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甘油行业:成本与需求博弈 市场价格跌势显现但仍盘踞高位

一、行业相关定义及产业链图解

甘油又名丙三醇,是一种无色、无味、黏稠的液体化合物,广泛存在于植物油和动物脂肪中,通常作为脂肪酸的酯存在。由于其安全性和多功能性,甘油在各行各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根据生产方法,甘油可以分为天然甘油和合成甘油。天然甘油是以天然油脂为原料生产的,而合成甘油则是采用丙烯为原料化学合成生产的。目前在全球甘油市场中,天然甘油目前占据主导地位。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甘油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前景研究报告(2025-2032)》显示,我国甘油行业产业链结构涉及多个环节。具体来看,我国甘油行业产业链上游主要包括原材料供应,如天然油脂(例如大豆油、棕榈油等)和丙烯等化工原料,这些是生产甘油的基础。中游环节包括甘油的生产和加工,涉及将原材料转化为甘油产品的生产过程,甘油分为天然甘油和合成甘油两大类。下游则为应用领域,包括食品、医药、化妆品、涂料、纺织和造纸等多个行业。

我国甘油行业产业链结构涉及多个环节。具体来看,我国甘油行业产业链上游主要包括原材料供应,如天然油脂(例如大豆油、棕榈油等)和丙烯等化工原料,这些是生产甘油的基础。中游环节包括甘油的生产和加工,涉及将原材料转化为甘油产品的生产过程,甘油分为天然甘油和合成甘油两大类。下游则为应用领域,包括食品、医药、化妆品、涂料、纺织和造纸等多个行业。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

二、上游棕榈油市场价格震荡下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甘油行业成本压力

棕榈油是甘油生产的主要原料之一,其市场价格波动对甘油市场价格有着显著影响‌。自2024年8月底印尼宣布将于今年年初实施B40政策后,棕榈油价格便持续攀升。截至去年12月中旬,棕榈油最高突破10000元/吨关口,涨幅达40%;同期豆油涨幅仅为24%,豆油和棕榈油价差严重倒挂,最高时倒挂幅度超过2000元/吨。

进入2025年以来,我国棕榈油市场价格呈现震荡下行态势,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甘油行业成本压力。一方面是2025年斋月结束以来,由于棕榈油产地进入增产周期,而主要需求国印度、中国受低利润影响,缺乏棕榈油采购积极性,产地棕榈油整体处在供强需弱格局中,累库预期对价格形成压制。另一方面是4月初原油价格大跌,生物柴油利润受到冲击,全球油脂市场也受到拖累。不过,相比于2024年,2025年国内棕榈油市场价格仍在高位运行,因此使得甘油仍面临较大的成本压力。

进入2025年以来,我国棕榈油市场价格呈现震荡下行态势,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甘油行业成本压力。一方面是2025年斋月结束以来,由于棕榈油产地进入增产周期,而主要需求国印度、中国受低利润影响,缺乏棕榈油采购积极性,产地棕榈油整体处在供强需弱格局中,累库预期对价格形成压制。另一方面是4月初原油价格大跌,生物柴油利润受到冲击,全球油脂市场也受到拖累。不过,相比于2024年,2025年国内棕榈油市场价格仍在高位运行,因此使得甘油仍面临较大的成本压力。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观研天下整理

短期来看,我国棕榈油市场价格难上行,仍以看空为主。一是因为原油缺乏持续上行动能叠加全球生物燃料政策变数仍存,压制油脂板块走势。二是2025年二季度进入棕榈油产地增产周期,而主要需求国采购积极性偏低,叠加B40仍未落地,多重利空之下棕榈油难上行。

目前全球棕榈油主要产区情况

地区 相关情况
马来西亚 根据南部半岛棕榈油压榨商协会(SPPOMA)数据显示,2025年4月1-30日马来西亚棕榈油单产增加14.5%,出油率增加0.48%,产量增加17.03%。船运调查机构ITS数据显示,马来西亚4月1-30日棕榈油出口量较上月同期出口增加5.1%。
印尼 印尼棕榈油协会(GAPKI)公布的数据显示,印尼2月出口280万吨棕榈油(含精炼产品),高于一年前的217万吨。2月底棕榈油库存较上月下降23.5%,至225万吨。3月印度棕榈油进口量较上月增加约14%,达到424,599吨。目前印尼B40政策无进展,在产量逐步增加的背景下,未来棕榈油供应预期较为充足。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

三、下游甘油法环氧氯丙烷装置开工负荷低,对甘油市场构成制约

从下游及终端来看,当前市场需求表现疲软,使得整体成交有限。以环氧氯丙烷为例:

环氧氯丙烷是一种用途较为广泛的基本有机化工原料,为甘油的主要下游,占甘油下游需求的50%以上。

近年来,随着下游环氧树脂行业稳步扩能,我国环氧氯丙烷生产企业也在积极推进产能建设,使得产能产量不断增长。数据显示,2018-2023年我国环氧氯丙烷产能由130.7万吨增长至207.2万吨,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9.65%;产量由67.60万吨增长至121.03万吨,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2.35%。

近年来,随着下游环氧树脂行业稳步扩能,我国环氧氯丙烷生产企业也在积极推进产能建设,使得产能产量不断增长。数据显示,2018-2023年我国环氧氯丙烷产能由130.7万吨增长至207.2万吨,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9.65%;产量由67.60万吨增长至121.03万吨,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2.35%。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观研天下整理

不过,目前环氧氯丙烷的现有产能开工率不足,同时,原计划于今年投产的新增产能也未能如期释放,这进一步加剧了货源的紧张状况。据了解,多套环氧氯丙烷装置原计划在2025年投产,但实际进展却多有延误。例如,山东滨化的一套7.5万吨/年的甘油法装置,原计划在5月中旬前后投料,但因多种原因推迟至近期才开车,短期内该装置处于调整状态,产品产出量有限,对市场供应的影响尚不明显。

与此同时,山东东营的赫邦和联成两厂也面临困境。赫邦的3万吨/年装置运行在低位,而联成的3.5万吨/年装置负荷为7成。有消息称,这两厂计划于本月底进行检修,这将进一步影响市场供应。此外,江苏海兴的13万吨/年装置、河北东华冀衡的3万吨/年装置以及江西塑星的3.5万吨/年装置,都计划在三季度投产。而江苏扬农化工则计划将其10万吨/年的装置扩能至15万吨/年。这些新建和扩能装置在投产后需要时间进行优化调整,其产能对市场的实质性影响预计要到四季度才能显现。

目前,我国环氧氯丙烷生产工艺主要有甘油氯化法、氯醇法和直接氧化法。其中。甘油氯化法则凭借着工艺流程短、所需设备成本相对少、三废相对少等优势,成为环氧氯丙烷主流生产工艺,2023年占比达到74%。

我国环氧氯丙烷生产工艺对比

项目 甘油氯化法 氯醇法 直接氧化法
主要原材料 甘油、氟化氢(盐酸) 丙烯、氯气 双氧水、氯丙烯
优点 生产工艺成熟,且工艺流程短、所需设备成本相对少,三废相对少等。 生产工艺成熟等。 副产物为水,绿色、环保,对环境友好,操作过程更安全等。
缺点 原材料甘油依赖进口,价格波动大。 副产多、三废处理困难、能耗大等。 生产工艺难度大、相对不成熟,技术难度高等。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

由于甘油法装置成本压力较大,2025年使得份甘油法环氧氯丙烷装置开工负荷下降明显。数据显示,2025年4月月度平均开工率为33%,环比上月下降8个百分点,同比去年下降17个百分点。5月上旬环氧氯丙烷价格下跌,甘油法装置生产亏损加大,企业生产积极性下降,开工负荷由37%降为35%,利空甘油市场心态。

四、甘油市场价格跌势显现,但仍旧盘踞高位

进入2025年,虽然上游高价压力仍存,但由于下游市场需求不旺,新订单稀少,中间商们纷纷采取低价策略以适应市场变化,不过对比2024年,市场价格仍旧盘踞高位。有数据显示,2025年3月19日,我国95%含量的甘油市场均价为6950元/吨,相较于上一周下降4.79%;与月初相比,价格下跌3.47%;而与去年同期相比则上涨了63.53%。

进入2025年,虽然上游高价压力仍存,但由于下游市场需求不旺,新订单稀少,中间商们纷纷采取低价策略以适应市场变化,不过对比2024年,市场价格仍旧盘踞高位。有数据显示,2025年3月19日,我国95%含量的甘油市场均价为6950元/吨,相较于上一周下降4.79%;与月初相比,价格下跌3.47%;而与去年同期相比则上涨了63.53%。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WW)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全氟醚橡胶行业起步晚、发展慢 市场国产化进程仍需时日

我国全氟醚橡胶行业起步晚、发展慢 市场国产化进程仍需时日

我国全氟醚橡胶行业起步晚、发展慢,未来产业化的进一步推进亟需技术研发上的重大突破。我国于20世纪60年代才开始探索全氟醚橡胶自主研发。到70 年代,中昊晨光(现属昊华科技(600378.SH))等机构开始涉足全氟醚生胶和橡胶的实验室研究,但受限于生产工艺和原材料供应,产品质量不稳定,主要停留在试验阶段。到80年代-90

2025年06月19日
我国全氟醚橡胶密封圈行业分析:半导体领域需求释放 国产替代趋势明显

我国全氟醚橡胶密封圈行业分析:半导体领域需求释放 国产替代趋势明显

全氟醚橡胶密封圈因其性能优异,被广泛应用于半导体、液晶面板、光伏、航空航天、油气开采等领域。近年来,随着下游应用市场的快速发展,全氟醚橡胶密封圈的市场规模不断增长。根据数据,2024年,全球全氟醚橡胶密封圈市场规模达到313.90亿元,预计2028年市场规模将增至489.80亿元。其中,中国全氟醚橡胶密封圈市场在下游需

2025年06月18日
我国PVC行业需求不足导致价格下行 绿色转型趋势下乙烯法渗透、市场向头部企业集中

我国PVC行业需求不足导致价格下行 绿色转型趋势下乙烯法渗透、市场向头部企业集中

我国是PVC主产国,且近年来产能产量保持增长,全球主导地位持续巩固。建筑行业为PVC核心下游,近年来,受房地产行业下行影响,国内PVC市场需求增长动力不足,导致我国PVC库存不断走高,价格、毛利润持续下降。从行业发展趋势看,随着双碳目标驱动PVC行业绿色转型,污染少、耗能小的乙烯法占比有望提升,市场也将进一步向头部企业

2025年06月11日
我国苯胺下游消费以MDI为主 行业已实现自给自足 出口均价持续增长

我国苯胺下游消费以MDI为主 行业已实现自给自足 出口均价持续增长

我国苯胺下游消费高度集中于MDI生产,2024年占比约80%。供给侧改革及环保趋严致2017-2020年产能缩减,后随MDI生产商配套新装置投产,产能止跌回升,2023年达450万吨,2024年维持该水平。值得一提是,行业门槛较高,呈寡头格局,由具备一体化配套、规模及技术资金优势的大型化工集团主导。

2025年06月10日
我国光引发剂行业格局向头部企业集中 新能源、半导体等或成未来需求新增量

我国光引发剂行业格局向头部企业集中 新能源、半导体等或成未来需求新增量

而光引发剂每个品种的生产工艺都涉及多步有机化学反应,相对复杂,存在一定技术壁垒。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我国光引发剂行业产能不断向具备规模优势、成本优势、技术优势的企业集中。例如,久日新材收购常州华钛,强力新材收购长沙新宇等。目前,我国光引发剂头部企业久日新材、强力新材、沃凯珑、IGM、扬帆新材、固润科技,2024年产能

2025年06月09日
我国间苯二甲酸行业正处产能平稳阶段 市场高度集中 对外依存度下滑

我国间苯二甲酸行业正处产能平稳阶段 市场高度集中 对外依存度下滑

聚酯瓶片作为我国间苯二甲酸下游最大的需求市场,2024年占比超过四成,远高于醇酸树脂、不饱和聚酯树脂等其他下游。2020至2021年,我国间苯二甲酸行业进入扩能周期,恒逸石化与宁波台化新增产能投放。此后行业进入产能平稳阶段,产能稳定维持在55万吨规模。

2025年06月06日
我国PTA行业已基本实现自给自足 出口量快速增长 价格震荡下行

我国PTA行业已基本实现自给自足 出口量快速增长 价格震荡下行

PTA下游消费结构高度集中,几乎全部用于聚酯生产。自2018年起,我国PTA行业迎来新一轮扩能周期,在下游聚酯行业发展带动下,其产能规模实现跨越式增长。与此同时,其产量也在逐年递增。

2025年06月05日
我国聚硅氧烷下游消费以硅橡胶为主 行业供给能力显著增强 全球领先优势扩大

我国聚硅氧烷下游消费以硅橡胶为主 行业供给能力显著增强 全球领先优势扩大

近年来,我国聚硅氧烷市场需求持续旺盛,推动行业供给能力显著增强。尤为突出的是,我国聚硅氧烷行业在全球供给格局中不仅牢牢占据主导地位,其领先优势更呈现不断扩大态势。此外,我国于2015年正式成为聚硅氧烷净出口国,并在此后持续维持净出口状态,但目前行业仍面临结构性挑战——高端产品供给不足的问题持续存在,仍需依赖进口补充。

2025年06月04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