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DMF行业开工率持续低于50% 产能过剩矛盾凸显 出口“量增价跌”

前言:

2022-2023年我国DMF行业经历扩能潮,2023年产能同比大增60.75%。不过到2024年其产能增长大幅放缓,同比增长仅2.91%。虽然我国DMF产能持续上升,但需求端却未能同步跟进,导致产能过剩明显,供需矛盾加剧。2023-2024年间,行业开工率持续低于50%,价格也一路下行。出口方面,我国DMF出口呈现“量增价跌”态势,2024年出口量同比增长21.74%,出口均价则同比下跌17.80%。

1.我国DMF下游消费以PU浆料为主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DMF行业现状深度分析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2025-2032)》显示,DMF(N,N-二甲基甲酰胺)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也是一种性能优良的溶剂。其具有沸点高、凝固点低、化学和热稳定性好等特点,能和水及大部分有机溶剂互溶,也被称为化工领域的“万能溶剂”。

DMF产业链上游包括二甲胺、一氧化碳和甲醇钠等原材料;中游为DMF生产,其是以甲醇钠作为催化剂,将一氧化碳与二甲胺在120℃、1.8MPa下合成而得;下游为应用领域,包括PU浆料、农药和医药中间体、电子、食品、染料等领域。从下游应用结构来看,PU浆料是我国DMF最主要的消费领域,2021年占比超过55%,其终端产品包括服饰、鞋帽、家具、箱包等日常消费品,需求与宏观经济景气度高度相关。

DMF产业链上游包括二甲胺、一氧化碳和甲醇钠等原材料;中游为DMF生产,其是以甲醇钠作为催化剂,将一氧化碳与二甲胺在120℃、1.8MPa下合成而得;下游为应用领域,包括PU浆料、农药和医药中间体、电子、食品、染料等领域。从下游应用结构来看,PU浆料是我国DMF最主要的消费领域,2021年占比超过55%,其终端产品包括服饰、鞋帽、家具、箱包等日常消费品,需求与宏观经济景气度高度相关。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2.DMF产能逐年递增,但增速显著放缓

2020年浙江江山18万吨DMF装置的关停对市场供给端造成显著冲击,导致DMF供应趋紧并推动价格持续攀升,2021年市场主流价格冲破1万元/吨大关。这一价格上涨趋势带动行业利润水平居高不下,进而刺激企业纷纷加大对DMF产线的投资力度。在此背景下,自2022年起我国DMF行业迎来扩能潮,2023年产能大幅上升至172万吨,同比增长60.75%;不过随着投产高峰期结束,到2024年其产能增长大幅放缓,约为177万吨,同比增长仅2.91%。

2020年浙江江山18万吨DMF装置的关停对市场供给端造成显著冲击,导致DMF供应趋紧并推动价格持续攀升,2021年市场主流价格冲破1万元/吨大关。这一价格上涨趋势带动行业利润水平居高不下,进而刺激企业纷纷加大对DMF产线的投资力度。在此背景下,自2022年起我国DMF行业迎来扩能潮,2023年产能大幅上升至172万吨,同比增长60.75%;不过随着投产高峰期结束,到2024年其产能增长大幅放缓,约为177万吨,同比增长仅2.91%。

数据来源:金联创、生意社、观研天下整理

3.DMF供给格局集中,华鲁恒升产能领先

当前,我国DMF供给格局集中,近三年产能CR3始终保持在55%以上的较高水平。2023年,随着华鲁恒升(新增15万吨产能)、鲁西化工(新增20万吨)和江西心连心(新增10万吨)三大龙头企业同步扩产,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至59.88%。进入2024年,在头部企业完成上一轮扩产周期后,叠加贵州天福化工等新竞争者进入市场,行业集中度出现小幅回调,CR3微降至58.19%。从企业格局来看,华鲁恒升长期占据行业龙头地位,2024年产能达48万吨,占全国总产能的27.12%,稳居第一;鲁西化工以19.77%的产能占比位居第二。这两家头部企业合计贡献近半产能,展现出较强的市场主导力。

当前,我国DMF供给格局集中,近三年产能CR3始终保持在55%以上的较高水平。2023年,随着华鲁恒升(新增15万吨产能)、鲁西化工(新增20万吨)和江西心连心(新增10万吨)三大龙头企业同步扩产,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至59.88%。进入2024年,在头部企业完成上一轮扩产周期后,叠加贵州天福化工等新竞争者进入市场,行业集中度出现小幅回调,CR3微降至58.19%。从企业格局来看,华鲁恒升长期占据行业龙头地位,2024年产能达48万吨,占全国总产能的27.12%,稳居第一;鲁西化工以19.77%的产能占比位居第二。这两家头部企业合计贡献近半产能,展现出较强的市场主导力。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4.DMF开工率不足50%,价格下跌

值得关注的是,我国DMF行业近年来呈现出明显的“扩张-过剩”发展特征。虽然我国DMF产能持续上升,但需求端却未能同步跟进,PU浆料、染料等传统下游领域受宏观经济环境影响增长乏力,导致产能过剩明显,供需矛盾加剧。2023-2024年间,我国DMF行业整体开工率持续低于50%。在此背景下,2023年和2024年我国DMF价格一路下行。以行业龙头华鲁恒升为例,2021年在供应紧张时期,其DMF市场均价攀升至13206元/吨的高位;然而随着产能过剩,其市场均价持续走低,至2024年降至4834元/吨,较2021年峰值下跌63.4%,价格腰斩过半。这种剧烈的价格波动不仅反映了DMF行业典型的周期性特征,更凸显出当前市场面临的结构性挑战。未来行业要实现健康发展,一方面需要合理控制产能扩张节奏,避免盲目投资;另一方面亟需加快新兴应用领域的市场培育,拓展新的需求增长点,以促进供需关系的再平衡。

值得关注的是,我国DMF行业近年来呈现出明显的“扩张-过剩”发展特征。虽然我国DMF产能持续上升,但需求端却未能同步跟进,PU浆料、染料等传统下游领域受宏观经济环境影响增长乏力,导致产能过剩明显,供需矛盾加剧。2023-2024年间,我国DMF行业整体开工率持续低于50%。在此背景下,2023年和2024年我国DMF价格一路下行。以行业龙头华鲁恒升为例,2021年在供应紧张时期,其DMF市场均价攀升至13206元/吨的高位;然而随着产能过剩,其市场均价持续走低,至2024年降至4834元/吨,较2021年峰值下跌63.4%,价格腰斩过半。这种剧烈的价格波动不仅反映了DMF行业典型的周期性特征,更凸显出当前市场面临的结构性挑战。未来行业要实现健康发展,一方面需要合理控制产能扩张节奏,避免盲目投资;另一方面亟需加快新兴应用领域的市场培育,拓展新的需求增长点,以促进供需关系的再平衡。

数据来源:华鲁恒升年报、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华鲁恒升年报、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Wind等、观研天下整理

5.DMF出口呈现“量增价跌”态势

我国是全球最大DMF生产国,早已实现自给自足,近年来其进口量始终很小,不超过0.2万吨。相比之下,其出口较多,且自2023年起逐年递增,2024年约为12.88万吨,同比增长21.74%。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两方面因素:从供给端看,国内产能过剩促使企业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从需求端看,东南亚制造业发展带来的PU浆料基础需求增长,以及欧盟电子产业对高纯度DMF的稳定采购,共同构成了出口增长的主要动力。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我国DMF出口均价呈现先扬后抑走势,2024年降至4425.68元/吨,同比下跌17.80%。这一变化主要源于国际市场竞争加剧,特别是印度等新兴生产国凭借成本优势抢占中东市场,迫使我国出口企业不得不下调报价以维持市场份额。这种“量增价减”的出口格局,既反映了我国DMF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也凸显出在全球产能扩张背景下所面临的价格压力。

我国是全球最大DMF生产国,早已实现自给自足,近年来其进口量始终很小,不超过0.2万吨。相比之下,其出口较多,且自2023年起逐年递增,2024年约为12.88万吨,同比增长21.74%。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两方面因素:从供给端看,国内产能过剩促使企业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从需求端看,东南亚制造业发展带来的PU浆料基础需求增长,以及欧盟电子产业对高纯度DMF的稳定采购,共同构成了出口增长的主要动力。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我国DMF出口均价呈现先扬后抑走势,2024年降至4425.68元/吨,同比下跌17.80%。这一变化主要源于国际市场竞争加剧,特别是印度等新兴生产国凭借成本优势抢占中东市场,迫使我国出口企业不得不下调报价以维持市场份额。这种“量增价减”的出口格局,既反映了我国DMF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也凸显出在全球产能扩张背景下所面临的价格压力。

数据来源:海关总署、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海关总署、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海关总署、观研天下整理(WJ)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PVC行业需求不足导致价格下行 绿色转型趋势下乙烯法渗透、市场向头部企业集中

我国PVC行业需求不足导致价格下行 绿色转型趋势下乙烯法渗透、市场向头部企业集中

我国是PVC主产国,且近年来产能产量保持增长,全球主导地位持续巩固。建筑行业为PVC核心下游,近年来,受房地产行业下行影响,国内PVC市场需求增长动力不足,导致我国PVC库存不断走高,价格、毛利润持续下降。从行业发展趋势看,随着双碳目标驱动PVC行业绿色转型,污染少、耗能小的乙烯法占比有望提升,市场也将进一步向头部企业

2025年06月11日
我国苯胺下游消费以MDI为主 行业已实现自给自足 出口均价持续增长

我国苯胺下游消费以MDI为主 行业已实现自给自足 出口均价持续增长

我国苯胺下游消费高度集中于MDI生产,2024年占比约80%。供给侧改革及环保趋严致2017-2020年产能缩减,后随MDI生产商配套新装置投产,产能止跌回升,2023年达450万吨,2024年维持该水平。值得一提是,行业门槛较高,呈寡头格局,由具备一体化配套、规模及技术资金优势的大型化工集团主导。

2025年06月10日
我国光引发剂行业格局向头部企业集中 新能源、半导体等或成未来需求新增量

我国光引发剂行业格局向头部企业集中 新能源、半导体等或成未来需求新增量

而光引发剂每个品种的生产工艺都涉及多步有机化学反应,相对复杂,存在一定技术壁垒。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我国光引发剂行业产能不断向具备规模优势、成本优势、技术优势的企业集中。例如,久日新材收购常州华钛,强力新材收购长沙新宇等。目前,我国光引发剂头部企业久日新材、强力新材、沃凯珑、IGM、扬帆新材、固润科技,2024年产能

2025年06月09日
我国间苯二甲酸行业正处产能平稳阶段 市场高度集中 对外依存度下滑

我国间苯二甲酸行业正处产能平稳阶段 市场高度集中 对外依存度下滑

聚酯瓶片作为我国间苯二甲酸下游最大的需求市场,2024年占比超过四成,远高于醇酸树脂、不饱和聚酯树脂等其他下游。2020至2021年,我国间苯二甲酸行业进入扩能周期,恒逸石化与宁波台化新增产能投放。此后行业进入产能平稳阶段,产能稳定维持在55万吨规模。

2025年06月06日
我国PTA行业已基本实现自给自足 出口量快速增长 价格震荡下行

我国PTA行业已基本实现自给自足 出口量快速增长 价格震荡下行

PTA下游消费结构高度集中,几乎全部用于聚酯生产。自2018年起,我国PTA行业迎来新一轮扩能周期,在下游聚酯行业发展带动下,其产能规模实现跨越式增长。与此同时,其产量也在逐年递增。

2025年06月05日
我国聚硅氧烷下游消费以硅橡胶为主 行业供给能力显著增强 全球领先优势扩大

我国聚硅氧烷下游消费以硅橡胶为主 行业供给能力显著增强 全球领先优势扩大

近年来,我国聚硅氧烷市场需求持续旺盛,推动行业供给能力显著增强。尤为突出的是,我国聚硅氧烷行业在全球供给格局中不仅牢牢占据主导地位,其领先优势更呈现不断扩大态势。此外,我国于2015年正式成为聚硅氧烷净出口国,并在此后持续维持净出口状态,但目前行业仍面临结构性挑战——高端产品供给不足的问题持续存在,仍需依赖进口补充。

2025年06月04日
我国光固化行业分析:技术进步+下游新兴市场需求释放 产值、产量持续增长

我国光固化行业分析:技术进步+下游新兴市场需求释放 产值、产量持续增长

近年来,随着高端制造业的发展,光固化产品的应用领域日益广泛且仍不断拓展,涉及行业包括微电子加工、医疗、器官修复、造纸、家用电器、木器加工、汽车、印刷、3D打印、光纤通讯等。同时,UV光固化领域自身持续的技术进步(如UV LED技术、水性UV固化材料、大分子光引发剂、电子产品用光引发剂等)将使得光固化技术应用成本更低、效

2025年06月04日
我国牛磺酸应用市场逐步扩大带动需求不断增长 行业整体呈现高度集中态势

我国牛磺酸应用市场逐步扩大带动需求不断增长 行业整体呈现高度集中态势

从应用领域分布情况来看,目前饮料是我国牛磺酸第一大应用领域。有相关数据显示,目前在我国牛磺酸应用市场中,饮料占比高达45%;其次为宠物食品,占比30%。

2025年06月03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