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从青小麦转饲料现象透视我国小麦产业发展现状

一、我国小麦产业发展现状

近日,部分小麦种植区出现高价收割青小麦转饲料的现象,收割青小麦转饲料新闻一出随即引发大家的热烈讨论,有人认为,提前收割小麦的现象将影响中国粮食安全,影响中国居民“饭碗”。也有人表示,农民买卖粮食具有自主权,只要收益高,农民想怎么卖就怎么卖。收割青小麦转饲料虽然不违法,但是素来以秉持“民以食为天”的朴素思想的普通老百姓看来是糟蹋了粮食,难以接受这种行为。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小麦行业现状深度分析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22-2029年)》显示,近年来由于疫情以及俄乌战争影响,全球粮食危机频现,各国政府对于粮食问题日益重视。我国作为人口大国,保障粮食安全是我国基本的政策方向。我国也制定了相关规定保障国内粮食安全,18亿亩耕地红线成为我国粮食安全的有利保障。根据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显示,截至2019年12月31日,我国耕地12786.19万公顷(191792.79万亩)。其中,水田3139.20万公顷(47087.97万亩),占24.55%;水浇地3211.48万公顷(48172.21万亩),占25.12%;旱地6435.51万公顷(96532.61万亩),占50.33%。64%的耕地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北。黑龙江、内蒙古、河南、吉林、新疆等5个省份耕地面积较大,占全国耕地的40%。

近年来由于疫情以及俄乌战争影响,全球粮食危机频现,各国政府对于粮食问题日益重视。我国作为人口大国,保障粮食安全是我国基本的政策方向。我国也制定了相关规定保障国内粮食安全,18亿亩耕地红线成为我国粮食安全的有利保障。根据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显示,截至2019年12月31日,我国耕地12786.19万公顷(191792.79万亩)。其中,水田3139.20万公顷(47087.97万亩),占24.55%;水浇地3211.48万公顷(48172.21万亩),占25.12%;旱地6435.51万公顷(96532.61万亩),占50.33%。64%的耕地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北。黑龙江、内蒙古、河南、吉林、新疆等5个省份耕地面积较大,占全国耕地的40%。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在我国以旱地为主的农耕地结构中,小麦成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重中之重。小麦是全球分布最为广泛的粮食作物,世界上有超过40%的人口以小麦为主食。产量主要集中在中国、欧盟、印度、俄罗斯、美国、加拿大、乌克兰、澳大利亚8个国家(地区),约占世界小麦总产量的76%。

在我国以旱地为主的农耕地结构中,小麦成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重中之重。小麦是全球分布最为广泛的粮食作物,世界上有超过40%的人口以小麦为主食。产量主要集中在中国、欧盟、印度、俄罗斯、美国、加拿大、乌克兰、澳大利亚8个国家(地区),约占世界小麦总产量的76%。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我国作为小麦作为世界主要的小麦生产国,近年来播种面积有所下滑,2020年下降至2338万公顷,2021年随着国家对于粮食安全的重视,小麦播种面积有所上升,但也仅为2357万公顷,相较于2016年的高峰期下滑110万公顷。

我国作为小麦作为世界主要的小麦生产国,近年来播种面积有所下滑,2020年下降至2338万公顷,2021年随着国家对于粮食安全的重视,小麦播种面积有所上升,但也仅为2357万公顷,相较于2016年的高峰期下滑110万公顷。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虽然我国小麦种植面积近年来有所下滑,但是通过小麦种植各环节的不断发力,我国小麦产量除2018年受灾减产外,均保持了较快的增长,2021年达到1.37亿吨规模,有效的保障了我国粮食安全。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小麦品种根据种植季节不同可分为春小麦及冬小麦,春小麦播种时间集中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并于7月中下旬开始收获,冬小麦播种时间约为9至10月,次年4至5月开始收获。冬小麦种植区是中国主要小麦产区,播种面积约占小麦播种总面积94%,产量占小麦总产量约95%。

中国小麦产区分布

<strong>中国小麦产区分布</strong>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河南、山东、安徽、河北及江苏是中国小麦五大主产区,合计播种面积及产量分别占中国比重约71%及79%。从小麦产量各省份分布情况来看,2020年我国小麦产量前三的省份为河南、山东和安徽,产量分别为3753.13万吨、2568.85万吨和1671.73万吨。

省份

产量(万吨)

河南

3753.13

山东

2568.85

安徽

1671.73

河北

1439.3

江苏

1333.87

新疆

582.09

陕西

413.25

湖北

400.66

甘肃

268.88

四川

246.74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近年来,疫情以及国际小麦供需导致了全球小麦价格波动较大,我国小麦价格也呈现出一定的波动。2020年后半年以来小麦价格呈现快速上升趋势,尤其在2021年以来价格快速增长。

2016-2021年上半年我国小麦价格波动情况(单位:元/吨)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相较于国际完全市场行为的小麦价格变化趋势来看,我国国内小麦价格机制较为完善,有力的保障了国内居民的消费。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月份

国内价格(元/斤)

国际价格(元/斤)

国际比国内高

2020/11

1.38

1.26

-8.7

2020/12

1.39

1.23

-11.5

2021/1

1.39

1.29

-7.2

2021/2

1.42

1.31

-7.7

2021/3

1.42

1.29

-9.2

2021/4

1.41

1.34

-5

2021/5

1.41

1.43

1.4

2021/6

1.39

1.39

0

2021/7

1.39

1.47

5.8

2021/8

1.43

1.58

10.5

2021/9

1.46

1.63

11.6

2021/10

1.48

1.71

15.5

2021/11

1.51

1.75

15.9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二、推进种业振兴 筑牢粮食安全屏障 小麦种业大有可为

种业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屏障,近年来我国出台一系列政策法规支持种业创新。2022 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加快推进农业种质资源普查收集”。种业研发将继续加速:“启动农业生物育种重大项目,加快实施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实行“揭榜挂帅”、“部省联动”等制度,开展长周期研发项目试点。强化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开展重大品种研发与推广后补助试点” 。随着对于种业政策的持续推进,种业发展进入新阶段的步伐越来越近,小麦种子产业也将迎来新机遇。

近年来我国种业政策回顾

时问

文件名称

主要内容

2001年

《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

2017年最新修订,全面规范境内农业转基因生物的研究与试验,生产与加工,经营,进口与出口,监督检查,惩罚等环节。

2002年

《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管理办法》

2016年最新修订,加强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管理,保障人类健康和动植物、微生物安全,保护生态环境。

2002年

《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

2017年最新修订,加强对农业转基因生物的标识管理,规范农业转基因生物的销售行为,引导农业转基因生物的生产和消费,保护消费者的知情权。

2002年

《农业转基因生物进口安全管理办法》

2017年最新修订,加强对农业转基因生物进口的安全管理。

2006年

《农业转基因生物加工审批办法》

由农业部(现农业农村部)发布,2019年最新修订,规定从事农业转基因生物加工的单位和个人,应取得加工许可证,应具备专业设备设施和安全管理制度。

2020年

《2020年农业转基因生物监管工作方案》

由农业农村部发布,以强化制度执行力为主要抓手,坚持原则、敢抓敢管,严厉打击非法研究、试验、制种、经营、种植、加工和进口等行为,确保各项管理制度不折不扣贯彻执行、落地生根,促进我国农业转基因生物技术研究和应用健康发展。

2021年

《2021年农业转基因生物监管工作方案》

严格落实《生物安全法》、《种子法》、《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严厉打击非法研究、试验、制种、经营、种植、加工和进口等行为,确保各项管理制度不折不扣贯彻执行。

2021年

《种业振兴行动方案》

1、种质资源保护方面,打造具有先进水平的种质资源保护利用体系。

2、育种创新方面,打造具有先进水平的基础性、前沿性研究和商业化育种体系,支持创新型企业发展。

3、测试评价方面,全面提升设施装备条件和品种测试(测定)能力。

4、良种繁育方面,打造国家农作物、畜禽和水产良种生产基地,有效保障良种供应,全面提升良种化水平。

2021年

《“十四五”现代种业提升工程建设规划》

全面部署“十四五”种业基础设施建设布局的总体思路、框架体系、重点项目、保障措施,加快推进种业振兴,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

2021年

《种子法(修正草案)》

扩大植物新品种权保护范围及环节,将保护范围由授权品种的繁殖材料延伸到收获材料,将保护环节由生产、繁殖、销售扩展到生产、繁殖、加工、许诺销售、销售、进口、出口、储存等,建立实质性派生品种制度,明确实质性派生品种可以申请植物新品种权,并可以获得授权,但对其以商业为目的利用时,应当征得原始品种的植物新品种权所有人的同意。完善侵权赔偿制度和法律责任。

2021年

《农业农村部关于修改部分种业规章的决定(征求意见稿)》

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及现代种业发展有关决策部署,加强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贯彻落实《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和国务院“放管服”改革精神。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种子行业处于整个农业产业链的起点,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甚至决定了农作物产量和质量。近年来在我国小麦播种面积有所下滑的态势下小麦产量逆势增长,这离不开我国小麦种业的强有力支持。近年来我国小麦育种成果显著,各类优异小麦种子不断市场化,例如河南天存种业科技有限公司育成的周麦30、周麦32等;山东鲁研良种有限公司选育的鲁原502、济麦23等;安徽皖垦种业股份有限公司育成的皖垦麦1号、皖垦麦2号、皖垦麦102等;江苏金土地种业有限公司育成的扬麦23、扬麦25等。但受企业自身科研整体实力较弱的限制,这些种子企业的科技研发仍主要依托科研单位。未来,随着我国种业政策的支持,越来越多的企业将逐步加大科研力度,小麦种业企业的科研能力将进一步增强,将强有力助推小麦种业振兴。

我国要保障14亿人口的粮食安全,小麦产量需在现有基础上增加28%。近年来,我国小麦种植面积一直稳定在2.3-2.4亿公顷左右,按用种量150 ~300 kg/hm2,商品化率45%计算,常年交易种子总量17亿kg以上,我国小麦种业市场空间广阔。

我国小麦优势产区种子市场份额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zppeng)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宠物食品行业:宠物数量增长带动市场持续扩容 部分头部企业已崭露头角

我国宠物食品行业:宠物数量增长带动市场持续扩容 部分头部企业已崭露头角

宠物食品作为宠物赛道刚需产品。近年来伴随着宠物食品概念被消费者所接受,我国宠物食品行业呈现爆发式增长,并成为全球宠物食品市场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宠物食品市场规模约1554亿元,同比增长28.4%。2022年我国宠物食品行业规模达到1732亿元。

2024年03月14日
我国小麦加工行业:供应保障能力不断强化 需求由“量”向“质”转移

我国小麦加工行业:供应保障能力不断强化 需求由“量”向“质”转移

近年来我国小麦加工行业市场保持总体增长态势。2019年行业市场规模已经达到3563.28亿元,2022年增长至3943.5亿元,2023年由于小麦加工产品价格基本保持稳定,同时行业需求增速放缓,导致行业市场规模增速放缓,市场规模为3953.98亿元。

2024年03月12日
我国五谷杂粮行业消费进入常态化 企业布局分散且规模化产业化经营还未形成

我国五谷杂粮行业消费进入常态化 企业布局分散且规模化产业化经营还未形成

整体来说,我国杂粮的产量相对主粮比较少,只能在特定的区域种植,2023年我国玉米、大豆、其他豆类、薯类产量分别为28884万吨、2084万吨、326.1万吨、3014万吨。

2024年03月11日
我国蔬菜行业市场规模不断增长 种植面积、产量及需求量均呈现上升态势

我国蔬菜行业市场规模不断增长 种植面积、产量及需求量均呈现上升态势

目前,我国蔬菜生产整体上供大于求,但总的产销率较为健康,局部存在结构性、季节性、地域性过剩现象,国内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未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日益重视蔬菜供给的品质和安全,市场对于无公害、有机蔬菜的需求日益强劲。

2024年03月08日
我国花椒颇具规模产业集群逐渐形成 行业种植规模和加工产品快速发展

我国花椒颇具规模产业集群逐渐形成 行业种植规模和加工产品快速发展

花椒是中国原产的食药两用特色优势物种,近年来花椒种植规模和加工产品快速发展,形成颇具规模的产业集群。在供给方面,花椒根系发达,对土壤环境要求不高,我国各地区均有种植,产量较稳定,2019年以来我国花椒产量保持稳定增长,2022年突破57万吨,预计2023年我国花椒产量将达到60.27万吨。

2024年02月26日
我国柚子行业:产能过剩价格跌  深度市场待挖掘  柚子茶或为破局键

我国柚子行业:产能过剩价格跌 深度市场待挖掘 柚子茶或为破局键

目前,我国柚子进口主要来源于南非、泰国、以色列等国家,这些国家凭借其地理、气候和农业技术优势,成为我国柚子进口的主要来源地。然而,这种单一的进口来源结构也带来了风险,一旦某一国家出现自然灾害或贸易政策变化,我国的柚子进口将面临严重的威胁,因此,我国需要加强与多个国家的贸易合作,降低市场风险。

2024年01月16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