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航空航天领域加速发展 拉动高温合金需求增长

一、高温合金优异的耐热先进材料,应用领域广泛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高温合金行业发展现状分析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2025-2032)》显示,高端金属结构材料最初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业以及相关国防工业,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特种合金及其功能的开发,高端金属结构材料在化学工业、动力工业、机械制造工业和生物工程中的应用也愈加深入。作为新材料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高端金属结构材料已成为航空航天、动力、能源、化工、机械、冶金、电子信息等国民经济关键领域和国防现代化的重要支撑。

高端金属结构材料是一类较传统金属结构材料具有更高的强度、韧性和耐高温、抗腐蚀等性能的金属材料,具体包括高温合金、特种不锈钢、节镍型高性能不锈钢、高强汽车板、高标准轴承钢、齿轮钢、工模具钢及耐蚀合金等。

高端金属结构材料是一类较传统金属结构材料具有更高的强度、韧性和耐高温、抗腐蚀等性能的金属材料,具体包括高温合金、特种不锈钢、节镍型高性能不锈钢、高强汽车板、高标准轴承钢、齿轮钢、工模具钢及耐蚀合金等。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高温合金性能优越,应用场景广泛。高温合金是指以铁、镍、钴为基,能在600℃以上的高温及一定应力作用下长期工作的一类金属材料。高温合金具有较高的高温强度,良好的抗氧化和抗腐蚀性能,良好的疲性能、断裂韧性等综合性能,又被称为“超合金”。从高温合金应用领域来看:

在民用工业领域,可用于柴油机增压涡轮、烟气轮机叶片和盘、冶金轧钢加热炉垫块、内燃机排气阀座等方面。此外,近年来高温合金应用面不断扩大,在石油化工、玻璃和玻纤以及机械制造等行业的应用有明显的进展。

在军工领域,目前镍基高温合金是现代航空发动机、航天器和火箭发动机以及舰船和工业燃气轮机的关键热端部件材料,也是核反应堆、化工设备、煤转化技术等方面需要的重要高温结构材料。高温合金作为军民领域重要材料,应用空间广阔,并具有重要的经济和战略意义。

按基体元素,高温合金可分为镍基高温合金、铁基高温合金和钴基高温合金,不同基体的高温合金呈现出不同的化学和物理特征。当前,镍基高温合金的应用范围较广,需求量约占高温合金的80%。主要原因是镍基合金中可以溶解较多合金元素,且能保持较好的组织稳定性。另外,镍基合金可以形成共格有序的金属间化合物作为强化相,使合金得到有效的强化,获得比铁基高温合金和钴基高温合金更高的高温强度。

高温合金化学元素构成

<strong>高温合金化学元素构成</strong>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按基体元素分类的高温合金差异

类型 主要特点及应用情况
镍基高温合金 在650-1,000℃高温下有较高的强度和抗氧化、抗燃气腐蚀能力,是高温合金中应用最广、高温强度最高的一类合金,广泛用于制造航空喷气发动机、各种工业燃气轮机的最热端零件,如涡轮部分涡轮叶片、导向器等。
铁基高温合金 使用温度较低(600-850℃),一般用于发动机中工作温度较低的部位,如涡轮盘、机匣和轴等零件。
钴基高温合金 使用温度约950℃,铸造性和焊接性良好,主要用于做导向器材料,由于钴资源较少、价格昂贵,生产和使用受到限制。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相比较而言,铁基高温合金的组织不够稳定,因而抗氧化性能比较差、高温强度不足,是中等温度(600-800°C)条件下使用的重要材料,且因合金成分比较简单,成本较低。而钴基高温合金的基体钴是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缺钴,使得其发展受到限制。

相比较而言,铁基高温合金的组织不够稳定,因而抗氧化性能比较差、高温强度不足,是中等温度(600-800°C)条件下使用的重要材料,且因合金成分比较简单,成本较低。而钴基高温合金的基体钴是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缺钴,使得其发展受到限制。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按制备工艺,高温合金可分为铸造高温合金、变形高温合金和粉末高温合金,变形高温合金占下游应用的70%。铸造高温合金强化相数量较多,不易变形加工,因此通常用于制造航空航天发动机和燃气轮机等先进动力装备的关键热端部件,其需求量约占高温合金总需求的20%。变形高温合金的热加工塑性较好,可以在锻轧机械的外力作用下塑性变形为特定形状和尺寸的锻件和型材,在固溶、时效状态下的高温强度优异,其需求量约占高温合金总需求的70%,其余10%为粉末高温合金。

按制备工艺,高温合金可分为铸造高温合金、变形高温合金和粉末高温合金,变形高温合金占下游应用的70%。铸造高温合金强化相数量较多,不易变形加工,因此通常用于制造航空航天发动机和燃气轮机等先进动力装备的关键热端部件,其需求量约占高温合金总需求的20%。变形高温合金的热加工塑性较好,可以在锻轧机械的外力作用下塑性变形为特定形状和尺寸的锻件和型材,在固溶、时效状态下的高温强度优异,其需求量约占高温合金总需求的70%,其余10%为粉末高温合金。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二、国内发展稳扎稳打,产业结构初具规模

从全球看,高温合金自20世纪30年代开始研制,变形高温合金、铸造高温合金与粉末高温合金相继问世。而我国高温合金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高温合金国内发展历程

<strong>高温合金国内发展历程</strong>

资料来源:《我国高温合金的发展与创新》,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第一阶段从1956年至20世纪70年代初,是我国高温合金的创业和起始阶段。在苏联专家的指导下炼出的第一炉高温合金GH3030,拉开了我国研制和生产的序幕。1960年后,我国开始独立自主地研制和生产主要歼击机发动机WP-5、WP-6、WP-7、WP-8等所需的各种高温合金材料,建立和完善了我国高温合金的生产和研究基地。此阶段主要成果是仿制了部分前苏联高温合金系列,包括GH4033、GH4037、K401、K406等。

第二阶段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是我国高温合金的提高阶段。随着仿欧美航空发动机的试制和生产,我国引进了一系列欧美体系合金。在对WS-9、WZ-6、WZ-8发动机用高温合金材料的研制中,全面按照国外的技术标准进行研制和生产,对纯洁度、均匀性和综合性能比过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阶段研制出一系列新合金、引进先进设备、改进生产工艺,使我国高温合金的生产工艺技术和产品质量控制等方面上了一个新台阶,基本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第三阶段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是我国高温合金的新发展阶段。随着新型先进航空发动机的设计、研制和生产,我国接连成功研制高性能的新高温合金材料,如粉末涡轮盘材料FGH4096,弥散强化高温合金MGH4754和单晶高温合金DD406等。同时,我国主要生产品种GH4169盘件的应用面不断扩大,改型GH4169G性能显著提高。

目前,我国从事高温合金研发及制备的企业及研究所等单位共有十余家,已经形成了相对完整的高温合金生产体系。高温合金产业链由上游原材料及设备供应商、中游高温合金材料及制品生产商、下游应用终端组成。中游高温合金材料及制品生产商作为核心环节,主要包含三类参与者。第一类是兼具高温合金材料研发能力与生产能力的科研单位,包括钢研高纳、北京航材院、中科院金属所等;第二类是以抚顺特钢、宝钢特钢、长城特钢为代表的特钢厂;第三类是以西部超导、图南股份、应流股份等为代表的新兴冶金企业或金属加工企业,多数为民营背景。

高温合金产业链

环节

构成内容

上游供应商

原材料供应

设备供应商

基体原材料

添加金属

真空感应熔炼炉、保护气氛电渣炉、真空自耗炉、电子束熔炉等

金川集团、上海炬嘉合金、中信锦州金属、丹阳航太再生等

ALD()CONSARC()RETECH()INTECO()、锦州航星真空设备、沈阳真空技术研究所、沈阳东大中乌冶金、宝鸡稀有金属装备设计研制所等

中游制造商

研发单位

变形高温合金

铸造高温合金

粉末高温合金

钢研所621所、中科金属所

北京科技大学沈铸所

母合金熔炼

精密锻造

精密机加工

母合金熔炼

精密铸造

精密机加工

母合金熔炼

制粉

精密

机加工

抚顺特钢

宝钢特钢

长城特钢

621

钢研高纳

西部超导

江苏隆达

图南股份

中航上大

中航重机

二重万航

三角防务

图南股份

无锡透平

派克新材

主机厂:

沈阳黎明

贵州黎明

西航公司

南方株洲

621

钢研高钠

中科院金属所(中科三耐)

图南股份

江苏隆达

主机厂:

沈阳黎明

贵州黎明

西航公司

南方株洲

贵航公司

其他:

621

钢研高钠

成都航宇

主机厂:

沈阳黎明

贵州黎明

西航公司

南方株洲

其他:

应流股份

航材院沈

阳铸造研

究所

钢研高钠

万泽股份

航材院

钢铁研究总院

西安欧中

航材院

钢研高钠

万泽股份

下游应用

中国航空发动机研究院、株洲动力机械研究所、沈阳发动机设计研究所、贵阳发动机设计研究所、中国燃气涡轮研究所、沈阳黎明发动机制造公司、中国航发成都发动机有限公司、西安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贵州黎阳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中国航发南方工业有限公司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当前,我国已建立完善的牌号体系,可覆盖主要应用领域。根据2002年出版的《中国航空材料手册》,我国可供航空选用的高温合金牌号仅89个,而根据2012年出版的《中国高温合金手册》,目前有194个牌号列入我国牌号体系,相较十年前发展迅速,也成为除美、英、俄之外,第四个具备牌号体系的国家。我国目前牌号中包括100多个变形高温合金、70余铸造高温合金和近20个粉末、轻型等新型高温合金牌号,基本覆盖主要应用领域,已基本具备新材料、新工艺的自主开发能力。

主要应用领域对应我国牌号

应用领域

零部件

代表牌号

航空

涡轮盘

GH4133BGH2132GH500GH33AGH901YZGH4169GH4169

叶片

GH4049GH4037GH4033GH4133GH105GH80AYZGH4169

机匣

GH3030GH3044GH1015GH1140GH536GH901GH163GH105GH907

导向叶片

K32K14K38K3K5K17DK5DK3K19K002K20

涡轮叶片

K17K19

舰船、地面

涡轮叶片、导向叶片

K435K444K452GH4413

航天

火箭、导弹发动机

GH2038GH1040GH4169GH4141GH1131GH3600GH4586GH4202

导弹

GH4742K424GH4487GH4098

电力能源

燃气轮机涡轮盘

GH706GH698GH742GH674

燃气轮机叶片

GH4133B

燃气轮机壳体

GH698GH674

汽车

增压涡轮材料

K213K418K419K4002

资料来源:《我国高温合金的发展与创新》,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国内高温合金产业与国际先进水平仍有差距。总体来看,我国的高温合金行业从产业到技术等各方面较国际先进水平仍存在较大差距,包括部分关键技术+尚未实现突破、重要材料依赖进口、缺乏自主研制的先进设备、返回料再利用的技术与机制尚未完善等。性能上,我国高温合金材料在主元素精确控制能力、杂质元素控制水平、成分均匀性、组织一致性等方面皆有所不足。

由于高温合金主要用于航空航天、燃气轮机等高端制造领域,具有很强的战略价值及商业价值,欧美俄等发达国家的重点企业已在高温合金领域进行了几十年的研究,并对核心制备技术进行严格保密。而高温合金质量是影响我国高温环境下关键零部件承温能力、可靠性和使用寿命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我国在高温合金的发展迫在眉睫,产业链安全也至关重要。

三、高温合金发展政策环境优渥,行业标准逐步建立

高温合金发展政策环境优渥,行业迎发展黄金期。新材料产业是制造业转型提升的核心领域和重要支撑之一,高温合金作为航空、航天、石油化工、能源等各个重要领域的关键战略材料,在中美关系日益紧张的国际环境下,尽早实现我国高温合金的全自主研发和进口替代,解决各项“卡脖子”技术是我国近年来的重点发展方向。

当前我国已出台系列支持新材料行业发展的政策,如《中国制造2025》、《新材料产业发展指南》、《“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均将高温合金作为高端装备发展的重点突破领域。高温合金是制造航空航天发动机热端部件的关键材料,提升关键战略材料保障能力是国家战略所需。当前高温合金行业发展政策环境优渥,行业迎发展黄金期。

历年高温合金相关支持政策

政策名称 发文机关 发文时间 内容概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国务院 2021年3月 推动高端稀土功能材料、高品质特殊钢材、高性能合金、高温合金、高纯稀有金属材料、高性能陶瓷、电子玻璃等先进金属和无机非金属材料取得突破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 国家发改委 2019年10月 钢铁行业中鼓励发展高温合金,机械行业中鼓励发展燃气轮机高温部件(300MV以上重型燃机用转子体锻件、大型高温合金轮盘、缸体、叶片等)及控制系统
《2018年工业转型升级资金工作指南》 工信部、财政部 2018年5月 关键基础材料重点支持航空航天标准件高温合金材料等
《新材料标准领航计划(2018-2020年)》 工信部、发改委、国防科工局等9部委 2018年3月 从新材料技术、产业发展的战略性、基础性特点出发,科学规划标准化体系,明确新材料标准建设的方向,建立标准领航产业发展工作机制,重点部署研制一批“领航”标准,指导新材料产品品质提升,带动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国家新材料生产应用示范平台建设方案》 工信部、财政部 2017年12月 新材料产业是战略性、基础性产业。在关键领域建立国家新材料生产应用示范平台,旨在构建上下游有效协同的新机制、新体制、新体系,填补生产应用衔接空缺,缩短开发应用周期,实现新材料与终端产品同步设计、系统验证
《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 发改委 2017年11月 重点发展发动机用高温合金材料等新材料,加快先进金属及非金属关键
《新材料产业发展指南》 工信部、国家发改委、科技部、财政部 2016年12月 在航空航天装备材料方面开展高温合金及复杂结构叶片材料设计及制造工艺攻关
《“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国务院 2016年11月 完善航空产业配套体系建设,提高航空材料和基础元器件自主制造水平,掌握铝锂合金、复合材料等加工制造核心技术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行业标准逐步建立,高温合金行业发展进入快车道。20世纪50年代,我国刚开始试制生产高温合金时,直接采用原苏联材料技术条件的翻译本;冶金厂、航空工厂和研究院所自20世纪60年代初期开始共同制定我国高温合金的技术条件,即开始建立冶金行业标准;20世纪80年代后期,随着高温合金在航空、航天等型号上的应用,原冶金部、航空部门、航天部门又陆续制定了多项航空、航天用高温合金的国家军用标准。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我国高温合金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开始对高温合金标准进行了二次修订并逐步形成了目前的高温合金国家标准体系。标准是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的依据,是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必备条件。随着国内高温合金标准逐步建立,高温合金产品质量有望实现新突破,国产化进程将提速。

四、海阔凭鱼跃,高温合金市场空间广阔

目前,高温合金主要应用于发动机领域,包括航空发动机、航天火箭发动机和各种工业用燃气涡轮发动机。根据Roskill统计数据,高温合金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占比55%,其次是电力领域,应用占比为20%。作为飞机动力装置的航空发动机,是航空工业中技术含量最高、难度最大的部件之一,对结构材料的性能提出很高要求,特别是金属结构材料需要具备轻质、高强、高韧、耐高温、抗氧化、耐腐蚀等性能。而高温合金作为在600℃以上及一定应力条件下长期工作的金属材料,满足现代航空发动机对材料的苛刻要求,至今已成为航空发动机热端部件不可替代的一类关键材料。

目前,高温合金主要应用于发动机领域,包括航空发动机、航天火箭发动机和各种工业用燃气涡轮发动机。根据Roskill统计数据,高温合金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占比55%,其次是电力领域,应用占比为20%。作为飞机动力装置的航空发动机,是航空工业中技术含量最高、难度最大的部件之一,对结构材料的性能提出很高要求,特别是金属结构材料需要具备轻质、高强、高韧、耐高温、抗氧化、耐腐蚀等性能。而高温合金作为在600℃以上及一定应力条件下长期工作的金属材料,满足现代航空发动机对材料的苛刻要求,至今已成为航空发动机热端部件不可替代的一类关键材料。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高温合金第一大应用领域是航空航天领域,高温合金用量约占发动机总重量的40%-60%,主要用于燃烧室、导向器、涡轮叶片和涡轮盘四大热端部件,此外还用于机匣、环件、加力燃烧室和尾喷口等部件。随着我国发展自主航空航天产业,研制国产先进发动机不断取得突破,可预见高端和新型高温合金的市场空间广阔。

五、高温合金助力国之重器,与航空航天产业齐飞

作为现代工业“皇冠上的明珠”,航空发动机附加值较高。航空发动机是关系国家国防安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装备,以先进性和复杂性成为一个国家科技水平、军事实力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它的发展可广泛带动电子、材料、精密加工、冶金、化工等产业的繁荣,被誉为现代工业“皇冠上的明珠”。同时,航发也是典型的技术、知识密集型高科技产品,附加值较高,根据《航空发动机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创新》,其单位重量创造的相对价值是船舶的1400倍。

在军用方面,当今世界安全局势动荡,地区冲突频发,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上升,根据国防需求和国民经济发展水平,近年来我国国防支出规模增速保持稳定,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有所提升。国防支出由2012年的0.67万亿元增长到2022年的1.48万亿元,2022年占财政总支出的5.7%,10年CAGR为8.2%。2021年,在财政总支出同比增速趋近于零的情况下,同年国防支出保持了适度稳定的增速。2023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安排国防支出1.58万亿元,比上年执行数增长7.2%,2024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安排国防支出1.69万亿元,比上年执行数增长7.2%,2025年中央和地方财政预算草案报告,2025年我国国防支出为17846.65亿元,增长7.2%。保持国防支出合理稳定增长。根据《新时代的中国国防》白皮书,近年来增加的国防支出其中一个主要用途是在于加大武器装备建设投入,淘汰更新部分落后装备,升级改造部分老旧装备,研发采购航空母舰、作战飞机、导弹、主战坦克等新式武器装备,稳步提高武器装备现代化水平。

在军用方面,当今世界安全局势动荡,地区冲突频发,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上升,根据国防需求和国民经济发展水平,近年来我国国防支出规模增速保持稳定,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有所提升。国防支出由2012年的0.67万亿元增长到2022年的1.48万亿元,2022年占财政总支出的5.7%,10年CAGR为8.2%。2021年,在财政总支出同比增速趋近于零的情况下,同年国防支出保持了适度稳定的增速。2023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安排国防支出1.58万亿元,比上年执行数增长7.2%,2024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安排国防支出1.69万亿元,比上年执行数增长7.2%,2025年中央和地方财政预算草案报告,2025年我国国防支出为17846.65亿元,增长7.2%。保持国防支出合理稳定增长。根据《新时代的中国国防》白皮书,近年来增加的国防支出其中一个主要用途是在于加大武器装备建设投入,淘汰更新部分落后装备,升级改造部分老旧装备,研发采购航空母舰、作战飞机、导弹、主战坦克等新式武器装备,稳步提高武器装备现代化水平。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在民用方面,民航业复苏机队规模继续扩大,国产飞机研制加快抢占市场份额。近年来。在旅客周转量和货邮周转量下行的背景下,民航运输机数量继续保持增长。截至2023年底,我国颁证民用航空运输机场259个,比上年末增加5个,其中定期航班通航机场259个,定期航班通航城市(或地区)255个。;民航全行业运输飞机期末在册架数4270架,比上年底增加105架。进入2024年以来,民航当月旅客周转量和货邮周转量均快速持续回升,目前已恢复至疫情之前水平,伴随经济复苏,我们预计民航运输机数量规模将加快扩大,民用航空发动机以及高温合金的需求也将随之增长。

在民用方面,民航业复苏机队规模继续扩大,国产飞机研制加快抢占市场份额。近年来。在旅客周转量和货邮周转量下行的背景下,民航运输机数量继续保持增长。截至2023年底,我国颁证民用航空运输机场259个,比上年末增加5个,其中定期航班通航机场259个,定期航班通航城市(或地区)255个。;民航全行业运输飞机期末在册架数4270架,比上年底增加105架。进入2024年以来,民航当月旅客周转量和货邮周转量均快速持续回升,目前已恢复至疫情之前水平,伴随经济复苏,我们预计民航运输机数量规模将加快扩大,民用航空发动机以及高温合金的需求也将随之增长。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2023年10月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科学技术部、财政部、中国民用航空局等4部门联合印发《绿色航空制造业发展纲要(2023—2035年)》,纲要提出,到2035年,建成具有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的绿色航空制造体系,新能源航空器成为发展主流,国产民用大飞机安全性、环保性、经济性、舒适性达到世界一流水平,以无人化、电动化、智能化为技术特征的新型通用航空装备实现商业化、规模化应用。根据中国商飞公司发布《中国商飞公司市场预测年报(2022-2041)》,未来二十年,中国航空运输市场将接收喷气客机9,284架,其中支线客机958架,单通道客机6,288架,双通道客机2,038架。到2041年,中国的机队规模将达到10,007架,占全球客机机队21.1%。中国航空市场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单一航空市场。

目前国内的民航客机主要依靠进口,民航机队基本被波音与空客垄断。以我国三大国有民用航空运营集团中国国航、南方航空和中国东航的机队构成来看,截至2024年末,三大航空公司共有飞机数量2595架,其中空客系列飞机1309架,占比50%;波音系列飞机1202架,占比46%;中国商飞系列飞机仅74架,占比3%。根据三大航空公司公布的年度引进计划,2024年合计计划引进183架飞机,其中中国商飞系列(ARJ21和C919)40架,占比达到22%。

随着国产飞机的进一步成熟,国产飞机的引进占比还有巨大空间,近期三大航空公司已分别和商飞公司签订协议,分别购买100架C919大飞机,计划于2024-2031年分批交付,按照南方航空最新公告,C919飞机(基本型)单架售价高达0.99亿美元。目前中国商飞C919总订单数已接近1500架(包含确认订单和意向订单),订单数日益增长也推动C919产能逐步扩大,中国商飞计划在3-5年内,投入几百亿元用于扩大产能,未来五年内,C919年产能有望达到150架。

随着国产飞机的进一步成熟,国产飞机的引进占比还有巨大空间,近期三大航空公司已分别和商飞公司签订协议,分别购买100架C919大飞机,计划于2024-2031年分批交付,按照南方航空最新公告,C919飞机(基本型)单架售价高达0.99亿美元。目前中国商飞C919总订单数已接近1500架(包含确认订单和意向订单),订单数日益增长也推动C919产能逐步扩大,中国商飞计划在3-5年内,投入几百亿元用于扩大产能,未来五年内,C919年产能有望达到150架。

数据来源:公司年报,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数据来源:公司年报,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wys)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航空航天领域加速发展  拉动高温合金需求增长

航空航天领域加速发展 拉动高温合金需求增长

铁基高温合金的组织不够稳定,因而抗氧化性能比较差、高温强度不足,是中等温度(600-800°C)条件下使用的重要材料,且因合金成分比较简单,成本较低。而钴基高温合金的基体钴是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缺钴,使得其发展受到限制。

2025年05月26日
我国金属钙行业:高端产品供需失衡 高纯钙市场占比持续提高

我国金属钙行业:高端产品供需失衡 高纯钙市场占比持续提高

近年来我国金属钙行业市场规模波动较大,主要原因在于金属钙市场价格振幅较大,2022年金属钙市场规模增长至近年来最高,达到79.97亿元,之后有所下滑,2024年为62.03亿元。

2025年05月12日
新能源汽车、新型储能产业带动 稀土行业可挖掘空间大 高端产品需求持续增长

新能源汽车、新型储能产业带动 稀土行业可挖掘空间大 高端产品需求持续增长

全球稀土行业正在加快各自的发展步伐,美国、欧盟、日本等国均将稀土视为占领高科技制高点的关键战略材料。为促进供应链更加多元化,各国相继发布相关政策及资金补助计划,加快相互间合作。2024年全球稀土行业市场规模约为141.30亿美元。

2025年05月07日
我国超细氢氧化铝行业产销率维持在95%以上 市场寡占性格局凸显

我国超细氢氧化铝行业产销率维持在95%以上 市场寡占性格局凸显

近年来,我国超细氢氧化铝行业的供应规模保持快速增长态势,2019年国内产量为64.72万吨,2023年已经达到138.08万吨,较2019年翻了一番。

2025年02月21日
我国铜行业自给率仍不足 市场供需缺口仍需依赖进口来平衡

我国铜行业自给率仍不足 市场供需缺口仍需依赖进口来平衡

近年来,受益于扩大内需、稳定房地产等一系列稳增长政策逐步显效,光伏、风电等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以及电动汽车、新能源电池及储能设备等产业的快速发展,拉动铜需求,铜产业生产总体保持平稳运行。从市场规模来看,2019-2023年,我国铜行业市场规模保持稳定增长,2023年达到了11427.86亿元,2024年上半年为5319.2

2025年01月16日
汽车轻量化等新兴产业驱动我国镁合金需求攀升 宝武镁业占据行业绝对龙头地位

汽车轻量化等新兴产业驱动我国镁合金需求攀升 宝武镁业占据行业绝对龙头地位

镁合金在3C行业应用相对而言更成熟,这也是3C行业本身发展较为成熟有关,加之3C产品本身较小,其体量也没法跟汽车相提并论,2024年上半年,3C用镁合金市场规模约为7.21亿元。

2024年12月28日
我国高硼硅玻璃行业现状分析:供给端仍不足 市场处于竞争型格局

我国高硼硅玻璃行业现状分析:供给端仍不足 市场处于竞争型格局

近年来得益于下游产业的高速成长,我国高硼硅玻璃保持着较高的增速,2024年上半年,我国高硼硅玻璃行业市场规模约为32.34亿元,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

2024年12月03日
我国氧化铜粉行业上游铜矿供应持续偏紧 下游PCB、锂电池等新兴领域带来发展机会

我国氧化铜粉行业上游铜矿供应持续偏紧 下游PCB、锂电池等新兴领域带来发展机会

有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进口铜矿砂和精矿量达到2754万吨(品位未知),同比增长9.1%;进口金额高达601亿美元,同比增长7.3%。2024年1-8月我国铜矿砂及其精矿累计进口量1863万吨,同比增长3.2%;进口金额44640.3百万美元,同比增长12.8%。

2024年11月26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