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硫酸铵行业分析:农工需求双驱 自主供应能力强 出口“量额齐升”

前言:

我国硫酸铵应用以农业领域为主,且刚需属性较强,近年农作物播种面积稳步增长,为行业需求提供了持续支撑;工业领域应用则呈现多点开花态势,尤其在稀土冶金与锂电回收等领域展现出显著潜力,有望推动需求结构逐步优化。

我国硫酸铵供应以副产法为主,其中己内酰胺副产已成为第一大来源。与此同时,行业自主供应能力强,我国已成为全球硫酸铵第一大出口国。近年来,我国硫酸铵出口需求保持旺盛,并呈现“量额齐升”的态势,出口已成为拉动行业增长的重要力量。当前,硫酸铵产业正处于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转型的关键期,在环保政策趋严与市场竞争加剧的双重作用下,未来行业集中度或将提升。

1.农业领域:硫酸铵刚需较强,农作物总播种面积增加带来利好

硫酸铵俗称硫铵,是一种无机盐化合物,常温下呈无色斜方结晶。国内硫酸铵应用以农业领域为主,2023年该领域占比超70%。作为含氮、硫两种营养元素的肥料,它既可作氮肥,也是全球重要硫肥之一,刚需属性较强,每年春耕与秋播季为需求旺季。近年来我国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稳步增长,从2020年的167487千公顷增至2024年的173000千公顷,为硫酸铵行业发展提供了持续且显著的需求支撑。

硫酸铵俗称硫铵,是一种无机盐化合物,常温下呈无色斜方结晶。国内硫酸铵应用以农业领域为主,2023年该领域占比超70%。作为含氮、硫两种营养元素的肥料,它既可作氮肥,也是全球重要硫肥之一,刚需属性较强,每年春耕与秋播季为需求旺季。近年来我国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稳步增长,从2020年的167487千公顷增至2024年的173000千公顷,为硫酸铵行业发展提供了持续且显著的需求支撑。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观研天下整理

2.工业领域:硫酸铵应用多点开花,锂电池回收将为行业构筑增长新动能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硫酸铵行业现状深度研究与发展前景分析报告(2025-2032年)》显示,除农业领域外,硫酸铵在工业领域应用广泛,覆盖锂离子电池、稀土冶金、纺织、皮革、食品、电镀、医药等领域,呈现多点开花态势,与农业需求形成协同驱动,持续拓宽行业发展空间。

硫酸铵的工业用途

应用领域 主要用途
锂离子电池 硫酸铵在锂离子电池领域,主要用于废旧电池中锂的提取、钴氧化物催化剂的再生,也可在废碳阴极再生为微膨胀石墨(用于负极材料)时作为助剂,同时能参与锂电池正极材料前驱体(如镍钴锰三元前驱体)的制备过程,调节反应体系或提纯相关成分。
稀土冶金 开采稀土,硫酸铵作为原料,通过离子交换方式将矿土中的稀土元素置换析出,再经浸出液除杂、沉淀、压榨与灼烧等工序,最终制得稀土原矿。每生产1吨稀土原矿约需5吨硫酸铵
纺织 硫酸铵可用作织物的阻燃剂和媒染剂,能提高织物的防火性能和染色牢度
皮革 作为蒙囿剂或辅助酸,在鞣制前处理中降低pH值,使鞣剂更好地渗透,提升皮革质量
食品 硫酸铵作为食品添加剂(膨松剂),可用于面包、饼干等烘焙食品的制作,能使食品口感松软多孔
电镀 作为导电盐加入电镀液,提高溶液导电性,使金属镀层更加均匀、致密,改善镀层质量
医药 作为生物发酵的氮源,为抗生素、疫苗等微生物的培养提供必需的氮元素;也用于蛋白质的纯化与沉淀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

其中在稀土冶金领域,硫酸铵作为原料,通过离子交换方式将矿土中的稀土元素置换析出,再经浸出液除杂、沉淀、压榨与灼烧等工序,最终制得稀土原矿。该工艺中每生产1吨稀土原矿约消耗5吨硫酸铵。稀土作为我国优势矿产资源,其储量居全球首位。随着新能源汽车、风力发电、传统汽车、节能家电、消费电子等行业发展,稀土需求与产量同步上升,对硫酸铵需求也随之增长。数据显示,2020至2024年,我国稀土矿产量由14万吨提升至27万吨,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7.84%,为硫酸铵行业贡献了可观的市场空间。

其中在稀土冶金领域,硫酸铵作为原料,通过离子交换方式将矿土中的稀土元素置换析出,再经浸出液除杂、沉淀、压榨与灼烧等工序,最终制得稀土原矿。该工艺中每生产1吨稀土原矿约消耗5吨硫酸铵。稀土作为我国优势矿产资源,其储量居全球首位。随着新能源汽车、风力发电、传统汽车、节能家电、消费电子等行业发展,稀土需求与产量同步上升,对硫酸铵需求也随之增长。数据显示,2020至2024年,我国稀土矿产量由14万吨提升至27万吨,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7.84%,为硫酸铵行业贡献了可观的市场空间。

数据来源:美国地质局(USGS)等、观研天下整理

锂离子电池是硫酸铵下游极具前景的应用领域之一。一方面,在高镍三元正极材料前驱体制备中,硫酸铵可提供铵根离子(NH₄⁺),调节反应环境,助力形成理想的正极材料微观结构;另一方面,在废旧锂离子电池回收过程中,硫酸铵可作为浸出剂或焙烧剂,高效分离回收有价金属,发挥关键作用。

在资源约束、环保要求提升以及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的共同推动下,锂离子电池回收已成为一条重要的新兴赛道,市场前景广阔。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废旧锂离子电池实际回收量达65.4万吨,预计2030年将增至424.6万吨,年均复合增长率达36.58%。未来,废旧锂离子电池实际回收量的快速增加、回收体系的不断完善,以及硫酸铵在金属提取环节应用技术的持续进步,预计将进一步打开硫酸铵行业的增长空间。

在资源约束、环保要求提升以及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的共同推动下,锂离子电池回收已成为一条重要的新兴赛道,市场前景广阔。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废旧锂离子电池实际回收量达65.4万吨,预计2030年将增至424.6万吨,年均复合增长率达36.58%。未来,废旧锂离子电池实际回收量的快速增加、回收体系的不断完善,以及硫酸铵在金属提取环节应用技术的持续进步,预计将进一步打开硫酸铵行业的增长空间。

数据来源:EVTank、观研天下整理

3.硫酸铵供应以副产法为主,己内酰胺副产成第一大来源

硫酸铵生产主要有合成法与副产法两种途径。在我国,硫酸铵供应以副产法为主,来源涵盖焦化、己内酰胺、电厂脱硫、丙烯腈及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等行业的副产物,其中焦化与己内酰胺副产是核心供应来源。近年来,受己内酰胺、MMA等行业产能扩张带动,我国硫酸铵产能持续增长,2020-2024年产能年均增长率达9%。同时,己内酰胺级硫酸铵产能占比不断提升,从2020年的36.8%增至2025年上半年的41.42%,己内酰胺副产已成为我国硫酸铵供应的第一大来源。

硫酸铵生产主要有合成法与副产法两种途径。在我国,硫酸铵供应以副产法为主,来源涵盖焦化、己内酰胺、电厂脱硫、丙烯腈及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等行业的副产物,其中焦化与己内酰胺副产是核心供应来源。近年来,受己内酰胺、MMA等行业产能扩张带动,我国硫酸铵产能持续增长,2020-2024年产能年均增长率达9%。同时,己内酰胺级硫酸铵产能占比不断提升,从2020年的36.8%增至2025年上半年的41.42%,己内酰胺副产已成为我国硫酸铵供应的第一大来源。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

4.我国硫酸铵自主供应能力强,出口成行业发展重要驱动力且“量额齐升”

我国硫酸铵行业自主供应能力强,2024年进口量仅13吨,几乎可忽略不计。依托完整产业链与规模化生产形成的价格优势,我国已成为全球硫酸铵第一大出口国。由于国内消费市场相对有限,行业产出主要面向国际市场,2023年出口量占产量的比重已超过80%,出口已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受国外市场需求扩大、国产硫酸铵性价比优势显著、国内产能增加倒逼企业积极出口等因素推动,2020年至今我国硫酸铵出口需求持续旺盛,总体呈“量额齐升”态势。

数据显示,2020-2024年出口量从865.86万吨增至1712.43万吨,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8.59%,2025年1-9月累计出口1514.71万吨,同比增长28.8%;出口额从2020年的70.27亿元增至2024年的181.01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26.69%,2025年1-9月达167.19亿元,同比增长34.71%。

数据显示,2020-2024年出口量从865.86万吨增至1712.43万吨,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8.59%,2025年1-9月累计出口1514.71万吨,同比增长28.8%;出口额从2020年的70.27亿元增至2024年的181.01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26.69%,2025年1-9月达167.19亿元,同比增长34.71%。

数据来源:海关总署、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海关总署、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海关总署、观研天下整理

5.硫酸铵产业正处于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转型的关键期,下游需求结构或将调整

当前,硫酸铵产业正处于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转型的关键期,农业刚需筑牢行业基本盘,工业新应用如锂电回收、稀土冶金等打开增长空间,技术创新与产业整合则驱动行业加速升级,需求端整体呈现“农业稳基、工业提速”的格局。展望未来,随着新能源汽车、锂电回收等产业快速发展、稀土产业需求陆续释放及其他工业领域需求增长,硫酸铵下游原有需求结构将被打破,或将形成农业、工业各占半壁江山的新局面。同时,在“双碳”目标引领下,环保要求日趋严格,企业需持续增加投入进行环保技术改造,未能达标的企业将面临停产整顿风险。在环保政策与市场竞争双重压力下,中小产能将持续出清,进而推动行业集中度有望进一步提升。(WJ)

0930 定制海报(邮箱右下)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硫酸铵行业分析:农工需求双驱 自主供应能力强 出口“量额齐升”

我国硫酸铵行业分析:农工需求双驱 自主供应能力强 出口“量额齐升”

我国硫酸铵应用以农业领域为主,且刚需属性较强,近年农作物播种面积稳步增长,为行业需求提供了持续支撑;工业领域应用则呈现多点开花态势,尤其在稀土冶金与锂电回收等领域展现出显著潜力,有望推动需求结构逐步优化。

2025年10月30日
我国电子胶粘剂行业:产业链完整、需求多元 国内企业积极产能布局助力国产替代

我国电子胶粘剂行业:产业链完整、需求多元 国内企业积极产能布局助力国产替代

新能源汽车、光伏、储能等新兴领域快速发展,为电子胶粘剂行业打开新增长曲线。其中,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电子胶粘剂主要用于电池包密封与电芯固定、车载芯片/雷达/中控屏等电子部件粘接、电机控制器绝缘防护,可保障部件稳定运行与整车安全。受益于技术进步推动产品性能提升、消费者认可度提高及国家政策支持,产销量快速攀升,为电子胶粘剂行

2025年10月30日
我国乳胶行业:供需失衡加剧推高进口依赖度 供应链脆弱性成核心挑战

我国乳胶行业:供需失衡加剧推高进口依赖度 供应链脆弱性成核心挑战

当前,我国天然乳胶市场呈现显著的供需矛盾。从生产端来看,国内天然乳胶产能高度集中于云南、海南、广东三大基地,其中云南与海南合计贡献全国98.2%的产量。但受气候影响(如2025年二季度海南产区降雨导致原料产出不及去年同期),供应稳定性不足。

2025年10月28日
我国己内酰胺行业现状分析:价格震荡下行、盈利减弱 贸易格局实现逆转

我国己内酰胺行业现状分析:价格震荡下行、盈利减弱 贸易格局实现逆转

我国己内酰胺下游消费结构呈单一且高度集中的特点,其核心下游尼龙6在锦纶纤维与工程塑料的双轮驱动下产量稳步增长,为上游己内酰胺提供了持续需求支撑。供应端与贸易端同步发力,2020-2024年己内酰胺行业产能、产量持续提升,出口规模也大幅增长,并于2024年实现贸易格局的关键转变——从净进口转为净出口,贸易差额同步由逆转顺

2025年10月28日
我国三聚氰胺行业供需失衡、价格下跌,企业如何破局?

我国三聚氰胺行业供需失衡、价格下跌,企业如何破局?

自2023年起,我国三聚氰胺行业扩能提速,2024年产能同比增长11.06%,预计2025年将达260万吨(同比增长12.55%)。自2025年以来,行业面临供需失衡加剧的挑战,价格不断承压,从2025年1月初的6322.5元/吨下跌至9月末的5550元/吨,累计跌幅约12.22%;同期出口虽保持增长,却呈现 “量增价

2025年10月22日
我国硝酸行业现状及前景分析:装置大型化趋势显著 熔盐储能或打开新增量空间

我国硝酸行业现状及前景分析:装置大型化趋势显著 熔盐储能或打开新增量空间

近年来,我国硝酸行业产能与产量保持低速增长,2020–2024年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约为2.74%和3.4%。与此同时,出口规模快速扩大,同期出口量和出口额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达25.16%和22.78%,2025年1–9月延续高增态势,同比分别增长76.07%和61.64%。行业呈现装置大型化、规模化发展趋势,并在环保政

2025年10月21日
我国聚乙烯醇行业:技术路线稳定但成本承压 差异化与高端化成企业破局关键

我国聚乙烯醇行业:技术路线稳定但成本承压 差异化与高端化成企业破局关键

我国为全球聚乙烯醇(PVA)产业的核心生产国,年产能稳定在百万吨级以上,在全球供应链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如2023年我国聚乙烯醇(PVA)产能达120万吨,占全球总产能48%左右。一方面,国家与地方持续出台有针对性的产业支持措施,为我国聚乙烯醇及其上下游协同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另一方面,下游医药、光电、高端包装、液晶

2025年10月20日
我国醋酸甲酯行业:已建立起完备的产业链条 头部企业技术优势与规模效应日益凸显

我国醋酸甲酯行业:已建立起完备的产业链条 头部企业技术优势与规模效应日益凸显

得益于市场向好,近年我国醋酸甲酯行业的企业数量持续增加,行业产能也在不断扩大。到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醋酸甲酯生产重要基地。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醋酸甲酯产量达137.6万吨,占全球总产量的38%以上,稳居全球首位。其中华东地区(江苏、浙江)依托长三角化工园区形成完整产业链配套,贡献全国65%产能。

2025年10月20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