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麝香行业:天然麝香供需矛盾突出 人工麝香市场空间广阔 片仔癀头部地位稳固

前言:

麝香具有独特的香气和药用价值,被广泛应用于医药、香水、化妆品等领域。随着麝香应用不断渗透,近年来我国麝香需求持续增多。但受麝科动物种群数量减少、国家实行配额制影响,我国天然麝香供需矛盾突出,在此背景下,国家鼓励开展林麝养殖,促进麝香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人工麝香迎来广阔空间。

当前,我国麝香行业整体分布集中。区域方面,陕西宝鸡市凤县是全国最大的林麝养殖基地和中药麝香主产区;企业方面,片仔癀人工养殖优势突出,其林麝存栏量为全国的一半左右,市场头部地位稳固。

麝香主要应用于医药、香水、化妆品领域,近年来我国麝香需求持续增多

麝香为中药材的一种,其药用来源为麝科动物,如林麝、马麝或原麝等成熟的雄体香囊中的干燥分泌物。

麝香具有独特的香气和药用价值,被广泛应用于医药、香水、化妆品等领域。在医药领域,麝香具有开窍醒神、活血通络、消肿止痛等功效,被用于治疗多种疾病。在香水领域,麝香作为重要的定香剂,能够使香水香气持久、稳定。在化妆品领域,麝香也被用作香精成分,提升产品的吸引力。

随着麝香应用不断渗透,近年来我国麝香需求呈现增长态势。根据数据,2016-2023年我国麝香需求量由1479千克增长至1910千克,预计2027年我国麝香需求量有望达到2167千克。

随着麝香应用不断渗透,近年来我国麝香需求呈现增长态势。根据数据,2016-2023年我国麝香需求量由1479千克增长至1910千克,预计2027年我国麝香需求量有望达到2167千克。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受麝科动物种群数量减少、国家实行配额制影响,我国天然麝香供需矛盾突出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麝香行业发展趋势研究与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5-2032)》显示,天然麝香的获取主要依赖于麝科动物,近年来由于生存环境变化及过度狩猎,麝科动物种群数量日益减少,影响了天然麝香的供应稳定性。且国家对天然麝香的配额和使用资格实施严格的管理政策,天然麝香供应面临诸多挑战。

从2005年起,为了保障药材供应,国家开始对天然麝香进行严格管理并实行配额制,对库存天然麝香实施标准化封装、调控年度消耗量、仅限中医药使用、专用标识等规范原料入药的管理措施。2005 年 7 月,国家林草局首批批准使用天然麝香的企业包括片仔癀、北京同仁堂、上海/苏州雷允上和厦门中药厂 5 家企业共 4 款中药产品;此后经过 6 次增补,截至目前获得天然麝香使用资格的企业共计 16家共 27 款药品(分厂名)。

国家林草局批准生产、销售含天然麝香成分中成药的企业及其产品名称

批准时间

获准企业

获准药品

20167

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

同仁牛黄清心丸、局方至宝丸

山西广誉远国药有限公司

西黄丸

黑龙江龙晖药业有限公司

安宫牛黄丸、西黄丸

南京同仁堂药业有限公司

安宫牛黄丸、牛黄清心丸

20154

九寨沟天然药业集团有限公司

小金丸、五味麝香丸、万应锭、牛黄醒消丸、麝香壮骨膏、壮骨麝香止痛膏、大活络丸、西黄丸

20141

山西广誉远国药有限公司

安宫牛黄丸、牛黄清心丸

2013 1

天津中新药业达仁堂制药厂

安宫牛黄丸

成都永康制药有限公司

小金丸

2007 12

北京同仁堂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西黄丸

2005 12

无锡山禾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醒脑静注射液

福建麝珠明眼药股份有限公司

麝珠明滴眼液

20057

北京同仁堂集团公司

安宫牛黄丸

上海雷允上药业有限公司

六神丸

苏州雷允上药业有限公司

六神丸

厦门中药厂有限公司

八宝丹

漳州片仔癀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片仔癀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政策鼓励人工麝香快速发展高品质产品具备增长潜力

为缓解天然麝香的供需矛盾,政策鼓励开展林麝养殖,促进麝香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人工麝香渐成麝香长期可持续供应的关键,根据数据,2023年我国麝香产量为2081千克,预计至2027年,我国麝香产量将达2202千克。

我国麝香行业相关政策

时间 政策 发布部门 主要内容
2019.10 《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 中共中央、国务院 强化中药材道地产区环境保护,修订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推行中药材生态种植、野生抚育和仿生栽培。加强珍稀濒危野生药用动植物保护,支持珍稀濒危中药材替代品的研究和开发利用。
2022.03 《“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 国务院办公厅 支持珍稀濒危中药材人工繁育。公布实施中药材种子管理办法。制定中药材采收、产地加工、野生抚育及仿野生栽培技术规范和标准。完成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建立全国中药资源共享数据集和实物库,并利用实物样本建立中药材质量数据库,编纂中国中药资源大典。
2023.02 《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 国务院办公厅 一是引导地方建设一批道地药材生产基地。二是建设一批珍稀濒危中药材野生抚育、人工繁育基地。三是制定常用300种中药材种植养殖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四是广泛开展中药材生态种植、野生抚育和仿野生栽培,开发30-50种中药材林下种植模式并示范推广。五是统一中药材追溯标准与管理办法,依托现有追溯平台,建立覆盖主要中药材品种的全过程追溯体系。六是依托现有药品监管体系,搭建一批中药材快速检测平台。
2023.06 《关于组建珍稀频危中药材替代品监管政策与技术要求研究专家工作组(第一批)的通知》 国家药监局综合司 为进一步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加强和推进珍稀濒危中药材相关监管政策与技术要求研究,国家药监局决定在中药管理战略决策咨询委员会下设立珍稀濒危中药材替代品监管政策与技术要求研究专家工作组(以下简称专家工作组),涵盖中医临床、中药资源、药学、药理毒理、审评、标准、检验等领域专家。
2024.10 《关于支持珍稀濒危中药材替代品研制有关事项的公告》 国家药监局、国家中医药局 根据临床用药需求,结合中药资源和具体品种情况,现阶段重点支持穿山甲、羚羊角、牛黄、熊胆粉、冬虫夏草等珍稀濒危中药材用于中药生产的替代品的研制。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在资源短缺和市场需求增多的双重压力之下,人工麝香将快速发展。2022年我国麝香市场规模达30053万元,其中天然麝香市场规模达22028万元,人工麝香市场规模为8025万元。预计至2027年,我国麝香市场规模接近50000万元,其中天然麝香行业市场规模达40142万元,人工麝香行业市场规模达9849万元。

在资源短缺和市场需求增多的双重压力之下,人工麝香将快速发展。2022年我国麝香市场规模达30053万元,其中天然麝香市场规模达22028万元,人工麝香市场规模为8025万元。预计至2027年,我国麝香市场规模接近50000万元,其中天然麝香行业市场规模达40142万元,人工麝香行业市场规模达9849万元。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受品质影响,我国麝香价格存在较大差异,其中天然麝香数量稀少,价格昂贵,可达5-10万元/克;人工麝香价格显著低于天然麝香,主流价格为400-1000元/克,品质较好的可达上千元/克。未来,随着消费者对高品质麝香产品的需求提高,高端人工麝香产品增长空间广阔。

我国麝香行业分布集中,片仔癀人工养殖优势突出头部地位稳固

目前我国麝香行业分布集中。区域方面,我国林麝人工养殖地主要包括陕西、四川、山西、甘肃、河南、安徽等,其中陕西宝鸡市凤县是全国最大的林麝养殖基地和中药麝香主产区,2024 年凤县人工养殖林麝超 4.2 万头,年产麝香 180 公斤。企业方面,为保证原材料来源稳定,相关企业纷纷布局林麝养殖业,其中片仔癀实现了规模化、专业化、数字化养殖,林麝存栏量为全国的一半左右,市场头部地位稳固。

片仔癀林麝养殖业优势

优势 简介
规模化 随着天然麝香资源的日益紧缺,片仔癀提前储备战略库存,同时积极部署养麝事业,推行“公司+基地+科研+养殖户”的林麝人工养殖产业化模式,开展林麝人工养殖。2007 年,片仔癀先后在陕西宝鸡设立陕西片仔癀麝业,持股 60%,注册资本 4400 万元,另外在四川阿坝州设立四川齐祥麝业,注册资本 1700 万元,公司持股 43.34%,是较早开展林麝养殖探索的企业,也从主产地源头掌控天然麝香原料供应。公司通过建立林麝标准化养殖基地,加快林麝养殖产业化进程,在陕西省太白县、宁陕县以及西藏边坝县等地共建林麝产业扶贫示范基地,积极发展农户养麝,向农户提供林麝种源调配、疾病诊疗、基地共建等服务,带动了当地林麝养殖产业的发展。促进濒危动物林麝种群的保护和麝香原料的可持续开发利用,为未来麝香原料的长期稳定供应提供一定的保障。
专业化 片仔癀着力搭建原料保障科研合作平台,组建高水平专家团队,先后成立“片仔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麝类生物学联合实验室”“片仔癀-北京林业大学麝类生物学联合实验室”“北京林业大学• 片仔癀• 边坝县政府”高原麝联合研究中心,提高产学研合作效能。陕西林麝基地先后荣获“优质道地药材示范基地”、“优质道地中药材十佳规范化种植(养殖)基地”、“2023 年中药材品牌示范基地”等荣誉
数字化 片仔癀建立国内首个林麝精细化管理及全程溯源系统和农户养殖 APP,加快带动全国林麝养殖产业化进程,促进濒危动物林麝种群的保护和麝香原料的可持续开发利用。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zlj)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硬脑(脊)膜补片行业:人工合成材料市场空间广阔 集采带来价格下探、高国产化率

硬脑(脊)膜补片行业:人工合成材料市场空间广阔 集采带来价格下探、高国产化率

随着颅内手术量逐步增加,国内硬脑(脊)膜补片市场规模呈现增长态势。目前,我国动物源性材料硬脑(脊)膜补片占比超80%,人工合成材料占比不足20%。随着可吸收材料、可降解材料、再生医学材料等新型材料的发展,人工合成材料应用加速渗透,目前除贝朗、强生等跨国巨头外,迈普医学、佰仁医疗等国内创新企业也推出了相关产品,人工合成材

2025年06月19日
我国血管介入器械行业分析:集采政策对市场影响渐稳 需求规模持续增加

我国血管介入器械行业分析:集采政策对市场影响渐稳 需求规模持续增加

高值医用耗材指对安全至关重要、生产使用必须严格控制、限于某些专科使用且价格相对较高的消耗性医疗器械,主要产品有骨科植入物、支架、球囊、导管、神经补片、人工晶状体等。在细分领域,血管介入器械是高值医用耗材中最大的细分市场,占比约35.78%,骨科植入物是第二大细分市场,占比约15.18%。

2025年06月16日
CRRT设备行业需求受ICU建设拉动 区域均衡发展趋势加快 山外山强势崛起 国产化率提升

CRRT设备行业需求受ICU建设拉动 区域均衡发展趋势加快 山外山强势崛起 国产化率提升

从细分市场看,中西部地区、二级医院、县级医院CRRT设备采购量占比提高,我国CRRT设备区域均衡发展趋势加快。从行业竞争看,此前外资厂商处于较领先位置,但近年来国产逐渐具备替代实力,其中山外山强势崛起,取代美国百特成为我国CRRT设备行业龙头。

2025年06月13日
DeepSeek大模型推动 我国AI医疗行业新一轮狂潮来袭 市场生态正发生改变

DeepSeek大模型推动 我国AI医疗行业新一轮狂潮来袭 市场生态正发生改变

AI医疗技术通过系统性重构医疗价值链,正在开创医疗资源普惠化新范式,为患者、医生和医疗机构创造多维价值。同时,国家支持性文件频发,推动医疗智能化升级。而Deepseek大模型发布,解决传统医疗AI系统高昂部署费用的问题,降低医院部署AI医疗系统的门槛,新一轮AI医疗市场狂潮来袭,行业生态正在发生改变。不过,我国AI医疗

2025年06月13日
AI医疗器械行业:上游原材料及部件提供坚实发展基础 中游正迈入商业化初期阶段

AI医疗器械行业:上游原材料及部件提供坚实发展基础 中游正迈入商业化初期阶段

我国AI医疗器械上游主要为钢材、芯片、大数据、机器视觉等行业。近年,随着国家政策的驱动以及相关技术的提升,上述芯片、大数据、机器视觉、数据服务等行业市场得到了较大的发展,给AI医疗器械提供了坚实的发展基础。

2025年06月13日
新渠道、国补等因素驱动我国动态血糖仪行业发展 研发与服务创新破局

新渠道、国补等因素驱动我国动态血糖仪行业发展 研发与服务创新破局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糖尿病患病人数最多的国家,截至目前已经过亿,形成巨大的血糖管理需求,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健康意识的提升,糖尿病监测医疗器械市场规模保持增长。同时,在家用医疗器械政策频出、新渠道、国补等有利因素驱动,我国动态血糖仪行业有望快速发展。而我国动态血糖仪行业要实现长期向好发展,需要企业相关产品持续创新力、

2025年06月11日
我国自动体外除颤器(AED)行业分析:需求及政策驱动产品放量增长 国产化率较高

我国自动体外除颤器(AED)行业分析:需求及政策驱动产品放量增长 国产化率较高

近年来,随着经济增长,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不良生活习惯随之不断增多,心肌梗塞、心肌炎、心肌病等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快速增加,导致的死亡人数也在不断提高,到目前已经成为人类健康的第一大杀手。当前,我国心血管病患者达3.3亿,约占我国总人口的近1/4。

2025年06月11日
我国正畸治疗渗透率低 行业发展潜力大 其中隐形正畸市场高度集中且前景更广

我国正畸治疗渗透率低 行业发展潜力大 其中隐形正畸市场高度集中且前景更广

近年来我国正畸案例数和市场规模呈现整体上升态势。但受价格高、牙齿健康意识不足、正畸医生数量稀缺等因素制约,正畸治疗渗透率仍然偏低,未来发展潜力依旧可观。

2025年06月09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