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温合金行业:高端领域尚未实现自主可控,供需缺口较大
根据基体元素的不同,高温合金可分为镍基、铁基和钴基高温合金;根据成型方式的不同,高温合金可分为变形高温合金、铸造高温合金和新型高温合金。其主要特点及应用情况如下表所示:
不同类型高温合金主要特点及应用情况
分类方式 |
类型 |
主要特点及应用情况 |
按基体元素分类 |
镍基高温合金 |
在650-1000℃高温下有较高的强度和抗氧化、抗燃气腐蚀能力,是高温合金中应用最广、高温强度最高的一类合金,广泛用于制造航空喷气发动机、各种工业燃气轮机的最热端零件,如涡轮部分涡轮叶片、导向器等。 |
铁基高温合金 |
使用温度较低(600-850℃) ,一般用于发动机中工作温度较低的部位,如涡轮盘、机匣和轴等零件。 |
|
钴基高温合金 |
使用温度约950℃, 铸造性和焊接性良好,主要用于做导向器材料,由于钴资源较少、价格昂贵,生产和使用受到限制。 |
|
按成型方式分类 |
变形高温合金 |
变形高温合金是高温合金中应用最广的一类,占比达到70%。变形高温合金是指可以进行热、冷变形加工,工作温度范围-253-1320℃, 具有较高的抗氧化、抗腐蚀性能的一类合金,广泛应用于高温下承受大载荷及复杂应力的涡轮盘、高压压气机盘、叶片、机匣、紧固件、燃烧室及管路等关键零部件。 |
铸造高温合金 |
采用铸造工艺制成零件,具有更宽的成份范围和具有更广阔的应用领域,分为在-253-950℃使用的等轴晶铸造高温合金、在950-1100℃使用的定向凝固柱晶和单晶高温合金,广泛应用于航空发动机、航天发动机、工业燃机、汽车、医疗等诸多领域。 |
|
新型高温合金 |
采用雾化高温合金粉末经热等静压成型或热等静压后再经锻造成型粉末冶金高温合金可以满足应力水平较高的发动机的使用要求,是高推重比发动机涡轮盘、压气机盘和涡轮挡板等高温部件的必选材料。 |
相较普通合金,高温合金材料塑性差、组织结构与形态复杂多样,化学成分和组织形态等对材料在一定温度下的强度、硬度、疲劳和蠕变等性能有较大的影响,成形制造过程中组织结构和形态的控制难度大,常出现混晶、组织不均匀、相组成难以调控等难题,因此高温合金制造对材料的认知和理解的要求高,需要掌握材料变形条件与组织性能关系,进而开发可靠的塑性成形工艺。同时,由于高温合金主要面向军工企事业单位销售,故产品具有典型的多品种、多规格、定制化的特点,不同产品的结构差异较大,需要企业具备大量的专业化技术员工,在生产过程中精确控制各项技术参数,以保证产品质量。
1、我国高温合金行业需求主体分析: 主要应用于发动机领域
高温合金性能优越,应用场景广泛。高温合金是指以铁、镍、钴为基,能在600℃以上的高温及一定应力作用下长期工作的一类金属材料。高温合金具有较高的高温强度,良好的抗氧化和抗腐蚀性能,良好的疲性能、断裂韧性等综合性能,又被称为“超合金”。从高温合金应用领域来看,目前,高温合金主要应用于发动机领域,包括航空发动机、航天火箭发动机和各种工业用燃气涡轮发动机。根据市场统计数据,高温合金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占比55%,其次是电力领域,应用占比为20%。
资料来源:Roskill,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1)航空领域
高温合金最初的研制主要为了满足新型航空发动机的需求,但由于其良好的耐高温,耐腐蚀等性能,逐渐被应用到电力、船舰、汽车、冶金、玻璃制造、原子能等工业领域。根据《工业燃气轮机涡轮叶片用铸造高温合金研究及应用进展》等资料,目前高温合金下游最大的应用领域为航空航天用发动机,占比超过 50%。
在现代航空发动机中,高温合金材料用量占到发动机总质量的 40%-60%,主要应用于四大热端部件,燃烧室、导向器、涡轮叶片和涡轮盘,此外还用于机匣、加力燃烧室和尾喷口等部件。根据工作温度不同,航空发动机以燃烧室前后为界限,分为冷端和热端两部分。提高喷出气体的能量是增加发动机工作效率的最主要方式,要求发动机工作温度提升,因此对热端部件,尤其是涡轮部件的材料提出了较高要求。航空发动机热端部件工作温度超过 1000 摄氏度,同时涡轮部件在高速旋转中承受较大机械载荷,因此需要高温合金材料在高温下保持优异机械性能。
(2)电力领域
①燃气轮机
目前燃气轮机广泛应用于发电、船舶动力、机车动力、管道增压等领域,全世界1/5 发电量来自于燃气轮机,燃气轮机循环热效率可以到达 60%,远远超过一般火电站使用的超临界燃煤系统的 40%。
燃气轮机热端部件燃烧室、连接导管、导向叶片、工作叶片和涡轮盘大多采用高温合金材料制备,这一点与航空发动机类似,此外燃气轮机工作环境还需要承受高硫燃气和海水盐分的腐蚀,设备通常工作寿命要求达到 50,000-100,000 小时、涡轮盘工转数接近 10000 转分钟、材料耐用温度超过 600℃,为满足上述设备要求,部件材料必须使用具备耐高温、高蠕变强度特性的高温合金材料,目前国内外燃气轮机制造普遍采用镍基高温合金,相关需求难以替代。
②核电
核工程工业主要包括军用核工程和民用核电领域,其使用的高温合金包括燃料元件包壳材料、结构材料和燃料棒定位格架,高温气体炉热交换器等,这些部件在工作时需要承受 600-800℃的高温,需要较高的蠕变强度,均是其他材料难以满足的。中国核能行业协会发布的《中国核能发展报告》显示,我国在运核电机组装机规模稳步提升,在建机组装机容量连续多年保持全球第一。
在碳达峰、碳中和的背景下,我国能源电力系统清洁化、低碳化转型进程将进一步加快,核能作为近零排放的清洁能源,将具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预计保持较快的发展态势,我国自主三代核电会按照每年 6-8 台的核准节奏,实现规模化批量化发展。根据中国核能行业协会预计,到 2025 年,我国核电在运装机 7000 万千瓦左右,在建约 5000 万千瓦;到 2030 年,核电在运装机容量达到 1.2 亿千瓦,核电发电量约占全国发电量的 8%。核电建设将带动高温合金材料的需求,在核电较快的发展建设态势下,高温合金材料在核电市场将拥有更大的市场规模。
(3)石油化工
石油化工行业是重要的基础设施行业,该行业所使用的各类机械设备一般运行环境恶劣,大多在高温、腐蚀性环境中运行,对于设备制造材料的要求较高,核心零部件多采用高温合金材料制造。
我国是世界第一大石油进口国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石油化工市场规模庞大,相关设备的换代更新将对应着庞大的高温合金材料需求。此外,近年来随环保政策的严格执行和工业水平的升级,化工产品的制造逐渐向绿色化、高端化发展,相关化工装备也将随之升级换代,这也将促进高温合金材料需求的增长。
2、我国高温合金行业供应:高端领域尚未自主可控,供需缺口较大
为响应国家“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及开拓国际宇航业务,我国高温合金行业处于较快发展阶段,但是技术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有所差距,尤其是高端领域尚未实现自主可控,供需缺口较大。2024年我国高温合金产量约5.7 万吨,较2023年同比增长16.33%,具体如下: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3、我国高温合金行业产业链综述:上游基体金属镍价格涨跌震荡起伏
(1)高温合金行业产业链图解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高温合金行业发展现状分析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2025-2032年)》显示,高温合金行业上游是各类原材料和相关设备供应商,其中原材料供应商主要包含镍、钴、铁等金属原料;行业下游为航空航天、电力、机械工业、石油化工以及汽车等应用领域。
高温合金行业产业链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2)中国高温合金行业产业链上游环节分析
基体金属——镍
2024年全球镍矿生产表现出明显的集中趋势,其中印尼、菲律宾和澳大利亚等国占据了主要的镍矿供应份额。2024年全球镍矿产量约352万吨,较2023年的336万吨上涨4.7%,产量增长主要来自于印尼等主产国的产量增加。其中,印尼作为全球最大的捏生产国,镍产量持续增长,印尼的低价镍资源对全球镍价产生重要影响,目前印尼占全球镍供应量的一半以上;菲律宾同样作为全球镍矿的主要出口国家,2024年镍矿产量占比约为18%。
从2015年至2024年,中国在全球精炼镍的市场份额由34%上升至58%。产量方面,在2023年国内精炼镍产量上涨近40%后,2024年精炼镍继续增产,全年产量约33.5万吨,同比上涨36.47%,具体如下:
资料来源:Mysteel,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2024年我国镍价格整体呈现先涨后跌的震荡格局,2024年镍价格油年初123000元/吨,最高冲至2024年5月末的160000元/吨,随后开始震荡下跌,并逐步跌至126000元/吨左右。整体来看,2024年全球镍处于供应宽松局面,镍金属面临供应过剩,并且供应过剩持续加剧。需求方面,随着全球经济恢复缓慢,尤其是欧美等主要经济体的经济复苏节奏不及预期,对镍价形成了压制。
2025 年一季度,镍价在宏观政策与产业链基本面多重博弈下呈震荡偏强趋势,价格中枢上移至 125000-136000元/吨区间。2025年4-5月镍价受印尼政策扰、国内宏观情绪回暖与基本面压制交替影响,价格涨跌震荡起伏,宏观政策利好未能抵消基本面疲软压力,镍价重心出现下移。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4、我国高温合金行业竞争格局分析:高壁垒下企业集中度高
整体来看,高温合金行业在技术、市场先入、行业准入、 生产组织能力、资金要求上都具有很高的行业壁垒,使得高温合金市场参与者较少,行业集中度较高。
从发展历程及技术背景来看,当前我国从事高温合金研究生产的企业主要分为四类:依托科研院所技术转型企业,中国航发下属发动机主机厂和中航工业、中航科技等集团内部从事精密铸 造或锻造业务的相关企业,特钢企业,新兴民营冶金企业。
我国高温合金生产企业分类
类别 | 代表企业 | 简介 |
依托科研院所技术转型企业 | 钢研高纳、航材股份、中科院金属 研究所等 | 长期承担国内合金技术研发任务,具备深厚的技术积累,与下 游需求单位紧密合作,具备生产较小批量、结构复杂的特定型号高端产品能力。 |
下属发动机主机厂和集团内部从事精密铸造或锻造业务的相关企业 | 航发优材、中航上大等 | 主要为各大主机厂和其他集团单位提供配套服务 |
特钢企业 | 抚顺特钢、宝钢特钢等 | 在冶金方面具备较强技术实力,通常具备大规模生产能力,能够生产批量较大的合金板材、棒材和锻件 |
新兴民营冶金企业 | 图南股份、万泽股份等 | 近年开始涉及高温合 金领域,主要是在特定型号高温合金材料或某一产品领域具备技术优势。 |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cyy)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