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承德市农业农村“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建立增收导向新型农业结构

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坚持绿色可持续发展导向,以农业高质量发展为核心,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努力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三产融合、三生融合之路。

稳定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守住417万亩耕地底线,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规范耕地占补平衡。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强化土壤改良和地力培肥,不断提升耕地基础地力,确保产业产地环境优良、产品质量安全。实施优质粮食工程,以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粮食生产功能区为重点,加快推进优良品种繁育推广,全面加强种子质量监管,确保粮食作物种子安全有效供给。全面落实最低收购价、种粮农民补贴政策,积极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健全动物防疫和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体系,加强粮食种植面积、土壤墒情、作物长势、灾情虫情等动态监测,及时发布农情预警信息,提升粮食生产管理信息化水平。坚持党政同责,落实“米袋子”“菜篮子”负责制,完善粮食储备管理体制,保障粮油等重要农产品和肉菜蛋奶果等农副产品供给安全。到2025年,全市粮食播种总面积保持在400万亩以上,产量稳定在140万吨以上。

建立增收导向新型农业结构。以增加农村居民收入为核心,把优化结构、提升品质、提高效益作为关键举措,加快发展设施菌菜、特色果品、道地中药材、清洁畜牧业和休闲农业,打造一批国家现代产业园、特优区、产业强镇、精品示范基地,培育形成一大批规模化、专业化、区域化、集群化、品牌化的现代农业产业基地。以调优调精为目标,沿水系、沿重点道路,整区域、集中连片开发、重点扶持、规模发展,建设提升百里国家“一号风景大道”生态休闲农业、“京哈高铁”沿线设施菌菜、“皇家御路”设施蔬菜等10条特色产业示范带,建设食用菌、特色果品示范基地、热河道地药材示范基地,推动全市农业由增产导向向提质导向转变。

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以农业产业化重点项目为牵引,引导和支持加工企业创新优化工艺技术、生产流程、营销渠道,推动提档升级。推进政策集成、要素集聚、功能集合和经营主体集聚发展,集中打造提升产值超亿元的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10个。实施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工程,加快建设数字化供应链,打造环京津一小时鲜活农产品应急保障和直供直销基地。借助发展后备箱经济,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康养、电子商务等适宜农村发展的现代服务业,推进农业与旅游休闲、教育文化、健康养生等深度融合,拓展一批新产业新业态,促进全市农业由一产为主向一二三产深度融合转变。实施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工程,积极争创省级高端精品,同步推进产业强镇、“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创建,重点打造10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带动全市农业由粗放分散经营向集约规模经营转变,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达到75%以上。

做大做强“承德山水”品牌。瞄准京津中高端消费需求,重点发展“生鲜食材+冷链宅配”“中央厨房+团餐直供”“大型商超+直营专柜”等模式,积极抢占中高端市场,推动品牌向中高端迈进。持续开展“承德山水”品牌推介活动,讲好“承德山水”品牌故事,加强京津等重点市场营销,拓宽产品进京津渠道。鼓励入驻“承德山水”平台企业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实施“走出去”战略,提升市场化运作和自我发展能力,协同扩大“承德山水”品牌影响力。加强“承德山水”绿色标准化基地建设,健全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二维码追溯、检索服务平台体系建设,确保“承德山水”产品“源头可追溯、流向可跟踪、信息可查询、质量有保障”。着力打造一批国家省级区域公用品牌、农产品中国驰名商标和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重点培育承德露露等品牌价值超10亿元的领军企业品牌,放大品牌集群效应,引领全市农业由生态优势向产业品牌优势转变。

大力发展智慧农业和数字乡村。探索建立农业农村大数据体系,集中实施一批智慧农业大数据工程、智慧农业创新工程、“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智慧农业示范工程等重大工程,推进农业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5G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和现代信息技术应用,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经营深度融合。推进益农信息社建设,完善乡村综合信息服务体系,促进线上线下现代农业农村融合发展。示范推广农业物联网应用试点,扩大国家和省级现代农业园区、规模化设施种植、畜禽和水产养殖智能化应用比例,全面提升农业农村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形成较为健全完善的农业互联网产业体系。

进一步强化科技支撑能力。推动京津冀农业科技协同创新,深化同中国农大、农科院、北京林大、天津农科院等科研院所合作,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开展多种形式的成果转化,打造京津农业科研示范推广基地和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园。充分发挥国家、省级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和承德综合试验推广站技术优势,推进重大关键技术研发集成和示范推广,实施一批重点研发专项和重大项目,提升农业科技创新水平。加快推进农业创新驿站建设,打造区域性农业科技创新要素聚集地、科技成果转化园和特色产业发展引领区。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

坚持“多规合一”,统筹县域、城镇和村庄规划建设,以补短板、强基础为重点,以城乡一体化为目标,促进城乡基础设施协调发展和公共服务水平均等化,用好乡村建设空间,形成城乡大市场互补互促的发展格局。

补齐农业农村基础落后短板。认真落实国家和省《关于扩大农业农村有效投资加快补上“三农”领域突出短板的实施意见》,实施农村公路建设、农村供水保障、农村电网建设等十大类补短板工程,扩大地方专项债、金融、社会资本在农业农村领域有效投资。实施河湖水系综合整治,抓好“四好”农村路建设,开展城乡交通一体化示范创建,实施规模化供水工程,完善农村清洁取暖长效机制,提高农村地区供电可靠性和供电质量,支持信息通讯设施建设。着力推进农业农村基础设施现代化,加快构建城乡高效的交通网、市政网、信息网、服务网,着力推进往村覆盖、往户延伸,满足农村居民对高质量农业生产、高品质美好生活的现实需要。

推进承德特色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实施整村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程,推进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加强土壤污染、水土流失等治理和修复,分类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有序实施农村户用厕所无害化改造。积极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因地制宜建设资源化处理设施,实现农村垃圾处理体系基本全覆盖。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开展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建设一批适用的工程设施。突出重要高铁高速沿线、城市周边、景区周边、园区周边、乡镇政府周边,每年建成一批美丽乡村,推出一批精品线路,创建一批精品片区。传承燕山地区建筑风格,推进存量农房微改造和新建农房风貌塑造,建设具有承德特色“看山、望水、记忆乡愁”的美丽宜居乡村风貌。坚持全域国土整治理念,围绕生产、生活、生态统筹规划、连片整治、梯次推进、融合发展,同步推进现代农业园区、新型农村社区、乡村生态功能区建设,不断提升乡村振兴示范区创建水平。

强化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以切实解决与农村居民利益直接相关问题为着力点,强化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县乡村统筹,不断优化配置建立公共服务在城市、县城、小城镇和乡村之间均衡配置机制,逐步实现标准统一、制度并轨。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在县城新建改扩建一批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多渠道增加农村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推进健康乡村示范建设,强化乡村医生培训,推进健康乡村建设,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改善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设施设备条件,提升农村中医药服务能力。完善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大病保险制度,适当提高政府补助标准和待遇水平。统筹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推动农村幸福院建设,发展农村互助性养老。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完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农村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

推动乡村人才振兴。拓宽县级“三农”工作部门和乡镇干部来源渠道,利用重点大学选调生招录等政策,有计划引进高学历和短缺专业人才进入“三农”特别是乡镇工作队伍。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快培育农技研发人才、推广人才、实用人才、优秀医护人才等各类乡村人才。全面实施农技推广服务特聘计划,开展基层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培训,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建设,全面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加快构建高素质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培育造就一支适应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要求的高素质农民队伍。持续开展“乡村振兴党旗红”,实施能人返乡、能人进城工程,加强返乡进城人员创业创新培训,支持各类人才投身乡村建设,推动乡村人才振兴。

提升乡村治理效能和水平。推进德治、自治、法治三治融合,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向基层下移,不断完善党组织领导的乡村治理体系。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创新组织设置和活动方式,实施好基层党组织提升工程,引导农村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深化村“两委”干部培训,推行村党组织书记星级管理制度。规范村级事务管理,打造“一门式办理”“一站式服务”的综合服务平台,逐步形成完善的乡村便民服务体系。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普及科学知识,推进农村移风易俗,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提高乡村善治水平,抓好隆化“和谐十二家”基层互助网格等乡村治理试点示范,推进平安乡村、文明乡村等创建,提高村民自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水平,加快形成和谐有序的现代乡村治理格局。

 深化农业农村综合改革

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改革、金融改革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激发土地、资产、人才等农村资源要素活力,释放农村改革红利。

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落实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政策,积极推进农村承包地确权成果应用,加强土地经营权流转和规模经营管理服务,农村土地流转率达到45%以上。深化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抓好国家、省级改革试点,探索农村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分置实现形式。保障进城落户农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积极探索林权改革路径,拓展生态系统产业化新的实现形式。稳妥实施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建立土地征收公共利益用地认定机制,缩小土地征收范围,切实维护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

配合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充分发挥产业引导基金、农业产业化增信基金、“农保贷”等政策性平台作用,撬动金融加大支持乡村振兴力度。依托“裕农通(河北)”乡村振兴综合服务平台,推进“裕农快贷”线上融资,引导金融机构开发专属金融产品,大力开展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保单质押贷款、农机具和大棚设施抵押贷款业务,积极稳妥开展承包土地经营权、农房所有权、林权抵押贷款,加大对农业农村基础设施投融资的中长期信贷支持。保持农村信用合作社等县域农村金融机构法人地位和数量总体稳定,做好监督管理、风险化解工作。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建立服务乡村振兴的内设机构,推动农村金融业务下沉。深入开展“双基”共建农村信用工程,支持市县构建域内共享的涉农信用信息数据库,用3年时间基本建成比较完善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用体系。引导保险机构开发针对性强、保障范围广的自然灾害险、特色产品险、农产品价格和收入险等险种,探索“保险+信贷”“保险+期货”模式,构建涵盖财政补贴基本险、商业险和附加险等农业保险产品体系。

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应用,以股份合作为重点,加快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积极探索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加强农村集体资产规范监督管理,推进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发展多种形式股份合作制经济,切实维护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益。研究利用脱贫攻坚资金投入形成扶贫财产,有效增加村民集体收入。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以发展特色产业、盘活土地资源等为抓手,拓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增强集体经济组织服务成员能力。

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坚持家庭经营基础性地位,创新农户与新型经营主体联结机制,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工程,支持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社会化服务组织等高质量发展,通过土地经营权流转、农业社会化服务、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开展适度规模经营,加快建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鼓励以县或乡镇为单位建立区域性适应丘陵山区需求的多元化多层次农业生产性托管服务组织,探索形成不同形式的托管服务模式,加大丘陵山区菌菜、果品等小型农业机械应用,推进标准化建设,逐步形成与丘陵山区相适应的生产托管服务体系。

 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推动过渡期内领导体制、工作体系、发展规划、政策举措、考核机制等有效衔接,多措并举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建立健全脱贫防贫长效机制,夯实全面乡村振兴基础。

全面落实衔接过渡期政策。对摆脱贫困的县市,从脱贫之日起设立5年过渡期,过渡期内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坚持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保持现有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在此基础上,持续深化八措并举“组合拳”,逐项分类优化调整,合理把握调整节奏、力度和时限,逐步由集中资源脱贫攻坚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抓紧出台各项政策完善优化的具体实施办法,确保工作不留空档、政策不留空白。过渡期内,充分利用国家和省级资金,加大市、县两级投入力度,加强扶贫项目资产管理和监督,提高资金绩效水平。积极争取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扶持,落实好帮扶政策。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对脱贫县、脱贫村、脱贫人口开展监测,持续跟踪收入支出情况、“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状况,实行定期检查,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及时纳入帮扶政策范围。加强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开展农村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实行分层分类帮扶。对有劳动能力的低收入人口,坚持开发式帮扶,有针对性地落实产业、就业帮扶政策,提升其内生发展能力,依靠双手勤劳致富。对有劳动能力的农村低保对象在计算家庭收入时扣减必要的就业成本。对脱贫人口中丧失劳动能力且无法通过产业就业获得稳定收入的人口,以现有社会保障体系为基础,将符合条件的按规定纳入农村低保或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范围,并按困难类型及时给予专项救助、临时救助,确保基本生活不出问题。

建立健全防贫脱贫长效机制。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为引领,统揽脱贫地区各项具体发展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带动建设项目和具体工作举措统筹部署推进。实施脱贫地区特色产业提升工程,持续打造“一县一业”“一村一品”,围绕发展县域“1+2”特色产业和食用菌、蔬菜、畜牧、林果等9大扶贫产业,支持脱贫县每县培育1—2个特色鲜明、要素聚集、产业融合、竞争力强的特色主导产业。实施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带动工程,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基地”的联结模式,把小农户嵌入全产业链条。发挥就业帮扶“三网合一”信息平台作用,做好有组织劳务输出工作,稳定脱贫劳动力外出就业。办好扶贫车间,统筹用好公益岗位,在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推广以工代赈方式,吸纳更多脱贫人口和低收入人口就地就近就业。加强脱贫人口职业技能培训,增强脱贫人口稳定就业能力。以大中型集中安置区为重点,扎实做好易地搬迁后续帮扶工作,持续加大搬迁人口产业就业扶持力度,继续完善安置区配套基础设施、产业园区配套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依法办理集中安置房“大产权”登记,完善安置区社会管理机制,切实提升社区治理能力。在脱贫地区重点建设一批区域性和跨区域重大基础设施工程,持续改善义务教育办学条件和基层医疗服务条件,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加强京津对口帮扶实施项目的后续跟踪服务,强化中央定点扶贫举措落实和项目落地,强化产业帮扶,深入开展“千企帮千村”活动。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纳入市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范围。平稳有序做好各级扶贫办机构职能的调整优化,确保思想不乱、工作不断、队伍不散、干劲不减。

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重点工程

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重点工程

1.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重点建设145万亩集中连片、旱涝保收、节水高效、稳产高产、生态友好的高标准农田。在围场、丰宁坝上地区开展旱作雨养种植试点;在全市发展示范节水灌溉,重点在规模经营主体推广滴管、喷灌等节水技术。

2.品牌农业建设工程。将“承德山水”打造成为京津冀市场认可度高的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提升一批享誉全国的国家省级区域品牌,培育一批农业产品品牌和企业品牌。

3.农产品质量全程追溯体系建设工程。依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追溯平台,建设电子追溯示范点800个,“菜篮子”产品基本实现可追溯。

4.农业农村“四个十”建设工程。建设提升10条乡村特色产业示范带、建设提升10条龙型经济产业集群、建设提升10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提升10个乡村振兴示范区。

5.农业产业融合发展工程。创建50个省级示范联合体,每年推进建设150个投资千万元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项目。

6.农村经营主体培育工程。培育示范家庭农场400家、农民合作社省级以上示范社240家,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2000家,培育高素质农民1万人。

7.乡村建设重点工程。在环京津,沿高铁高速国省干道、重要河流沿岸集中建成一批美丽乡村。推动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体系全覆盖,完成农村污水治理任务。分级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推动农村水、电、路、气、通信、广播电视等传统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推进农村公共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社区养老等社会性公共服务。

资料来源:承德市人民政府,观研天下整理(TC)

相关行业分析报告请参考《2021年中国农业现代化行业分析报告-市场格局现状与未来动向研究

 

行业分析报告是决策者了解行业信息、掌握行业现状、判断行业趋势的重要参考依据。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调整,未来我国各行业的发展都将进入新阶段,决策和判断也需要更加谨慎。在信息时代中谁掌握更多的行业信息,谁将在未来竞争和发展中处于更有利的位置。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2023年我国肉鸡出栏量增长9.83% 其中白羽肉鸡占比超过50%

2023年我国肉鸡出栏量增长9.83% 其中白羽肉鸡占比超过50%

随着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这也带动了鸡肉、猪肉等肉制品需求量提高。根据中国畜牧业协会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白羽肉鸡祖代更新数量为127.99万套,同比增长32.85%,为近五年新高。

2024年04月23日
我国大豆行业种植面积及产量已连续三年增长 黑龙江为主要产豆省份

我国大豆行业种植面积及产量已连续三年增长 黑龙江为主要产豆省份

从播种面积来看,2021年之后我国大豆种类面积一直为增长趋势,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在2023年我国大豆播种面积 10470 千公顷,比上年增加 227 千公顷,增 2.2%;全国平均单产每公顷 1991 公斤,比上年增加 11 公斤,增 0.5%。

2024年04月17日
种业振兴行动持续进行 我国种子行业市场规模持续回升 市场格局呈三梯队

种业振兴行动持续进行 我国种子行业市场规模持续回升 市场格局呈三梯队

从市场规模来看,除了在2020年受到疫情影响我国种子市场规模下降之外,其它年份均为增长趋势。数据显示,到2022年我国种子市场规模达到了1406亿元,同比增长2.0%。

2024年03月26日
2023年我国生猪出栏量同比增长3.8% 去产能成为行业主要目标

2023年我国生猪出栏量同比增长3.8% 去产能成为行业主要目标

具体从企业生猪出栏量来看,在2023年出栏量最高的企业是牧原股份,出栏量为6381.6万头;其次是温氏股份,出栏量为2626.22万头,第三是新希望,出栏量为1768. 24万头。

2024年03月12日
我国海参食品存在供不应求局面  行业仍有较大成长空间

我国海参食品存在供不应求局面 行业仍有较大成长空间

从产量来看,在2022年我国海参总产量248508吨,同上一年相比,同比增长了11.59%。具体从各地区来看,在2022年山东省海参产量100165吨,占比为40.3%;辽宁产量86140吨,占比为34.66%;福建省产量45636吨,占比为18.36%;河北省材料16159吨,占比为6.5%。

2024年03月01日
我国水产苗种行业动态:晨海水产投资设立子公司布局转基因水产苗种生产

我国水产苗种行业动态:晨海水产投资设立子公司布局转基因水产苗种生产

2023年10月,晨海水产对外投资新增一家企业乐东南早繁水产种苗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5000万人民币,经范围包含水产苗种生产、水产养殖、转基因水产苗种生产等;2023年12月,该公司又对外投资新增一家企业晨海种业科技(珠海)有限公司,投资比例100%,注册资本为1000万元,经营范围包含水产苗种生产、转基因水产苗种

2024年02月04日
我国水产养殖行业动态:风脉能源(武汉)开始布局低碳高效水产养殖综合开发

我国水产养殖行业动态:风脉能源(武汉)开始布局低碳高效水产养殖综合开发

近年来,市场需求和相关利好政策带动我国水产养殖行业发展良好,产值不断提升。数据显示,我国水产养殖总产值由2017年的9183.65亿元增长至2022年的12501.87亿元。

2024年02月02日
需求带动我国葡萄种植规模增长 行业未来发展将可持续化、多元化、智能化

需求带动我国葡萄种植规模增长 行业未来发展将可持续化、多元化、智能化

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葡萄消费量突破1098万吨,葡萄种植面积达到1089.45万亩。随着应用领域的市场需求不断扩大,我国葡萄种植规模也将不断增长。

2024年01月31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