剂主要可以分为阳离子光引发剂和自由基型光引发剂,其中自由基型光引发剂又分为裂解型和夺氢型,自由基型光引发剂应用范围最广。按照吸收辐射类型分类,光引发剂又可以分为紫外光(250~420nm)引发剂和可见光(400~700nm)引发剂。

光引发剂种类

<strong>光引发剂</strong><strong>种类</strong>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2、全球光引发剂行业规模呈快速增长,中国市场已达30亿元

得益于光固化市场整体发展,带动光引发剂行业规模呈快速增长态势。根据Lucintel数据,2021年,全球光引发剂市场规模已经达到10亿美元,2016-2021年均复合增长率为5.8%。

得益于光固化市场整体发展,带动光引发剂行业规模呈快速增长态势。根据Lucintel数据,2021年,全球光引发剂市场规模已经达到10亿美元,2016-2021年均复合增长率为5.8%。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而在中国市场,随着下游需求总量持续增长及价格不断提升,我国光引发剂行业市场规模呈快速增长态势。根据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光引发剂行业市场规模为8.23亿元,2022年约38.83亿元。

而在中国市场,随着下游需求总量持续增长及价格不断提升,我国光引发剂行业市场规模呈快速增长态势。根据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光引发剂行业市场规模为8.23亿元,2022年约38.83亿元。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3、龙头企业产能已突破两万吨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光引发剂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2023-2030年)》显示,在市场竞争梯队方面,荷兰IGM Resins和中国久日新材两家企业是全球光引发剂行业的龙头企业,其产能均已突破两万吨,具有较大的产能及技术优势,并且均实现全球化经营;第二梯队企业包括Arkema Group、TCI Chemicals、Rahn AG等企业,其生产能力稍弱,业务覆盖面积基本上在一定区域以内;第三梯队为其他规模较小、技术落后的企业,这类企业数量较多,竞争能力较弱。

在市场竞争梯队方面,荷兰IGM Resins和中国久日新材两家企业是全球光引发剂行业的龙头企业,其产能均已突破两万吨,具有较大的产能及技术优势,并且均实现全球化经营;第二梯队企业包括Arkema Group、TCI Chemicals、Rahn AG等企业,其生产能力稍弱,业务覆盖面积基本上在一定区域以内;第三梯队为其他规模较小、技术落后的企业,这类企业数量较多,竞争能力较弱。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全球光引发剂主要生产企业简介

公司名称

基本情况

主要光引发剂产品型号

IGMResins

1999年在荷兰设立,目前是全球UV涂料、油墨行业的领先原料及技术服务供应商。产品主要包括光引发剂、丙烯酸酯和添加剂。

11731841272959369379907

扬帆新材

主要从事光引发剂和巯基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研发生产及销售,主要产品为光引发剂、巯基化合物系列产品等。

907369TPO184ITXBMS

久日新材

前身天津久日化学工业有限公司,成立于1998年。公司主要产品为光引发剂TPOITX2013年收购了国内另-家主要光引发剂生产企业常州华钛化学股份有限公司。

TPODETXTPOL

强力新材

强力新材专业从事电子材料领域各类光刻胶专用电子化学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及相关贸易业务。光刻胶专用化学品,分为光刻胶用光引发剂(包括光增感剂、光致产酸剂等)和光刻胶树脂两大系列。

光刻胶光引发剂

固润科技

主要从事光引发剂的研发、生产及销售,主要产品为光引发剂。

TPOXBPOFMT

双键化工

主营业务为塑胶添加剂、光固化材料、电子化学品数位印花墨水等产品的研发、制造与销售。光固化材料产品主要包括UV光固化树脂、单体、光引发剂。

1173184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4、光引发剂行业优胜劣汰、兼并重组速度加快

而随着市场竞争愈发激烈,全球光引发剂行业优胜劣汰、兼并重组速度加快。例如,久日新材收购常州华钛,强力新材收购长沙新宇。因此,全球光引发剂行业市场集中度将不断提升,产能建设将向具有规模优势、成本优势、技术优势的头部企业集中。

具体从历年久日新材、扬帆新材生产及销售情况来看,根据数据显示,2022年,久日新材的光引发剂生产量为1.29万吨,同比下降27.43%;销售量是1.62万吨,较上年下降20.59%;库存量(0.46万吨)较上年增长10.27%。

具体从历年久日新材、扬帆新材生产及销售情况来看,根据数据显示,2022年,久日新材的光引发剂生产量为1.29万吨,同比下降27.43%;销售量是1.62万吨,较上年下降20.59%;库存量(0.46万吨)较上年增长10.27%。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根据数据显示,2022年,扬帆新材的光引发剂生产量为0.20万吨,同比下降52.98%,销售量0.23万吨,同比下降28.47%。

根据数据显示,2022年,扬帆新材的光引发剂生产量为0.20万吨,同比下降52.98%,销售量0.23万吨,同比下降28.47%。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WYD)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环氧乙烷行业产能结构调整明显 民营企业崛起 下游消费格局正转型

我国环氧乙烷行业产能结构调整明显 民营企业崛起 下游消费格局正转型

近年来我国环氧乙烷产能不断扩张,至2024年达到944万吨,增速有所放缓但仍保持稳健增长。同时行业呈现两大显著特征:一是产能结构调整明显,民营企业产能占比持续提升;二是下游消费结构正经历重要转型,从相对单一的应用逐步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2025年05月20日
我国甘油行业:成本与需求博弈 市场价格跌势显现但仍盘踞高位

我国甘油行业:成本与需求博弈 市场价格跌势显现但仍盘踞高位

进入2025年,虽然上游高价压力仍存,但由于下游市场需求不旺,新订单稀少,中间商们纷纷采取低价策略以适应市场变化,不过对比2024年,市场价格仍旧盘踞高位。有数据显示,2025年3月19日,我国95%含量的甘油市场均价为6950元/吨,相较于上一周下降4.79%;与月初相比,价格下跌3.47%;而与去年同期相比则上涨了

2025年05月19日
我国硬脂酸行业生产布局高度集中化 贸易逆差额连续三年大幅缩减

我国硬脂酸行业生产布局高度集中化 贸易逆差额连续三年大幅缩减

在主要原材料棕榈油价格上涨带动下,2024年我国硬脂酸市场年均价攀升至9269元/吨。而受制于高端产能不足和原料依赖双重瓶颈,我国硬脂酸实际产量无法完全满足下游行业的需求,仍依赖进口补充。不过随着产能释法和生产工艺的持续优化,2024年我国硬脂酸呈现“进口量减、出口量增”态势,贸易逆差额连续三年大幅缩减。

2025年05月15日
我国DMF行业开工率持续低于50% 产能过剩矛盾凸显 出口“量增价跌”

我国DMF行业开工率持续低于50% 产能过剩矛盾凸显 出口“量增价跌”

2022-2023年我国DMF行业经历扩能潮,2023年产能同比大增60.75%。不过到2024年其产能增长大幅放缓,同比增长仅2.91%。虽然我国DMF产能持续上升,但需求端却未能同步跟进,导致产能过剩明显,供需矛盾加剧。2023-2024年间,行业开工率持续低于50%,价格也一路下行。出口方面,我国DMF出口呈现“

2025年05月14日
我国脂肪醇行业供不应求 对外依存度超60% 产品价格或将继续高位震荡

我国脂肪醇行业供不应求 对外依存度超60% 产品价格或将继续高位震荡

截至2024年我国仅有圣德华星、嘉化能源、江苏盛泰、德源高科、恒翔化工等7家脂肪醇生产企业,合计产能维持在61万吨左右。

2025年05月14日
正丙醇行业:产量有所增加但仍存缺口 市场价格或上升 反倾销政策下进口量显著下降

正丙醇行业:产量有所增加但仍存缺口 市场价格或上升 反倾销政策下进口量显著下降

国内正丙醇主要用于生产醋酸正丙酯,其次是医药和农药中间体,相比之下,环保溶剂市场应用占比较小,但在绿色环保政策背景下,正丙醇在溶剂以及醋酸正丙酯领域需求均存在稳定增长空间。

2025年05月13日
我国工业炸药行业:现场混装炸药渗透率稳增 市场企业并购频发 集中度将提升

我国工业炸药行业:现场混装炸药渗透率稳增 市场企业并购频发 集中度将提升

近年来我国工业炸药产销量整体保持稳定,基本维持在420万-450万吨区间波动。但2024年下游需求呈现疲软态势,导致行业产销量出现小幅下滑。不过,细分市场现场混装炸药表现亮眼,产量和渗透率持续上升。

2025年05月13日
全球赖氨酸生产格局正向中国集中 出口需求持续旺盛 梅花生物为龙头企业

全球赖氨酸生产格局正向中国集中 出口需求持续旺盛 梅花生物为龙头企业

饲料作为赖氨酸最主要的下游应用领域,其需求变化直接主导行业发展方向。近年来我国持续推动饲料行业豆粕减量替代,为赖氨酸行业带来了新的增长空间。在豆粕减量替代政策、饲料需求支撑和出口市场拓展等因素共同推动下,我国赖氨酸产量从2019年的193万吨上升至2024年的311.5万吨。值得关注的是,全球赖氨酸生产格局正加速向我国

2025年05月12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