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中餐行业规模持续扩容 下沉市场渗透与供应链出海共筑增长新引擎

一、中餐行业市场规模持续扩容,休闲中式餐成长性突出

中餐稳居我国餐饮市场最大基本盘,且仍在持续扩容。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内地餐饮市场规模突破5.5万亿元。其中中餐以3.6万亿元的规模占据超六成(65.3%)市场份额,成为绝对主力。并据弗若斯特沙利文预测,2025-2027年中餐行业增速将稳定在10%左右,到2028年该市场规模有望攀升至5.3万亿元,展现出强劲的增长韧性,并延续其主导格局。

中餐稳居我国餐饮市场最大基本盘,且仍在持续扩容。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内地餐饮市场规模突破5.5万亿元。其中中餐以3.6万亿元的规模占据超六成(65.3%)市场份额,成为绝对主力。并据弗若斯特沙利文预测,2025-2027年中餐行业增速将稳定在10%左右,到2028年该市场规模有望攀升至5.3万亿元,展现出强劲的增长韧性,并延续其主导格局。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观研天下整理

从细分领域来看,休闲中餐成长性突出,成为行业新增长点。近年来,随着居民消费能力提升与生活节奏加快,消费者在餐饮选择中更加注重性价比与便捷体验。休闲中餐因兼具舒适环境、实惠价格与高效服务,相比中式高档餐饮和火锅烧烤更符合大众化需求,逐步成为中餐具有成长性的细分业态之一。数据显示,2020-2024年,我国休闲中餐市场规模CAGR达11.1%,高于同期中餐整体增速(8.7%)。

与此同时,随着消费者对高档餐饮的偏好逐渐减弱,休闲中餐的市场份额持续提升,占中餐的比例已由2020年的16.0%提升至2024年的17.4%,预计2029年进一步增至 19.3%。这意味着,在中餐大盘中,休闲餐饮正从补充性业态加速转变为核心业态。

与此同时,随着消费者对高档餐饮的偏好逐渐减弱,休闲中餐的市场份额持续提升,占中餐的比例已由2020年的16.0%提升至2024年的17.4%,预计2029年进一步增至 19.3%。这意味着,在中餐大盘中,休闲餐饮正从补充性业态加速转变为核心业态。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观研天下整理

二、中餐正在逐步突破“人治”瓶颈,连锁化趋势加快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中餐行业发展深度分析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2025-2032年)》显示,在传统中餐的漫长发展历程中,“人治”一直是其难以摆脱的瓶颈。厨师的经验、手艺的传承、管理的随意性,使得中餐难以实现大规模、标准化的复制与扩张。然而,随着行业数字化、中央厨房及冷链体系的逐步完善,以及菜单 SKU 精简和厨房智能化的推广,中餐正在逐步突破“人治”瓶颈,并向“智治”迈向,实现从经验依赖型运营向标准化、可复制、可规模化运营的转变。这一转变不仅为连锁化提供了条件,也为中餐品牌未来的国际化扩张奠定基础。

近年来,我国包括中餐在内的餐饮连锁化趋势加快。数据显示,2018-2023年,我国餐饮行业连锁化率从 12%提升至21%,五年几乎翻倍,且2024年该比率继续保持上行。。从门店规模结构来看,与2023年相比,截至 2024 年 9 月,100-500 家门店的经营主体占比上升了 1.97 个百分点,而500家以上门店主体占比提升 0.38 个百分点,显示中大型连锁企业数量稳步增加。

近年来,我国包括中餐在内的餐饮连锁化趋势加快。数据显示,2018-2023年,我国餐饮行业连锁化率从 12%提升至21%,五年几乎翻倍,且2024年该比率继续保持上行。。从门店规模结构来看,与2023年相比,截至 2024 年 9 月,100-500 家门店的经营主体占比上升了 1.97 个百分点,而500家以上门店主体占比提升 0.38 个百分点,显示中大型连锁企业数量稳步增加。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

不过,目前我国包括中餐在内的餐饮连锁化渗透率仍偏低,提升空间显著。从全球对比来看,中国餐饮连锁化率远落后于成熟市场。2023 年,我国餐饮连锁化率仅为 21%,远低于美国(60.1%)与日本(52.4%);2024 年,中国该指标虽提升至 23.3%,但与美国(59.2%)和日本(52.3%)相比,差距仍超过30pct。也就是说,当前国内餐饮连锁化率仅相当于成熟市场的约四成水平,具备较大提升空间。同时考虑到我国餐饮市场规模全球第一,中餐作为主导业态,因此预计连锁化率的逐步提升将成为行业进入“规模化”阶段的重要驱动力。

三、理性消费趋势推动“刚性+高频”的餐饮需求持续释放,低客单价大众便民餐市场正成为中餐的核心战场

在连锁化趋势加速以及理性消费趋势推动下,低客单价大众便民餐市场正成为中餐的核心战场。有数据显示,2025年6月,八大菜系百元以下门店占比达94%,其中50元以下为55%,50-100元为39%。除江浙菜外,其余七大菜系百元以下门店占比均超九成,体现出低价高频、接受度广的市场特性,使大众便民中餐成为连锁品牌核心价格带。

在连锁化趋势加速以及理性消费趋势推动下,低客单价大众便民餐市场正成为中餐的核心战场。有数据显示,2025年6月,八大菜系百元以下门店占比达94%,其中50元以下为55%,50-100元为39%。除江浙菜外,其余七大菜系百元以下门店占比均超九成,体现出低价高频、接受度广的市场特性,使大众便民中餐成为连锁品牌核心价格带。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

目前,百元以下市场门店数量快速增长,成为中餐扩张的核心增量区间。数据显示,从2024年12月到2025年6月,50元以下的门店数量同比增长了近80%,而50-100元的门店也保持了稳定增长,同比增长了约4%。

虽然由于单店毛利空间有限,使得中餐品牌必须依赖更高效的标准化能力与供应链集约化来维持盈利,从而倒逼企业在冷链、中央厨房、数字化管理等环节持续加大投入。但总体来看,因中餐具有高频刚需特征与广泛受众基础,中餐品牌通过强化标准化出品能力、供应链集约化管控及门店复制效率,能够在此价格带实现可持续规模化扩张。

四、中餐市场正加速向下沉市场渗透,头部品牌通过价格策略构建梯度化竞争格局

与此同时,近年我国中餐市场正加速向下沉市场渗透,使得三线及以下城市成为品牌扩张的主战场。以老乡鸡、小菜园和绿茶集团为例:截至2025年6月,这三家企业在三线及以下市场的占比均超过20%。其中老乡鸡在乡镇市场覆盖147个区域,门店数量达311家;小菜园布局103个乡镇,拥有145家门店。这种“县镇级规模化网络”的形成,不仅降低了单店运营成本,更通过本土化菜单(如区域特色菜占比超30%)实现了高复购率。相比之下,外婆家等偏重一二线城市的品牌,乡镇门店数量不足10家,下沉渗透率明显滞后。总体而言,下沉市场的覆盖与适配能力,正在成为衡量品牌长期竞争优势的关键变量,老乡鸡、小菜园等“深耕下沉型”品牌已率先建立规模壁垒。

与此同时,近年我国中餐市场正加速向下沉市场渗透,使得三线及以下城市成为品牌扩张的主战场。以老乡鸡、小菜园和绿茶集团为例:截至2025年6月,这三家企业在三线及以下市场的占比均超过20%。其中老乡鸡在乡镇市场覆盖147个区域,门店数量达311家;小菜园布局103个乡镇,拥有145家门店。这种“县镇级规模化网络”的形成,不仅降低了单店运营成本,更通过本土化菜单(如区域特色菜占比超30%)实现了高复购率。相比之下,外婆家等偏重一二线城市的品牌,乡镇门店数量不足10家,下沉渗透率明显滞后。总体而言,下沉市场的覆盖与适配能力,正在成为衡量品牌长期竞争优势的关键变量,老乡鸡、小菜园等“深耕下沉型”品牌已率先建立规模壁垒。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观研天下整理

当下,头部品牌通过价格策略构建梯度化竞争格局:

‌快餐赛道‌:老乡鸡、乡村基以25元左右客单价,深耕“早餐+午餐+晚餐”全时段场景,通过高翻台率(日均3.5次)实现薄利多销;

‌正餐赛道‌:太二酸菜鱼、绿茶集团、小菜园聚焦50-100元区间,以“轻正餐”模式满足家庭聚餐需求,通过特色菜品(如太二酸菜鱼“酸菜鱼+米饭”组合)提升客单价;

‌下沉补充‌:外婆家通过“副牌”(如“外婆家小馆”)试水乡镇市场,通过下沉版产品(如68元客单价套餐)适配低线消费力,而高端子品牌“燕西湖”(客单价120元以上)则聚焦二线城市商务场景‌。这种差异化的品牌布局,既避免了内部竞争,又实现了从大众到高端的全价格带覆盖。但目前,乡镇市场的副牌尚未形成规模效应。‌

总体来看,目前我国中餐市场的增长逻辑已从“单点突破”转向“双轮驱动”。市场下沉与低价带扩张互为支撑,品牌梯度布局则构建了差异化竞争壁垒。未来,唯有真正理解下沉市场消费逻辑、构建高效供应链体系、实现品牌价值升级的企业,才能在这场“下沉攻坚战”中胜出。

五、中餐出海进入黄金扩张期,头部品牌正以供应链为支点撬动全球市场

除了市场下沉外,近年中餐品牌也通过出海来寻找新的增量空间。尤其是2025年以来,中餐出海的浪潮以更迅猛的姿态席卷全球。据中国餐饮协会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我国中餐出海企业数量同比增长37%,覆盖东南亚、北美、欧洲等核心市场。这一趋势的背后,既有国内市场饱和度提升的压力(一二线城市餐饮门店密度达每万人12家),也有全球化需求增长的机遇(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报告显示,预计2026年国际餐饮服务市场将达到3.8万亿美元,其中国际中餐市场规模将达到4132.65亿美元,市场份额将增长至10.8%。),还有政策红利(2024年商务部等9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促进餐饮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到,加快中餐“走出去”。)。

除了市场下沉外,近年中餐品牌也通过出海来寻找新的增量空间。尤其是2025年以来,中餐出海的浪潮以更迅猛的姿态席卷全球。据中国餐饮协会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我国中餐出海企业数量同比增长37%,覆盖东南亚、北美、欧洲等核心市场。这一趋势的背后,既有国内市场饱和度提升的压力(一二线城市餐饮门店密度达每万人12家),也有全球化需求增长的机遇(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报告显示,预计2026年国际餐饮服务市场将达到3.8万亿美元,其中国际中餐市场规模将达到4132.65亿美元,市场份额将增长至10.8%。),还有政策红利(2024年商务部等9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促进餐饮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到,加快中餐“走出去”。)。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观研天下整理

值得注意的是,如今的海外中餐市场,已突破“小而散”的个体竞争阶段,正依托供应链体系实现“集团化扩张”。这场变革的本质,是中餐从“文化输出载体”向“产业链输出样本”的转型。

而如果说2023年是中餐出海元年,2024年是出海冲刺年,那么2025年或将成为餐饮供应链出海的元年。

与传统餐饮品牌依赖“本地化采购+简单复刻”的模式不同,供应链出海的核心在于“将中国的餐饮工业化能力打包输出”,实现从食材到服务的全链条可控。

目前,中餐头部品牌正以供应链为支点撬动全球市场,本土化、标准化、数字化三大趋势初现端倪。例如,海底捞在新加坡、美国、日本等14个国家和地区开设超100家门店,其海外供应链中心不仅供应食材,更输出“蜀海”中央厨房模式,实现从食材采购、中央厨房到冷链物流的全链条可控,并计划2026年前建成5大洲温控枢纽。

农耕记凭借供应链优势,将桂东的辣椒、衡阳的鸡、郴州的鱼、湘西的腊肉一路冷链,直供海外。同时,实现“一物一码”全流程追踪:郴州鱼苗植入RFID芯片,记录养殖水域pH值、投喂频次等37项数据。海外消费者扫码可查看:湘西腊肉的熏制日期、松木来源、盐度曲线等21项工艺参数。

探鱼构建了“核心标准化+区域灵活适配”的供应链体系,核心调料由中央厨房统一配送,大宗食材本地采购。截至2025年初,探鱼全球门店已突破350家,在东南亚市场通过本地化供应链,将单店运营成本降低20%,同时保持菜品口味一致性。

探鱼构建了“核心标准化+区域灵活适配”的供应链体系,核心调料由中央厨房统一配送,大宗食材本地采购。截至2025年初,探鱼全球门店已突破350家,在东南亚市场通过本地化供应链,将单店运营成本降低20%,同时保持菜品口味一致性。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WW)

0930 定制海报(邮箱右下)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产能收缩+需求复苏 我国食用菌行业回暖 政策推动价值链攀升

产能收缩+需求复苏 我国食用菌行业回暖 政策推动价值链攀升

中国食用菌栽培历史可追溯至公元1世纪,当今世界性商业化栽培的十余种食用菌大多起源于中国。中国现为全球食用菌主产国,2024年中国食用菌总产量达4436.68万吨,占全球总产量的75%以上。

2025年10月22日
我国花椒行业结构性调整加速 需求呈现餐饮驱动、健康导向、终端精细演变路径

我国花椒行业结构性调整加速 需求呈现餐饮驱动、健康导向、终端精细演变路径

伴随生产端的结构性调整,我国花椒主产国地位持续稳固。一方面,花椒品种迭代加速,航天育种培育的"天府红1号"单产提升显著,麻味物质含量达普通品种两倍以上;中国农业科学院西南研究所推出的"渝椒9号"无刺丰产品种,亩产大幅提升且采摘成本降低,成为南方产区主推品种。另一方面,花椒种植智慧化,四川汉源县建成全国首个花椒5G智慧园

2025年10月21日
我国双孢蘑菇行业“提质增效”迫在眉睫 深加工与工厂化成破局关键

我国双孢蘑菇行业“提质增效”迫在眉睫 深加工与工厂化成破局关键

2023年,我国双孢蘑菇行业日产量降至916.7吨,延续了下降趋势。在这场结构性调整中,龙头企业众兴菌业以39%的产能份额占据绝对主导地位,标志着行业集中度正快速提升。产量下降并非简单的市场萎缩,而是生产成本、产业模式、环保政策等多方面因素交织作用下的必然调整。展望未来,我国双孢蘑菇行业的发展焦点已从追求规模转向价值提

2025年09月20日
我国西餐行业连锁化进程加快 高端市场生存空间不断收窄

我国西餐行业连锁化进程加快 高端市场生存空间不断收窄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西餐逐渐被广大人们群众所接受,市场不断扩大,在餐饮市场中占比不断提升。到目前,西餐已成为我国餐饮行业中重要的细分领域。数据显示,2024年在我国餐饮市场中,中餐(含正餐、休闲餐及快餐)占比约70%,西餐及其他非中式餐饮占比约30%。

2025年09月06日
从外卖平台补贴战分析我国餐饮行业现状 供应链成市场竞争分水岭

从外卖平台补贴战分析我国餐饮行业现状 供应链成市场竞争分水岭

进入2025年,各大外卖平台掀起补贴战,为餐饮行业带来巨大流量红利,或将进一步促进持续复苏。4月初,京东外卖上线百亿补贴;5月,饿了么也以“超百亿补贴”入局,而新推出的淘宝闪购,以淘系庞大的资源持续加码补贴,拿出500亿投入冲量,闪电战变成了持久战。

2025年08月26日
“红海”中寻增量空间 我国民宿行业投融资规模再创新高 乡村市场发展潜力大

“红海”中寻增量空间 我国民宿行业投融资规模再创新高 乡村市场发展潜力大

在国内旅游市场持续升温、相关政策大力扶持的背景下,中国民宿行业迎来关键发展节点,市场规模超过百亿。这也吸引诸多企业入局,市场竞争愈发激烈且同质化严重,导致民宿平均房价与收益呈现“降温”状态。

2025年07月29日
成本飙升、客源减少……我国酒楼行业或将洗牌 多家品牌积极探索转型之路

成本飙升、客源减少……我国酒楼行业或将洗牌 多家品牌积极探索转型之路

近年来,我国餐饮消费逐步恢复,但份额占比约20%-25%的酒楼行业因依赖宴请、聚餐场景,复苏速度慢于快餐、茶饮等业态,甚至部分酒楼出现业绩不佳而停业情况,如2025年2月竹溪荔湖酒家宣布当月14日正式停业,造成这种现象原因有成本飙升、收入下降、客源减少等等。不过,近几年,越来越多酒楼品牌积极求变,探索转型之路,比如通过

2025年05月23日
我国西式快餐行业分析:市场规模持续扩容 头部企业加快拓店步伐

我国西式快餐行业分析:市场规模持续扩容 头部企业加快拓店步伐

西式快餐于20世纪80年代引入中国,当时以肯德基、麦当劳为首的西式快餐连锁品牌率先进入内地市场,且凭借着“洋气”“高端”等品牌形象大受欢迎,引领了这一品类快速发展。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我国西式快餐行业市场规模已经达到千亿级。根据数据,2024年,我国西式快餐市场规模达2975亿元,同比增长11.0%,预计2027年市场

2025年05月14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