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氢能汽车推广带动我国车载储氢瓶行业发展 35Mpa III型为主流 IV型瓶产能扩张下竞争将加剧

前言:

随着氢能汽车不断发展,储氢瓶作为关键设备,其市场需求将日益旺盛。储氢瓶分为五类,Ⅲ型和Ⅳ型为车载式储氢瓶。国外企业在IV型瓶应用上较成熟,而国内企业在35MPaIII型瓶方面已实现规模化应用,IV型瓶应用处于初级阶段,需求有待释放。未来随着 70MPa 压力等级加氢站的陆续投建,70MPa储氢瓶的用量将有所增加。到 2025 年车载储氢瓶市场仍将以 35MPa 为主,到 2030 年,车载储氢瓶将呈现 35MPa 和 70MPa 并存的格局。

我国车载储氢瓶行业集中度较高,2023年TOP3企业总市场份额达68%,其中中材科技III型储氢瓶年产能10万只,IV型瓶年产能3万只,市占率排名第一位。新进企业以研发生产IV型瓶为主,预计未来我国车载储氢瓶行业竞争将不断加剧。截至2024年11月,我国主要Ⅳ型瓶企业现有和规划产线产能达420000支/年。

一、我国氢燃料电池汽车推广力度加大,车载储氢瓶市场需求随之日益旺盛

随着氢能汽车不断发展,储氢瓶作为关键设备,其市场需求将日益旺盛。截至 2024 年,我国氢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为2.82万辆,距离《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提出的到 2025 年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 5 万辆左右的目标仍有一定差距。预计2025 年我国氢燃料电池汽车推广将迎来一轮高潮,到年末全国氢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将达到 4.5 万辆左右。据此测算,2025 年我国车载储氢瓶需求量达 6万支。

随着氢能汽车不断发展,储氢瓶作为关键设备,其市场需求将日益旺盛。截至 2024 年,我国氢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为2.82万辆,距离《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提出的到 2025 年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 5 万辆左右的目标仍有一定差距。预计2025 年我国氢燃料电池汽车推广将迎来一轮高潮,到年末全国氢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将达到 4.5 万辆左右。据此测算,2025 年我国车载储氢瓶需求量达 6万支。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二、我国车载储氢瓶以35Mpa III型瓶为主,未来市场将呈现 35MPa 和 70MPa 并存格局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车载储氢瓶行业发展现状研究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2025-2032)》显示,储氢瓶分为Ⅰ-Ⅴ型五类。其中,Ⅰ型和Ⅱ型瓶属于固定式储氢瓶,主要用于加氢站和氢气运输,车载式储氢瓶为Ⅲ型和Ⅳ型。Ⅴ型储氢瓶将向无内胆纤维全缠绕方向开发,目前尚处于研发阶段。

在国际市场上,70MPa的IV型车载储氢瓶已成为车载供氢系统的主流选择。国外企业在IV型瓶应用上较成熟,而国内企业在35MPaIII型瓶方面已实现规模化应用,IV型瓶应用处于初级阶段,需求有待释放。

日均行驶里程不超过 300 公里的公交及市内物流运输等车辆,采用 35MPa 储氢系统更具经济性,对于日均行驶超过 300 公里的中重型卡车和省际长途客运车及出租车和家用轿车等将采用 70MPa 储氢系统。未来随着 70MPa 压力等级加氢站的陆续投建,70MPa储氢瓶的用量将有所增加。到 2025 年车载储氢瓶市场仍将以 35MPa 为主,到 2030 年,车载储氢瓶将呈现 35MPa 和 70MPa 并存的格局。预计到 2030 年,35MPa储氢气瓶总需求量将达到 70-80 万支,70MPa储氢气瓶总需求量将达到 100-120 万支。

储氢瓶分类

类型

I

II

III

IV

V

材质

纯钢制

金属瓶

金属内胆(钢质)

纤维环向缠绕

金属内胆(/铝质)

纤维全缠绕

塑料内胆

纤维全缠绕

无内胆纤维全缠绕

工作压力(Mpa)

17.5-20

26-30

30-70

30-70

国内外研发中

介质相容性

有氢脆、有腐蚀性

有氢脆、有腐蚀性

有氢脆、有腐蚀性

有氢脆、有腐蚀性

重量体积(kg/L)

0.9-1.3

0.6-1.0

0.35-1.0

0.3-0.8

使用寿命()

15

15

20

20

成本

中等

最高

车载可否

市场应用

加氢站等固定式储氢

燃料电池汽车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三、Ⅳ型瓶产能扩张,我国车载储氢瓶行业竞争将不断加剧

我国车载储氢瓶行业集中度较高,2023年TOP3企业总市场份额达68%,其中中材科技III型储氢瓶年产能10万只,IV型瓶年产能3万只,市占率排名第一位。新进企业以研发生产IV型瓶为主,预计随着Ⅳ型瓶产能扩张,未来我国车载储氢瓶行业竞争将不断加剧。根据数据,截至2024年11月,我国主要Ⅳ型瓶企业现有和规划产线产能达420000支/年。

我国车载储氢瓶行业集中度较高,2023年TOP3企业总市场份额达68%,其中中材科技III型储氢瓶年产能10万只,IV型瓶年产能3万只,市占率排名第一位。新进企业以研发生产IV型瓶为主,预计随着Ⅳ型瓶产能扩张,未来我国车载储氢瓶行业竞争将不断加剧。根据数据,截至2024年11月,我国主要Ⅳ型瓶企业现有和规划产线产能达420000支/年。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国内主要Ⅳ型瓶企业现有和规划产线产能(截止 2024.11)

企业 IV型瓶(支/年)
中材科技(苏州) 30000
龙蟠科技 10000
佛吉亚斯林达 20000
中集安瑞科 100000
国富氢能 10000
天海氢能 80000
未势能源 100000
奥扬科技 10000
彼欧蓝能 60000
合计 420000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zlj)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汽车电喷系统行业分析: 需求稳步提升 技术呈绿色化、数字化双轨并行升级趋势

汽车电喷系统行业分析: 需求稳步提升 技术呈绿色化、数字化双轨并行升级趋势

随着汽车销量增长,汽车电喷系统需求稳步提升。2024年我国汽车销量达3143.6万辆,混合动力汽车销量超过700万辆,其中油电混合动力车(HEV)销量94万辆、增程式电动车(REEV)销量突破110万辆、插电式混合动力车(PHEV)销量514万辆。

2025年10月31日
新能源与消费升级驱动 我国汽车外饰件行业规模增长 轻量化与智能化成趋势

新能源与消费升级驱动 我国汽车外饰件行业规模增长 轻量化与智能化成趋势

汽车外饰件是构成汽车整车外观、影响空气动力学性能,并直接决定消费者第一印象的关键部件,主要包括保险杠、格栅、车灯、车门、天窗、后视镜等。作为汽车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汽车外饰件行业正伴随整车市场,尤其是新能源汽车的蓬勃发展而持续扩张。

2025年10月31日
需求与技术双轮驱动 我国汽车内饰件行业市场规模将迈向三千亿新纪元

需求与技术双轮驱动 我国汽车内饰件行业市场规模将迈向三千亿新纪元

中国汽车产销量屡创新高,特别是新能源汽车超35%的同比增速,为内饰件行业提供了强劲的扩容动力。更为关键的是,在电动化简化动力总成后,车企竞争焦点转向由内饰打造的“第三空间”,推动大屏、智能座舱、高端座椅等配置渗透率快速提升,促使行业单车价值量稳步增长。在此背景下,我国汽车内饰件行业市场规模于2024年已达约2888亿元

2025年10月30日
新能源与智能化浪潮下智能座舱显示迎机遇 OLED、AR-HUD等新型显示技术正加速渗透

新能源与智能化浪潮下智能座舱显示迎机遇 OLED、AR-HUD等新型显示技术正加速渗透

近年来,随着我国汽车市场持续回暖,尤其是新能源汽车的快速渗透,直接推动了智能座舱显示需求的激增。2024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年度产量首次突破1000万辆,新车渗透率达48%,智能座舱相关功能在乘用车市场的渗透率已超70%。

2025年10月29日
我国本土智能座舱企业崛起 下个竞争点将围绕AI认知能力与跨域融合展开

我国本土智能座舱企业崛起 下个竞争点将围绕AI认知能力与跨域融合展开

近年来,随着智能汽车从“功能机”向“智能终端”的转型,全球智能座舱市场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数据显示,2021-2024年全球智能座舱市场规模从331.6亿美元增长至706.3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28.66%。预计2025年全球市场规模将达到797.7亿美元,并在2030年达1484.1亿美元。

2025年10月27日
“端到端”与“智驾平权”共振 未来我国智能驾驶传感器需求市场将迎来量级跃升

“端到端”与“智驾平权”共振 未来我国智能驾驶传感器需求市场将迎来量级跃升

近年来,新一代人工智能、信息通信和新能源等领域技术的发展驱动汽车产业不断向电动化、智能化及网联化变革,智能驾驶作为引领汽车智能化变革的关键变量,已成为汽车产业的重点发展方向。当下,国内政策层面正通过多维度举措积极推动智能驾驶落地。

2025年10月24日
全球矿用卡车销量增势强劲 中国表现亮眼 国产以新能源和智能化为双引擎打破垄断

全球矿用卡车销量增势强劲 中国表现亮眼 国产以新能源和智能化为双引擎打破垄断

受矿产资源需求持续增加、露天采矿比例提升以及矿山设备更新换代等多重因素驱动,中国市场表现尤为抢眼,贡献全球矿用卡车行业主要增量。

2025年10月22日
工程轮胎行业迎重要窗口期 国内存结构性升级空间 赛轮等本土企业竞争力强劲

工程轮胎行业迎重要窗口期 国内存结构性升级空间 赛轮等本土企业竞争力强劲

矿业、建筑业是工程轮胎的重点使用领域,占据36.4%的市场份额。全球工程轮胎市场在矿业复苏与基建投资热潮中加速回暖。2022年全球工程轮胎市场规模已恢复至104 亿美元,同比上升7.22%。随着全球人口增长和城市化程度提升以及各国低碳规划的驱动,将推动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需求和绿色能源基础体系建设需求的持续释放,工程轮

2025年10月16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