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电动船舶行业:供需规模不断扩张 市场处于竞争型格局

一、行业相关定义

电动船舶是电动载具的一种,是由电池产生电力推进的船只。电动船舶是在内燃机船舶的基础上发展而来,船上不装配内燃机,所有能量都来自电池,依靠电池电力推进。

电动船舶的发展得益于锂离子电池在电动汽车行业的成功,该电池技术也一举成为电动船发展的首要驱动因素。当下,国内外已在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的关键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还在船舶电力系统组网技术、船舶电力推进技术、大功率电力并网技术等方面相继取得大量研究成果。目前,全球在建及营运的电动船数量已超过300艘,包括渡船、近海船、客船、拖船等多种船型。

电动船舶的发展得益于锂离子电池在电动汽车行业的成功,该电池技术也一举成为电动船发展的首要驱动因素。当下,国内外已在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的关键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还在船舶电力系统组网技术、船舶电力推进技术、大功率电力并网技术等方面相继取得大量研究成果。目前,全球在建及营运的电动船数量已超过300艘,包括渡船、近海船、客船、拖船等多种船型。

资料来源:互联网

二、行业规模现状

1、市场规模

得益于锂电池储能系统的关键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全球在建及营运的电动船数量不断增加,包括渡船、近海船、客船、拖船等多种船型。电动船舶一方面具有绿色环保,可以实现零排放,同时兼具安全便利、推进效率高、使用成本低等优势,且不会出现柴油泄露等问题,因此是内河航运绿色转型的有效选择。从市场规模来看,据统计,2023年中国电动船舶市场规模达到127.0亿元,同比增长20.4%。2024年市场规模达到148.4亿元,同比增长16.9%。

得益于锂电池储能系统的关键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全球在建及营运的电动船数量不断增加,包括渡船、近海船、客船、拖船等多种船型。电动船舶一方面具有绿色环保,可以实现零排放,同时兼具安全便利、推进效率高、使用成本低等优势,且不会出现柴油泄露等问题,因此是内河航运绿色转型的有效选择。从市场规模来看,据统计,2023年中国电动船舶市场规模达到127.0亿元,同比增长20.4%。2024年市场规模达到148.4亿元,同比增长16.9%。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2、供应规模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电动船舶行业发展趋势研究与未来前景预测报告(2025-2032年)》显示,目前中国船舶大多数采用柴油机械推进系统,随着电力推进系统比例逐步提升,其动力来源由柴油机、燃气轮机或者蒸汽轮机转换为锂离子电池或者燃料电池的可行性正在逐步提升。随着环保政策趋严,动力电池系统价格的不断下降,纯电动船舶或者混合动力船舶的渗透率正在逐步提升,尤其是在城市渡船、观光船、内河货船和港口拖船等领域的使用场景会更加清晰。

从产量来看,近年来随着国家及地方层面提升电动船舶支持力度不断加强,以及新能源技术的发展,我国电动船舶产量出现快速增长态势。2020-2024年我国电动船舶产量从528艘增长到871艘。

从产量来看,近年来随着国家及地方层面提升电动船舶支持力度不断加强,以及新能源技术的发展,我国电动船舶产量出现快速增长态势。2020-2024年我国电动船舶产量从528艘增长到871艘。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3、需求规模

我国电动船舶行业的下游需求主要是内河船舶,用于短途运输或者旅游。近年来随着公路、铁路里程的不断增长,内河航运市场受到了较大竞争压力,因此国内内河船舶数量一直处于下降态势,老旧船舶不断被淘汰。

虽然内河船舶数量在下降,但是近年来电动船舶的需求保持增长,无论是新建电动船舶还是旧船改造电动船舶市场,都具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从销量来看,2020-2024年,我国电动船舶销量从459艘增长到759艘,电动船舶保有量在2024年达到4488艘,预计随着电动船舶关键技术的升级和国家政策推动下,未来电动船舶渗透率将不断提升。

虽然内河船舶数量在下降,但是近年来电动船舶的需求保持增长,无论是新建电动船舶还是旧船改造电动船舶市场,都具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从销量来看,2020-2024年,我国电动船舶销量从459艘增长到759艘,电动船舶保有量在2024年达到4488艘,预计随着电动船舶关键技术的升级和国家政策推动下,未来电动船舶渗透率将不断提升。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三、行业细分市场

1、混动HEV

船舶“混合动力”系统是指配备两种或两种以上动力源作为推进动力的系统。目前,船舶混合动力系统主要是指通过主柴油机和电动机来驱动螺旋桨的动力系统,且电动机一般由发电机组、燃料电池或储能装置等驱动,而储能装置由蓄电池或超级电容器等组成。

船舶“混合动力”系统一般包括主柴油机、轴带发电机、齿轮箱、发电机组、配电板、变频器及其控制系统等,其具体构架和工作模式视实船具体情况而定,有的混合动力船舶还在上述基础上加入储能系统。目前国内电动船舶中仍以混动HEV技术为主,2024年混动HEV类型电动船舶市场规模约为74.6亿元。

船舶“混合动力”系统一般包括主柴油机、轴带发电机、齿轮箱、发电机组、配电板、变频器及其控制系统等,其具体构架和工作模式视实船具体情况而定,有的混合动力船舶还在上述基础上加入储能系统。目前国内电动船舶中仍以混动HEV技术为主,2024年混动HEV类型电动船舶市场规模约为74.6亿元。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2、纯电动BEV

中国纯电动船舶发展较晚,但近年来发展速度快。中国的船舶电动化推进略晚于国外,且最初以锂电池替换蓄电池、应用于小型游船为主,推进功率和电池容量较小。随锂电技术发展、国家环保政策出台、相关规范颁布,2020年以来电动船舶呈现快速发展势头,2024年市场规模达到37.3亿元。

中国纯电动船舶发展较晚,但近年来发展速度快。中国的船舶电动化推进略晚于国外,且最初以锂电池替换蓄电池、应用于小型游船为主,推进功率和电池容量较小。随锂电技术发展、国家环保政策出台、相关规范颁布,2020年以来电动船舶呈现快速发展势头,2024年市场规模达到37.3亿元。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四、行业竞争情况

从目前市场来看,电动船舶的运营和建造市场主要集中在欧洲市场。由于欧洲在环保意识、法规以及技术方面走在前列,因此是电动船舶的主要运营和建造市场。相较于国外,我国纯电动船舶发展起步晚、市场规模也还较小。我国电动船舶主要为长江、珠江等内河货船,应用领域为沿江沿海的城市渡船、观光船以及港口拖船市场。目前,我国内河船舶约有11万艘,仅长江和京杭运河的内河船舶总数就超过6万艘,相较之下,电动船舶的数量微乎其微。从区域竞争来看,目前我国江苏电动船舶制造行业发展较为强劲;从竞争梯队来看,目前我国特大型央企电动船舶竞争力较强。

目前国内电动船舶市场是竞争较为充分的市场,由于技术还处于探索阶段,行业内企业还处于发展初期阶段,具有生产能力的企业数量较少,具有较强的供应链管理水平和更低的成本支出的企业在行业内更具有竞争优势。不过总体来看,行业仍旧是处于探索验证的阶段,集中度较低,市场处于竞争型格局。

2024年中国电动船舶行业市场集中度情况

集中度类型 市场集中度指标值(%)
CR4 5.11
CR8 6.23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五、行业市场机会

1、船舶电推为军用舰船主要发展方向

机械推进方式是当前大型船舶中最常见的推进方式,其推进系统和电力系统为两套分开的系统。当今大多数商业和军用船舶都是采用机械推进方式,发动机的每分钟高转速通过一个刚性轴传递到减速齿轮,将转速降低到与螺旋桨相适宜的水平,再通过另一个刚性轴将来自于减速装置的低转速传递给螺旋桨。带有多个螺旋桨的船舶会配置多个发动机、减速装置和刚性轴。机械推进中推进系统和电力系统是分开的,用于船舶服务负荷的电功率由专用的发电机提供。

2、国家政策扶持引导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发展

在国家政策扶持引导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带动下,我国在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的关键技术上取得了重大突破,船舶电力系统技术、电力推进技术、大功率电力电子技术等方面也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已经具备了在船舶上推广应用的技术条件,支撑电动船舶推广应用的基础良好。

由七〇四所总成、武汉长江船舶设计院设计、长航集团绿色航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的长江三峡通航管理局“海巡12909”号新能源动力改造项目已顺利完成了全部改建和初步测试,成为长江流域第一艘纯电动公务船。该船搭载0.68Mwh宁德时代磷酸铁锂电池,最大航速21km/h。“海巡12909”号新能源动力改造项目为推进我国内河船舶绿色发展提供样板,进一步助力长江经济带生态建设、绿色发展。

3、电磁发射可应用于航天发射、轨道交通、海上风能等民用领域

电磁发射是目前航母舰载机最先进的弹射系统,也可应用于航天发射、轨道交通、海上风能等民用领域。与蒸汽弹射器相比,电磁弹射器具有以下优势:一是准备时间短。二是推力均匀。三是效率高。四是顺应舰艇全电化趋势。目前美国福特号航母已经应用电磁弹射系统。电磁发射系统中的电力电子技术除了在军用武器发射形态领域的转化应用外,也可应用于民用相关领域,可广泛应用于航天发射、轨道交通、大规模智能海上风机等民用领域,大大拓展其市场空间。(WWTQ)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物流行业市场规模及竞争结构分析:规模稳增 供应商议价能力相对较弱

我国物流行业市场规模及竞争结构分析:规模稳增 供应商议价能力相对较弱

网络化运营是物流公司提升公司竞争力和经营效率的关键。货物运送需要构建全国甚至世界性的物流网络,包括分布在各关键节点的仓储和转运中心,以此形成的规模效应将带来相对较低的单位运输成本,形成更优质的物流服务能力,并积累品牌优势。

2025年09月15日
我国低空经济处于重点培育中,行业配套政策日趋完善

我国低空经济处于重点培育中,行业配套政策日趋完善

中国低空经济呈现爆发式增长以释放市场潜力。根据中国民航局数据,中国低空经济规模2023年已突破5059.5亿元,同比增速达33.8%,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1.5万亿元。到2035年,中国低空经济规模将有望达到3.5万亿元,成为全球最大的城市空中交通市场。

2025年09月05日
中国摩托车出口已占全球销量一半以上 国内市场“三足鼎立”

中国摩托车出口已占全球销量一半以上 国内市场“三足鼎立”

中国摩托车行业在全球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历经多年发展,已形成了多元化的竞争格局。近年来,国内摩托车企业不断提升技术水平与品牌影响力,其中春风动力、钱江摩托、隆鑫通用(被宗申收购)脱颖而出,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2025年09月02日
我国气力输送行业:技术升级与政策驱动下市场持续扩大 竞争格局呈现两极化发展

我国气力输送行业:技术升级与政策驱动下市场持续扩大 竞争格局呈现两极化发展

我国制造业向智能化、绿色化转型,企业对生产效率和环保的要求提升,气力输送作为高效、封闭的输送方式,替代传统机械输送(如皮带机、螺旋输送机)的趋势明显,我国气力输送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期,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技术升级与政策驱动是核心增长动力。2024年中国气力输送行业市场规模136.76亿元

2025年08月19日
我国网络货运市场规模保持快速增长 未来行业将从价格竞争转向生态竞争

我国网络货运市场规模保持快速增长 未来行业将从价格竞争转向生态竞争

近年来我国网络货运企业(含分公司)数量保持快速增长,2020年企业数量为817家,2021年增长至1968家,2024年达到3490家。

2025年07月08日
智能驾驶产业持续发展 物流无人车即将迎来爆发

智能驾驶产业持续发展 物流无人车即将迎来爆发

2024 年全球自动驾驶市场规模约为 2074 亿美元,同比增长 31%。目前,我国积极发展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技术进一步推动业内企业进入市场、加大投入研发技术,自动驾驶市场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2024 年我国自动驾驶市场规模达 3993 亿元。

2025年06月21日
我国电动船舶行业:供需规模不断扩张 市场处于竞争型格局

我国电动船舶行业:供需规模不断扩张 市场处于竞争型格局

电动船舶一方面具有绿色环保,可以实现零排放,同时兼具安全便利、推进效率高、使用成本低等优势,且不会出现柴油泄露等问题,因此是内河航运绿色转型的有效选择。从市场规模来看,据统计,2023年中国电动船舶市场规模达到127.0亿元,同比增长20.4%。2024年市场规模达到148.4亿元,同比增长16.9%。

2025年06月19日
我国铁路行业:发展数字铁路体系已成必然趋势 现代化铁路基设体系加快构建

我国铁路行业:发展数字铁路体系已成必然趋势 现代化铁路基设体系加快构建

2024年,全国铁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506亿元,同比增长11.26%,持续保持高位运行;投产新线3113公里,其中高铁2457公里,铁路建设成效显著。现代化铁路基础设施体系加快构建,铁路网整体功能和效益进一步提升。

2025年06月18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