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自动驾驶行业分析:投融资集中产业链中下游 2025年或是L3“爆发年”

前言:

我国汽车产业正经历数智化变革关键期,而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的融合,重塑了汽车产业链。随着端到端大模型技术的不断成熟,自动驾驶行业将在多个层面迎来重大突破。同时,车企、科技公司和政府将共同构建智能出行生态,推动自动驾驶行业可持续发展。

1、2024年自动驾驶投融资市场火,资本方目光集中于产业链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自动驾驶‌行业发展趋势研究与未来前景预测报告(2025-2032年)》显示,无人驾驶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一直是国内外科技领域前沿话题之一,在乘用车领域,已逐步由L2层级的部分自动化能力迈向L3层级的有条件自动化驾驶;而在商用车领域,特定场景如矿区已初步实现L4级别的高度自动化无人驾驶应用。

2024年,百度旗下智能出行平台萝卜快跑的爆火、特斯拉入局Robotaxi等等,资本眼光也开始向产业链中、下游企业移动,智驾科技公司地平线、AI芯片公司黑芝麻以及小马智行、如祺出行、文远知行等Robotaxi、Robotruck企业均获得多轮融资,并在2024年成功上市。其中,黑芝麻智能是车规级计算SoC(系统芯片)及基于SoC的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供应商,按2022年车规级高算力SoC的出货量计,黑芝麻智能是全球第三大供应商。另据数据,地平线在中国市场自主品牌乘用车智驾计算方案市场中市场占有率为28.65%,位居全国前列。

我国自动驾驶行业产业链方投融资概况

企业名称

投融资概况

投资方

黑芝麻智能

上市前均进行10轮融资,估值为7亿美元

小米、腾讯、吉利、上汽集团、蔚来资本等

文远知行

上市前进行6轮融资,估值为50亿美元

雷诺日产三菱联盟、博世、国开金融、启明创投等

小马智行

IPO前获得7轮融资,融资总额超13亿美元

红杉中国、昆仑资本、IDG资本等私募基金公司,中国一汽、丰田等汽车企业

地平线

IPO之前的估值达到87.1亿美元

广汽资本、比亚迪、东风资产、奇瑞汽车、上汽集团等公司

如祺出行

创始轮的估值为10亿元

由广汽、腾讯、滴滴等投资创立的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除了上述成功上市的企业外,Momenta、纵目科技、希迪智驾、佑驾创新等企业也在筹备上市。

2、技术战、高投入,多家自动驾驶企业面临亏损的生死战

虽然,当前自动驾驶市场让资本看到一点商业化的可能性,但技术战仍然继续。目前,很多自动驾驶企业的目标是能够真正实现L4、L5级别的自动驾驶水平。不过,要实现这个目标,自动驾驶产业链中每一环都有必须突破的技术难关。比如,在感知与理解层面,车辆传感器如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摄像头等需要能够对周围的环境进行全面感知,但不管是哪种传感器,都存在一定的技术缺点,像现阶段的激光雷达技术可以提供精确的三维点云,但在雨雪天气条件下,性能会有所下降;摄像头能够精准捕捉路况信息,但会因光线的变化而对感知效果产生影响等等。

同时,由于分模块传统智驾模型,存在上限低、执行复杂驾驶任务时出现明显机械感,甚至还需要人工接管情况,所以许多企业开始布局更像“机械人脑”的端到端大模型。

部分车企在自动驾驶领域布局端到端大模型情况

企业名称

端到端大模型布局

特斯拉

通过持续的OTA升级,特斯拉不断优化其FSDBeta版本的端到端自动驾驶模型。并且,特斯拉在2024年进一步完善纯视觉感知的技术路线,放弃对雷达和激光雷达的依赖,专注于通过摄像头和深度学习算法实现高精度的环境感知和决策,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Momenta

基于数据驱动的“一个飞轮,两条腿”战略,以AI飞轮为核心,通过量产自动驾驶(Mpilot)和完全无人驾驶(MSD)两条产品线,推进端到端自动驾驶的商业化。在技术方面,Momenta开发融合感知、预测和规划的智驾大模型,将端到端深度学习应用于实际驾驶场景。其模型能够模拟人类驾驶的长期记忆和短期反应,提高对复杂交通状况的处理能力。

百度Apollo

推出基于纯视觉感知的ApolloLite方案,降低对高精度地图和激光雷达的依赖。在硬件方面,百度自研的自动驾驶计算平台“鸿鹄”,提供每秒500TOPS的强大算力,支持复杂的端到端模型运行。2024年,百度宣布全新的端到端自动驾驶架构,整合了感知、预测和决策控制,提升了系统的实时性和可靠性。同时,Apollo加大在大模型和自监督学习等前沿技术的投入,利用海量的真实道路数据,训练更加智能的自动驾驶模型。百度还积极推进车路协同技术,与地方政府和企业合作,建设智能交通基础设施,通过将V2X信息融入端到端模型,提升自动驾驶的安全性和效率。

蔚来(NIO

蔚来推出全新的NIOAdam超级计算平台,搭载四颗NVIDIAOrin芯片,总算力达到1016TOPS,为端到端自动驾驶提供充足的计算资源。配合Aquila超感系统,集成33个高性能传感器,包括高清摄像头、激光雷达和毫米波雷达,提供了全面的环境感知能力。蔚来通过持续的OTA升级,不断优化端到端自动驾驶功能。其最新发布的NOP+功能,实现在高速和城市道路上的自动导航驾驶。

小鹏汽车(Xpeng

基于端到端的深度学习模型,XNGP实现在城市道路、高速公路、停车场等多种场景下的自动驾驶功能。在技术创新方面,小鹏采用了BEV感知架构,通过融合多传感器数据,生成高精度的环境建模,这提高系统在复杂城市环境中的感知和决策能力。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但从当前端到端的研发成果来看,这种模型存在在一些复杂路况表现得过于“从容”,无视交通规则等缺点。因此,为攻克技术难题,不少自动驾驶企业研发一路走高,连年亏损。根据相关资料可知,2024年上半年,地平线的研发支出为14.20亿元,净亏损是51亿元,经调整后的净亏损为8.0亿元。2021-2023年,黑芝麻智能的研发成本分别为5.95亿元、7.64亿元和13.63亿元,分别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重为984%、461.8%、436.2%。2022-2024年上半年,文远知行研发支出分别为7.59亿元、10.58亿元及5.17亿元;2021-2023年,文远知行累计亏损已达61.79亿元,调整后净亏损也接近19亿元。

但从当前端到端的研发成果来看,这种模型存在在一些复杂路况表现得过于“从容”,无视交通规则等缺点。因此,为攻克技术难题,不少自动驾驶企业研发一路走高,连年亏损。根据相关资料可知,2024年上半年,地平线的研发支出为14.20亿元,净亏损是51亿元,经调整后的净亏损为8.0亿元。2021-2023年,黑芝麻智能的研发成本分别为5.95亿元、7.64亿元和13.63亿元,分别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重为984%、461.8%、436.2%。2022-2024年上半年,文远知行研发支出分别为7.59亿元、10.58亿元及5.17亿元;2021-2023年,文远知行累计亏损已达61.79亿元,调整后净亏损也接近19亿元。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3、政策推动自动驾驶行业商业化运营,地方政府出台多项补贴措施

面对亏损,自动驾驶企业除了靠来自资本方投融资补充外,还依赖着国家相关政策及补贴。中央层面,国家部委针对Robotaxi的测试验证、道路安全、商业运营和产品准入等多方面出台了相关政策。

我国自动驾驶行业商业化运营相关政策

时间

颁布部门

政策名称

要点

202311

四部委

《关于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工作的通知》

正式对L34级别自动驾驶车型的准入规范、使用主体、上路通行、暂停与退出、数据安全与网络安全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

202312

交通部

《自动驾驶车辆运输安全服务指南(试行)》

明确高级别自动驾驶车辆在机动车可通行的各类道路上从事城市公共交通和出租汽车客运服务的行业规范。

20241

工信部等5部门

开展“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以城市为申请主体,对试点城市提出建设智能化路侧基础设施、建立城市级服务管理平台等要求

20246

工信部等

确定长安、比亚迪、北汽等9个联合体进入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地方政府积极推动试点范围扩大,北京、上海、苏州、广州、深圳、重庆、武汉等纷纷出台新政策以帮助行业获取更大的发展空间。同时,部分地区积极推进财政补贴,进一步推动自动驾驶行业发展。

部分地区财政补贴自动驾驶情况

地区

补贴政策

北京

鼓励开展示范应用,按单个示范项目实际投资额的30%给予资金奖励,最高奖励300万元。重点围绕自动驾驶等领域打造行业垂直大模型,支撑多任务复杂场景行业应用。

深圳

支持自动驾驶应用推广,对车辆智能化、无人化技术改造的项目,根据运营成果给予实施主体最高500万元支持。对经开发区企业自主研发、公开发布的人工智能行业大模型,具有10个以上市场应用案例且完成合同额超过2000万元的,予以一次性100万元奖励。

武汉

对申请在区内公开道路测试过的企业,给予车辆测试牌照申请有关检测费、手续费30%的补贴。单个企业每年最高补贴200万元;围绕数据增值和出行服务等,探索建立新商业模式,按企业示范应用车辆及场景项目建设投资的30%给予奖励,单个企业最高奖励1000万元。

苏州

对于示范车辆行驶里程累计达到1000公里的运营主体,根据示范应用效果给予最高500万元资金支持。根据示范应用效果给予最高不超过300万元;落户苏州高铁新城且共同参与示范应用的智能企业,根据示范应用效果给予企业每辆车30%的车辆购置及改装补贴,单个企业享受补贴金额最高不超过300万元/年,累计3年。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4、2025年或将是自动驾驶L3的“爆发年”

而很多人表示2025年是自动驾驶L3的“爆发年”。2024年12月31日,北京发布《北京市自动驾驶汽车条例》。该条例为L3级(一种有人监控的有条件自动驾驶)及以上级别自动驾驶汽车提供了制度规范,涵盖了个人乘用车出行场景,并将于2025年4月1日起施行。

在北方工业大学汽车产业创新研究中心主任、教授纪雪洪看来,北京希望通过政策、法律法规支持,推动L3级及以上级别自动驾驶汽车的销售和使用,上述条例为L3车辆的应用做了较充分的准备。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乘用车L2级及以上自动驾驶的渗透率是55.7%,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永伟预计这一数字到2025年可能会接近65%。在技术层面,华为鸿蒙智行、小鹏汽车、理想汽车等已推出“车位到车位0接管”的出行功能,但均尚未推出严格意义上的L3级自动驾驶产品。

2024年6月,我国公布了长安、比亚迪、广汽、上汽、北汽、一汽、上汽红岩、宇通、蔚来9家进入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联合体,意味着这些使用主体拥有L3级别上路资格。

在企业方面,2025年,小马智行宣布在北京开展自动驾驶高快速路无人化测试,这是高速和城市快速路测试首次推进至“无人化”阶段。同时,小马智行的赛那Robotaxi、雷克萨斯RX Robotaxi可在北京亦庄至大兴机场及北京南站等已开放自动驾驶道路上开展“无人化”测试。

随着国家相关标准和权限向L3开放,车企将进一步提高自动驾驶级别。可见,2025年,自动驾驶将在技术、政策等方面拥有更加便利的条件,促进L3自动驾驶规模落地。(WYD)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轮毂轴承行业:第三代成主流 汽车整车价格下降 市场份额将不断向国内厂商集中

轮毂轴承行业:第三代成主流 汽车整车价格下降 市场份额将不断向国内厂商集中

近年来,我国轮毂轴承行业快速增长,成为全球主要市场之一。从细分市场看,我国轮毂轴承市场中后装市场占比较大,随着汽车市场持续增长、高品质轮毂轴承需求增多以及轮毂轴承性能和耐用性提升,前装市场规模将持续扩容。轮毂轴承装配技术迭代,受益汽车行业四化趋势,第三代成市场主流。近年来国内厂商快速崛起,产品各方面与海外差距不断缩小,

2025年03月15日
我国车用轴承行业:新能源车渗透下电机轴承放量 高端产品依赖进口 市场结构待优化

我国车用轴承行业:新能源车渗透下电机轴承放量 高端产品依赖进口 市场结构待优化

汽车是轴承最大的下游市场,车用轴承占比远超其他轴承,在轴承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车用轴承市场与汽车产业发展高度相关,2021年以来,随着我国经济逐渐复苏,汽车产销量回升,刺激主机轴承市场。随着我国新能源持续渗透率,新能源车用电机轴承将持续放量。

2025年03月13日
我国微卡销量整体下滑但新能源微卡增长强劲 上汽五菱为行业领头羊

我国微卡销量整体下滑但新能源微卡增长强劲 上汽五菱为行业领头羊

近年来,受市场需求疲软影响,我国微卡销量呈现整体下滑态势,2024年同比下降30.64%。虽然微卡销量整体下滑,但新能源微卡这个细分市场逆势增长,销量快速上升。同时其渗透率不断提升,销量在微卡市场中的占比由2020年的0.56%上升至2024年的10.67%。目前,我国新能源微卡渗透率仍然偏低,市场总体仍处于起步阶段,

2025年03月12日
车龄爬升及智能电动汽车渗透 我国汽车后市场迎机遇 行业集中度提升空间大

车龄爬升及智能电动汽车渗透 我国汽车后市场迎机遇 行业集中度提升空间大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汽车保有国,2023年汽车保有量达3.4亿辆,超过美国的2.8 亿辆、欧洲的2.5 亿辆。2024年我国汽车保有量进一步增长至3.53亿辆,增速为3.53%,汽车后市场发展环境持续向好。

2025年03月11日
我国客车行业发展现状:产销及出口量均上升 长安汽车市场份额领先

我国客车行业发展现状:产销及出口量均上升 长安汽车市场份额领先

在长途、旅游市场复苏以及客车报废更新等利好政策加持下,自2023年起,我国客车产量和销量逐渐上升。同时自2022年起我国客车出口量也在逐年增长。目前,轻型客车为我国客车市场中的主流产品,2024年销量占比超过75%。此外,我国客车行业集中度较高,近3年CR6均在70%以上。其中,长安汽车的客车市场份额连续两年位居全国首

2025年02月28日
我国新能源商用车总销量、出口量均上升 但渗透率偏低 未来行业仍是一片蓝海

我国新能源商用车总销量、出口量均上升 但渗透率偏低 未来行业仍是一片蓝海

近年来,随着产品性能提升、配套基础设施完善以及政策推动,新能源商用车行业迎来快速发展,总销量和国内销量不断攀升;同时其渗透率和出口销量也在持续增长。不过,与新能源乘用车超过40%的渗透率相比,目前新能源商用车的渗透率总体偏低,未来仍是一片蓝海。从竞争来看,我国新能源商用车行业集中度较低,市场呈现“一超多强”竞争格局。其

2025年02月27日
我国冷却液行业分析:3M停产或将为国产企业带来机遇 市场需求空间大

我国冷却液行业分析:3M停产或将为国产企业带来机遇 市场需求空间大

2022年3M宣布在2025年底停止所有PFAS产品的生产,包括含氟聚合物、氟化液以及基于PFAS添加的相关产品。在此背景下,全球冷却液行业竞争格局或将重塑,但也为国内生产企业带来市场机遇。同时,随着算力规模高速提升,我国冷却液行业需求持续增长。

2025年02月26日
我国轻卡整体销量下滑但新能源轻卡逆势增长 市场呈一超多强竞争格局

我国轻卡整体销量下滑但新能源轻卡逆势增长 市场呈一超多强竞争格局

近年来,我国轻卡销量整体呈现波动变化态势,2024年出现小幅下降,同比下降0.77%。但新能源轻卡逆势增长,销量不断攀升。同时其渗透率也在持续提升,不过目前仍然偏低。从出口来看,我国轻卡出口需求总体良好,出口量呈现整体上升态势。其中,2024年我国新能源轻卡出口量约为1.2万辆,同比增长19900%。此外,我国轻卡行业

2025年02月25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