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鱼油行业消费额增长快速 加工业不断进步 国产处于饲料级市场重要地位

、全球鱼油消费市场总体向好,我国鱼油消费额增长快速

鱼油是从深海鱼类体内提取的油脂,富含多种不饱和脂肪酸,特别是ω-3系多不饱和脂肪酸,如DHA和EPA,对人体健康具有抗炎、调节血脂、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促进大脑和视网膜发育等多种益处。

鱼油作为一种富含Omega-3脂肪酸的健康食品,其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和接受。近年来,全球鱼油消费量总体呈现增长态势。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鱼油行业现状深度分析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2025-2032年)》显示,2019-2023年全球鱼油消费量由113.1万吨增长至124.9万吨,年复合增长率为2.5%。2024年全球鱼油消费量进一步增长,超127万吨。

鱼油作为一种富含Omega-3脂肪酸的健康食品,其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和接受。近年来,全球鱼油消费量总体呈现增长态势。根据数据,2019-2023年全球鱼油消费量由113.1万吨增长至124.9万吨,年复合增长率为2.5%。2024年全球鱼油消费量进一步增长,超127万吨。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我国鱼油消费量增长快速。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中国消费者越来越注重饮食的营养均衡和健康效益,鱼油消费量随之快速增长。2019-2023年我国鱼油消费额由33亿元增长至46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8.7%。至2024年,我国鱼油消费量已超50亿元。

我国鱼油消费量增长快速。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中国消费者越来越注重饮食的营养均衡和健康效益,鱼油消费量随之快速增长。2019-2023年我国鱼油消费额由33亿元增长至46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8.7%。至2024年,我国鱼油消费量已超50亿元。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我国鱼油加工业不断进步,鱼油制品主要产自山东省等传统渔业大省

我国鱼油加工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由于鱼油的健康功效逐渐被认可,中国部分企业开始引进鱼油生产技术,逐渐涉足鱼油制品的研发和生产。2001年以来,随着国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及对健康关注度提升,鱼油逐渐受到消费者的认可和接受,企业瞄准市场,开始大力投资于鱼油生产、工艺改进和市场推广,并推出了多种多样的鱼油产品。2010年至今随着中国监管政策的加强和行业标准的完善,鱼油市场逐渐规范化,更多中国企业开始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产品质量和创新能力。

我国鱼油加工业不断进步,鱼油产量快速增长。目前我国鱼油制品主要产自山东省、福建省、辽宁省等传统渔业大省,2023年产量分别为35167吨、1400吨、1860吨。

我国鱼油加工业不断进步,鱼油产量快速增长。目前我国鱼油制品主要产自山东省、福建省、辽宁省等传统渔业大省,2023年产量分别为35167吨、1400吨、1860吨。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鱼油食用级鱼油为主,我国本土企业占据饲料级市场主导地位

鱼油分为饲料级鱼油及食用级鱼油。鱼油的健康益处使其在保健品、药品、功能性食品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因此目前鱼油消费以食品级鱼油为主。2023年我国食品级鱼油销售额达30.05亿元,占比%;我国饲料级鱼油销售额为亿元,占比。

鱼油分为饲料级鱼油及食用级鱼油。鱼油的健康益处使其在保健品、药品、功能性食品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因此目前鱼油消费以食品级鱼油为主。2023年我国食品级鱼油销售额达30.05亿元,占比%;我国饲料级鱼油销售额为亿元,占比。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饲料级鱼油及食用级鱼油市场主要参与者及竞争格局存在差异。食用级鱼油品牌众多,西班牙的Eldorado、美国的Nature's Bounty等国际品牌在技术、品牌知名度、市场经验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而国内品牌整体实力较弱,在市场竞争力中处于不利地位。目前部分国内品牌已开始注重品质控制和安全性保障,通过技术创新和标准化生产提升产品质量,核心竞争力有望提升。

如汤臣倍健的鱼油产品原材料源自北欧挪威和冰岛的纯净海域,经过当地尖端工厂的净化处理,采用先进的分离萃取技术,确保营养成分的活性和完整性。这些甘油三酯型鱼油,作为鱼油的自然形态,不仅吸收率高,而且稳定性强。特别是其EPA和DHA的比例达到了理想的18:12,能够充分满足消费者的营养需求,有效调节血脂,保护心脑血管,尤其适合老年人群体。2023年,汤臣倍健营业收入为94.07亿元,同比增长19.66%;2024年Q1-Q3汤臣倍健营业收入达57.34亿元。

如汤臣倍健的鱼油产品原材料源自北欧挪威和冰岛的纯净海域,经过当地尖端工厂的净化处理,采用先进的分离萃取技术,确保营养成分的活性和完整性。这些甘油三酯型鱼油,作为鱼油的自然形态,不仅吸收率高,而且稳定性强。特别是其EPA和DHA的比例达到了理想的18:12,能够充分满足消费者的营养需求,有效调节血脂,保护心脑血管,尤其适合老年人群体。2023年,汤臣倍健营业收入为94.07亿元,同比增长19.66%;2024年Q1-Q3汤臣倍健营业收入达57.34亿元。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饲料级鱼油主要市场则由本土企业占据,其中高龙海洋为我国饲料级鱼油市场龙头企业,市场份额达24.8%。

饲料级鱼油主要市场则由本土企业占据,其中高龙海洋为我国饲料级鱼油市场龙头企业,市场份额达24.8%。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zlj)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燕窝行业转型承压:立体化产品矩阵遭遇市场普及困局

我国燕窝行业转型承压:立体化产品矩阵遭遇市场普及困局

燕窝,自古以来位列“八珍”之首,曾是宫廷御膳的专属珍品,承载着千年滋补文化的厚重底蕴。不过,随着消费升级与产业变革的浪潮,这一传统奢侈品正悄然褪去“贵族光环”,以更亲民的姿态融入大众生活,成为日常滋养的标配。这一演变既受消费需求驱动,也依赖产业升级与标准化建设的支撑。

2025年10月22日
我国运动饮料行业供需双驱势头足 但人均消费量偏低 外星人领跑赛道

我国运动饮料行业供需双驱势头足 但人均消费量偏低 外星人领跑赛道

受供需两侧协力推动,我国运动饮料行业近年发展势头强劲。2019-2024年,其市场规模从345亿元增至547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9.66%,增速高于功能饮料行业整体及能量饮料细分赛道。当前市场品牌百花齐放,行业集中度虽呈上升趋势,但与美日成熟市场相比仍有差距。其中,外星人表现亮眼、后来居上,2024 年以22.7%的

2025年10月21日
我国能量饮料行业:人均消费量偏低、市场潜力大 东鹏饮料份额提升且保持领先

我国能量饮料行业:人均消费量偏低、市场潜力大 东鹏饮料份额提升且保持领先

我国能量饮料市场作为功能饮料第一大品类,近年发展势头向好,销量与市场规模持续增长,这一态势背后,是消费基础夯实、企业营销见效、消费场景拓展等多重因素共同驱动。当前市场竞争呈现高度集中特征,头部企业主导行业格局,2024年行业CR4超过75%,其中东鹏饮料市场份额持续提升,进一步巩固了自身的行业领先地位。值得关注的是,与

2025年10月16日
现制咖啡行业潜在天花板高 渠道下沉重塑市场格局 多样化、线上化趋势增强

现制咖啡行业潜在天花板高 渠道下沉重塑市场格局 多样化、线上化趋势增强

随着消费习惯养成,现制咖啡从社交饮品转向日常消费品。2023年我国现制咖啡饮用者人数已达1.3亿人,较2018年增长0.9亿人。2023年我国现制咖啡市场规模达1623.5亿元,预计2024年我国现制咖啡市场规模达1930.4亿元,同比增长18.9%。

2025年10月15日
我国黑茶行业正从规模扩张向价值提升转型 高端化趋势下内销均价不断提升

我国黑茶行业正从规模扩张向价值提升转型 高端化趋势下内销均价不断提升

当前我国黑茶行业正从规模扩张向价值提升转型。一方面,黑茶作为六大茶类之一,虽然近两年产量、产值呈现不断增长态势,但其增速有所放缓。尤其是2024年出现明显放缓。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黑茶产量为47.32万吨,同比增长3.32%,较2023年增速下降了4.12个百分点;产值为319.41亿元,同比增长2.9%,较202

2025年10月15日
我国功能饮料行业发展势头强劲 集中度提升 东鹏饮料销量领跑

我国功能饮料行业发展势头强劲 集中度提升 东鹏饮料销量领跑

近年来,在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提升、健康意识增强及消费场景拓展等多重因素驱动下,我国功能饮料行业发展势头强劲,销量与市场规模不断上升。从市场结构看,行业呈现“能量饮料主导、运动饮料占比提升”的鲜明特征,其中运动饮料以9.66%的年均增速成为增长亮点。渠道布局上,线下仍为核心销售阵地,同时线上渠道份额逐步提升,渠道结构持续

2025年10月14日
高端茶叶领跑我国茶行业 差异化、智能化双轮驱动企业突围

高端茶叶领跑我国茶行业 差异化、智能化双轮驱动企业突围

我国是茶消费大国。近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多饮茶、饮好茶正逐渐成为健康生活的新风尚,推动我国茶叶内销市场总量保持稳定增长态势。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茶叶内销总量达到240.4万吨,同比增长0.27%,2013-2023年均复合增长率为6.03%。2024年,我国茶叶内销总量241.3万吨左右,同

2025年10月14日
我国红茶行业产量产值双增 内销态势良好 但出口均价持续走低

我国红茶行业产量产值双增 内销态势良好 但出口均价持续走低

红茶作为我国第二大茶类,近年来产量和产值不断上升。与此同时,在多重因素推动下,其内销市场整体保持稳健发展态势,内销量和内销额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值得一提的是,我国红茶内销量占茶叶总内销量的比重已从2020年的14.30%提升至2024年的15.90%,反映出国内茶叶消费结构逐渐向红茶倾斜。从出口来看,自2022年起,我国

2025年10月13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