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甘蔗产业链分析:上游机械化低,下游需转型升级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2022年中国甘蔗市场分析报告-市场发展格局与投资潜力研究》显示,甘蔗及甘蔗产业文化在中国可谓源远流长,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据史料记载,中国于东周时代最早种植甘蔗,到公元前4世纪的楚国开始对甘蔗进行初加工用于治病和食品。《本草纲目》言:甘蔗性平,有清热下气、助脾健胃、利大小肠、止渴消痰、除烦解酒之功效,可改善心烦口渴、便秘、酒醉、口臭,肺热咳嗽、咽喉肿痛等症。

甘蔗是温带和热带农作物,适合栽种于土壤肥沃、阳光充足、冬夏温差大的地方。甘蔗是制糖的重要原料之一,我国制糖的原材料80%为甘蔗。甘蔗产业主要涉及化肥施用、机械化设备、白糖、饲料等领域。

甘蔗是温带和热带农作物,适合栽种于土壤肥沃、阳光充足、冬夏温差大的地方。甘蔗是制糖的重要原料之一,我国制糖的原材料80%为甘蔗。甘蔗产业主要涉及化肥施用、机械化设备、白糖、饲料等领域。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甘蔗上游行业分析

2013-2015年,我国化肥施用量逐渐增加至2015年达到高峰;2015-2020年,化肥施用量逐年递减。2020年化肥施用量5250.7万吨,同比减少2.83%。

2013-2015年,我国化肥施用量逐渐增加至2015年达到高峰;2015-2020年,化肥施用量逐年递减。2020年化肥施用量5250.7万吨,同比减少2.83%。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每生产100千克原料甘蔗具有平均吸收氮1.7-2.1千克、磷0.4-0.6千克、钾2.0-2.7千克的需肥规律。在甘蔗萌芽期,吸收的氮、磷、钾分别占吸收总量的3%、1%、3%;分裂期氮、磷、钾吸收量分别占吸收总量的12%、14%、17%,生长期对氮、磷、钾的吸收量分別达到吸收总量的55%、65%、65%;成熟期对氮、磷、钾的吸收量分别占吸收总量的30%、25%、15%。

其中钾肥对甘蔗增长增糖有着重要作用,在甘蔗较长的生长生育期内,对钾肥需求量大但利用率低。并且我国钾资源面临产量与储量较低,供应相对紧缺,导致常年50%-60%以上钾资源依赖进口的现状,所以在甘蔗生产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科学管理技术提高甘蔗对钾肥的利用率。

甘蔗各生育阶段化肥吸收量

生育阶段

化肥元素

占吸收总量比例

萌芽期

3%

1%

3%

分裂期

12%

14%

17%

生长期

55%

65%

65%

成熟期

30%

25%

15%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甘蔗种植过程中除了使用化肥外,更离不开机械化。就拿我国最大的甘蔗及蔗糖基地广西来说,其产量连续10多年占全国的60%以上。2021年广西甘蔗种植面积共1175万亩,与此同时广西大力推进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主推切段式联合机收模式。至年底甘蔗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66.6%,比2020年提高1.1个百分点。2020/2021年度甘蔗榨季,全区联合机收甘蔗面积68.45万亩,机收重量235.5万吨,较上榨季增长34.9%。采用机械化设备后,广西甘蔗机收成果喜人。

不过与世界蔗糖生产大国巴西相比,广西甘蔗生产的机械化率显得相形见绌。巴西在生产上基本实现了机械化,反观我国甘蔗生产机械化仍处于整体较低水平。加快机械化生产与改革是目前甘蔗行业需要思考的问题。

甘蔗中游行业分析

从种植面积来看,2013-2020年我国甘蔗播种面积大体呈下降趋势。2013年甘蔗播种面积1704千公顷,为近几年最大播种面积;2020年播种面积1353千公顷,比上年减少38千公顷,同比减少2.73%。2014-2020年期间,在整个糖料作物种植面积中,甘蔗播种面积所占比重虽持续下滑,但仍大于85%;尤其是2013-2016年占比均超过90%,可以看出,我国制糖的原材料80%为甘蔗。

从种植面积来看,2013-2020年我国甘蔗播种面积大体呈下降趋势。2013年甘蔗播种面积1704千公顷,为近几年最大播种面积;2020年播种面积1353千公顷,比上年减少38千公顷,同比减少2.73%。2014-2020年期间,在整个糖料作物种植面积中,甘蔗播种面积所占比重虽持续下滑,但仍大于85%;尤其是2013-2016年占比均超过90%,可以看出,我国制糖的原材料80%为甘蔗。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同时,我国甘蔗产量随种植规模的波动而变化。2013-2019年我国甘蔗产量趋势呈先降后升,至2016年产量下降至最低点10321.54万吨,到2019年逐渐攀升为10938.8万吨,同比增加1.19%,但与2013年的甘蔗产量相比减产约1000万吨。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响,我国甘蔗产量稍有下降,较上年同比减少1.16%。

同时,我国甘蔗产量随种植规模的波动而变化。2013-2019年我国甘蔗产量趋势呈先降后升,至2016年产量下降至最低点10321.54万吨,到2019年逐渐攀升为10938.8万吨,同比增加1.19%,但与2013年的甘蔗产量相比减产约1000万吨。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响,我国甘蔗产量稍有下降,较上年同比减少1.16%。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2013-2020年我国甘蔗单位面积产量逐年上涨。7年时间,甘蔗单产由2013年的69986公斤/公顷增加至2020年的79890公斤/公顷,涨幅约10000公斤/公顷。多家糖厂预计2021到2022年榨季的压榨量将同比增长。

2013-2020年我国甘蔗单位面积产量逐年上涨。7年时间,甘蔗单产由2013年的69986公斤/公顷增加至2020年的79890公斤/公顷,涨幅约10000公斤/公顷。多家糖厂预计2021到2022年榨季的压榨量将同比增长。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国内甘蔗消费量巨大,伴随着国内甘蔗需求量的不断扩大,仅靠国内甘蔗产量并不能满足国内需要。据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甘蔗进口量108.79万吨,2020年甘蔗进口量增加到170.55万吨。我国市场庞大,甘蔗种植规模有限,预测未来我国甘蔗仍需大量进口。

国内甘蔗消费量巨大,伴随着国内甘蔗需求量的不断扩大,仅靠国内甘蔗产量并不能满足国内需要。据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甘蔗进口量108.79万吨,2020年甘蔗进口量增加到170.55万吨。我国市场庞大,甘蔗种植规模有限,预测未来我国甘蔗仍需大量进口。

数据来源:中国海关总署

甘蔗下游行业分析

(1)食糖

在传统甘蔗产业中,甘蔗制糖是首要的。从上图可以看出,我国甘蔗糖产量占食糖产量比例极大,相当于说食糖产量由甘蔗糖产量决定。2018/2019年度,我国食糖产量和甘蔗糖产量达到了近几年的最高值,分别为1076万吨、944万吨。2019/20年度受疫情影响糖产量稍有跌落为902万吨,随后回升。

在传统甘蔗产业中,甘蔗制糖是首要的。从上图可以看出,我国甘蔗糖产量占食糖产量比例极大,相当于说食糖产量由甘蔗糖产量决定。2018/2019年度,我国食糖产量和甘蔗糖产量达到了近几年的最高值,分别为1076万吨、944万吨。2019/20年度受疫情影响糖产量稍有跌落为902万吨,随后回升。

数据来源:中国糖业协会

数据来源:中国糖业协会

数据来源:中国海关总署

1960年,食糖已成为国家重要战略物资,糖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尽管我国食糖总产位居世界第三,仅次巴西、印度,但目前国内产量难以满足国内市场需求,还需依赖进口。据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食糖的进口量远大于出口量,2020年食糖进口量为近几年最高527吨,重量达到同期国内食糖产量的一半;我国食糖出口量微乎其微。受食糖进口政策调整和国内外价差等因素综合影响,2020/21年度食糖进口积极性超过预期。

1960年,食糖已成为国家重要战略物资,糖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尽管我国食糖总产位居世界第三,仅次巴西、印度,但目前国内产量难以满足国内市场需求,还需依赖进口。据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食糖的进口量远大于出口量,2020年食糖进口量为近几年最高527吨,重量达到同期国内食糖产量的一半;我国食糖出口量微乎其微。受食糖进口政策调整和国内外价差等因素综合影响,2020/21年度食糖进口积极性超过预期。

数据来源:中国糖业协会

2016年国内糖价6570元/吨为近几年最高价格,其余年度价格有涨有降但均低于6000元/吨。受原辅料甘蔗和能源石油、煤炭等要素价格上涨,预测2022年度国内糖价5650-6150元/吨。近几年糖厂制糖的综合成本已有所下降,但仍处在每吨5500元左右的高位,接近糖价水平,总体来说制糖业在国内不具价格优势。

(2、果蔗

甘蔗作为一种水果,口味甘美,是冬令佳果。甘蔗的糖分由蔗糖、果糖、葡萄糖三种成分构成,极易被人体吸收利用。且甘蔗还含有多量的铁、钙、磷、锰、锌等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我国除主要蔗区外,安徽、江苏、西藏雅鲁藏布江河谷等地区也有零星种植,华南地区适宜播种期多在2、3月。果蔗施肥量一般比糖蔗多20-30%,需水量也比糖蔗多。各地区甘蔗研究所着力选育优良果蔗品种,果蔗亩产量和含糖量不断增加。

我国部分果品种

品种名称

选育单位

亩产量(公斤)

桂果蔗1号

广西农业科学院果蔗研究所

7800-8000

龙黑果蔗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

10500

闽引黄皮果蔗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

8900

粤糖07-913

广州甘蔗糖业研究所

8100

云蔗06-407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

7700

中糖1号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

9000

川蔗28

四川省植物工程研究院

8800

黔蔗7号

贵州省热带作物研究所

10000

甜城18号

四川内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7400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3副产品

甘蔗制糖外,会产生蔗渣、废糖蜜、滤泥等副产品。这些副产品也有自己的用途,蔗渣可当做燃料外,还可造纸、制餐具;废糖蜜能生产高活性干酵母生产酒精;滤泥能制成有机肥料,但这些远远不够。精深加工才是甘蔗产业的真正价值点。相比国外,我国甘蔗产业还刚迈入转型升级的道路。国外已经能对这些副产品进行深入加工制作成医药制品、调味品、食品添加剂等衍生物品,扩大了甘蔗产业链领域。

我国甘蔗产业道路任重道远,应大力研发高新技术,运用科学管理推进糖业低碳循环发展;综合高效利用副产品,充分提高其利用率,使得物尽其用,实现社会、经济、生态效益最大化。(PY)

行业分析报告是决策者了解行业信息、掌握行业现状、判断行业趋势的重要参考依据。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调整,未来我国各行业的发展都将进入新阶段,决策和判断也需要更加谨慎。在信息时代中谁掌握更多的行业信息,谁将在未来竞争和发展中处于更有利的位置。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特医食品行业高增但渗透率仍偏低 国产获批数量领先背后市场仍由外资主导

我国特医食品行业高增但渗透率仍偏低 国产获批数量领先背后市场仍由外资主导

消费水平提高下,国内“一老一小”等特殊人群营养需求持续扩大,叠加大众对特医食品的认知度不断提升,我国特医食品行业迎来了快速发展期。然而,与美国等成熟市场40%以上的渗透率相比,我国特医食品渗透率仍然偏低,2024年仅有3%,存在显著差距。但这种差距也恰恰表明,我国特医食品行业仍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和市场潜力。

2025年08月18日
我国花椒油行业快速增长 预计2027年市场规模将超百亿 但花椒价格上升带来成本压力

我国花椒油行业快速增长 预计2027年市场规模将超百亿 但花椒价格上升带来成本压力

自2023年起,随着抑制终端需求的因素消除,我国花椒油市场规模呈现快速增长,并以10%左右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增长。预计到2027年,我国花椒油市场规模将将达百亿元以上。

2025年08月11日
“万物皆可藤椒味”!我国藤椒油已悄然成高增长赛道 幺麻子占据行业龙头地位

“万物皆可藤椒味”!我国藤椒油已悄然成高增长赛道 幺麻子占据行业龙头地位

藤椒油是重要的调味品品类之一,在消费者饮食中占据重要地位,尤其在川菜、火锅等细分消费领域占据着重要地位。目前我国调味品市场规模呈现出稳步增长的态势,展现出强大的市场活力和发展潜力。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调味品行业市场规模约为4981亿元,同比增长3.9%。预计到2027年我国调味品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6039亿元。可见

2025年08月09日
全球阿洛酮糖行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中国获批政策落地或致市场进入爆发期

全球阿洛酮糖行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中国获批政策落地或致市场进入爆发期

随着各国政策进一步开放,叠加健康消费需求推动,全球阿洛酮糖市场规模呈现显著增长趋势,从2019年的32.83百万美元增至2024年的203.56百万美元。随着各国政策进一步开放,叠加健康消费需求推动,市场增速预计进一步提升,预计2030年全球阿洛酮糖市场规模将达到544.82百万美元。而2025年政策落地后,中国市场预

2025年08月09日
小米粉 大生意! 行业标准完善加速推动我国米粉市场迈向规范化、规模化发展

小米粉 大生意! 行业标准完善加速推动我国米粉市场迈向规范化、规模化发展

发展至今,米粉早已经成为我国当代饮食图景中不可或缺的日常。从清晨巷弄的烟火气到深夜食堂的灯火通明,“嗦粉”已然跨越地域界限,融入亿万人的生活节奏。根据红餐网数据,米粉行业自2020年以来市场规模持续扩张,到2024年其市场规模达到了775亿元,预计2025年这一规模将继续增长至836亿元。另也有数据显示我国粉类市场规模

2025年08月04日
魔芋种植面积减少 我国魔芋加工行业产品价格走高 食品类广阔市场空间仍待挖掘

魔芋种植面积减少 我国魔芋加工行业产品价格走高 食品类广阔市场空间仍待挖掘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与居民购买力增长,居民膳食结构持续改善,膳食纤维摄入愈发受到重视,为魔芋加工终端商品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和广阔增长空间。数据显示,2014-2023年我国魔芋终端商品市场复合增长率达20%以上,2024 年我国魔芋休闲零食市场规模突破 183 亿元。2024 年6 月,国家卫健委等部门发布《“体重管理年

2025年07月22日
乳制品行业:原奶价格有望回升 加工端“三超多强” 消费结构待升级

乳制品行业:原奶价格有望回升 加工端“三超多强” 消费结构待升级

2019年以来,我国乳制品市场已形成“三超多强”竞争格局。乳制品同类产品口感同质化强,叠加营养的功能属性,意味着产品生命周期长,先发者可以靠全国化的品牌投放和渠道铺货做到极大单品。而品类的延展性不断(保温方式、口感、功能)意味着企业天花板高,因而战略驱动是平台型企业胜出的关键。

2025年07月19日
我国玉米淀粉行业产能扩张速度快于需求且高度集中 产品价格波动剧烈

我国玉米淀粉行业产能扩张速度快于需求且高度集中 产品价格波动剧烈

基于完备的玉米产业链与规模经济优势,我国在玉米淀粉生产领域表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现阶段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玉米淀粉生产国。玉米淀粉作为“工业黄金”,应用已从食品添加剂逐步拓展至医药、纺织、造纸、新能源等战略领域。随着下游市场稳定发展,2018年以来,我国玉米淀粉消费量已维持在 2700 万吨左右。从供需两端看,在供给侧改

2025年07月01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