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理念,夯实自然生态本底,构筑多层次绿色空间体系,塑造“园中建城、城中有园、城园相融、人城和谐”的大美公园城市形态。到2025 年,森林覆盖率达到56.17%。
相关行业报告参考《中国公共服务行业发展现状研究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2022-2029年)》
(一)夯实自然生态本底
实施雪山生态修复工程,构建“一屏两廊多节点”的生态安全格局,重现雪山“千年飞瀑”生态景观。强化雪山生态保护,以西岭雪山国家森林公园为重点,加强西北部山区生态保护及生态修复,强化生物多样性保护、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等生态功能,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强化水生态系统修复,有序清退区域内小型水电站,促进大小飞水生态修复,规范整治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加强水生态管控及修复,重点推进斜江河、䢺江河、西河蓝网建设,优化水系生态廊道,逐步恢复河流自净能力和生态功能。夯实生态保护多节点,加强雾中山、鹤鸣山、生态公益林等区域环境保护,严格控制村镇建设,逐步实现生态功能最大化。
(二)建立多层次公园体系
围绕山区、坝区、城区不同资源形态,因地制宜打造具有文化底蕴的多层次公园系统,构建“景观化、景区化、可进入、可参与”的全域公园体系。打造“山水相容、四季多彩”的山水生态公园,以西岭雪山国家森林公园为重点,塑造“西岭雪山”世界级公园品牌,依托山地自然资源和水系生态环境,建设地质公园、森林公园、山水公园,营造“山水交融、步移景异”的特色景观。打造“茂林修竹、美田弥望”的乡村公园,深化平坝区生态场景创构和空间塑造,打造具有川西农耕文化特色的田园走廊、农田景观带,塑造田林交错、变幻多彩的乡村生态景观。打造“开窗见山、推门见绿”的城市公园,编制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以斜江河滨河绿道为轴线,营造蓝绿交织的“绿道蓝网”,推进城市“微景观”营造及“微绿地”改造,形成“300 米见绿、500 米见园、1 公里见林”的绿化景观空间,打造星罗棋布、全民共享的城市公园。
“十四五”时期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公园城市形态提升重点工程
全域公园体系建设工程 |
推进王滩湿地公园、干溪河公园、子龙文化公园、鹂湖公园、沙渠湿地公园等公园建设。 |
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工程 |
夯实生态本底,实施大熊猫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工程。 |
资料来源:四川省成都市人民政府网站、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